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和——基督徒必不可少的特质守望台2003年 | 4月1日
-
-
温和——基督徒必不可少的特质
要穿上温和。——歌罗西书3:12
1.为什么温和可说是一种非凡的特质?
温和的气候,叫人心旷神怡;温和的性情,叫人如沐春风。另一方面,睿智的所罗门王说:“温和的舌头能折断骨头。”(箴言25:15)温和是一种非凡的特质,既令人舒畅,也大有力量。
2,3.温和跟圣灵有什么关系?接着会看看什么?
2 在加拉太书5:22,23,使徒保罗把温和列为“圣灵的果实”之一。《新世界译本》翻做“温和”的希腊语词,在其他译本中常常被翻做“柔和”、“温柔”或“温恭”。事实上,大多数语言都没有一个词语,能完全表达原文的含义,因此要找一个贴切的词来翻译并不容易。希腊语词“温和”,不是指温柔或谦和的外表,而是指温柔与体贴的内心;不是用来形容言行举止,而是用来表达内在的精神。
3 为求进一步了解温和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看看四个圣经事例。(罗马书15:4)这样,我们就能明白温和的真正意思,知道该怎样养成这种特质,时时处处都待人温和。
在上帝眼中极其宝贵
4.我们怎么知道耶和华很重视温和这种特质?
4 温和是圣灵的果实,自然跟上帝卓越不凡的品格密切相关。使徒彼得说,“安静温和的心灵”在上帝眼中是“极宝贵”的。(彼得前书3:4)温和是一种敬虔的特质,在耶和华眼中十分可贵。单为这个缘故,上帝的仆人就都应该培养温和的特质。那么,全能的上帝,宇宙的至高主宰,又怎样表现这种特质呢?
5.由于耶和华待人温和,我们得以享有什么前景?
5 上帝清清楚楚地吩咐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不准吃辨识善恶树的果子,可惜他们明知故犯。(创世记2:16,17)亚当夏娃蓄意反叛,为自己和子孙后代带来了罪和死亡,使全人类都跟上帝疏离。(罗马书5:12)虽然耶和华的判决完全公正,但他并没有认为全人类都顽梗忤逆,不值得救赎,从此舍弃人类。(诗篇130:3)耶和华宽宏大量,不咎既往,让有罪的人能亲近他,得蒙他的悦纳,可见他待人多么温和。他差遣儿子耶稣基督牺牲生命,献出赎价。凭着这恩赐,我们才能坦然无惧地靠近他的施恩宝座。(罗马书6:23;希伯来书4:14-16;约翰一书4:9,10,18)
6.为什么我们从该隐的事例可以看出耶和华待人温和?
6 耶稣降世之前很久,耶和华已显明他多么温和。亚当的儿子该隐和亚伯,一起向上帝献祭。耶和华洞悉两人的内心,看中亚伯和他的祭物,看不中该隐的。上帝悦纳忠信的亚伯和他的祭物,令该隐恼羞成怒。圣经说:“该隐就大大发怒,沉下脸来。”耶和华有什么反应呢?该隐态度这么恶劣,他有没有生气呢?没有。耶和华温和地问该隐为什么发怒,又指出他怎样做就可以“受显扬”。(创世记4:3-7)耶和华确实是待人温和的典范。(出埃及记34:6)
既吸引人,也令人安舒
7,8.(甲)要认识上帝温和的特质,可以怎样做?(乙)关于耶和华和耶稣,马太福音11:27-29显示了什么?
7 要认识上帝各种无与伦比的特质,一个好方法是研究耶稣基督的生平事迹和神圣职务。(约翰福音1:18;14:6-9)耶稣开始传道的第二年,在加利利的哥拉逊、伯赛大、迦百农以及附近一带,行了许多异能。可是,大部分人都高傲自大,无动于衷,不相信耶稣。耶稣有什么反应呢?一方面,他坚定地提醒民众,不信的人必招致恶果。另一方面,耶稣却怜悯出身卑微的平民百姓(即“安哈阿雷茨”),因为他们的属灵状况实在可悲。(马太福音9:35,36;11:20-24)
8 耶稣接着所做的事,表明他“完全认识父亲”,效法天父的榜样。耶稣亲切地邀请平民百姓:“你们所有辛苦劳碌、担子沉重的人啊,到我这里来吧,我要叫你们安舒。你们要负起我的轭,向我学习,因为我性情温和,心里谦卑。这样,你们的生命就会得享安舒。”这番话叫那些饱受欺压的人多么安慰,多么舒畅!时至今日,耶稣的话依然叫我们心里安舒。我们要是真心诚意地穿上温和,就会成为上帝“儿子所愿意启示的人”,得以认识天父。(马太福音11:27-29)
9.什么特质跟温和息息相关?在这方面,耶稣怎样为我们树立榜样?
