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悉尼——生机勃勃的海港城市
    警醒!1999年 | 7月8日
    • 悉尼的“海港瑰宝”

      倚在碧波荡漾的悉尼湾内,悉尼歌剧院三面临海,有“本尼朗角之瑰宝”的美誉。在阳光璀璨的日子,剧院俨然一颗耀眼生辉的宝石。夜幕低垂之际,在剧院华灯映照下,哥特式的巨贝壳形建筑物银光闪烁,令人迷醉。

      《梦想成真》的序言描述观赏歌剧院时感受的视觉效果,说:“悉尼歌剧院令人百看不厌,只要角度稍微转换,灯光略有不同,歌剧院形态也随之变化万千。……在晨曦薄雾里,在夕阳余辉中,巨贝壳如传奇故事中英武巨人头上闪亮的头盔,光芒万丈。”

      歌剧院造型是由设计比赛的冠军,丹麦建筑师乌特松,构思出来的。乌特松的构思设计大胆创新,在芸芸二百多份国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可是,他的构思并非尽都切实可行,部分设计必需大事修改。

      伦敦的《建筑师杂志》周刊誉之为“浪漫主义大型雕塑登峰造极之作”。话说回来,要把浪漫的构思化作现实,个中要克服不少工程学的困难。参与是项工程的两位建筑师,奥韦·阿鲁卜爵士及杰克·聪茨说:“悉尼歌剧院是建筑学上的探险工程。……鉴于当时的独特环境因素,问题特别棘手,因而缔造了发展新科技千载一时的良机。……事实上,新科技对于后来用传统方法筑桥建屋的工程也贡献良多。”

      歌剧院起初估计建筑费为700万澳元,可是在1973年竣工时,建筑费竟高达1亿零200万澳元之巨,造价之高令人咋舌。

      剧院内观

      我们一进入大堂,和煦的阳光从巨贝壳间的锥形孔道,穿过双层玻璃透进室内。整座歌剧院由特制玻璃覆盖,面积达6225平方米,全部经由法国制造进口。接着,我们参观音乐大厅。我们站在后面,设有2690个座位的音乐厅一览无遗,在尽头的舞台上,赫然看见那座装有1万零500根音管的庞然巨物——世上最大台设木连杆装置a的管风琴。音乐厅楼高25米,空间面积2万6400立方米。据官方的旅游册子解释,正因为“音波回响长达两秒,乐曲音色显得更柔和、更圆润而洪亮”。

      其他三个音乐厅的设备也同样完善,适合不同类型的文化节目演出,包括歌剧、交响乐、芭蕾舞、电影、独唱独奏、戏剧、室乐、展览以及大型会议等。歌剧院共有1000个房间,包括餐厅、更衣室及各种活动室。

  • 悉尼——生机勃勃的海港城市
    警醒!1999年 | 7月8日
    • [第16,17页 的图片]

      悉尼歌剧院及港湾大桥

      [鸣谢]

      By courtesy of Sydney Opera House Trust (photograph by Tracy Schramm)

      [第17页的图片]

      剧院内观,其中装有1万零500根音管的管风琴

      [鸣谢]

      By courtesy of Australian Archives, Canberra, A.C.T.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