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读益处多神圣教育使你得益——传道训练班课本
-
-
内心做好准备
培养虔诚受教的心,就能从个人研读得到最大裨益
预备研读的时候,你固然会拿出圣经、研读用的书刊和笔,也许还拿出笔记本来,但你的内心又有没有做好准备呢?圣经说以斯拉“虔心考究耶和华的律法,谨守遵行,又把条例和公正的法度教导以色列人”。(以斯拉记7:10)我们怎样培养虔诚受教的心呢?
研读上帝的话语以前先祈祷,心里就能培养适当的态度。我们渴望养成虔诚受教的心,深深领受耶和华的教诲。每次研读前,都应当求耶和华赐圣灵帮助我们。(路加福音11:13)我们可以求上帝帮助我们明白自己所研读的内容,看出这些资料怎样跟他的旨意有关,怎样帮助我们分辨善恶对错,怎样学以致用,以及明白资料怎样促使我们更亲近上帝。(箴言9:10)研读的时候,也要“不断祈求上帝”赐你智慧。(雅各书1:5)假如你祈求耶和华帮助你驱除不良的思想或错误的欲望,你就应该按照你所学到的资料诚实地省察自己。要因为耶和华把真理显示出来而常常感谢他。(诗篇147:7)人怀着虔诚的态度研读上帝的话语,就会怀着感恩的心乐于响应,跟上帝的关系也会更亲密。——诗篇145:18。
上帝的子民虚心受教,世上很多人却不是这样。不敬虔的人常常猜疑,事事挑剔。我们却不会抱着这种态度。我们信赖耶和华。(箴言3:5-7)碰到不明白的地方,我们不会贸然认为资料错了。我们寻找和钻研答案的时候,会等候耶和华的指引。(弥迦书7:7)我们会像以斯拉一样立下目标,渴望把自己所学到的实践出来,并且教导别人。我们抱着这种心态研读,就会有丰富的成果。
怎样研读
不要一开始就从头一段读到最后一段,应该先概览全篇或全章。首先,分析一下文章的题目,看看全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然后,想想每个小标题跟主题有什么关系。要仔细看看文中的插图、图表和教导栏。概览完了以后,不妨想想:“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什么?这些知识会怎样使我得益呢?”经过概览和思考,你的研读就有明确的方向了。
要熟习怎样搜集参考资料
接着是阅读正文了。《守望台》的研读文章或某些书刊,每一段都附了讨论问题。每读完一段,最好把答案划下来。就算文章没有列出问题,你也可以划下自己希望记得的重点。每当遇见新的概念,就要花点时间想想,肯定自己真的明白。要留意文中的比喻或论据,想想可否在传道或下一次演讲里活学活用。也要想想,你可以把自己读到的内容告诉谁,好强化他的信心。要把有用的要点划下来,读完后温习一次。
细读文章的时候,要查阅其中列出的经文。分析一下经文怎样跟段落的中心思想有关。
读到不明白的地方,或者读到要深入探讨的资料,可以在旁边划一个记号,过后再仔细看看,不要阻碍研读的进度。不明白的地方,往往读下去就会明白。假如还是不明白,可以搜集一点额外的资料。有什么地方应该划下来再仔细看看呢?可能有一节经文你不很明白意思,或者不了解经文跟文章主题的关系,又或者你大致明白某个概念,但不算很透彻,不能向别人讲解。与其仅是搁下难明的部分,不如读完全文后再搜集参考资料更明智。
要查阅经文
保罗写过一封信给希伯来裔的基督徒,其中提到很多事情。他的信写了一半,就说:“这里所谈的重点是……。”(希伯来书8:1)你有没有不时提醒自己文章的重点是什么呢?我们看看保罗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封受圣灵启示的信里,保罗用了头几章的篇幅解释,基督身为上帝手下伟大的大祭司,已经到天上去了。(希伯来书4:14-5:10;6:20)到了第8章的开头,保罗刻意指出重点所在,从而引导读者深入想想,先前提到的事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他指出,基督已经为他们显在上帝面前,并且开创了一条新路,让他们能进入天上的“至圣所”。(希伯来书9:24;10:19-22)他们的希望是肯确的。这一点会推动他们听从保罗在信中的劝勉,培养信心和忍耐,并且表现基督徒应有的品行。我们研读的时候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集中留意文章的重点。这样我们就能掌握文章主题的发展,心里紧记为什么要把自己所学的实践出来。
你作了个人研读后,有没有活学活用呢?这一点很重要。每学到一样新事物,都要想想:“我做人处世的态度要改吗?生活的目标要调整吗?我可以怎样活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作决定,或者达到某个目标呢?我在家里、在传道时、在会众里,可以怎样实践这些知识呢?”要认真想想这些问题,看看有什么实际情况可以让你活学活用。
读完一章书、一章圣经或者一篇文章,要花一点时间温习一下,看看记不记得其中的要点和论据。读后重温,有助于巩固记忆。
-
-
研读益处多神圣教育使你得益——传道训练班课本
-
-
我们预习每周聚会的资料,就能从聚会获得更大裨益。此外,有些人研读他们学习真理以前由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书刊。有些人就从每周读经的经文里选取某部分来精读和钻研。
假如你时间有限,不能细读每周聚会的所有资料,那又该怎么办呢?不要但求读完,就囫囵吞枣般匆匆看一遍就算。更不应该的,就是认为自己反正时间不多,于是索性完全不看。研读要量力而为,能研读多少,就好好研读多少,而且每个星期都这样做。过了一段时间后,设法增加研读的时间,好预习其他聚会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