9 谦卑跟温和息息相关。 人“心里谦卑”,就会待人温和;人骄傲自大,就会待人粗暴无情。(箴言16:18,19)耶稣在地上执行神圣职务时,始终谦卑自抑。在死前六天,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虽然群众热烈欢迎,高呼耶稣是犹太人的王,但他进城的方式跟世上的君王大相径庭,应验了撒迦利亚就弥赛亚所说的预言:“看哪!你的王到你这里来了。他性情温和,骑着驴,就是骑在驴驹上,在牲口的子畜上。”(马太福音21:5;撒迦利亚书9:9)忠信的先知但以理曾在异象中看见,耶和华把统治权赐给儿子。在此之前,但以理在另一个预言里说,耶稣是“人类中最卑微的人”。由此可见,温和与谦卑确实息息相关。(但以理书4:17;7:13,14)
10.为什么基督徒待人温和并不等于软弱?
10 耶和华和耶稣待人温和,令人舒畅,叫人乐意亲近。(雅各书4:8)当然,温和绝不等于软弱。全能的上帝耶和华能力充沛,力量强大,而且嫉恶如仇。(以赛亚书30:27;40:26)耶稣也立场坚定,尽管魔鬼撒但连番试探,他仍紧守忠义。他看见当日的宗教领袖在圣殿里非法买卖,不禁义愤填膺。(马太福音4:1-11;21:12,13;约翰福音2:13-17)可是,当耶稣处理门徒的过犯时,却极有耐性,包容他们的软弱。(马太福音20:20-28)一位圣经学者描述温和这种特质说:“温和蕴藏着钢铁般的力量。”他说得一点没错。愿我们效法基督,待谁都温温和和的。
摩西极其温和胜过当日所有人
11,12.摩西早年有什么经历,使他温和的性情更形出众?
11 请也想想摩西。圣经说,摩西“处世为人比地上任何人都要谦和[或译‘温和’]”。(民数记12:3)这句话是受圣灵启示写下的。摩西性情温和,超群出众,因此敏于接受耶和华的指引。
12 摩西早年的经历相当曲折。他的父母是希伯来人,对上帝忠心耿耿。摩西出生时,正值多事之秋,险遭杀身之祸,幸得耶和华保护才能活下来。童年时期,他受母亲悉心照顾,谆谆教诲,得以认识耶和华上帝。后来,摩西跟家人分开,被送到截然不同的环境里生活。早期的基督教殉道者司提反说:“摩西就学了埃及人的一切智慧,说话做事都大有能力。”(使徒行传7:22)摩西目睹法老的监工苦待同胞,禁不住公开自己的信仰。一天,他看见一个埃及人打一个希伯来弟兄,就杀了那个埃及人。结果,摩西要离开埃及,逃到米甸地去。(出埃及记1:15,16;2:1-15;希伯来书11:24,25)
13.米甸四十年的生活,对摩西有什么益处?
13 当时摩西四十岁。他流落旷野,要自力更生。在米甸,摩西遇见流珥的七个女儿,就替她们打水给羊群喝。少女们回家后,高兴地告诉父亲,有“一个埃及人”救她们脱离了牧人的手。于是,流珥请摩西跟他们同住。摩西虽然遭逢逆境,却没有心怀怨愤,反而努力适应新生活。他替流珥照料羊群四十年,其间娶了流珥的女儿西坡拉,把儿子抚养成人。在这段悠长的岁月里,摩西始终如一,渴望遵行耶和华的旨意。旷野的生活、逆境的磨炼,使他逐渐养成了过人的温和特质。(出埃及记2:16-22;使徒行传7:29,30)
14.请举例说明,摩西成为以色列人的领袖以后,待人接物依然温和。
14 耶和华委任摩西做以色列人的领袖之后,他待人接物依然温和。摩西挑选七十个长老做他的助手,吩咐他们到圣幕去。耶和华把圣灵降在这些长老身上时,伊利达和米达并不在场。后来,有一个年轻人告诉摩西,伊利达和米达在营里像先知一样行事说话。约书亚随即说:“我主摩西,制止他们吧!”摩西却温和地回答:“你为我而嫉妒吗?不要这样,但愿耶和华的子民都是先知,耶和华也把圣灵降在他们身上!”(民数记11:26-29)摩西态度温和,缓和了当时紧张的局面。
15.摩西并非完人,为什么仍值得我们效法?
