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具有基督的心意吗?守望台1987年 | 6月1日
-
-
你具有“基督的心意”吗?——哥林多前书2:16,《新译》;以弗所书4:13。
2,3.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基督的心意?
2 我们怎能认识一个生活在差不多两千年前,在社会上公开活动只有三年半的人呢?以耶稣而言,我们有四份可靠的传记帮助我们在心目中对他的为人有个清楚的概念。借着仔细阅读四福音的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出耶稣的行动受到怎样的思想模式所推动。因此,我们若要作真正的基督徒而非仅是名义上的基督徒,就必须怎样行呢?耶稣提出答案说:“他们吸收关于你,独一的真神,和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的知识,就是永生。”——约翰福音17:3,《新世》;彼得后书3:18。
3 因此,每个基督徒都应当对天父耶和华和他的爱子基督耶稣的生活和教训具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仅是自称为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是不够的。为了具有基督的心意,我们必须经常使头脑充满对耶稣的一生和榜样的了解。这意味到我们需要经常认真研读圣经,并且研读一些有助于澄清经文的意思和上下文的圣经辅助读物。这也需要我们具有正确的心态,使我们能够了解和接受基督在上帝旨意中所担任的角色。——约翰福音5:39-47;马太福音24:45-47。
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4.耶稣是个怎样的人?
4 耶稣是个健康、活跃的男子,在他三十岁之后的几年从事传道工作。(路加福音3:23)但他是个怎样的人呢?他为人不苟言笑,冷漠无情吗?刚相反,既是中东的犹太人,他十分富于表情。他绝不拘谨内向。反之他公开表现多种属人的感情,从忧伤、怜悯至义愤和愤怒不等。——马可福音6:34;马太福音23:13-36。
5.耶稣听见拉撒路去世的消息时有什么反应?
5 例如,耶稣见到马大和马利亚为了她们兄弟拉撒路去世而哀哭时,他有什么反应呢?约翰的记载告诉我们:“[耶稣]心里非常悲伤,深深地激动,”接着他“哭了”。(约翰福音11:33-36,《现译》)他表明自己与密友有同感。他并不以与他们同哭为耻。他虽然是“上帝的儿子”,却表露深具人性的感情。(约翰福音1:34)这必然使马大和马利亚深受感动!——可参阅路加福音19:41-44。
6.为什么耶稣虽然曾经哭泣,却绝非缺乏男子气概?
6 可是,今日有些人可能以为耶稣是个弱者,因为他公开与那些女子同哭。事实上,天主教作家贝洛克(Hilaire Belloc)将耶稣称为“脂粉气的男人”。这是真的吗?耶稣真的像基督教国的艺术品所时常描绘一般,是个柔弱的男子吗?绝不然,眼泪并不一定是软弱的迹象。正如一份医药报刊表示:“制止人适当地表达温柔的感情是不合理而有害的。……将温柔的感情表达出来,特别是哭泣,乃是一种唯独人才具有的特性。”——可参阅撒母耳记下13:36-38;约翰福音11:35。
7.耶稣所立的仁慈榜样可以在什么方面帮助我们?
7 耶稣对痛苦的反应的确合乎人性和人道。这可以帮助我们与他和他的心意认同。我们并非跟从某个冷漠无情的神话人物,反之我们所跟从的是上帝所差来的完美、属人的榜样,“永生上帝的儿子”。(马太福音16:16;约翰福音3:16,17;6:68,69)他为今日所有的基督徒立下多么优良的模范!特别是基督徒长老,由于必须时常在别人遭遇损失和艰难的时候予人安慰及表现体恤之心,更需要跟从耶稣的完美榜样!不错,在这些场合,具有基督的心意的确可以造成很大的差别。——帖撒罗尼迦前书2:7,8。
一个敢作敢为的人
8.耶稣怎样表现勇气和敢作敢为?
