-
乘纤翼而来的死亡警醒!1994年 | 1月8日
-
-
新武器
奎宁在防范和治疗疟疾方面的效用,经过一段长时间才慢慢受人重视。不过,人一旦赏识到奎宁的宏大疗效之后,它在一百年间成了风行一时的特效药。后来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早期,日军占领了远东种植金鸡纳树的重要据点。结果导致美国在奎宁的供应方面出现严重短缺,美国于是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全力发展一种抵抗疟疾的合成药物。结果,成功研制了氯喹。氯喹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而且价格低廉的药物。
氯喹很快便成为对抗疟疾的主要武器。1940年代,人们也引进了滴滴涕(DDT)杀虫剂,能够有效地扑灭蚊虫。滴滴涕不但在喷洒时便可即时把蚊子杀死,甚至残留在墙上的滴滴涕余渍也足以把昆虫杀死。b
信心十足的反攻
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家以滴滴涕和氯喹作为武器,在全球组织反攻,扑灭疟疾和蚊子。战斗在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利用药物消除人体内的疟原虫,另一方面则大量喷洒杀虫剂,消灭按蚊。
行动的目标是要取得彻底胜利,务求把疟疾完全铲除。负责领导这项计划的是当时刚成立不久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该组织把消除疟疾定为最优先处理的计划。这项计划不但要坚决推行,而且资金也十分充裕。在1957至1967年间,各国在全球消除疟疾的行动中共花费了14亿美元。行动初期成效卓著。在欧洲、北美洲、苏联、澳大利亚,以及一些南美洲国家里,疟疾完全绝迹。L.J.布鲁斯-舒瓦特教授在对抗疟疾方面是个经验丰富的专家,他忆述说:“在战后那段和平的日子,消灭疟疾的想法在世界各地触发了人们巨大的热忱,这种情况今日很难描述得清楚。”疟疾横行的日子已无多了!世界卫生组织扬言:“根除疟疾的时刻已经指日可待了。”
-
-
乘纤翼而来的死亡警醒!1994年 | 1月8日
-
-
[第30页的附栏]
“没有‘魔术子弹’”
尽管彻底的征服看来遥遥无期,跟疟疾的战斗却持续下去。1991年10月于刚果布拉柴维尔举行了国际抗疟疾会议,在会议里世界卫生组织的代表呼吁摆脱“流行的宿命论”,并建议重新推行全球控制疟疾的运动。这次行动会取得多大成功呢?
“没有‘魔术子弹’可以用来对抗疟疾,”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在最近说,“因此,我们必须在多个阵线上迎战。”以下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宣传的三条战线:
预防注射。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努力寻找对抗疟疾的疫苗,而传播媒介也不时报道在研究方面的“突破”。为了排除不当的乐观,世界卫生组织警告,“不要妄想不久便有对抗疟疾的疫苗。”
在发展疫苗方面,难处之一是,进入人体内的疟原虫能够异常成功地避过免疫系统的剿灭。尽管经过多年的复发,病者都只能对疟疾产生有限度的免疫力。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的传染病专家汉斯·洛贝尔博士指出:“你无法仅是在数次复发之后,便产生免疫力。因此[在试图发展一种疫苗方面],你正试图改良天然的御防能力。”
药物。由于疟原虫抵抗现用药物的能力会日增,世界卫生组织正发展一种称为阿特瑟(arteether)的新药。这种新药是从含有青蒿素的中国草药提炼而成的。c世界卫生组织希望,在十年之内,可以从青蒿素中提炼出一种全新的天然药物来。
蚊帐。这种有二千年历史、防范蚊子的方法至今仍然有效。传染疟疾的疟蚊通常在晚上来袭,这时,蚊帐便可以把它们挡开。喷上苄氯菊酯等杀虫剂的蚊帐最为有效。在非洲进行的研究表明,一些村落的村民采用了喷有杀虫剂的蚊帐之后,因疟疾致死的人数下降了百分之60。
[脚注]
c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属植物提炼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