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拉维1999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
前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所以实在有增加人手的必要。1949年,彼得·布赖德尔和弗雷德·斯梅德利这两位基列毕业生抵达马拉维,受到弟兄热烈欢迎。由于有这两位和其他基列毕业生帮忙,分社仆人的沉重工作担子得以大大减轻。现在弟兄可以用多点时间留意各群会众和大会的运作情况了。
-
-
马拉维1999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
“我实在呆不下去!”
在那些日子,欧洲人或北美洲人前来马拉维服务,就得面对重大的转变。他们以往习惯享用的现代化家庭设备,这些东西马拉维通通没有。在这个非洲丛林地带,电器用品还没有出现。当地人认为正常的事,外国人却可能觉得难以忍受。新海外传道员怎样适应当地的生活呢?
彼得·布赖德尔忆述马拉维给他的第一个印象。当时他从莫桑比克的贝拉港坐了一段叫人疲惫的火车旅程,来到马拉维。他说:“我们最后抵达希雷河时,天色正逐渐昏暗。许多巨型甲虫围着我们飞来飞去。它们群集在灯上,把灯光完全遮盖起来。它们降落在人的颈项上,在人的衣服上爬出爬入。我对耶和华说:‘我忍受不了这些东西。我实在呆不下去!’接着我们渡河,踏上停在站里的一辆火车。车上的灯光非常暗淡。我很快就发觉个中原因——原来是为了防止昆虫飞进来。在火车上,我们享用一顿晚餐,头一道菜是汤。灯光非常微弱,我们几乎看不见坐在对面的人。喝汤时,为了避免把昆虫一起喝下去,我们只好从牙缝把汤喝下。我对耶和华说:‘求求你,我真的受不了,我实在呆不下去!’”
后来,布赖德尔弟兄再次探访这个地区,要发表公众演讲,但却遭遇难题。为什么呢?他解释说:“蚊子多得令人难以置信。有个晚上,我发表演讲时要把裤脚塞进袜子里。我用毛巾盖着头,毛巾的另一端塞进衬衣里。我用橡皮带箍住衣袖;整个人只有两只手和一张脸是露出来的。我通过传译员发表演讲。我每说一句话,就要用手扫走脸上的蚊子,然后扫扫双手,再扫扫脸。传译员说完了,我就说第二句,然后重复刚才的动作。”
虽然面对这些情况,靠着耶和华的帮助,彼得·布赖德尔跟其他像他一样的海外传道员却得以应付过来。大多数奉派到马拉维服务的海外传道员,都忠心地在当地工作多年。他们尽心竭力的服务的确令马拉维得益不浅。
-
-
马拉维1999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
海外传道员促进增长
马拉维的见证人非常怀念那些曾忠心地在马拉维服务的海外传道员。那些认识真理时日较久,有机会跟海外传道员一起工作的人,更对他们念念不忘。有些海外传道员发觉,他们接受新工作岗位,就得在生活方式上作出重大改变;但由于怀有爱心,他们甘愿作出这些改变。
马尔科姆·维戈于1957年抵达马拉维,当时他是个独身汉。他抵达分社的第一个晚上,吃过晚餐,已迫不及待想知道自己会被派到什么地方工作。当时的分社仆人朗尼·纳伊也是基列学校毕业生,在上一年才抵达马拉维。纳伊告诉维戈弟兄,分社派他从事周游探访工作。要等到他完成了语言课程才开始吗?不。那时社方还没有这些安排。他翌日就要开始周游探访的工作了!
许多获派从事周游工作的海外传道员很快看出,除了探访会众之外,假如他们想驾驶汽车往来各地,就得有修车常识才行。他们也发现,许多时所谓的路仅是丛林里痕迹模糊的小径而已。当然,本地弟兄非常赏识海外传道员的努力,并尽力协助他们适应当地的生活。通常他们会为海外传道员(若是已婚则包括他的妻子)盖一所整洁的茅屋和洗手间。但对那些跟着丈夫周游各地探访的姊妹来说,令她们尤其害怕的是晚上听到的恐怖声音!她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习惯令人心寒的鬣狗“笑声”,以及各种各类昆虫的“大合奏”。
杰克·约翰松还记得,在丛林举行大会的种种困难。首先,弟兄要清除场地的杂物;然后,他们多半利用当地原有的材料建造。可是弟兄姊妹,老的少的都很乐意帮忙。在姆兰杰附近的大会场地,一位满面笑容的年长弟兄走到约翰松弟兄面前,对他说:“我也要来帮忙。”这件事看来没有什么奇怪。但后来约翰松弟兄获悉,这位弟兄花了约莫一个月的时间,徒步800公里,才来到大会的场地。但他抵达后第一件事,就是请缨将会场的设施安装起来。其他弟兄姊妹也怀着这种甘心乐意的服务精神,合力把丛林转变成容纳6000听众的大会“场馆”。
在改善马拉维各群会众和环的组织方面,海外传道员的确贡献良多。这些弟兄包括哈尔·本特利、埃迪·多巴特、基思·伊顿、哈罗德·盖伊、杰克·约翰松、罗德·夏普、马尔科姆·维戈,他们曾以区务监督的身分探访各地。对于这些监督所提出的仁爱训示和指引,当地见证人很乐意听从。结果,会众的聚会和传讲王国信息的工作都大有改善。同时,弟兄姊妹也得以在真理里扎根建立,作好准备面对前头的逆境。
向欧洲人作见证
后来,社方委派部分海外传道员到分社办事处服务,他们的工作非常忙碌。不过由于他们在分社工作,他们的妻子有机会向布兰太尔和松巴的欧裔居民作见证。这些姊妹包括菲莉丝·布赖德尔、琳达·约翰松、琳达·路薏丝·维戈、安妮·伊顿等,她们在这个地区作了许多优良的见证。许多时,欧裔居民对我们的工作怀有偏见;原因往往是,他们将见证人跟那些“守望台运动”分子混淆起来。然而这些姊妹善用机会,纠正他们的看法,并向他们谈及上帝的王国。
大部分居住在马拉维的欧裔和亚裔居民,若不是有自己的生意,就是跟雇主订了合同,享有薪酬优厚的工作。一般而言,他们对自己的际遇显得踌躇满志。虽然这样,仍有些欧裔居民和当地说英语的人对真理产生良好反应。有几个人受了浸,其中一个是在伯特利的浴缸里受浸的!
“互相鼓励”
虽然海外传道员跟当地的弟兄姊妹分属不同种族,大家却相处得十分融洽。我们从亚历斯·马法班纳写给一些海外传道员朋友的话可以看出这点:“如果世上真的有‘鸿沟’,那只在于东、西方之间。至于我们,我们拥有一种最紧密的连系,就是阿格配!”这跟耶和华组织以外的人所表现的态度多么大异其趣!一般而言,欧洲人都认为自己比非洲人优越,不愿跟非洲人来往。然而,当地弟兄仍要改掉一个陋习,就是布瓦纳这个称呼。他们时常用布瓦纳 称呼欧洲人,包括海外传道员在内。这个称呼暗示,欧洲人是非洲人的主人。因此,每逢当地弟兄称呼一个海外传道员为布瓦纳,海外传道员就提醒他:“所有耶和华见证人都是弟兄,没有布瓦纳!”
除去这个称呼对双方都有好处。实际上,海外传道员跟非洲弟兄姊妹一起工作时,也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就像使徒保罗所说的一样,他们“互相鼓励”。——罗马书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