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忧无虑的乐园——纯属梦想?警醒!1997年 | 10月8日
-
-
无忧无虑的乐园——纯属梦想?
“真宁静啊!”从美国爱达荷州雷德菲什湖畔的松林眺望,景色的确幽静宜人。游客说:“我梦寐以求的乐园正是这样。”
在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岛,南岸阳光明媚。碧波轻轻拍打着海滩。从峭壁顶上的餐厅居高临下,海滨美景尽入眼帘,游客禁不住大叫起来:“简直是人间天堂!”
这样的景致着实令人神往,叫我们念念不忘。当地居民知道得很清楚,环境虽像乐园般清丽,但实则虚有其表。在日常生活上,他们还是要面对严酷的现实:落基山麓的树林发生大火;海洋污染危及鱼类,世人最终也难免受害。此外,国际冲突、种族纷争此起彼伏,平民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乐园是什么?
你想象的乐园是怎么样的?《新牛津英语词典简编》先把“乐园”解作:“创[世记]2,3章所提到的伊甸园”。这是指圣经头一本书所描述的乐土,上帝把人类始祖亚当安置在那儿。在那始创的乐园里,各样的树木都长得很茂盛,“能悦人的眼目,也好作食物”。——创世记2:9,《新译》。
根据词典的第二个定义,“乐园”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神学所主张的天堂”。编者接着补充一句:“现多指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在上述游客的心目中,乐园当然是“美丽绝伦、幸福无比的人间天堂”。这也是词典的第三个解释。
16世纪,英国政治家莫尔爵士写了一本书,题名为《乌托邦》。他在书中描述一个空想国家,那儿的法律、政府和社会制度都是尽善尽美的。他笔下的理想国度似乎跟现实完全脱节,所以《韦氏新大学词典》给“乌托邦”所下的一个定义是:“不切实际的社会改良计划”。
在人民殿堂领袖吉姆·琼斯和他的追随者看来,乌托邦就是圭亚那丛林的一处空地。但说来遗憾,1978年,他们一心向往的乐土竟成了自己的葬身之所,有九百多个信徒惨遭毒害。真是一场噩梦!自此以后,一提起乐园,有些人就联想到作风令人咋舌、忐忑不安的古怪教派。
当今世上,罪恶暴力猖獗横行。不论老幼,人人都有患病的危险。社群大众因新仇旧恨、宗教歧见而弄得四分五裂。由此可见,优美的环境只是虚有其表。难怪不少人认为,乐园根本不存在,不过是梦想罢了!尽管这样,有些人还是苦苦追求,甚至亲自建造乐园。他们能否如愿以偿?
-
-
寻找无忧的乐土警醒!1997年 | 10月8日
-
-
寻找无忧的乐土
“我们只想复兴昔日美好的生活方式,人人安居乐业,守望相助,互相关怀。”英国一对夫妇这样说。他们打算挑选一个风光旖旎的热带海岛,在岛上建立小型社区,大家和睦共处。无疑,你会体谅他们的感受。有机会在无忧无虑的乐土生活,谁不会欣然接受呢?
离群索居可行吗?
许多人都在探寻人间天堂。他们认为,栖身孤岛可以远离尘嚣,叫人倍感安全。有些人迁到离巴拿马太平洋海岸不远的岛屿去。其他人打算移居加勒比海的岛屿,例如伯利兹离岸的海岛。另一些人则拣选印度洋的海岛,例如塞舌尔群岛,因为他们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
在孤岛建立社区谈何容易,所牵涉的后勤管理复杂无比。你即使有充裕的资金,也可能受现行的法律限制,不能迅速购置土地。假设你已经找到理想的热带海岛,在岛上生活你会开心吗?这片乐土真是无忧无虑的吗?