8 耶稣也表明自己是个具有勇敢的信念而行动果断的人。例如他曾两次刚毅地把贩卖牲畜和找换银钱的人逐出圣殿。(马可福音11:15-17;约翰福音2:13-17)他也不怕公开揭发自以为义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伪善。他在有力的指责中提出警告说:“虚伪的经学家和法利赛人哪,你们有祸了!你们好像粉饰了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各样的污秽。”耶稣在这里无疑绝没有软弱的迹象!——马太福音23:27,28,《新译》;路加福音13:14-17。
9,10.(甲)为什么耶稣发怒却没有犯罪?(乙)基督的榜样应当对基督徒长老有什么影响?
9 耶稣的愤怒是否表示他缺乏自制呢?在耶稣从事传道工作期间随伴在侧的彼得说:“他并没有犯罪。”(彼得前书2:22)使徒保罗写道:“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希伯来书4:15)受控制的义愤和不受控制的愤怒是大有差别的。——可参阅箴言14:17;以弗所书4:26。
10 因此,基督徒长老虽然不会“随便动怒”,却无疑应当具有道德的力量而能够‘责备反驳的人’,若有必要甚至‘严厉地’如此行。他必须具备资格去“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多书1:7-13,《新译》;提摩太后书4:1,2)某些情形也可能引起他的义愤,特别是他若见到有人明目张胆地威胁到小组的团结、灵性健康或道德上的洁净。正如保罗说,有时长老‘不得不堵住一些好讲空话和欺骗人者的嘴’,这些人“为了可耻的利益,教训一些不应该教导的事,败坏人的全家。”在这样的时候,具有基督的心意可以帮助长老行事果敢而保持平衡。——可参阅哥林多前书5:1-5;启示录2:20-23;3:19。
11.什么问题与我们应当怎样效法基督一事有关?
11 耶稣周游加利利、撒玛利亚和犹太各地之际曾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男女、儿童、有病的人和将他视为死敌的人。他怎样对待这些人呢?他不可一世、孤高自赏吗?抑或和蔼可亲?他能够体恤别人所遭遇的各种难题和试探吗?他不肯宽恕人抑或富于怜悯?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的行动和反应方面效法基督一事有直接的影响。——罗马书15:5;腓立比书2:5。
耶稣对儿童有什么反应?
12.有一次门徒和基督对儿童有什么反应?
12 我们在马可福音10:13-16读到一项美妙的记载,描述耶稣对儿童有什么反应。圣经的记载说:“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要耶稣摸他们,门徒便责备那些人。”记载并没有说为什么门徒这样行。当时是公元33年,耶稣正从加利利穿过比利亚前往耶路撒冷及其附近的地区结束他最后的公开传道工作。也许门徒认为耶稣这样的要人没有时间接见孩子,或当时他太忙而无法这样行。可是,耶稣本人有表示他太忙吗?“耶稣看见就恼怒,对门徒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上帝国的,正是这样的人……。’于是抱着小孩子,给他们按手,为他们祝福。”
13.人们对耶稣有什么反应?
13 关于基督的心意,我们从这项记载还获悉什么呢?记载表明他对犯错的门徒十分坚定,并且对卑微的人怀有仁慈的态度。他明白什么促使父母带孩子到他那里去。他们希望耶稣抚摸和祝福他们的孩子。关于耶稣,我们从这项记载获悉什么呢?我们看出人们并不害怕他或对他敬而远之。反之,他温良和气,不摆架子,人们都喜欢亲近他。甚至孩子在他面前也感觉自在——他在孩子面前亦感觉自在。人们,包括儿童在内,在你面前感觉自在吗?——马可福音1:40-42;马太福音20:29-34。
14.关于为人和蔼可亲,谁特别应当跟从耶稣的榜样?”
14 耶稣表现亲切的感情和仁慈。(马可福音9:36,37)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身为基督的跟从者,你在这方面具有基督的心意吗?在各区、环、小组和世界各地守望台分社办事处服务的基督徒监督们最好问问自己:我专横武断,固执己见吗?抑或我使别人,甚至儿童,在他面前感觉自在?我真的和蔼可亲吗?——箴言12:18;传道书7:8。
耶稣对待妇女的方式
15,16.耶稣对待妇女的方式怎样与其他的犹太人大异其趣?
15 身为基督徒小组里的长老、仆人和弟兄,我们在对待基督徒姊妹及一般妇女方面具有基督的心意吗?耶稣是个独身的人,他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之下与当日的妇女接触时有什么反应呢?
