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金钱与道德——历史的教训
    守望台2006年 | 2月1日
    • 金钱与道德——历史的教训

      1630年4月7日,大约四百人乘坐四艘船,从英格兰起程前往美洲。他们当中许多人受过良好教育,—有些人是成功的商人,—有些人甚至是英国的国会议员。当时英国的经济不景气,—又正值欧洲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民生更加凋敝,于是这些人离开家乡,告别亲友,放弃生意,到国外去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不过,这群满怀希望的人并不是些善于钻营的投机分子,而是虔诚的清教徒a,为逃避宗教迫害而远走他乡。他们的真正目标是建立一个敬神的社会,使自己和子孙后代都能在不违背圣经原则的前提下,过上富足的生活。他们在马萨诸塞的塞勒姆登陆后不久,在沿岸的一小片土地上定居下来,并给新家园起名为波士顿。

      金钱与道德难以兼顾

      这群人的领袖约翰·温思罗普担任聚居地的总督,致力于增加各人的财富,谋求大众的利益。他希望人们既拥有财富,又遵守道德准则。但这是很难做到的。温思罗普预料会遇到种种困难,就向他的同胞详述在敬神的社会中,财富所起的作用。

      像其他清教徒领袖一样,温思罗普相信,追求财富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他认为,财富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别人。因此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能做的善事就越多。历史家帕特里夏·奥图尔说:“财富这东西令清教徒困扰不已。财富既是上帝所赐的福分,又使人容易变得自高自大……并引诱人顺应肉体的欲望,犯各种罪。”

      为了防止财富和奢华的生活滋生种种罪恶,温思罗普劝勉人要克己禁欲,凡事节制。他还试图强迫人们表现敬虔的行为和彼此相爱。但是,他的努力很快就跟其他人牟取私利的态度发生冲突。与温思罗普观念不同的人批评他用高压手段干预他们的私事。有些人就鼓动民众,要选举议会参与决策。有些人则干脆搬到附近的康涅狄格,好追求自己的利益。

      奥图尔说:“机会、繁荣和民主是马萨诸塞清教徒生活的强大动力。清教徒因此野心勃勃,温思罗普建立敬神社会的理想也随之幻灭。”1649年,温思罗普去世,享年61岁,死时几乎身无分文。他管辖的殖民地历尽艰难,但终于存留下来。不过,温思罗普在有生之年从未能见到自己的梦想成真。

      前仆后继

      温思罗普虽死,但还有很多人像他一样,梦想能在一个更好的社会里生活。每年,千千万万人从非洲、东南亚、东欧和拉丁美洲移居国外,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宣称传授致富秘诀的书籍、研讨会和网站年年层出不穷,有些人就是因看过听过这些宣传,才萌生出国的念头的。无疑,很多人仍然像温思罗普一样,希望既获得财富,又不致放弃道德原则。

      老实说,结果令人失望。追求财富的人,最终常常为了物质利益而牺牲道德原则,有时甚至放弃信仰。有鉴于此,你也许会问:“一个人可以按照道德原则生活,而又发财致富吗?将来会有一个敬神的社会,在物质和属灵方面都富足吗?”圣经能回答这些问题,读读下篇文章就见分晓。

      [脚注]

      a 清教徒这个名称用来指16世纪英国圣公会里的基督新教徒,他们试图从教会中清除罗马天主教的一切影响。

  • 在上帝的新世界享有真正富足的生活
    守望台2006年 | 2月1日
    • 在上帝的新世界享有真正富足的生活

      达伟a是个已婚的基督徒,为了多赚些钱而搬到美国,深信这样做对自己和家人都最好。虽然他不喜欢离开妻儿,但他认为只有挣多些钱,才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他接受了纽约亲戚的邀请,并很快在那里找到了工作。

      一段时间之后,达伟憧憬的好日子似乎不是那么一回事。他根本没什么时间从事属灵的活动,甚至几乎丧失对上帝的信心。有一次他经不住诱惑,做了不道德的事。他这才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的情况不妙:由于一心要发财,他正渐渐远离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一切东西。他醒觉到自己必须回头。

      像达伟一样,每年都有许多人离开贫穷的家乡,移居国外,希望改善经济状况。不过,他们常常在属灵方面付出很大的代价。有些人想知道:基督徒可以追求财富而同时在上帝眼中富足吗?受大众欢迎的作家和布道家说可以。然而,达伟和其他人从经历中学到,获得财富而不损害属灵健康是很难的。(路加福音18:24)

      金钱不是邪恶的

      金钱是人的一种发明,像其他许多发明一样,它本身不是邪恶的。说到底,金钱不过是一种交易的媒介而已,用得适当是很有用的。圣经说,“金钱能保护人”,特别是保护人不致遭遇贫穷所引起的种种难题。(传道书7:12)至少在某些人看来,“金钱能解决万事”。(传道书10:19,新译)

      圣经谴责懒惰,劝勉人要勤力工作。我们有责任照顾直系亲属的生活,如果还有余力,“就可有东西分给穷乏的人”。(以弗所书4:28;提摩太前书5:8)此外,圣经并不提倡人过克己禁欲的生活,反而劝人享受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我们要“得着应有的成果”,享受辛劳得来的果实。(传道书5:18-20)其实,按照圣经所记,上帝有些忠仆是很富裕的。

      上帝富裕的忠仆

      亚伯拉罕是上帝的忠仆,他获得了大量牲畜、金银和数百个仆人。(创世记12:5;13:2,6,7)义人约伯同样非常富裕,拥有很多牲畜、仆人和金银。(约伯记1:3;42:11,12)即使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这两个人的财富也相当可观。但他们不只是在物质上富有,在上帝眼中也是富足的。

