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的晚餐——应该多久才举行一次?守望台1994年 | 3月15日
-
-
许多教会声称,除了庆祝其他许多节日之外,他们也举行这个纪念仪式。但他们所用的方式却跟耶稣所嘱咐的大不相同。也许最显著的差异是:举行的常度。有些教会每月、每周,甚至每日举行这项纪念仪式。
-
-
主的晚餐——应该多久才举行一次?守望台1994年 | 3月15日
-
-
逾越节是犹太人每年庆祝一次的节日。因此,按理说来,耶稣受难纪念也应该每年只举行一次。逾越节——耶稣被处死那天——总是在犹太历的尼散月第14日。因此,基督的受难纪念也应该在每年相当于尼散月14日的日子举行。1994年的尼散月14日会在阳历3月26日星期六日落之后开始。可是,为什么基督教国属下的各教会没有把这日定为举行特别纪念的日子呢?我们只要简略地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找出问题的答案。
妄自更改使徒的习惯
毫无疑问,在公元第一世纪,受耶稣的使徒所指引的门徒完全遵照耶稣的吩咐举行主的晚餐。可是,在第二世纪期间,有些人试图更改纪念的日期。他们把耶稣的受难纪念改在周中的第一天(即星期天),而不是在相当于尼散月14日的那天举行。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呢?
对犹太人来说,一天的时间是从下午六时左右开始,到翌日的黄昏结束。耶稣死于公元33年尼散月14日;那天从星期四的黄昏开始,到星期五的黄昏结束。耶稣在死后第三日——即星期天——的清晨活过来。有些人想在每年一周中的固定的日子——而不是在相当于尼散月14日的日子——记念耶稣的死亡。他们也把耶稣复活的日子看得比他死亡的日子更重要。于是他们拣选了星期天。
耶稣吩咐人记念的是他的死亡,不是他的复活。既然犹太人的逾越节每年落在周中不同的日子,按照我们现在所采用的阳历(格雷果里历),耶稣的受难纪念自然也应落在周中不同的日子。由于这个缘故,当时很多人仍紧守起初的安排,每年在尼散月14日举行主的晚餐。后来这些人被人称为十四日派,意思是“十四日者”。
有些学者承认,“十四日者”所跟从的才是使徒起初所立的模式。一位历史家说:“论到举行[主的晚餐]的日子,小亚细亚的十四日派教会沿用耶路撒冷教会所采纳的日子。公元第二世纪,这些教会在尼散月14日举行主的晚餐,记念基督的死亡为人类带来救赎。”——《教父著作研究》,第五卷,1962年版,8页。
展开争论
虽然小亚细亚有很多基督徒跟从使徒所立的模式,罗马的基督徒却把纪念的日子定为星期天。公元155年左右,士每拿的波利卡普代表小亚细亚的各群会众访问罗马,与当地的会众商讨这个以及其他难题。可惜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无法达成协议。
里昂的伊里奈乌斯在信中写道:“[罗马的]亚尼赛无法说服波利卡普,叫他不再跟从以往与主的门徒约翰和其他使徒来往时所恪守的模式。另一方面,波利卡普也无法说服亚尼赛跟从他,因为亚尼赛认为自己应该禀承在他之前罗马各长老所惯守的模式。”(《优西比乌斯》,第5部,第24章)请留意,这项报道透露,波利卡普所持守的立场是以使徒为权威的,但亚尼赛则以罗马前任长老所惯守的模式为根据。
到第二世纪末叶,这项争论日趋激烈。在公元190年左右,一个名叫维克托的长老获选为罗马主教。维克托认为主的晚餐应该在星期天举行,于是力图说服其他领袖予以支持。维克托向小亚细亚的各群会众施加压力,坚要把主的晚餐改为星期天举行。
以弗所的波利克拉特斯代表小亚细亚的各群会众回复维克托的要求,拒绝向压力屈膝。波利克拉特斯说:“我们紧守原来的日子,不会胡乱篡改,既不推前,也不押后。”然后,他援引许多权威,包括使徒约翰在内,作为所持立场的根据。波利克拉特斯坚称:“这些人全都照着福音所载,在第14日举行主的晚餐;他们绝没有偏离这个日子。”他补充说:“至于我,各位弟兄,……我绝不害怕 恐吓。因为那些比我优越得多的人曾说,我们必须服从上帝过于服从人。”——《优西比乌斯》,第5部,第24章。
维克托对这个回复大表不满。据一部历史著作声称,维克托“革除小亚细亚各教会的会籍,并通告所有与他意见一致的教会,要跟小亚细亚各教会断绝来往”。可是,“维克托这项意气用事、胆大妄为的举动,甚至连他自己派内睿智、冷静的人也不肯苟同,其中有几位致信给他,严词加以规劝,……要他尽力保全友爱、团结、和平。”——宾厄姆所著的《基督教会古事记》,第20部,第5章。
叛道的主张确立起来
虽然屡次有人提出抗议,但在举行主的晚餐一事上,小亚细亚基督徒的形势却日见孤立。随着时间过去,其他各种不同的模式在别处渐渐形成。有些人从尼散月14日到接着的星期天都举行纪念仪式。其他的人则较频常举行主的晚餐——每个星期天都这样做。
公元314年,在法国举行的阿莱斯会议企图强迫基督徒接受罗马的安排,同时排斥一切别的模式。余下的十四日派继续顽抗。公元325年,信奉异教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眼见这个争论以及其他问题使帝国内以基督徒自居的人陷于分裂,于是召开了一个世界教会联合会议——尼西亚会议。这个会议颁布命令,吩咐小亚细亚所有基督徒都跟从罗马惯行的模式。
会议主张不再根据犹太历的日期记念基督的死亡,所提出的主要论据之一颇值得注意。K.J.黑弗勒所著的《基督教会议历史》一书说:“据称,让这个最神圣节日跟从犹太人的(计算)方式尤其不值。犹太人恶贯满盈,犯了极其严重的罪行,他们的思想完全被蒙蔽了。”(第1卷,322页)据J.贾斯特说,会议认为跟从犹太人的计算方法乃是“对犹太会堂一项‘丢脸的屈服’;这令教会感到不快”。他的话载于《教父著作研究》,第四卷,1961年版,412页。
这无疑是反犹太主义!主张在耶稣逝世的日子记念他死亡的人被视为犹太派基督徒。人们忘记了耶稣本身也是犹太人;借着在逾越节为人类献出生命,耶稣使这个日子含有重大的意义。自此以后,十四日派被人视为异端和分裂教会者,并且大受逼迫。公元341年,安提阿会议颁令革除他们的会籍。即使这样,到公元400年仍有不少十四日派教徒。之后很久,他们仍有少数分子存留。
自那时以来,基督教国一直没有恢复耶稣起初所作的安排。威廉·布赖特教授承认:“既特定了一个日子——耶稣受难节——来记念耶稣的受难,现在把耶稣受难节仅限于圣保罗认为与主的晚餐有关的事宜之内,已属太迟了;圣保罗把主的晚餐与主的牺牲相提并论:主的晚餐常被人用来指复活节本身,结果在基督教国的希腊语和拉丁语的礼仪中,这些观念变得十分混淆不清。”——《教父时代》,第1卷,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