15 可是,摩西有一次失了方寸,没有温和地处事。耶和华在加低斯附近的米利巴行了奇迹,摩西却没有把荣耀归于上帝。(民数记20:1,9-13)虽然摩西并非完人,但他一生忠于上帝,信心坚定不移。摩西温和的特质超群出众,叫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人也深受感动。(希伯来书11:23-28)
温和与粗暴
16,17.我们从拿八和亚比该的事例学到什么?
16 上帝的先知撒母耳去世不久,大卫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值得我们深思。 有两个人,男的叫拿八,女的叫亚比该。两人虽是夫妻,待人接物却有天渊之别!亚比该“贤良聪慧”,拿八则“为人粗暴,作恶多端”。大卫的手下曾保护拿八的羊群免受盗贼伤害。大卫差遣手下去向拿八要点食物,却被拿八粗暴无礼地回绝了。大卫气愤难平,与手下一起佩上剑,要去跟拿八算账。(撒母耳记上25:2-13)
17 亚比该听到消息,赶忙拿了饼、酒、羊肉、葡萄饼和无花果饼,出去迎见大卫。亚比该向大卫求情说:“我主啊,愿这个罪过归到我身上。求你容婢女向你进言,听婢女所要说的话。”亚比该恳求大卫时态度温和,令大卫的心软化下来。大卫说:“愿称颂归于以色列的上帝耶和华!因为他今天打发你来见我。愿人赞赏你明白事理,又愿你蒙福, 因为你今天阻止我流血害命”。(撒母耳记上25:18,24,32,33)拿八粗暴无礼,结果死于非命;亚比该大方贤惠,有幸成为大卫的妻子。她态度温和,为今天事奉耶和华的人树立了榜样。(撒母耳记上25:36-42)
要追求温和
18,19.(甲)我们穿上温和,就会有什么明显的改变?(乙)我们怎样做,就能有效地自我省察?
18 因此,温和是基督徒必不可少的特质。我们不仅要举止温文,更重要的是性情温和,令人觉得亲切舒畅。以往我们可能习惯了说话尖酸刻薄,处事不近人情。认识圣经的真理之后,我们渐渐更新自己的品格,变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保罗敦促基督徒弟兄要这样更新自己:“要穿上怜恤之情、仁慈、谦卑、温和、坚忍。”(歌罗西书3:12)圣经用比喻来形容品格上的改变。本来如狮、豹、熊、狼、蛇般凶狠的人,变得像牛羊一样温驯。(以赛亚书11:6-9;65:25)我们穿上新品格,跟以前判若两人,叫旁人大感惊讶。全赖圣灵的帮助,我们才能养成温和的性情,因为温和是圣灵美好的果实之一。
19 这是不是说,我们更新了品格,献身给耶和华之后,就无需继续培养温和的特质呢?当然不是。新衣服需要经常洗濯整理,才能整洁美观。同样,我们要深入研读上帝的话语,沉思其中的事例,才能用客观的眼光,重新省察自己。当你用上帝的话语这面镜子照照自己,镜中人是怎样的呢?(雅各书1:23-25)
20.我们怎样才能不断表现温和的特质?
20 由于天性各不相同,上帝的仆人中,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表现温和的特质。无论如何, 所有基督徒都必须努力结出圣灵的果实,包括温和在内。保罗仁爱地勉励提摩太,要“追求正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和”。(提摩太前书6:11)保罗用“追求”一词,表明人必须努力才行。一个圣经译本把同一个词翻做“要决心培养”(现代英语新约,菲利普斯译)。你努力沉思圣经中的榜样,就会牢记不忘,仿佛深深种植在心里一样。这些榜样仿佛在不断塑造你,指引你。(雅各书1:21)
21.(甲)为什么我们应该追求温和?(乙)下一篇文章会探讨什么问题?