今天,在英国沿岸的僻远岛屿,人口不断增多。移居的岛民大都渴望过恬静的隐居生活。埃奥尔萨岛离苏格兰西岸不远,面积只有100公顷。岛上的惟一居民自称从不感到孤单。他终日劳碌,忙于照料100只羊。其他人退隐海岛后,很快就发觉寂寞难耐。据报有些人企图自杀,不得不向外界求救。
在许多人眼中,热带小岛一派田园风光,宛如人间天堂。海岛气候温和,的确令人心旷神怡。不过,考虑到全球气温日趋暖和,海洋水位也可能相应地上升,岛民为此忧心忡忡。西太平洋的托克劳群岛和印度洋的马尔代夫群岛,都是由浅水珊瑚环礁组成的。在满潮时分,这些海岛高出水面不及6英尺,当地居民担心,终有一天会给潮水淹没。
发展中岛国联盟,一个约由四十个政府组成的政治联盟,呼吁外界关注各小岛的困境。小岛居民的寿命一般较长,婴儿死亡率也较低。虽然这样,当地环境却不断受损,而且日趋严重。海水大受污染,水面布满油污,危及这些岛屿的经济。其他海岛则成了大国丢弃有毒废物的倾卸场。
为了实现理想,许多人选择在海岛安家落户。可是,海岛的有利条件却对岛民构成威胁。怎会这样?游客拥往和煦的海滨胜地,把海岛挤得水泄不通,有限的资源很快就耗尽了。游客恣意弄脏环境,使污染问题进一步恶化。举例说,每年有2000万个游客前往加勒比海诸岛度假,他们所排出的污物,只有十分之一是经过处理的。
富有异国风情的旅游区,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且以印度西岸的果阿为例。伦敦《星期日独立报》报道:“游客川流不息,‘破坏度假天堂’。”根据官方统计数字,1972年,只有1万个游客到果阿观光,但到了90年代初期,旅客人数已超过100万。一个团体指出,游客蜂拥而来,旅馆老板贪得无厌,但求获取暴利,不惜糟蹋果阿特有的文化,连容易受损的生态也恣意破坏。印度政府一篇报告证实,有些海滨旅馆是非法盖建的。旅馆老板擅自采沙、伐木,弄平沙丘。污水不是流入海滩,就是渗进邻近的稻田,使污染扩散开去。
治安良好?
今天,到处都罪恶充斥;就连最安宁的小岛也不能幸免,天堂的美誉因而大受污损。一篇有关加勒比海巴布达小岛的报道题名为“乐园屠杀”。报道详述,在一只离岸停泊的豪华游艇上,有四个乘客惨遭毒手,案情令人毛骨悚然。类似的案件频频发生,岛民不禁大起恐慌,他们担心罪行蔓延全岛。
伦敦《星期日时报》用“毒品触发‘乐土’匪帮冲突”做标题,报道中美洲一个国家的情况。当地一家报社的编辑哀叹,歹徒目无法纪。他评论说:“早上一觉醒来,惊闻街上有个16岁少年倒卧在血泊中,这样的事绝不罕见。”
有些人立志要建立理想社会,于是设法物色志趣相投的人,共同组织一个理想社区。这个目标切合实际吗?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英国夫妇不久就发觉,大家很容易意见不合。有些申请人清楚表明,他们参与计划的目的,不过是想发财赚钱。这个计划的发起人声称:“我们不想任人摆布。我们的原意是要筹措资金,推动计划,建立乌托邦社会。”这样的计划前人早已尝试过。——请见“理想社区实验”一栏。
其他人认为,他们只要中了彩票,就可以实现理想。靠中彩得来的横财,很少为人带来恒久的快乐。1995年2月,《星期日时报》报道,英国一个家庭中了空前的巨奖,但很可惜,家人从此不和、勾心斗角。意外之财非但没有促进家庭幸福,反而令这家人“互相怨恨、争吵不休、理想破灭”。这样的事例其实屡见不鲜。
谈起人类苦苦追求乌托邦,新闻记者伯纳德·莱文在一篇研究报告论述“一朝富贵的梦想”。他说:“像无数梦想发财的人一样,美梦一旦成真,噩梦就随后而来。暴发户一朝富贵,但到头来还是落得悲惨的收场,有的甚至自寻短见。这样的真人真事太多了,不像是偶然的巧合。”
末日教派又怎样?