16 在男人至上的犹太社会中,耶稣是个异乎寻常的导师,因为他愿意对妇女,甚至非犹太籍的妇女,说话。(约翰福音4:7-30)例如,有一次耶稣探访推罗和西顿的外邦人地区的一个家庭,一个希腊妇人求他帮助她那被鬼附身的女儿。通常正统派的犹太人绝不会与这样的人来往。但是耶稣却听妇人说话,并且考验她的信心,说:“让[犹太]儿女们先吃饱,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外邦]狗吃。”耶稣的声调是否表示事情已无可挽回呢?他武断地制止对方作进一步的讨论吗?显然不是,因为妇人机巧地回答说:“主阿,不错;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们的碎渣儿。”耶稣受到感动,于是医好了妇人的女儿。——马可福音7:24-30。
17.我们从耶稣对待一个有罪的女子的方式可以获悉什么?
17 耶稣对女子保持开明的态度,并不仅凭外貌判断她们。(马太福音22:16)另一次,他在一个法利赛人家里吃饭时容许一个人所共知的罪人,可能是个妓女,为他洗脚,然后用油膏抹他的脚。这个女子的行动表示她对自己的罪过幡然悔改。(路加福音7:36-50)耶稣并没有因为她的不道德就断然不给她任何自新的机会。(可参看约翰福音4:7-30。)“因为她的爱多,”耶稣宽恕了她。关于基督的心意,这件事显示什么呢?耶稣对女子富于怜悯和了解。我们在小组里及在传道工作上岂不应当同样行吗?——路加福音19:1-10;罗马书14:10-13;哥林多前书6:9-11。
耶稣对待门徒的方式
18.(甲)有些人对下属有什么反应?(乙)耶稣怎样对待门徒和其他的人?(马可福音6:54-56)
18 有时掌权的人感觉受下属所威胁。他们设法制止他们潜意识地认为的竞争。自骄心于是作祟。他们敏于批评下属,但却不轻易加以称赞。他们所表示的轻蔑并没有对别人的尊严予以适当的尊重。但是耶稣又如何呢?他怎样对待手下的人——他的门徒?他使门徒感觉怯懦、无能或愚蠢吗?抑或他们与耶稣合作得十分愉快而感觉自在?——可参阅马太福音11:28-30;25:14-23。
19.关于耶稣,我们从约翰福音13:1-17学到什么?
19 关于这点,他们在约翰福音13章读到耶稣教导门徒的一个杰出教训。我们提议你读读1-17节。在古代的日子路上很多尘,因此人们习惯派仆人为客人洗脚。耶稣竟然屈尊做这件卑微的差事。他为门徒洗脚是要强调什么品德呢?他借此在谦卑方面给门徒一个切合实际的教训。关于基督的心意,我们在这里获悉什么呢?耶稣的话向他们提出答案:“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约翰福音13:16,17。
20.我们可以作什么自我分析看看自己是否具有基督的心意?
20 在这方面我们具有基督的心意吗?我们愿意在家里及小组里做些卑微的差事吗?抑或我们只愿意做一些看来“相当重要”或使我们看来“高人一等”的事?我们愿意参与有时令我们受到屈辱的逐户传道工作吗?抑或我们只愿意在王国聚会所的讲台上担任演讲?的确,具有基督的心意会使我们像耶稣一样保持谦卑和蔼。——罗马书12:3。
21. 耶稣怎样对使徒们表现体恤之心?对群众又如何?
21 有一次,耶稣在结束一项特别传道运动之后对使徒们表现很大的体贴。耶稣自己虽然是个完美的人,却不期望别人达到完美的标准。在传道运动结束时,他并没有坚持使徒们立即再去传道,甚至更加努力。反之他体恤到他们需要休息,于是将他们带到一个僻静的地方休息一下。但是群众却尾随不舍。耶稣有感觉恼怒不耐吗?没有,因为他“动了恻隐的心,”圣经的记载告诉我们。——马可福音6:30-34,《现译》。
22.什么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明白基督的心意?
22 既然有这么好的榜样,大部分使徒都忠心地继续跟从基督又何足怪呢?
