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拉维1999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
到莫桑比克寻求庇护
弟兄从赞比亚返回马拉维后,再次受到恶毒的迫害。马拉维根本没有他们立足的地方。他们惟有再次逃亡,但这回却逃到莫桑比克去。当时莫桑比克仍然在葡萄牙人的统治下。莫桑比克当局仁慈地收容弟兄。住在马拉维南部的弟兄逃过姆兰杰附近的边境,来到卡里科的难民营。许多弟兄都一直住在那里,直至1986年为止。
从马拉维西部边界——代扎和恩切乌之间——前往莫桑比克也非常方便。弟兄只需横过一条充当边界的大道,就可以寻得庇护了。莫桑比克这个地区的难民营设于姆兰盖尼附近,大部分弟兄都逃到那里。
因此,卡里科和姆兰盖尼附近的难民营成了3万4000多名男女孩童的家。在长老带领下,由上帝人民组成的整群会众跋涉到难民营去。马拉维当局下令,任何人都不可向他们提供交通工具。
耶和华手下这些仆人在难民营里安顿下来后,就展开新的生活。起初,他们的物质相当贫乏,一切都得从头做起。然而,不用多久,一排一排的房子盖好了,难民营也保持得十分整洁。为了增补社方和世俗机构的粮食配给,许多弟兄都自行种植作物。有些弟兄售卖他们的手制品,或到附近的村子打零工。虽然弟兄在物质方面比较贫乏,却因为不缺生活的必需品而感到知足。(提摩太前书6:8)至于灵性方面,他们就十分富足了!
在营里组织起来
肯尼迪·阿利克·迪克、莫里斯·马布冯贝、威拉德·马坦戈,以及后来的其他长老,共同组成了营里的督导委员会。他们孜孜不倦地照料弟兄的灵性需要,因此深得弟兄的敬重和爱戴。这些忠贞的长老把圣经的这个劝告紧记在心:“务要牧养上帝的羊群。”(彼得前书5:2)他们在营里安排了许多属灵活动。他们留意使见证人的家庭在每天起头都吸收一些属灵的资料,讨论当日的经文。《守望台》研究班、公众演讲,甚至大会,都得以经常举行。所有难民弟兄都意识到,这些属灵供应是不可或缺的。
起初,所有聚会都集中在难民营的中央平台上举行。数千人聚集在那里聆听圣经的训示,也听到有关营里不同职责的指示。后来,社方鼓励各群会众兴建自己的王国聚会所, 以便举行聚会。最后,这些难民营组织了五个环。
见证人在马拉维的工作受禁制以前,督导委员会的弟兄和其他弟兄曾从海外传道员获得许多有益的训练。这有助于他们把营里的弟兄组织起来。总体来说,难民营的运作跟大型的区务大会差不多。弟兄设立了不同的部门去照料各种需要, 例如清洁和分配食物, 当然也包括保安在内。
虽然马拉维大部分的耶和华见证人已流亡到国外,可是,迫害我们的人仍然不肯罢休。敌人偶尔越过边界,前往边界附近的难民营,袭击住在那里的弟兄。因此,为了保护耶和华的百姓,弟兄不得不采取一些特别的保安措施。
督导委员会委任一组弟兄当招待和警卫,把守住难民营的所有入口。巴特森·朗韦负责督导姆兰盖尼难民营的招待弟兄。他的工作任务牵涉到要经常在营里四处往来,巡视站岗的弟兄。每天从早到晚(上午7时至晚上7时),营里的弟兄都可以看见朗韦弟兄忠心地执行任务,保护基督徒弟兄姊妹。因此,曾在姆兰盖尼难民营住过的弟兄,都会记得朗韦弟兄为他们所作的忠心服务。
马拉维的弟兄暂时流亡到莫桑比克,不但能够逃过迫害,还有助他们装备自己,好应付前头的考验和试炼。弟兄之间的情谊变得更为深厚,他们比以往更全心仰赖耶和华。勒蒙·卡布瓦齐后来成为周游监督,他回忆说:“流亡国外利弊参半。我们在物质方面非常贫乏,但在灵性方面却受到悉心的照顾。由于我们住得这么近,因此能够真正彼此认识,相亲相爱。我们返回马拉维之后,这种关系对我们大有帮助。”
苦难重临!
不幸的是, 弟兄逃过凶徒毒手的时间相当短暂。1975年6月,莫桑比克取得独立,国家主义的精神顿时弥漫全国。该国的新领导人并不了解耶和华子民的中立立场。由于拒绝在这件事上妥协,弟兄被迫从姆兰盖尼越过边界返回马拉维,再次落在迫害者的手里。
-
-
马拉维1999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
那些被迫返回马拉维的弟兄后来越过该国东南面的边界,前往莫桑比克米兰热附近的难民营,跟那里的弟兄会合。可是,难题并没有这样就完全解决。例如,菲代西·恩达拉马在米兰热从事环务探访工作,直至那里的难民营在80年代末期给解散为止。当游击队士兵袭击难民营的时候,他的妻子不幸遇害。虽然这样,这位性情温和的弟兄却继续热心地事奉耶和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