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最后武器与安全竞赛
    警醒!1986年 | 12月8日
    • 军备竞赛:作用与反作用

      1949年,苏联试爆第一枚自制的原子弹。由于东方和西方的彼此猜疑和互不信任日益加深,遂开始了激烈的军备竞赛。美国对苏联发明原子弹的反应是,发展威力庞大得多的氢弹。首次(在1952年)试爆的氢弹威力比早期的原子弹大800倍。只在九个月之后,苏联已成功地造出自己的氢弹。

      下一步便是ICBM(洲际弹道导弹)。苏联在1957年首先发明这种武器。现在核子攻击已能在几分钟而非几小时之内完成。美国急起直追,翌年军火库内已加入了ICBM。

      这时候其他国家也自制和试爆原子弹。依次地,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也成为核子强国。

      在1960年代,作用和反作用的症候群持续不减。美、苏两国都作反弹道导弹的实验。两国都懂得怎样从潜艇发射导弹。两国都发展了多弹头的导弹。

      到了1970年代,竞赛依然继续,其间还发明了重要的MIRV(多弹头分导重返运载工具)。如今一枚导弹可以携带多个弹头,每个弹头能够直接命中不同的目标。例如,现代美国的MX——或称为“保持和平者”——导弹就配备10个弹头;苏联的SS-18亦然。每枚导弹可以摧毁10个城市。

      导弹的命中率越来越高以及MIRV的发明造成了新的恐惧。除了目标城市之外,对方的导弹基地和军事设施都可能被MIRV击中多次。现在有人开始认为核战是可以战胜的。强力地先发制人可能将敌方的还击力量或意志摧毁。

      因此每一方都觉得,若要抵消这样的威胁,就非肯定自己在对方成功地首先发动突袭时有力量报复不可。理由是,没有还击力量就很难阻遏敌人进侵;不错,先发制人似乎是难以抗拒的诱惑。因此——要多备武器。

      现时已过了1980年代的中期,军备竞赛继续以飞快的速度进行。近期加入了军备行列的是中子弹——设计成以辐射杀人、但却不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的小型氢弹。另一种是巡航导弹——能够只在树顶一般的高度(在敌方雷达网之下)掠过空中,携带的核武器可在1,500英里(2,400公里)以外击中目标。最近的发展是所谓星球大战计划,使外太空也有可能成为战场。

  • 核弹与人类的未来
    警醒!1986年 | 12月8日
    • 40年来,各国在盛怒时也未曾使用核武器,但以往的抑制并不足以保证将来的抑制。美国近期的民意调查显示,百分之68的美国人认为军备竞赛若继续下去,核武器终于会被使用。

      这样的忧虑乃是普世的同感。请考虑一下塞拉利昂一个18岁的学生所写的话:“核战会影响到这颗行星上的每一个人。……甚至非洲的人也提心吊胆,虽然他们远离超级大国。……以大体而论,世人应付全球大毁灭的威胁是借着研究家所谓的‘精神关闭’,意即把威胁置诸脑后。可是,随着世界情势越来越紧张,要实行这种感情控制而无视威胁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安全所受的其他威胁

      除了超级大国蓄意发动战争的明显威胁之外,人类的安全也在其他方面受到威胁。危险之一是现今已有更多国家拥有核武器。除了五个已知的国家储备核武器以外,至少还有六个其他国家已经拥有或行将拥有原子弹。专家们认为,到了本世纪末,将有二十个国家或以上拥有原子弹。

      另一危险是恐怖分子组织会获得核武器。请想想恐怖分子会怎样使用一枚原子弹!若然,整个城市均可能受到胁持!

      这样的组织怎么可能取得核武器呢?借着两种方法之一。他们可能偷取一枚——要记得有5万枚可供选择!他们也可能制造一枚。制造原子弹的技术已不是秘密。基本成分所需的鐪产量日益增多。事实上,估计到了2000年,光是民营核子计划所生产的鐪就足够每年制造75万枚投在长崎一般大小的原子弹!

      除了这些安全威胁之外还有意外、计算错误或系统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存在。

      人为的解决方法

      科学家、学者、军事家和政治家对这个问题已作了很多论述。越来越多人把核子军备竞赛看作是浪费、无益和极端危险的事。不少人要求彻底裁军。其他的人则主张冻结核武器生产。此外也有人建议实行‘星球大战’防卫计划。去年一月,两个超级大国的领袖发表令人鼓舞的谈话。戈尔巴乔夫建议在公元2000年之前逐步废除全球的核武器。雷根声称他很感激这项建议。它是认真的和平计划抑或仅是宣传噱头?这一切建议都有一个共同之点——指向人为的解决方法。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