21 待人接物的态度能显示我们到底有多温和。门徒雅各问道:“你们中间谁有智慧和悟性呢?他就该有行动,显出好品行,表现出基于智慧的温和。”(雅各书3:13)我们可以怎样温和地对待家人、传道时遇到的人和会众里的人呢?下一篇文章会提出实用的建议。
-
-
待谁都要温温和和守望台2003年 | 4月1日
-
-
待谁都要温温和和
你该继续提醒众人:要通情达理,待谁都要温温和和的。——提多书3:1,2
1.为什么表现温和的特质并不容易?
使徒保罗说:“你们要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哥林多前书11:1)今天,上帝的仆人都尽力听从保罗的吩咐。当然,效法基督并不容易,因为我们从人类的始祖承受了自私心,性情跟基督天差地远。(罗马书3:23;7:21-25)尽管如此,我们要是下一番功夫,就能表现温和的特质。这并不是说,只要我们有决心就一定能成功。那么,我们还必须怎样做呢?
2.我们怎样才能待所有人都“温温和和的”?
2 既然温和是圣灵的果实,我们越顺从圣灵的指引,就越能反映上帝温和的特质。惟有这样,我们才能待所有人都“温温和和的”。(提多书3:2)让我们看看怎样才能像耶稣一样,使那些跟我们来往的人都“得享安舒”。(马太福音11:29;加拉太书5:22,23)
对家人
3.什么情况表明,“世界的灵”正在家庭中作祟?
3 基督徒对家人务要态度温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家庭暴力对妇女健康的危害,比交通事故和疟疾所造成的严重得多。就以英国伦敦为例,警方处理的案件中,四分之一跟家庭纠纷有关。人们为了发泄情绪,对家人“尖叫”、“诋毁”,警察已见怪不怪了。有些夫妇以“恶毒”的方式对待配偶,令婚姻受损。种种可悲的情况表明,“世界的灵”正在家庭中作祟,但上述恶行在基督徒家庭中绝无立足之地。(以弗所书4:31;哥林多前书2:12)
4.温和的特质在家里能发挥什么作用?
4 要抵抗这种世俗风气,上帝的灵是必不可少的。“耶和华的灵在哪里,哪里就有自由。”(哥林多后书3:17)虽然夫妇双方都不完美,但只要努力培养爱心、仁慈、自制和坚忍,就能维系团结,巩固婚姻。(以弗所书5:33)对许多家庭来说,大吵大闹、恶言相向已成了家常便饭,但温和的态度却能使家庭的气氛愉快得多。我们固然要小心说话的内容,但更要留意表达的方式,因为所说的话能表露真正的动机和感情。温和地说出心事和忧虑,能缓和紧张的气氛。睿智的所罗门王说:“温和的回答平息烈怒,伤人的话语激起怒气。”(箴言15:1)
5.我们温和地对待信仰不同的家人有什么益处?
5 我们对信仰不同的家人就更要态度温和。温和体贴的言行,能感动抗拒真理的家人,使他们归向耶和华。彼得劝基督徒妻子:“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样,即使丈夫不服从神圣的话语,你们也许能借着自己的品行感化丈夫,用不着一言一语,因为丈夫亲眼看见你们品行贞洁,而且深深尊重他们。你们的装饰不应该在乎外表的打扮,就像编头发、戴金饰、穿衣裳,却应该在乎内心深处的为人,用安静温和的心灵作为不朽的装饰。这在上帝眼中是极宝贵的。”(彼得前书3:1-4)
6.温和的态度能怎样巩固亲子关系?
6 亲子关系有时会相当紧张。要是任何一方不爱耶和华,情形就更不用说了。可是,在基督徒家庭里,大家都必须以温和的态度相待。保罗劝父亲:“不要激怒儿女,只要照耶和华的意思管教他们,纠正他们的思想,把他们抚养成人。”(以弗所书6:4)要是家里人人都有温和的特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会更牢固,更亲密。迪安一家有五兄弟,他忆述往事,谈到父亲时说:“爸爸性情温和。在我记忆中,我们从来没有发生过冲突,即使在我的青春期也没有。有时我惹爸爸生气,他也总是温温和和的,只会吩咐我留在房间里,或不准我参加一些喜爱的活动。我们真的从没有争吵过。他不仅是我们的父亲,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想令他失望。”待家人态度温和,的确能巩固亲子关系。
对传道时遇到的人
7,8.为什么传道时态度温和很重要?
