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摩西引发剧烈争论
    警醒!2004年 | 4月8日
    • 摩西引发剧烈争论

      犹太教徒、基督徒和伊斯兰教徒在不少事情上见解有别,虽然如此,他们却至少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都对一个名叫摩西的人非常敬重。犹太教徒视摩西为“犹太师尊当中最伟大的一位”,并以摩西为犹大国的奠基人;基督徒则视摩西为耶稣基督的开路先锋;而在伊斯兰教徒眼中,摩西是前无古人的先知,也是最伟大的先知。

      摩西成了历史上少数影响深远的人物之一,并非偶然。但话虽如此,百多年来,却不乏学者和教士对摩西提出种种质疑。许多人不但不相信摩西行过这样那样的奇迹,以及带领过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更怀疑摩西是否真有其人。乔纳森·基尔施在《摩西的生平事迹》中这样说:“关于古人摩西,我们姑且相信,有一个像圣经描述的人,可能 曾在远古某个没有人知道的年代、某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生活过。摩西的传奇故事,可能 是经过非常漫长的一段时间,一点一滴逐渐形成的,就像珍珠由沙粒逐渐形成一样。最后,一个轮廓清晰、卓尔不群,并且惹人争议的人物就在圣经里出现。”

      这样的质疑,乍看起来倒不是全无根据。批评家说,有些出名的圣经人物,比如以色列王耶户,考古学已证实有这个人;只是说到摩西,考古学证据却一片空白。但这并不足以证明摩西就是神话人物。怀疑论者不是也曾说过,一些圣经人物例如巴比伦王伯沙撒和亚述王萨尔贡,都是虚构出来的吗?但考古学后来却证实他们真有其人。

      作家乔纳森·基尔施想我们注意一件事,他说:“以色列国留存下来的历史文物少之又少,因此除了圣经之外,再找不到关于摩西记载的片言只字,这并不出奇,也不能据此得出什么结论。”基尔施指出,有些人认为,摩西由某个人杜撰出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圣经就摩西的一生提供许多细节,其中更有大量对话纪录,针线细密,纷繁复杂……不大可能出于想象”。

      无论你有宗教信仰也好,没有也好,你对摩西一生的重大经历都可能略有所闻,比如他怎样在燃烧着的荆棘前面和上帝交谈;以色列人怎样在他带领下离开埃及,重获自由;他怎样把红海分开等等。摩西真的做过这些事吗?抑或压根儿就没有摩西这个人?下篇文章会一一交代这些有趣的问题。

  • 摩西真有其人?
    警醒!2004年 | 4月8日
    • 摩西真有其人?

      摩西一来到人世,死亡的阴影就笼罩着他。他的族人本来过着游牧的生活,由于家乡闹饥荒,祖宗雅各(又叫以色列)就带着家人移居埃及。几十年来,以色列人过着安乐的日子,跟埃及人互不相干。可惜好景不常,祸患将至。一部甚具权威的史书记载说:“那时有一个……新王兴起,治理埃及。他对自己的人民说:‘你们看,以色列人又多又强,胜过我们了。来,我们要用巧计对付他们,免得他们多起来。”埃及人想出什么巧计呢?就是“用苛暴的手段奴役以色列人”,又命希伯来的接生妇杀掉所有男婴,控制他们的人口。(出埃及记1:8-10,13,14)但接生妇勇抗王命,以色列人继续增多。法老于是敕令:“凡初生的男孩,你们都要扔进尼罗河里。”(出埃及记1:22)

      那时,以色列有一对夫妇,暗兰和约基别,“不怕王命”。(希伯来书11:23)妻子约基别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在上帝眼中极美”。a(使徒行传7:20)夫妇俩也许看出儿子得蒙上帝恩宠。但不管怎样,他们宁愿冒险把儿子匿藏,也不肯交出来给法老处死。

      三个月后,孩子再也藏不住了。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摩西的父母决计采取行动。约基别把婴孩放进一个用纸莎草做的箱子里,让箱子浮在尼罗河上。约基别没料到她如此一放,竟把自己的儿子放到影响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出埃及记2:3,4)

      真实可信?