      使徒保罗把亚伯拉罕称为所有怀具信心的人的父亲。亚伯拉罕既不吝啬,也不贪爱所拥有的财物。(罗马书4:11;创世记13:9;18:1-8)同样,上帝称赞约伯“无可指责,为人正直”。(约伯记1:8)约伯总是乐于帮助贫穷和受苦的人。(约伯记29:12-16)亚伯拉罕和约伯信靠的是上帝,而不是自己的财富。(创世记14:22-24;约伯记1:21,22;罗马书4:9-12)

      上帝另一个富裕的仆人是所罗门。所罗门在耶路撒冷作王,代表上帝统治,不但有上帝所赋予的智慧,还有极多的财富和荣耀。(列王纪上3:4-14)所罗门大半生都忠于上帝,晚年却不再“全心归向耶和华他的上帝”。(列王纪上11:1-8)所罗门的可悲经历说明,财富通常伴随着一些陷阱。请看看其中几个。

      财富带来的陷阱

      财富带来的一个最大危险,就是人可能贪爱钱财及金钱所能买到的一切东西。这种贪欲是永远也不能满足的。所罗门早年留意到这种情形,他说:“贪爱银子的人,有了银子也不满足;贪爱钱财的人,收入再多也不知足。这也是空虚。”(传道书5:10)后来耶稣和保罗都告诫基督徒,不要贪爱骗人的财富。(马可福音4:18,19;提摩太后书3:2)

      假如金钱对我们来说不再仅是一种做事的手段,而是贪恋的对象,我们就很容易受引诱做各种不道德的事,包括说谎、偷窃和欺诈。例如,基督的使徒之一加略人犹大就为了区区三十块银子而出卖耶稣。(马可福音14:11;约翰福音12:6)有些人极度贪财,甚至崇拜金钱而不是敬奉上帝。(提摩太前书6:10)因此,基督徒想要多赚些钱时,务要诚实省察自己这样做的动机。(希伯来书13:5)

      追求财富还带来一些不易察觉的危险。首先,人要是拥有大量财物,就可能过于信靠自己。耶稣提到财富的骗人力量,看来也包括这一点。(马太福音13:22)圣经执笔者雅各也告诫基督徒,制定商业计划时,不要把上帝置诸脑后。(雅各书4:13-16)由于金钱似乎能使人在一定程度上自立,所以富裕的人总是有信靠金钱而非信靠上帝的危险。(箴言30:7-9;使徒行传8:18-24)

      其次,正如上文提到的达伟所发现的一样,追求财富常常耗去人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使人渐渐远离属灵的活动。(路加福音12:13-21)另外,富有的人总是面对持续不断的引诱,很容易就会把大部分钱财用来享乐或追求个人的目标。

      所罗门在灵性上死去,部分原因会不会是他耽于奢华的生活,以致糊涂昏聩呢?(路加福音21:34)所罗门知道上帝明令禁止人跟异族通婚,他却前后娶了大约一千个外族女子。(申命记7:3)所罗门为了讨这些妻妾的欢心,试图把她们的错误宗教跟崇拜耶和华的正确宗教混合起来。正如上文所说,所罗门的心渐渐远离了耶和华。

      由此可见,耶稣的劝告是多么真确:“你们不能又做上帝的奴隶,又做财富的奴隶。”(马太福音6:24)但今天世上许多人都面对经济困难,基督徒怎样才能应付得来呢?更重要的是,将来会有更好的生活吗?

      真正富足的生活指日可待

      跟族长亚伯拉罕、约伯和以色列民族不同,耶稣的跟从者有责任“使所有国族的人做[他]的门徒”。(马太福音28:19,20)基督徒要履行这个责任,就得花时间花精力,因此不能把时间精力用来追求世俗的目标。我们成功的要诀在于照耶稣所说的去做:“你们要不断先追求[上帝的]王国和他的正义,这一切别的东西也必赐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3)

      达伟差点失去跟家人和上帝的良好关系,但他终于醒悟过来,重新步入正途。正如耶稣所应许的那样,当达伟再次把学习圣经、祷告和传道放在生活的首位,其他一切事情就开始有转机了。他跟妻儿的关系渐渐修复,并重新得到快乐和满足。他仍然勤奋工作。虽然达伟没有脱贫致富,但他从痛苦的经历中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教训。

      经过反思,达伟意识到他搬到美国是不明智的。他决心再也不让金钱左右自己的抉择。现在他明白了生活中最值得珍视的,是跟亲爱的家人、良朋益友和上帝享有良好的关系。这些都是金钱买不到的。(箴言17:17;24:27;以赛亚书55:1,2)的确,道德清白比发财致富有价值得多。(箴言19:1;22:1)达伟决心要跟家人一起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腓立比书1:10)

      人试图建立一个物质富足而且道德高尚的社会,却一再失败。但上帝应许,他的王国会满足我们物质和属灵的一切需要,使我们生活得快快乐乐。(诗篇72:16;以赛亚书65:21-23)耶稣告诉我们,自觉有属灵需要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福乐。(马太福音5:3)因此,无论贫富,现在我们人人都要以属灵的事为先。这是最好的方法,使我们做好准备,生活在将临的上帝的新世界里。(提摩太前书6:17-19)到时,人类社会在物质和属灵方面都会真正富足。

      [脚注]

      a 不是真名。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