有些人声称要建立理想社会,看来是别有用心的。1993年,美国政府执法人员围攻得克萨斯州韦科镇大卫教派的大本营。一家报社报道上述事件的时候,指出这个教派“不但藏有各种各样的枪械,还控制成员的思想,声言世界末日将至”,结果酿成惨剧。说来遗憾,这并不是绝无仅有的事例。
已故印度宗教领袖巴格万·什里·拉杰尼什的追随者,在美国俄勒冈州建立公社。他们的行为有伤风化,叫邻舍良心不安。首领穷奢极侈,成员乱搞男女关系。他们自诩找到了“幽美的绿洲”,但行为却令人咋舌。
激进教派的领袖大都有自己的一套理想。他们要求信徒奉行一些古怪仪式,结果引发暴力冲突。报章专栏作家伊恩·布罗迪说:“有些人生活空虚,其他人则感到现实社会的压力难以应付。激进教派正迎合他们所好,让他们在井井有条的环境生活。”不过,布罗迪的话却足以证明,世上其实有很多人对乐园充满憧憬。
无忧无虑的乐园
世界难题多不胜数:污染、罪行、滥用毒品、人口过剩、种族冲突、政治动乱。此外,还有人人都要面对的苦恼,就是生老病死。由此可见,地球上根本没有无忧无虑的乐园。正如伯纳德·莱文指出:“人类的记录有一大污点。这个污点跟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那就是,人类很难和睦共处,彼此接触越多,难题也就越大。”
虽然这样,全地有一天准会成为乐园,到时人类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一股超人的力量保证,乐园会持续下去。就是在今天,已有五百多万人为这个目标奋斗。这群人团结一致,他们的忧虑也较其他人为少。你可以在哪里找着这群人?你要怎样做,才能跟他们怀有同一的希望,享受同样的福乐呢?将临的乐园会存留多久?
[第6页的附栏]
理想社区实验
19世纪初,法国社会学家艾蒂安·卡贝(1788年-1856年)为了实现理想,带着280个同伴在伊利诺伊州的瑙武建立公社。但不到8年,公社就发生内讧,因而解散了。在艾奥瓦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建立公社的团体,也遭到同样的厄运。
另一个法国男子夏尔·傅立叶(1772年-1837年)设想建立一个农业合作社,成员要交替地轮流做各样工作。各成员按合作社的总生产能力取酬。根据这套理论,法国和美国都有合作社建立起来,但全都昙花一现。
在同一时期,威尔士社会改革家罗伯特·欧文(1771年-1858年)试办合作村社,其中设有公共厨房和食堂,让好几百人能够一起生活。各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住房。三岁以下的婴孩由父母看顾。孩子满了三岁后,就交由村社照管。但欧文的实验终于失败,他失去大部分财产。
《新大英百科全书》指出,约翰·诺伊斯(1811年-1886年)创设了“美国空想社会主义社团,而且办得有声有色”。他的追随者摒弃一夫一妻制,认为只要相互同意,就可以发生性关系。后来诺伊斯因通奸罪被捕。
伦敦《星期日时报》报道,中美洲的自由城是一种“资本主义的乌托邦”,也是创建乌托邦式社会的新尝试。这个计划的发起人大肆宣传,招引投资者。有些人对此兴致勃勃,以为有希望在“21世纪的奇迹城市”生活,从而实现理想。投资者得先付5000美元,还要参加金字塔式推销活动,找出志趣相投的人,劝诱他们入股投资。根据一家报社的评论,“如果有国家肯提供建筑工地,在其上兴建一家小旅馆的话”,上述款项就会用来购买飞机票,好让投资者能够实地观察。在那片空地上建立“乐土”,这个愿望完全不切实际。
-
-
无忧无虑的乐园——行将实现警醒!1997年 | 10月8日
-
-
无忧无虑的乐园——行将实现
“你会跟我一起在乐园里。”这句话使一个有刑事纪录的男子安心了!他疑虑尽消,不是因为自己死后可进天国,不用下到烈火熊熊的阴间去受苦。耶稣身旁的劫匪得知,乐园在地上重建的时候,自己有希望死而复生,所以深感快慰。请留意,这么叫人大开眼界的乐园应许是谁提出的,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路加福音23:43。
基督为什么提出乐园的应许?劫匪恳求说:“耶稣,你进入你的王国以后,求你记得我。”(路加福音23:42)这个王国是什么?王国跟地上的乐园有什么关系?这又怎样保证,乐园必然是无忧无虑的?