      今天,许多学者认为这些事迹纯属虚构。《今日基督教》说:“考古学没有发现任何残砖碎瓦,证明以色列人曾在埃及居住。”虽然考古学找不着直接实在的证据,可是,间接 证据却有很多,显示圣经记载是真实可靠的。埃及古物学家詹姆斯·霍夫迈尔在《寄居埃及的以色列人》一书中说:“考古学资料清楚表明,埃及是黎凡特人(来自靠近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国家)常去的国家,尤其在气候反常,发生旱灾的时候,黎凡特人就迁移到埃及去。……大约在公元前1800至前1540年期间,亚洲西部说闪族语的人都很喜欢移居埃及。”

      圣经对埃及奴隶所作的记载,也一直被视为准确可靠。《摩西的生平事迹》说:“埃及一幅古墓壁画,经常被人复制,画中描写一群奴隶造泥砖时的情景,用笔工细,可作为以色列人曾在埃及受苦这个圣经记载的有力佐证。”

      关于约基别用的箱子,圣经的描述也准确无误。经文说箱子是用纸莎草造的,而《库克(圣经评注)》指出“埃及人常用纸莎草来造轻快的小舟”。

      可是,一国之君怎会如此冷酷无情,敕令把婴儿杀死?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学者乔治·墨林森提醒我们说:“在历史上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地方,杀婴事件非常普遍,人们只看做小事一桩。”事实上,同等规模的冷血屠杀事件,现代史上也不乏例子,圣经的记载可能使人不安,却真实可信。

      摩西获救——异教传说?

      有人说,早在摩西从尼罗河获救以前,有关阿卡得的萨尔贡王的故事已经流传着。一些批评者认为,这两个故事异常相似,都谈及有人从河中救起放在箱子里的婴儿。

      可是,历史是充满巧合的。把婴儿弃置在河上,看来难以置信,但其实也很寻常。《圣经考古学评论》说:“巴比伦和埃及文明,都肇始于大河流域,人们把弃婴放入防水箱子里,看来总好过把他们弃置在垃圾堆中,但在其他社会里,弃婴都一般在垃圾堆中被人发现。……不少民间故事都描述弃婴长大后,如何显赫出众、飞黄腾达,而现实生活又往往发生这种事。”

      学者纳胡姆·萨尔纳在《细看出埃及记》中指出,“摩西的故事和萨尔贡的传说虽然有相似的地方,但在不少重要环节上,就各有各说”。因此,认为圣经的记载源自异教传说,是毫无根据的。

      贵为王室成员

      约基别没有听其自然,任凭机遇决定儿子的将来。她把箱子“搁在尼罗河边的芦苇丛中”,也许法老的女儿常常到河边沐浴,约基别希望箱子会在这里被人发现。b(出埃及记2:2-4)

      法老的女儿很快就发现芦苇丛中的箱子。“她打开箱子,看到了孩子,见男孩正在哭。她说:‘这是个希伯来人的孩子。’虽然这样,她还是怜悯孩子。”埃及公主决定收养这个婴儿。他亲生父母原本给他起的名字,已不为人知了。今天,普天下人只知道他养母给他取名为摩西。c(出埃及记2:5-10)

      埃及公主竟收养一个希伯来孩子,听起来不像天方夜谭吗?不,埃及人相信,只有慈悲为怀,广行善事的人,死后才可进入天堂。关于埃及人收养儿女的事,考古学家霍伊塞·蒂尔斯利评论:“埃及妇女获得了跟男子平等的地位。至少理论上说来,她们在法律上和经济上享有平等机会。……妇女有权收养子女。”古代纸莎草纸收养子女文件,记载一个埃及妇女收养了自己的奴隶。至于雇用摩西的母亲做乳母,《综合圣经辞典》说:“雇用摩西的生母来乳养他,跟美索不达米亚人收养子女的合约安排相似。”