-
-
耶稣,我们紧紧跟从的模范守望台1987年 | 6月1日
-
-
耶稣,我们紧紧跟从的模范
“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得前书2:21。
1,2.彼得与耶稣一同从事传道工作时是个怎样的门徒?
在一段三年半的期间,也以矶法或彼得之名为人所知的西门有权利与基督耶稣亲密交往。(约翰福音1:35-42)他成为耶稣的门徒大约一年之后被选作十二使徒之一。(马可福音3:13-19)福音的记载透露彼得为人率直大胆、性情冲动、富于表情。他有一次断言,不论有什么事发生,他都永不会不认基督。可是正如耶稣自己所预言,彼得却在压力之下三次不认基督。——马太福音26:31-35;马可福音14:66-72。
2 彼得有一次对耶稣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劝诫过他之后,他却走到另一个极端,说,“主阿,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约翰福音13:1-17)同一位西门彼得在耶稣被人逮捕时拔出刀来砍下了大祭司的奴仆马勒古的右耳。这项行动使他受到耶稣的责备:“收刀入鞘罢!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约翰福音18:10,11。
3.我们从彼得的例子可以获悉什么?
3 关于彼得,这些和其他的事件显示什么呢?他在思想和推理方面时常与耶稣并不相似。再者,他并非总是具有基督的心意。我们自己的情形也时常是这样。我们对各事的想法时常未能与耶稣的想法一致。我们的反应深受我们那不完美的人性所影响。——路加福音9:46-50;罗马书7:21-23。
4.后来的什么事件对彼得的想法深具影响?(可参看加拉太书2:11-14。)
4 可是,从五旬节开始,彼得的情形便有所改变了。在圣灵感动之下,他带头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当中从事传道工作。(使徒行传2-5章)在圣灵的启迪之下,他也调整自己的思想,使他对外邦人的看法与基督的心意一致。(使徒行传10章)彼得表现谦卑的精神。他们若要与基督一致,就必须具有这种美德。——马太福音18:3;23:12。
未为人见,却为人知
5,6.虽然我们从未见过基督,这件事实足以妨碍我们跟从他的榜样吗?
5 大约公元62-64年,彼得在上帝感示之下写成他的第一封信;当时他已有机会仔细沉思他与耶稣一同致力的传道工作,从而更清楚了解耶稣对各事的看法。使徒在这封信的起头便承认一件简单的事实——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弟兄都不像他一样曾亲自认识耶稣。但是这足以妨碍他们具有基督的心意和效法他的榜样吗?彼得说:“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他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并且得着你们信心的果效,就是[魂]的救恩。”——彼得前书1:8,9。
6 彼得的话也对今日耶和华所有的百姓适用。我们各人并不认识基督,但是我们若“作过一番勤恳的查考和仔细的研究,”并且像古代的先知们一样“继续考察”,我们便能够具有基督的心意至更大的程度。——彼得前书1:10,11,《新世》。
耶稣——完美的模范
7,8.(甲)彼得在第一封信中提出什么一般性的劝告?(乙)希普格兰姆斯这个字的基本意思是什么?彼得怎样使用这个字?
7 彼得既对耶稣的思想获得较清楚的了解,他遂能够在圣灵指引之下向信徒同工提出劝告,阐明怎样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将基督的心意反映出来。(提摩太后书3:16)例如,他劝勉所有基督徒,既然他们“是客旅,是寄居的”,就应当弃绝属肉体的欲望。他鼓励他们虽然为义受苦,却要在日常生活上保持良好的品行。——彼得前书2:11,12。
8 稍后彼得提出一个观察敏锐的例证,说:“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上帝看是可喜爱的。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模范”,《新世》],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得前书2:20,21)译作“模范”一词(其他许多译本则译作“榜样”)的希腊文是希普格兰姆斯(hy·pogram·mosʹ)。这个字的实际意思是“写在其下”或“写字板,包括所有字母在内,目的是要帮助开始习字的人学会怎样写字。”(《新约希英辞典》,J. H. 蔡耶编)首先老师用尖笔把字写在板上,然后学生在蜡板上加以模仿。学生必须按照范本试图在其下仔细加以模仿。彼得在这里提出一个有力的论点,因为他是希腊文圣经中惟一使用希普格兰姆斯这个字的执笔者。借此他强调耶稣留下完美的榜样供他的跟从者去效法。
9.被译作“心志”的希腊字暗示含有什么意思?(可参阅马太福音20:28。)
9 后来彼得根据耶稣忍受苦楚一事向我们提出一个教训。“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希腊文enʹnoi·an,恩奈安]作为兵器。”(彼得前书4:1)彼得在这里再次运用一个不寻常的字——恩奈亚(enʹnoi·a)。这个字在希腊文圣经里只出现过两次。(可参阅希伯来书4:12,《王国隔行对照译本》。)据J. H. 蔡耶说,恩奈亚的意思是“头脑、了解、意志;思想和感觉的方式。”因此他们必须作出调整以符合基督的思想和感觉方式。我们可以怎样作出这样的调整呢?这样行应当至什么地步?
