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基撒斯和杜莫图斯群岛应邀“永远生活在乐园里”守望台1987年 | 4月15日
-
-
马基撒斯和杜莫图斯群岛应邀“永远生活在乐园里”
从大溪地向东北飞行约900英里(1450公里)之后,我和妻子抵达马基撒斯群岛中最大的海岛努库海云。在地图上,这些岛屿在庞大的南太平洋中只是一些小黑点而已,但我们却深受岛上豪壮的美所吸引。
高耸入云的山峰和恍如百褶裙般嶙峋陡峭的悬崖巍然矗立在马基撒斯群岛的大部分岛屿上。深长、肥沃的山谷,其中布满椰林及其他繁茂的植物,向海伸延而形成许多舒适宜人的小海湾。可是,由于汹涌的海浪及湍急的水流环绕着岛的四围,而且没有珊瑚礁,这使船只颇难登岸。散布在杜莫图斯群岛中的环礁在地平线上几乎不为人所见,这使我们领悟到何以早期的探险家称之为低岛或险岛。
我们打算向岛民发出与一本彩色圣经读物的书名相似的邀请,“你能够永远生活在地上的乐园里”。在努库海云,我们登上一艘名叫亚华路亚的货船作一次为期21日,共长2,500英里(4,000公里)的旅程,途中经过马基撒斯及杜莫图斯群岛各地。由于船只会停泊在不同的地点起卸货物,我们便可借此向各地的居民传播好消息。
岛民的简朴生活方式
你可能纳罕我们遇见些怎样的人。大部分马基撒斯人都居住在环绕海湾及沿河的小村落里,乡村的大小由三个家庭至数百住户不等。大部分家庭都有8至10个子女,有些甚至多达18至20个。岛民的生活很简朴艰苦;他们吃海洋所出产的食物,并在屋的四周饲养一些猪及鸡只偶尔作为补充。村民亦深入内陆猎取野山羊或捕捉野马,使之驯服而用作耕畜。大量的椰子树供应他们椰肉干(干的椰肉,可榨油用来制肥皂及其他物品)。椰肉干是这些岛屿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他收入则来自木器雕刻,塔帕(用来做衣服的树皮)及比艾(香蕉干)。
马基撒斯人一度有食人的恶习,并且把人当作祭物献给他们的狄基神。今日,大部分人都是天主教徒,家中设有马利亚和耶稣的肖像作为装饰。颇有趣的一点是,在努库海云,天主教主教府的入口处却排列了狄基神像。在宗教方面,杜莫图斯岛受摩门教、天主教及革新的末世圣徒教会——当地人称之为‘圣弥杜斯’——所支配。
岛上居民都说马基撒斯语,但亦懂得法语及大溪地语。他们所过的是典型的波利尼西亚人的生活方式——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悠闲步调。由于船只往来稀疏,居民学会忍耐等候的美德。在1979年一月岛上开始引进电力供应,目前电视机已在当地面世,从而使岛上居民与现实世界有较多接触。
在努库海云
拥有1,800居民的努库海云是马基撒斯群岛的行政中心,政府办事处、主要海港及主教府都设于太奥豪湾上。那便是我们旅程的起点。
-
-
马基撒斯和杜莫图斯群岛应邀“永远生活在乐园里”守望台1987年 | 4月15日
-
-
我们的下一站是努库海云东南岸的泰比维,这个地方由于梅尔威尔(Herman Melville)所写的《泰比》一书成为颇著名。这是一个深长幽美的山谷,布满茂密的椰林。在清晨六时,我们乘小艇向河的上游前进。如镜子般澄澈的河水反映着椰树及第一线晨光,我们可以在树丛中隐约见到好几间房屋。
我们正纳罕会在此逗留多久,有人告诉我们运送椰肉干的货车坏了。因此,我们若赶快的话,便会有足够的时间骑马行到山谷的尽头,那里有一道壮丽的瀑布从山顶倾入山下的羊齿植物丛中。当地约有十二个家庭对我们那‘闪电式的探访’表现良好反应。
到其他海岛去
在努库海云东南约25英里(40公里)是约亚海迦。这是个较小的海岛,多山而不甚肥沃。我们再次在清晨六时上岸,从多石的海滩攀上一条悬崖小径,经过半小时的步行之后抵达主要的村庄海尼。通常当地的教堂是最受人瞩目的建筑物。
-
-
马基撒斯和杜莫图斯群岛应邀“永远生活在乐园里”守望台1987年 | 4月15日
-
-
我们的下一站是约亚葡岛。我们抵步时立刻受到高达4,000英尺(1,200公尺),像塔尖般高耸入云的黑色玄武岩山峰所吸引。这些山峰其实是一些受到侵蚀的火山熔岩。我们探访岛上的五个村落,
-
-
马基撒斯和杜莫图斯群岛应邀“永远生活在乐园里”守望台1987年 | 4月15日
-
-
我们旅程上的另一个海岛,海云奥雅,是马基撒斯群岛中最肥沃富庶的岛屿。由于高更(Paul Gauguin)所画的彩色动人油画、这个小岛得以闻名世界。高更在亚推拿度过了他的晚年,那便是我们泊岸的地点。当地的人通常会问外来的访客:‘你去参观过狄基神的像吗?’在海湾的尽头有一座身高8英尺(2.4公尺)的狄基石像是法属波利尼西亚最大的石像。
-
-
马基撒斯和杜莫图斯群岛应邀“永远生活在乐园里”守望台1987年 | 4月15日
-
-
我们在马基撒斯群岛的最后一站是最南端的小岛法杜海云。这个小岛在1595年被西班牙人内腊首先发现,他为这些岛命名以纪念秘鲁总督的妻子——门多萨侯爵夫人。法杜海云是个风景非常幽美的海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