      摩西现在贵为王室成员,他的希伯来血统会被隐瞒起来吗?好莱坞的一些电影,暗示摩西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但根据圣经,摩西的姐姐米利暗聪明机智,安排了摩西的生母约基别来乳养他。约基别敬畏上帝,当然会把真相告诉亲儿。在古代,孩子的哺乳期通常长达几年,所以约基别有充分时间教导摩西认识“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出埃及记3:6)这个良好的属灵基础日后证明对摩西大有帮助,因为他做了法老女儿的儿子之后,“就学了埃及人的一切智慧”。历史学家约瑟夫斯声称,摩西在埃塞俄比亚战役中晋升为将领,这事无从考证。可是,圣经的确说摩西“说话做事都大有能力”。d(使徒行传7:22)

      到40岁的时候,摩西可能已成竹在胸,等候担当要职。只要他效忠法老,荣华富贵就垂手可得。可是,这时却发生了一件事,改写了他的一生。

      逃到米甸

      一天,摩西“看见一个埃及人打他的希伯来弟兄”。多年来,不论在希伯来人社会,还是在埃及人社会,摩西都享尽各种利益。但现在看见一个以色列同胞受人殴打,命悬一线,他不得不作出抉择,而他的抉择叫人大感意外。(出埃及记2:11)他“不肯称为法老女儿的儿子,宁愿选择与上帝的子民同受虐待”。(希伯来书11:24,25)

      摩西“把那个埃及人杀了,藏在沙里”。(出埃及记2:12)他的抉择使他踏上不归路。一个批评家认为摩西之所以杀人,是因为他“怒从心上起”,但事实并非如此。摩西的行动尽管有错,但他是怀着信心行事的,他知道上帝的应许,深信上帝会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的奴役。(创世记15:13,14)也许摩西天真地以为,自己的行动能激励同胞反抗埃及。(使徒行传7:25)可是,同胞拒绝摩西做民族领袖,令他大感失望。摩西杀死埃及人的消息传到法老耳中之后,他就被迫逃亡。他在米甸定居下来,娶了游牧民族首领叶忒罗的女儿西坡拉为妻。

      摩西想拯救同胞的希望粉碎了。在接着四十年的悠悠岁月里,他过着简朴的生活,放牧度日。一天,他放牧叶忒罗的羊群,把羊赶到何烈山附近。就在那里,耶和华的天使在燃烧着的荆棘丛中显现。试想象当时的情景:上帝吩咐摩西说,“把我的子民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但这时的摩西缺乏自信,自觉不能胜任。他哀求上帝说:“我算什么?我怎能去见法老,把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他甚至把自身的缺点说出来。电影制作人把摩西写成一代英雄,却不提他的弱点;原来摩西口齿不伶俐,有严重的语言障碍,并非如神话传说中的英明神武。四十年的牧畜生涯,把他磨炼成谦和的人。虽然摩西自觉力有不逮,但上帝深信他是领导以色列的最佳人选!(出埃及记3:1-4:20)

      得救离开埃及

      摩西离开米甸后,就入宫晋见法老,要求他释放上帝的子民。由于法老顽抗,上帝就降下十场灾殃,震撼埃及。在第十场灾殃重击之下,埃及地一切头生的全都死去。法老悲痛欲绝,终于容许以色列人离去。(出埃及记5-13章)

      这个故事,读者大都耳熟能详。但这个故事有多可信呢?有些人辩称,既然圣经没有透露法老e的名字,这个故事一定是虚构的。可是,上文提到的埃及古物学家霍夫迈尔说,埃及的书记很多时故意删去法老仇敌的名字。他指出:“在图特摩斯三世的米吉多战役中,史书没有记录加低斯王和米吉多王的名字,但历史学家没有因此质疑这场战争是否真有其事。”霍夫迈尔认为,法老的名字之所以没有被记载下来,是为了宗教理由。例如,由于圣经没提到法老的名字,注意就集中在上帝身上,而不在法老身上。