10.彼得所说的“将自己武装起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0 彼得以独特的方式使用希腊文的动词贺柏利撒斯(ho·pliʹsa·sthe),意思是“将自己武装起来当兵”。兵士若马虎草率地将自己武装起来,就很可能无法在战场上保全性命很久了。因此彼得的话表明,人在效法耶稣的思想方式方面绝不能是半冷半热的。我们必须尽心竭力渴望具有基督的“心志”或“思想方式”。(彼得前书4:1,《今日英文译本》)这使他们想起保罗曾强调基督徒必须穿上“上帝所赐的全副军装”,才能站立得稳,抵抗撒但和属于撒但的世界。——以弗所书6:11-18。
妻子要有基督的心志
11. 彼得对基督徒妻子提出什么劝告?
11 彼得在信中的半途将注意转到妻子和丈夫方面。在古代的异教世界里,女子差不多没有什么权利可言;因此基督徒女子若有一个不信的丈夫,要保持忠诚是一件极端困难的事。她会受到辱骂、虐待,甚至可能因为舍弃祖先所崇拜的神而被丈夫所休。在现代情形并没有很大改变。但是彼得再次强调具有基督的心志而愿意为行善受苦是多么重要。他说:“照样[像上几节所论及的基督一样),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样,若有人不服从道理,他们也可以借着妻子的品行,不用言词便被感化过来,因为目击你们贞洁的品行和深深的尊重。”——彼得前书3:1,2,《新世》。
12.(甲)妻子所表现的顺服、温柔的精神怎样反映出耶稣所立的榜样?(哥林多前书11:3)(乙)上帝对女子的温柔精神怀有什么看法?丈夫可能对此有什么看法?
12 不错,不信的配偶有时可以被感化过来,不一定是凭着持续不断的传道策略,而是借着顺服的妻子所表现的“深深尊重”和“忠心、尽责”的榜样。(彼得前书3:2,《耶路撒冷圣经》)她那“温柔、安静的心”“在上帝面前是极宝贵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丈夫看出在日常生活上具有基督的心意所产生的良好结果。(彼得前书3:4)为什么这种温和的精神可以反映出耶稣的性情呢?因为耶稣自己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应当负我的轭,向我学习,你们就必得着心灵的安息。”——马太福音11:29,《新译》。
丈夫要有基督的心志
13.丈夫应当怎样待妻子?(以弗所书5:28,29,33)
13 照样,丈夫也必须对妻子表现真爱而反映出基督的心意。彼得再次劝勉说:“你们作丈夫的,要照样继续按着知识与她们同住,予她们以女性较弱的器皿所应得的尊重。”(彼得前书3:7,新世)对古代的异教世界来说,这项劝告的确令人惊奇——竟然要尊重妇女!但是基督的教会必须与俗世截然不同。在基督徒的婚姻里,双方必须有适当的尊严和彼此尊重。——彼得前书4:3,4。
14.丈夫可以怎样对妻子表现尊重和体贴?