7 基督徒对传道时遇到的人也要态度温和。我们传讲王国好消息的时候,会遇到不同性情的人。有的人乐意聆听,因为好消息带给他们希望;有的人反应不佳,原因各不相同。别人态度不好,我们就更要温和待人,这样才能彻底完成传福音的职务,作见证直到地极。(使徒行传1:8;提摩太后书4:5)
8 使徒彼得说:“要心里尊基督为圣,奉他为主,随时做好准备。这样,无论谁要你们解释心里的希望有什么根据,你们都可以在他面前辩白,只是要态度温和,深深尊重他。”(彼得前书3:15)我们心里以基督为典范,努力效法他。因此,传道时遇上说话无礼的人,我们特别要尊重对方,态度温和。这样往往能产生美好的成果。
9,10.请举例说明传道时态度温和有什么价值。
9 听到敲门声,基思留在屋里,妻子前去应门。她一知道来访的是耶和华见证人,就很生气,指责见证人虐待儿童。弟兄保持镇静,温和地说:“你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很遗憾。请你让我解释一下耶和华见证人的信仰,好吗?”这时候,一直在屋里听着的基思走出来,把弟兄打发走了。
10 弟兄态度温和,感动了基思夫妇俩。事后,他们有点懊悔,觉得不该对来访的人这么粗鲁无礼。他们没料到,一星期后弟兄竟然回去探访他们。这一次,他们都乐意听听弟兄根据圣经解释自己的信仰。他们说:“接着两年,不断有见证人上门传讲圣经,我们听了不少。”后来,基思和妻子开始学习圣经,最终受了浸,象征自己献身给耶和华。多年后,起初探访基思夫妇的那位弟兄跟他们重逢,发现他们已成了自己属灵的弟兄姊妹。这位弟兄多么高兴!态度温和的确大有成效。
11.我们态度温和,怎样使别人更乐于接受基督教真理?
11 当兵作战的经历,使哈罗德满腔怨愤,怀疑上帝是否真的存在。后来,他又被一个喝醉了的司机撞伤,终身伤残,真是雪上加霜。耶和华见证人上门探访时,哈罗德叫他们不要再来。有一天,一个名叫比尔的耶和华见证人打算回去探访哈罗德的邻居,但无意中敲了哈罗德的门。哈罗德架着两支拐杖出来应门时,比尔才知道敲错了门,于是赶紧道歉,表示要探访的是另一家人。哈罗德有什么反应呢?他的反应出乎比尔的意料。原来,哈罗德从电视新闻中看见许多耶和华见证人并肩工作,同心协力,在很短时间内就建成了一座王国聚会所,因而对见证人大为改观。现在比尔不但温文有礼,还真诚地道歉,更使哈罗德深受感动,决定听听耶和华见证人传讲的信息。他开始研读圣经,不断进步,最后还受浸成为耶和华的仆人。
对会众里的人
12.基督徒应该竭力抗拒什么不良的风气?
12 基督徒对会众里的人也必须态度温和。今天,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司空见惯。对没有属灵观点的人来说,争辩、吵架是等闲事。有时,基督徒也不知不觉受到这种不良风气的薰染,跟会众里的人发生争执,唇枪舌剑。带头的弟兄要处理这些问题,难免感到忧愁。不过,他们爱耶和华也爱弟兄,会设法帮助犯过的人翻然悔悟。(加拉太书5:25,26)
13,14.“温和地教诲对抗的人”能产生什么结果?