      尽管如此,有些批评家依然认为,一大群犹太人浩浩荡荡地离开埃及,实在是无稽之谈。学者贺梅珥·史密斯指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场面何等浩大,如果属实,“埃及或叙利亚的史书必然详加记录,……史实看来经过修改,形成想象力丰富的传奇故事。事实上,当时只有少数人从埃及逃到巴勒斯坦去”。

      我们在埃及史书中,无疑找不着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记载,但要记住,埃及人也有不忠于史实的时候。如果事件有损国家尊严,或违反国家利益,埃及人会毫不犹豫窜改历史。当图特摩斯三世登基时,就设法使前任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在埃及史上消失踪影。埃及古物学家约翰·雷说:“她的铭刻被毁了,为她而建的方尖塔被深锁于高墙之内,她的纪念碑被人遗忘。在后来的国家编年史上,她的名字不再出现。”为了国家体面而窜改历史,或隐瞒史实,在现代史上也曾发生。

      要是以色列人曾在旷野居住,为什么没有任何考古学证据呢?不要忘记,那时候犹太人是个游牧民族,他们既不圈地为城,也不开垦荒地,留下来的只有他们的足迹。可是,圣经却屡屡提及以色列人流浪旷野一事,因而提供有力的证据。(撒母耳记上4:8;诗篇78篇,95篇,106篇;哥林多前书10:1-5)值得注意的是,耶稣基督所说的话也证实以色列人确曾在旷野生活。(约翰福音3:14)

      所以,关于摩西的圣经记载是真实可信的。然而,他是个古代人物,他的一生又怎样影响你呢?

      a 据《诠释者圣经评注》(英语)说,“在上帝眼中极美”的字面意思指孩子不但俊美非凡,而且品性善良。

      b 《库克(圣经评注)》说:“在古埃及,到尼罗河沐浴是很平常的事。埃及人崇拜尼罗河,以为此河源自俄赛里斯神。河水据称具有神奇力量,能赐生命,使万物繁殖。”

      c 学者为这个名字的语源争论不休。在希伯来语,摩西的意思是“从水里拿上来;从水里获救”。历史学家约瑟夫斯辩称摩西的名字其实由两个埃及词组成,意思分别是“水”和“获救”。今天,有些学者也相信摩西的名字源自埃及语,但意思很可能是“儿子”。他们有这种看法,是由于“摩西”这个名字的发音跟一些埃及名字相似。既然没有人知道古希伯来语和古埃及语的正确发音,这些理论纯属猜测而已。

      d 《寄居埃及的以色列人》说:“摩西在埃及王宫受栽培,看来好像有人编故事似的。但细看新王国时期的宫廷,就不会对此断然加以否定。图特摩斯三世把亚洲西部附庸国的王子王孙,带到埃及去接受训练,学习埃及人的习俗。……所以,在埃及宫廷里,外国君主的子女进进出出,是等闲的事。”

      e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出埃及记的法老是图特摩斯三世;有些人却认为是阿孟霍特普二世、拉美西斯二世,或是另有其人。由于埃及史料不清,这个法老究竟是谁,没有人可以说得准。

      《摩西五经》由谁执笔?

      传统上,人们都公认圣经头五卷书,又称《摩西五经》,是摩西执笔写的。摩西可能考查早期历史记载,搜集所需的资料。可是,很多批评者认为,《摩西五经》的执笔者另有其人。17世纪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声称,“摩西没有写《摩西五经》,这事实明如白昼”。到19世纪下半叶,德国学者朱利叶斯·韦尔豪生提出一个广受接纳的“文献”理论,声称《摩西五经》是由几个或一组执笔者所写的文献拼凑而成的。