14 基督一向对门徒和跟随他的群众十分体贴。(马可福音6:30-44)这与彼得吩咐丈夫们要体恤妻子的女性情况的劝告正好一致。一本西班牙文译本将这节经文译作如此:“论到丈夫们:要在你们的共同生活上富于机巧,对女子表现体贴,因为她的体质较为娇弱。”(Nueva Biblia Española)丈夫若跟从基督的榜样,就会考虑到在妻子的生活上有女性较柔弱的方面。这包括有时妻子经历困难的日子而需要较多的仁慈、忍耐和体贴。在这样的时候,仁爱的丈夫无疑会表现自制而不会诸多要求。真爱是乐于自我牺牲的。——可参阅利未记15:24;20:18;哥林多前书7:3-6。
15.在首领权方面,耶稣立下什么榜样?
15 诚然,丈夫是妻子的头。但在行使首领权方面,谁是丈夫的模范呢?保罗澄清这点,补充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以弗所书5:23)这段话表明在基督徒的婚姻关系上,武断专横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基督在对待门徒方面从没有滥用自己的权力(首领权),反之他总是按照圣经的原则去运用自己的能力。——可参阅马太福音16:13-17,20;路加福音9:18-21。
男子效法基督的榜样
16.(甲)为什么彼得深深意识到谦卑的必要?(乙)谁特别必须表现这种品德?
16 耶稣在传道工作上不断强调谦卑的品德。他在关于应邀参加婚宴的比喻中说:“凡高抬自己的,必要降卑;自己谦卑的,必要升高。”(路加福音14:11,《新译》)彼得十分留意到耶稣在这方面的心志。他岂不记得耶稣以身作则为门徒洗脚吗?(约翰福音13:4-17)因此,他在所写的第一封信中劝勉较年长的人和较年轻的人都表现谦卑的态度。长老们‘不应当作威作福辖制小组,反之要作羊群的榜样。’较年轻的男子则应当顺服长老们。但是所有的人,不论老幼,都应当“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彼得前书5:1-5。
17.“以……束腰”一词的希腊动词怎样强调谦卑的服务?
17 这里彼得再次以独特的方式运用一个字词去强调关于谦卑的论点。他说:“要以谦卑束腰[希腊文eg·kom·boʹsa·sthe,艾格康保撒斯]。”这个动词来自一个字根,意思是打结或系起来,意思与“奴仆的白围裙”有关。奴仆“将围裙系在腰上,……这把奴仆与自由人分别出来;因此,……要以谦卑束腰,以此作为奴仆的袍服,……意即借着养成谦卑的品德,表明你们是彼此顺服的。”——《新约希英辞典》,J. H. 蔡耶编。
18.(甲)对于自己的动机,献了身的男子应当将什么事紧记在心?(乙)许多姊妹以什么特别的方式在谦卑方面立下榜样?
18 今日献了身的男子可以怎样听从这项劝告呢?他们应当承认在基督徒的小组里,任何负责的职位均是作谦卑服务的一项委派。有些人可能误以为作助理仆人、小组长老、环务、区务或伯特利监督便意味到获得一个有声望和权力的地位。他们若有这样的想法,就在这件事上并不具有基督的心意了。我们若具有基督的心志,就绝不可怀有自私的野心。我们必须怀着纯洁的动机为上帝和弟兄服务。例如,我们有许多基督徒姊妹在先驱和海外传道工作上带头。其他的则不顾逼迫或家庭的反对,仍然热心宣扬好消息。她们这样行绝没有受到任何作助理仆人或监督的希望所激励!
爱——基督所立榜样的重心
19.基督所立榜样的重心是什么?我们怎样知道?
19 关于基督的心意,彼得最强调什么呢?他写道:“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得前书4:8)耶稣怎样反映出这种爱心呢?他教导门徒说:“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翰福音15:12,13)在此之后不久,耶稣为人类牺牲了生命。无疑他的爱心遮掩了许多的罪!因此,我们若真正具有耶稣的心志,就必定会“彼此[切实]相爱”和敏于宽恕。——歌罗西书3:12-14;箴言10:12。
20.我们若要紧紧跟从基督的模范,就必须怎样行?
20 我们可以用一个字将基督所立的榜样总括起来——爱。我们若真正在思想和言行上紧紧跟从耶稣的模范,就必然会实践爱心。正如彼得说:“总括来说,你们要彼此同心,互相体恤,亲爱像弟兄,满有温柔,存心谦卑。不要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为你们就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彼得前书3:8,9,《新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