重建乐园的背后力量
你无疑会同意,当今世上的种种苦难必须消失,乐园才能真正在地上重现。历史充分证明,人类虽然致力解决困难,但至今还是徒劳无功。希伯来裔的预言者耶利米坦言:“耶和华啊,我晓得……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耶利米书10:23)那么,谁有能力把目前的苦难铲除呢?
反复无常的天气和污染。在加利利海,有一股猛烈的暴风刮起,波浪不断冲进船里,船几乎沉了。水手不得不弄醒旅伴。他醒来,只是对海说:“不要作声!安静吧!”马可福音的记载接着叙述:“风就缓和下来,大大平静了。”(马可福音4:39)那个旅伴正是耶稣本人。他有能力驾驭天气。
耶稣也通过使徒约翰预告,终有一天上帝会“败坏那些败坏大地的人”。(启示录1:1;11:18)在上帝来说,这是轻而易举的事;在挪亚的日子,他曾降下洪水把当时的不敬神世界淹没。——彼得后书3:5,6。
罪恶和暴行。圣经应许:“作恶的必被剪除;惟有等候耶和华的必承受地土。但谦卑人必承受地土,以丰盛的平安为乐。”(诗篇37:9,11)应允铲除罪恶暴行、把乐园留给谦卑人的,同样是耶和华上帝。
贫穷和饥饿。今天,不公平的现象到处可见。在世界的一边,有些国家粮食供过于求,食品贮备堆积如“山”,但与此同时,穷国人民却饥贫交迫。救援组织得到各地有心人士的支持,设法供应基本的必需品给贫民,可惜事与愿违。由于这些国家治安不靖、法纪松散,发放救济品的计划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个现象跟预言者以赛亚的记载正好形成对比:“在这山上,万军之耶和华必为万民用肥甘设摆筵席,用陈酒和满髓的肥甘,并澄清的陈酒,设摆筵席。”(以赛亚书25:6)这听起来像是说,粮荒和饥饿会不复存在,对吗?一点不错。
战争。人类试图利用一个凌驾所有国家的世界组织治理全球,结果一败涂地。在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最后瓦解了。联合国常常被誉为实现和平的最大希望。在交战地区,联合国虽然竭力从中斡旋,却始终未能替对立两边排难解纷。众所周知,联合国不时采取维护和平的行动,但不管内乱还是种族冲突,战争始终有增无减。在另一方面,上帝的王国政府应许,把目前的交战宗派彻底铲除,教导治下臣民学习和平之道。——以赛亚书2:2-4;但以理书2:44。
家庭和道德沦亡。破碎家庭,数目激增。少年罪行猖獗。不道德的风气无孔不入,渗透社会各个阶层。尽管这样,上帝的标准却没有改变,始终如一。耶稣证实上帝的吩咐:“人会离开父母,同妻子紧紧相连,两个人合为一个肉体。……所以,上帝以同轭相连的,人不可分开。”(马太福音19:5,6)耶和华上帝进一步吩咐:“要尊重父母;……这样,你就有好的际遇,在地上年长日久。”(以弗所书6:2,3)在上帝的王国治下,这么崇高的标准会遍及全地。
疾病和死亡。预言者以赛亚说:“耶和华……必拯救我们。……居民必不说:我病了。”(以赛亚书33:22,24)使徒保罗指出:“罪给人的工资就是死亡,但上帝借着我们的主基督耶稣给人的恩赐,就是永远的生命。”——罗马书6:23。
耶和华上帝会运用天上的政府,消除世上一切苦难。这个政府由他的儿子基督耶稣掌管。但你也许会说:“这听起来像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老实说,如果这是真的话,就皆大欢喜了,但有可能实现吗?”