      摩西为人谦卑,记下自己没有荣耀上帝一事

      韦尔豪生把一个执笔者叫做J,说J贯彻始终地使用上帝的名字耶和华。另一个叫做E,E把上帝称为“埃洛希姆”。据说,P执笔者写下了利未记中有关祭司的条例,D执笔者就写了申命记。虽然一些学者多年来都支持这个理论,可是,约瑟夫·布伦金索普在他所著的《摩西的五经》中指出,韦尔豪生的理论正“面临危机”。

      作者约翰·劳克斯在《圣经简介》说:“文献理论提出的主张要不是主观武断,就是毫无根据。……假如文献理论是正确的话,以色列人就是世界史上最大骗局的牺牲品了,他们受骗,甘愿服从律法的严格要求。”

      另外,批评者辩称,由于《摩西五经》中呈现不同的写作风格,因此这五卷书一定是由几个执笔者写成的。可是,基钦在《古代东方与旧约全书》中指出:“单凭写作风格不能断定什么,题目改变,写作风格也随之改变。”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一些作者也以不同风格写作,“但没有人质疑他们的作品是由几个作者写成的”。

      批评者也说,他们之所以相信《摩西五经》有多个执笔者,是因为这几卷书用了多个不同的名字和头衔称呼上帝。但这个论据缺乏说服力。在创世记短短几章中,上帝被称为“至高的上帝”、“造天地的主”、“至高的主宰耶和华”、“鉴察世人的上帝”、“全能的上帝”、“上帝”、“审判全地的主”。(创世记14:18,19;15:2;16:13;17:1,3,18;18:25)这是不是说,每节经文都是由不同的执笔者写成?创世记28:13又怎样呢?这节经文既提到“埃洛希姆”(上帝),又用“耶和华”这个名字,这表示有两个执笔者携手写成这节经文吗?

      批评者的质疑是经不起分析的。请看看一本近年出版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在仅仅数页中,德国的总理就被称为: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这说明该书有三个不同的作者吗?

      在韦尔豪生理论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更多理论。关于J执笔者,有两个学者提出另一见解,他们不但认为摩西没写圣经头五卷书,还说“J执笔者是个女子”。

  • 摩西的一生怎样影响你?
    警醒!2004年 | 4月8日
    • 摩西的一生怎样影响你?

      对许多学者和批评家来说,摩西只是个神话人物。他们拒绝圣经的记载,因为在他们的标准检验下,摩西并非真实人物。不过,要是按照同一的标准,恐怕就连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等,都要归入神话人物当中了。

      正如上文指出,虽然有人对圣经的摩西记载提出质疑,有关的论点却是站不稳的。对有信心的人来说,却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整本圣经是“上帝的话语”。a(帖撒罗尼迦前书2:13;希伯来书11:1)他们觉得,研读摩西的生平事迹,并非没有实际意义,刚相反,这正是建立信心的方法。

      摩西的为人

      银幕之上的摩西,总是个英雄盖世,顶天立地的汉子。电影制作人用浓笔重彩,描绘他的这些品质,目的是希望引起观众兴趣。摩西是个勇气十足的男儿,这点绝无疑问。(出埃及记2:16-19)但其实摩西最杰出的地方,在于他是个有信心的人。上帝对摩西来说是很实在的,保罗后来论及摩西时,也形容他“坚定不移,像看见 那不能看见的上帝”。(希伯来书11:24-28)

      摩西以榜样说明,我们要跟上帝建立友谊。在日常生活上,我们行事也可以像看见上帝!我们要是跟上帝有良好的关系,就不会做一些叫他不高兴的事。值得注意的是,摩西在婴儿时期已受教导,因此信心稳固,即使面对“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仍毫不动摇。(使徒行传7:22)摩西的事迹提醒父母,该在儿女还小的时候,就开始教导他们认识上帝!(箴言22:6;提摩太后书3:15)

      不可忘记,摩西也是个谦卑的人。他“处世为人比地上任何人都要谦和”。(民数记12:3)由于谦卑,摩西甘愿承认过失。他在所写的记载中,坦承自己曾因一时疏忽,没有遵照律法规定,给儿子行割礼。(出埃及记4:24-26)有一次,摩西因没有尊上帝为圣,上帝重重惩罚他,他也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记录下来。(民数记20:2-12;申命记1:37)别人要是给他什么提议,摩西每每都肯接纳。(出埃及记18:13-24)摩西树立的榜样,岂不值得做丈夫的,做父亲的,以及其他有职责的男子仿效吗?

