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奥运理想快成泡影
    警醒!2000年 | 9月8日
    • 奥运理想快成泡影

      顾拜旦男爵倡议恢复举办奥运会的时候,给奥运会定下了崇高的理想。有人把现代奥运会的纲领归功于顾拜旦。纲领声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宗旨不是在于得胜,而是在于参与……参赛的精神不是要击败对手,而是全力以赴。”

      顾拜旦认为,参与良性竞争能铸就高尚的品德,训练人做出明智的判断,促进正直的行为。他甚至说,要把运动当做“虔诚恪守的信仰”。他觉得奥林匹克运动会能教人怎样和平共处。

      可是,到顾拜旦在1937年去世的时候,实现奥运理想的希望已渐渐消失了。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另一场大战即将来临。先前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运会已经停办了一次。今天,奥运理想比以往更难实现,恐怕迟早会成泡影。为什么呢?

      奥运会与药物

      近几十年来,不少运动员都借助药物去增强运动能力,以求在比赛中击败对手,取得优异成绩。很可惜,连奥运会的运动员也用这样的手段作弊。早在25年前,国际奥委会已推行严格的药物检查。时至今日,仍有奥运选手服用违禁药物,问题始终解决不了。

      为了争取优势,有的运动员服用类固醇,有的借助兴奋剂。人体生长激素深得短距离赛跑运动员和举重运动员的喜爱,因为这种激素既能使他们从剧烈的训练中迅速恢复过来,又能增加他们的肌肉力量。另一方面,许多长距离赛跑运动员、游泳选手、越野滑雪运动员却喜欢服用基因经改造的红细胞生成素,因为这种药物能刺激红细胞的生成,增强耐力。

      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药物检测组的前主任罗伯特·沃伊医生把运动员称为“活化验室”,这是可以理解的。他说:“奥运会成了科学家、药剂师和罔顾职业道德的医生的实验场所。”药物检测能产生阻吓作用吗?唐纳德·卡特林医生是美国一个化验室的主管,专责检查运动员有没有服用药物。他说:“运动员仍想借助药物取胜,他们诡计多端,转而服用一些我们测不出来的东西。”

      贪污受贿

      有财力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委实不多。有些城市甚至不择手段,一心要夺取主办权。差不多两年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委会)陷入了丑闻的泥淖之中。有人断言,美国盐湖城所以夺得2002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是因为负责挑选奥运场地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收受了多达四十万美元的贿款。他们对这些委员的道德操守提出了质疑。

      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各向负责挑选场地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大献殷勤,赠以厚礼。什么是热情好客,什么是公然行贿,两者的界线搞混了。在盐湖城的丑闻事件中,受牵连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多达20人,其中六人最后被开除了。至于公元2000年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奥运会,主办当局虽然设法摆出一副光明正大的模样,到头来却露出了破绽。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主席直言不讳:“单纯依靠悉尼的美景和我们所提供的体育运动设施,我们根本不能把[主办权]弄到手。”

      国际奥委会的资深委员,有些挥霍无度,生活奢侈,进一步引起别人的疑心。国际划船联合会的已故会长瑞士人汤米·凯勒曾说,在他看来,有些体育官员利用奥运会来“自吹自擂”。他接着又说,这些官员简直是“利欲薰心”。

      强行推销

      谁也不会否认,举办奥运会牵涉亿万的金钱。电视播放的奥运节目一向有很高的收视率。广告客户可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赞助播映,电视台自然盈利大增。赞助奥运节目是商人增进产品销路的“犀利武器”。

      就以1988年的奥运会为例。当年九家跨国公司为了取得世界各地市场的销售权,支付了过亿美元给国际奥委会。1996年,在亚特兰大举行的夏季奥运会,出售同样的权利使国际奥委会净赚了四亿美元。这笔巨款并不包括电视广播权的费用在内。美国一个电视网络耗资逾三十五亿美元,取得了公元2000年至2008年间的奥运会广播权。据报,赞助奥运会的11家跨国大企业,每一家都要在四年内支付八千四百万美元给国际奥委会。鉴于以上的种种因素,有些人声称,奥运会虽然一度是优秀人才的典型象征,但如今已沦为贪婪的标志,人人都利用奥运会生财牟利。

      出了什么岔子?