当今事实
许多人觉得,在地上乐园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大可能,听起来似乎过度乐观、不切实际。你如果有这样的感觉,不妨考查一下乐园必定会重建起来的证据。
现代的耶和华见证人是个国际团体,成员达五百多万。他们分别组成8万2000群会众,散布233个国家地区。他们相处融洽,纷争、忧虑比其他人少得多。他们举行的各大小型聚会,都欢迎你参加。在这些聚会里,你会发现什么?
(1)愉快、和谐的气氛。论到耶和华见证人在英国诺里奇举行的大会,足球场的经理说:“一连四天,大会弥漫的和平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你们大家都心境平静,跟紧张的商业世界、繁忙的日常生活迥然有别。见证人的确与众不同,旁人实在难以完全明白个中原因。”
建筑业的培训顾问探访过耶和华见证人的伦敦办事处,他说:“我所看见所听见的,无不令我钦佩称奇。你们的群体显出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男女老少,]人人和平共处。我实在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我认为,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可从你们的幸福生活借镜学习。”
(2)和平安全。加拿大《蒙特利尔日报》一个专栏作家写道:“我不是个见证人,却乐于为见证人的工作效率、端正品行作见证。……假如全世界的人都像他们一样,夜间我们就不用把门闩上、开着防盗警报器了。”
(3)忠于上帝的王国政府。这是耶和华见证人的特征,他们严守中立。有些人对他们的立场感到不安,但这是不必要的。见证人不参与改造当今摇摇欲坠的政治体制,决不是因为他们对社会漠不关心、不想改善大家的生活环境。他们知道,大地的创造者耶和华会运用天上的政府施行统治,所以他们行事总以取悦上帝为念。
见证人的教义通通以上帝的话语圣经为根据。他们不会走极端,以致沦为激进教派。他们关心别人的福利,不论对方有什么宗教背景。他们也不会硬要别人改变观点。见证人努力仿效他们的领袖基督耶稣,向人提出圣经的证据,表明无忧无虑的乐园快要在地上建立了。——马太福音28:19,20;彼得前书2:21。
(4)灵性健康和快乐。老实说,耶和华见证人绝不能夸口,他们已实际摆脱了一切忧虑。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人都从亚当承受了罪。凭着上帝圣灵所发挥的作用,他们各自努力培养“爱心、喜乐、和平、恒忍、仁慈、良善、信心、温和、自制”等美好特质。(加拉太书5:22,23)他们通过基督把崇拜归给耶和华,所以能够保持团结合一,继续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们深信,你只要前往见证人举行聚会的地方参观,就可以看出上帝会实际把地球彻底改变过来,成为真正的乐园。
当今的苦难很快就会过去,连困扰人类的不完美也会渐渐消失,因为顺服上帝的人可从基督的赎价牺牲充分得益。真的,你能够进至身心完美的地步,享受幸福的生活。
你如果想拥有这样光明的前途,方法很简单:请向见证人索取一本《带来永生的知识》a。有了这本书,你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认识上帝对你的要求,好让你能够在无忧无虑的乐园享受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