      有些批评家可能对此不敢苟同。他们举证摩西的一些暴力行为,力指摩西不是真的如此谦卑。(出埃及记32:26-28)作家乔纳森·基尔施说:“圣经里的摩西既不谦卑,也不温和,也说不上富于正义感。有时候,……摩西甚至显得骄傲自大,凶残嗜血和刻薄寡恩。”但这种批评是带有极大偏见的。它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在摩西的行动背后,不是麻木不仁,而是嫉恶如仇、热爱正义的一颗心。今天社会的流行看法是,不道德的生活可以容忍,摩西却提醒我们,在道德问题上,根本没有妥协余地。(诗篇97:10)

      耶稣——像摩西一样的先知

      耶稣在许多方面像摩西一样,以下是其中一部分:

      • 在摩西及耶稣的日子,统治者都曾下令大规模屠杀男婴,但摩西及耶稣都能逃过大难。(出埃及记1:22;2:1-10;马太福音2:13-18)

      • 上帝从埃及把摩西与他的“长子”以色列召出来。上帝从埃及把他的“长子”耶稣召出来。(出埃及记4:22,23;何西阿书11:1;马太福音2:15,19-21)

      • 摩西及耶稣都曾在旷野禁食了四十日。(出埃及记34:28;马太福音4:1,2)

      • 摩西及耶稣的性情都极其谦卑温和。(民数记12:3;马太福音11:28-30)

      • 摩西及耶稣都行过神迹。(出埃及记14:21-31;诗篇78:12-54;马太福音11:5;马可福音5:38-43;路加福音7:11-15,18-23)

      • 摩西及耶稣都是上帝跟他子民所立契约的居间人。(出埃及记24:3-8;提摩太前书2:5,6;希伯来书8:10-13;12:24)

      摩西传世之作

      摩西写成了大量经卷留存后世,其中有诗(约伯记;诗篇90篇)、有史(创世记;出埃及记;民数记)、有家系记录(创世记第5,11,19,22,25章),并有称为摩西律法的多部律法书。(出埃及记第20至40章;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这套受上帝启示的律法相当先进,它所包含的法律概念、典章制度和统治原则,远非摩西同代人的构思所能比拟。

      有些国家由执掌政权的人兼任宗教领袖,这个双重身份,往往令他们可以惟我独尊,恃强凌弱,剥夺别人的信仰自由。但在摩西律法之下,国家事务须跟宗教事务完全分开,国王不可兼任祭司职务。(历代志下26:16-18)

      摩西律法也提及疾病控制和卫生安排,其中在隔离病人、清理粪便等方面,跟目前的科学概念一致。(利未记13:1-59;14:38,46;申命记23:13)在摩西的日子,埃及人的许多医学见解,都离不开骗人伎俩和迷信,能致人于死;比较之下,摩西律法合乎科学,令人刮目相看。如果把摩西律法的卫生标准用于今天发展中的国家,许多人可能就不致染病而早逝了。

      虽然基督徒不用遵守摩西律法,但研究摩西律法,今天依然深具价值。(歌罗西书2:13,14)律法要求以色列人专一爱戴上帝,远避偶像。(出埃及记20:4;申命记5:9)律法吩咐儿女要孝敬父母。(出埃及记20:12)此外,律法也谴责杀人、通奸、偷窃、说谎和贪婪等行径。(出埃及记20:13-17)基督徒今天依然十分赏识这些原则。