      有些专家认为,奥运会已经变了质,这个问题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所发生的两件事。首先,国际奥委会决定授权给个别的国际体育运动联合会,去断定哪些运动员有资格参加奥运。在此之前,国际奥委会只许业余运动员参赛,但如今情况改变了,各个体育会开始准许职业运动员参加本国的奥运会选拔赛。职业运动员把体育运动看做谋生伎俩。他们发觉,在奥运会上光是“全力以赴”,得不着什么好处,厂商不会聘用无名小卒为他们的商品做广告。对他们来说,夺冠就是生财之道。但求取得优异成绩,他们不惜服用药物去增强自己的体能。这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

      第二件事发生在1983年,当年国际奥委会决定用奥运会的五环标志牟利。市场推广专家把奥运会的五环标志称为“世上最有价值的标志,未经开发的财富之源”。他们把体育运动商业化,利用奥运会赚钱。这股不受约束的歪风已成为奥运会的显著特征。贾森·曾格尔坦言:“说什么促进和平,说什么团结世人……奥运会跟其他讲究排场的体育活动其实没什么分别。”但这是不是说,奥林匹克运动会所提倡的理想无法成为事实呢?

  • 实现理想
    警醒!2000年 | 9月8日
    • 实现理想

      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大家亲如手足,彼此和平共处。这么崇高的理想,谁不赞许呢?倡议恢复奥运会的顾拜旦男爵,深信奥运会能战胜国际间的对立情绪,鼓励人对参赛选手深表敬重,不管他们属于哪个种族,信奉什么宗教,是男是女。他认为,“要改善世界的情况,惟一方法就是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老实说,体育运动真的能够带来世界和平吗?鉴往知来,我们只可说不能。

      体育运动固然能够增进国际间的友谊,但圣经教育才是促进真正和平的关键所在。真的,实践圣经原则能够,正如顾拜旦所说,“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请看看以下的圣经原则。不管什么国籍,人只要把这些原则应用出来,就能和平共处。

      “你们要是有彼此相爱的心,所有人就因此知道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35。

      “只要你们自己做得到,就要尽力同所有人和平共处。”——罗马书12:18。

      “我们一有机会,就该对所有人行善。”——加拉太书6:10。

      “凡事都不要争胜,不要自命不凡,倒要思想谦卑,看别人比自己优越。”——腓立比书2:3。

      “操练身体,虽然有点益处,但敬神的虔诚凡事都有益处,对目前的生命,对未来的生命,都有应许。”——提摩太前书4:8。

      这几节经文所提到的原则,真的行得通吗?请回想一下,昔日在德国慕尼黑所发生的事。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慕尼黑举行,其间恐怖活动和谋杀事件接连发生,给这届奥运会蒙上了一层阴影。仅仅两年后,也就是1974年,耶和华见证人在同一的奥林匹克运动场举行国际大会。不同的国家都派了代表出席这个盛会,包括希腊和土耳其在内。当时这两个国家正在互相对抗。就在该年夏季,希腊和土耳其为了争夺塞浦路斯岛的主权,不惜兵戎相见。这场冲突对参加大会的基督徒有没有造成影响呢?绝没有!希腊和土耳其的基督徒互相拥抱,彼此以弟兄姊妹相称。旁人看见了,无不深受感动!

      世界各地的人都知道,耶和华见证人能冲破民族、种族和部族的藩篱,大家和睦相处。当然,耶和华见证人还不能声称,他们已完全达到全球精诚团结、相互通力合作的理想。他们跟其他人一样,得竭力把使徒保罗的劝勉付诸实行:“要把旧品格连旧行为一并剥掉。要穿上新品格。”(歌罗西书3:9,10)尽管这样,他们还是坚信,实践圣经原则能助人“寻求和平,一心追求”。——彼得前书3:11。

      遗憾的是,奥运会虽有崇高的理想,却把人们最丑恶的一面显露无遗。上帝的话语却恰恰相反,能把人们最优良的品质发挥出来,使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和平共处。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