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最后武器与安全竞赛
    警醒!1986年 | 12月8日
    • 鉴于全无有效的防御可以抵挡原子武器,于是促成了一项阻遏核武器的观念。美国陆军航空部队指挥官安诺德(Henry Arnold)在呈交国防部长的报告中声称:“在可见的将来,抵挡原子武器的真正安全方法有赖于我们具有压倒性的力量去立刻采取攻击行动。我们必须使潜在侵略者知道,敌方一旦进攻美国,便会立刻受到威力庞大的原子空袭报复。”

      许多人对这种以阻遏求安全的方法不表同意。原子弹计划主持人兼著名物理学家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把核武器均势比作“两只蝎子同在一个瓶里,彼此都有能力杀死对方,只碍于自己生命危险才不动手。”不久之前,美总统雷根声称美苏对峙的情况好比两个人持枪互相指着对方的头。

      原子国际化的尝试

      1946年6月,美国对新成立的联合国组织提供一项计划。计划要求成立一个有权控制和监管普世原子能活动的国际机构。这个机构一经建立,美国就会交出原子秘密,废除现存的原子弹而不再制造新的。

      但苏联却坚称原子武器应该先行废除。一经废除之后,控制和监管的安排才可以计划。问题于是陷入僵局,多年的冷战随之而来,联合国控制原子武器的希望遂成为泡影。

      军备竞赛:作用与反作用

      1949年,苏联试爆第一枚自制的原子弹。由于东方和西方的彼此猜疑和互不信任日益加深,遂开始了激烈的军备竞赛。美国对苏联发明原子弹的反应是,发展威力庞大得多的氢弹。首次(在1952年)试爆的氢弹威力比早期的原子弹大800倍。只在九个月之后,苏联已成功地造出自己的氢弹。

      下一步便是ICBM(洲际弹道导弹)。苏联在1957年首先发明这种武器。现在核子攻击已能在几分钟而非几小时之内完成。美国急起直追,翌年军火库内已加入了ICBM。

      这时候其他国家也自制和试爆原子弹。依次地,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也成为核子强国。

      在1960年代,作用和反作用的症候群持续不减。美、苏两国都作反弹道导弹的实验。两国都懂得怎样从潜艇发射导弹。两国都发展了多弹头的导弹。

      到了1970年代,竞赛依然继续,其间还发明了重要的MIRV(多弹头分导重返运载工具)。如今一枚导弹可以携带多个弹头,每个弹头能够直接命中不同的目标。例如,现代美国的MX——或称为“保持和平者”——导弹就配备10个弹头;苏联的SS-18亦然。每枚导弹可以摧毁10个城市。

      导弹的命中率越来越高以及MIRV的发明造成了新的恐惧。除了目标城市之外,对方的导弹基地和军事设施都可能被MIRV击中多次。现在有人开始认为核战是可以战胜的。强力地先发制人可能将敌方的还击力量或意志摧毁。

      因此每一方都觉得,若要抵消这样的威胁,就非肯定自己在对方成功地首先发动突袭时有力量报复不可。理由是,没有还击力量就很难阻遏敌人进侵;不错,先发制人似乎是难以抗拒的诱惑。因此——要多备武器。

      现时已过了1980年代的中期,军备竞赛继续以飞快的速度进行。近期加入了军备行列的是中子弹——设计成以辐射杀人、但却不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的小型氢弹。另一种是巡航导弹——能够只在树顶一般的高度(在敌方雷达网之下)掠过空中,携带的核武器可在1,500英里(2,400公里)以外击中目标。最近的发展是所谓星球大战计划,使外太空也有可能成为战场。

      限制武器的尝试

      从武器发展的过程看来,虽然核子军备竞赛似乎全无抑制地继续下去,但未尝没有协议达成。有些协议限制核试或在若干武器方面规定顶点,其他协议则禁止非核国家发展核武器。

      这些协议是几经辛苦努力、耗费许多时间,才得以达成的。但没有一项协议曾大量削减现存的武器。

      难题的核心是:超级大国极度互不信任和互相疑惧。很讽刺地,这件事所导致的不安全仅是促使双方要求制造更多武器。依次地,更多武器使每一方在对方看来变成更凶恶和更具威胁性;因此,世人感到比以前更不安全。

  • 核弹与人类的未来
    警醒!1986年 | 12月8日
    • 有识之士了解到各国已准备好一旦受到侵犯便会实际使用核武器。的确,在阻遏战争的核心其实存在跃跃欲试的意念。美国空军战略指挥官戴维斯(Davis)在不久之前写道:“根据最后分析,我们确保阻遏力量有赖于实行两项互相依存的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拥有——潜在敌人必须明白我们拥有——在任何程度的冲突上使敌人无法得逞的力量。其次,我们必须具有——敌人必须感到我们具有——作为一个国家而言,发挥这种力量去保卫国家权益的意志。”(楷书另排)——《空军杂志》,1985年七月刊。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