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心欢喜的捐献守望台1987年 | 6月1日
-
-
公元33年,在基督教会诞生的第一天,3000位新近受浸的归信者“彼此相交,一同进食和祷告”。他们有什么充分理由要如此行呢?为了使他们刚获得的信心可以借着“继续专注于使徒的教训”而受到强化。——使徒行传2:41,42,《新世》。
当时有许多犹太人和改信者来到耶路撒冷,本来打算留下来仅到守完五旬节为止。但是成为基督徒的人却希望留下来一段较长的时间。他们渴望作进一步的学习以求强化自己新近获得的信仰。结果粮食及住宿的问题顿时成为燃眉之急。有些人没有带备足够的钱,其他的人则手头相当宽裕。于是,他们遂暂时凡物公用,把物资分给有需要的人。——使徒行传2:43-47。
有需要的人的饮食及住宿怎样获得照顾呢?使徒们以治理机构的身份负责把信徒捐献的物品收集起来,作出分配。有鉴于此,基督教会予人的最先印象是,教会的成员并没有把自己的物质资财视为己有。反之,他们将其视作造益整个教会的东西。(使徒行传2:44;4:32)除此之外,“凡有田产、房屋的都卖了,把得到的钱拿来,放在使徒脚前,照着各人的需要来分配。”——使徒行传4:34,35,《新译》。
当时基督徒变卖产业,凡物公用是绝对自愿的。没有人被迫变卖产业,也没有人被迫作出捐献。他们这样行的目的并不是要以穷苦为美德而加以提倡。他们的意思也不是要富裕的教会成员变卖一切产业而成为贫穷。反之,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基督徒对信徒同工表现怜悯和同情。他们变卖自己的产业,把卖得的金钱全数捐出来以借此供应促进王国事务所需的一切。——可参阅哥林多后书8:12-15。
-
-
使心欢喜的捐献守望台1987年 | 6月1日
-
-
公元33年五旬节之后大约20年,使徒保罗提醒哥林多小组需要作出某项捐献。他写道:“论到为圣徒捐钱,我从前怎样吩咐加拉太的众[小组],你们也当怎样行。”接着,保罗补充提出一个建议,说:“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家里]的进项抽出来留着,免得我来的时候现凑。及至我来到了,你们写信举荐谁,我就打发他们,把你们的捐资送到耶路撒冷去。”看来捐多少的决定将整家人包括在内,不论他们的经济能力如何,因为事情是在‘自己家里’发生的。——哥林多前书1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