      摩西律法的卫生原则有助于预防疾病

      像摩西一样的先知

      人类正生活在多灾多难的时期,十分需要一个像摩西一样的领袖。他不但要有能力和权柄,更须具有忠义、勇气、怜恤和喜爱公正等情操。摩西去世的时候,以色列人无疑很想知道:“将来还有一个像摩西一样的人出现吗?”摩西亲自解答这个问题。

      摩西在所写的经卷中,解释疾病和死亡怎样开始在人间肆虐,以及上帝为什么容许罪恶延续。(创世记3:1-19;约伯记第1,2章)他也在创世记3:15录下第一个受启示的预言,指出上帝最终会把邪恶铲除!这件事会怎样发生呢?预言透露会有一个救主出生。根据这个应许,弥赛亚会出现,为人类带来得救的希望。但谁会成为弥赛亚呢?摩西帮助我们明确地识别他的身份。

      摩西临终之前,说了以下带有预言性的话:“你的上帝耶和华必从你那里,从你的弟兄当中,为你兴起一位像我一样的先知,你们要听从他的话。”(申命记18:15)多个世纪之后,使徒彼得把这个预言直接引用到耶稣身上。(使徒行传3:20-26)

      可是,任何有关耶稣与摩西之间的比较,大部分犹太注释家都极力反对。他们认为,那节经文对摩西之后的任何一个真先知都适用。然而,申命记34:10说:“以色列中再也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一样。摩西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

      没错,在摩西之后,还有许多忠信的先知,例如以赛亚和耶利米。但他们当中没有一个像摩西一样,跟上帝享有这种独特的关系,可以“面对面”与上帝交谈。因此,一位先知“像他一样”这个应许,只能适用于特定的弥赛亚身上!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督教出现之前,以及在假基督徒展开宗教迫害之前,犹太学者已有近似的看法。这种看法可以追溯到像《米德拉西汇》一类的犹太典籍,这本著作形容摩西是那位“较后救主”或“弥赛亚”的开路先锋。

      耶稣在许多方面像摩西一样,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参看附栏“耶稣——像摩西一样的先知”。)耶稣拥有能力,权柄在握。(马太福音28:19)耶稣“性情温和,心里谦卑”。(马太福音11:29)耶稣喜爱正义,恨恶不法。(希伯来书1:9)因此耶稣有足够能力,可以带领我们,而这正是人类最需要的!耶稣就是圣经描述的弥赛亚,他很快就会把邪恶铲除,使地球回复乐园旧貌。b

      a 请参看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圣经——上帝的话语抑或人的话语?》

      b 在基督统治下,地球会成为乐园。如你希望多点认识这个圣经应许,请跟耶和华见证人联系,他们非常乐意帮你明白圣经,费用全免。

      摩西——真真假假

      电影所塑造的摩西,不少地方是凭空想象的,错误之处所在多有,却已习非成是,以下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虚构摩西对自己的犹太裔背景一无所知。

      事实摩西出生的最初几年,由他的犹太母亲乳养。使徒行传7:23-25显示,摩西把为奴的犹太人视作他的“弟兄”。

      虚构摩西争夺埃及王位。

      事实圣经从没有提到这样的事。约翰·基托的《日用圣经诠释》指出,摩西“是收养的”,不可能“继承王位。……看来当日并不缺少男性的王位继承人”。

      虚构摩西重回埃及,面对他的宿敌。

      事实圣经说,摩西回到埃及时,夺他性命的人都已不在世上。(出埃及记4:19)

      虚构摩西登上西奈山后,上帝首次宣读十诫。

      事实上帝通过天使向以色列全国宣读十诫。由于以色列人惧怕,事后他们才请摩西上山代他们说话。(出埃及记19:20-20:19;24:12-14;使徒行传7:53;希伯来书12:18,19)

      虚构法老没有和他的军队一同葬身红海。

      事实“法老和法老的军队”都在红海没顶。(出埃及记14:28;诗篇136:15)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