13 公元1世纪,会众里有些人跟保罗和他的伙伴提摩太对抗。保罗提醒提摩太,有些人像“用来做不大尊荣的事”的器皿,吩咐他躲开这一类人。保罗说:“主的奴隶不必争辩,倒要对所有人和气,胜任教导的工作,在逆境下保持克制,温和地教诲对抗的人。”有些人可能跟我们意见不一,出言冒犯,激怒我们。这时候,我们态度温和,往往会使对方受到感化,认真反省自己的言谈。正如保罗指出,也许耶和华“让他们悔改,能确切认识真理”。(提摩太后书2:20,21,24,25)请留意,保罗表明对人和气、保持克制跟温和的特质密切相关。
14 保罗言传身教。他面对哥林多会众的“超等使徒”时,劝勉这些弟兄:“我保罗现在以基督的温和与仁慈劝勉你们。我在你们面前虽然只有卑微的样子,不在你们那里的时候,却能对你们勇敢行事。”(哥林多后书10:1;11:5)保罗切切实实地效法基督。请留意,他并没有盛气凌人、独断专行,而是“以基督的温和”去打动这些弟兄的心。哥林多会众那些虚心受教的人,无疑会受到感动,把保罗的劝告付诸实行。保罗态度温和,使本来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使会众能够恢复和睦,保持团结。保罗的榜样不是我们人人都应该竭力效法的吗?长老更要效法基督和保罗。
15.为什么用温和的态度提出劝告很重要?
15 当然,长老不该等到会众的和平团结受到威胁,才帮助信徒。在弟兄之间出现矛盾,关系变得紧张之前,长老就要怀着爱心好好劝导。保罗说:“弟兄们,如果有人不知不觉失足了,你们有属灵资格的人,就要用温和的态度,设法纠正他。”怎样纠正呢?保罗说,“用温和的态度”,又说,“你自己也要小心,恐怕也被引诱”。(加拉太书6:1)保持“温和的态度”有时并不容易,因为所有基督徒,包括受委任的弟兄都是不完美的。尽管如此,受委任的弟兄要是态度温和,犯过的人就比较容易接受纠正了。
16,17.犯过的人不听劝告,弟兄怎样才能使他乐于接受?
16 译做“纠正”的希腊语词,也可以指正骨或使折断的骨头复位。折骨复位总是很痛苦的事。为了安抚病人,医生会说些鼓励的话,告诉病人复位的益处。医生镇静的神态,能叫病人放心。由此可见,事前温言抚慰,能使病人从容面对。同样,属灵方面的纠正也可能是令人痛苦的事。不过,用温和的态度纠正犯过的人,对方就会比较容易接受。这样,双方就能恢复友好的关系,而犯过的人也有机会悔改。即使犯过的人起初不肯接受规劝,负责劝导的弟兄也要保持温和的态度。这样,犯过的人也许会回头,愿意听从圣经健全的忠告。(箴言25:15)
17 善意的纠正时常会被人当作恶意的批评。一位作家说:“规劝别人的时候,最大的陷阱就是过于强硬和武断,因此谦和的特质 是极其重要的。”负责劝导的弟兄必须怀着谦卑的态度,培养温和的特质,才能避免跌进这个陷阱。
对所有人
18,19.(甲)基督徒要对政府官员保持温和的态度,为什么有时很不容易?(乙)基督徒怎样才能温和地对待当权的人?结果可能怎样?
18 许多基督徒觉得, 面对政府官员时,要保持温和的态度绝不容易。无可否认,有些官员态度强横,不体恤人。(传道书4:1;8:9)可是,由于爱耶和华,我们一方面承认上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一方面也尽本分适度地顺服政府官员。(罗马书13:1,4;提摩太前书2:1,2)即使在高位的人妄图限制我们公开崇拜耶和华的自由,我们也乐于改用其他可行的方法,继续以赞美为祭,献给上帝。(希伯来书13:15)
19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该好斗或跟人作对。我们虽然绝不背弃正义的原则,却力求通情达理。由于这个缘故,我们的弟兄得以在全球234个国家和地区,继续向人传道。我们听从保罗的劝告:“要顺服政府和当权的人,服从他们,预备做各样的善工。不要诬蔑人,不要好斗。要通情达理,待谁都要温温和和的。”(提多书3:1,2)
20.温和待人的会得到什么奖赏?
20 凡温和待人的,都必蒙上帝赐予厚福。耶稣说:“性情温和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会承受大地作为产业。”(马太福音5:5)基督的受膏弟兄保持温和的态度,就必能得福,更能得享殊荣,在上帝的王国里做君王,统治大地。“大群”“另外的绵羊”保持温和的态度,也能得福,有希望在地上的乐园里享受生命。(启示录7:9;约翰福音10:16;诗篇37:11)前景多么光明!愿我们铭记保罗提醒以弗所城基督徒的话:“我这为主被囚的恳求你们,行事要配得上你们所受的呼召,要满心谦卑、温和 ”。(以弗所书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