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耶稣回答富有的首领提出的问题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耶稣还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他在比利阿一带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跑过来跪在他面前。这个人是“民间的首领”,可能是会堂的主管或公议会的成员。他问耶稣:“良善的老师,我要做什么才可以得到永远的生命呢?”(路加福音8:41;18:18;24:20)

      耶稣回答:“你为什么称我为良善的呢?没有谁配称为良善的,除了一位,就是上帝。”(路加福音18:19)这个年轻人很可能像拉比(犹太宗教导师)一样,把“良善的老师”当作一个特别的头衔。虽然耶稣是善于教导的老师,但他告诉这个年轻人,“良善”这个词如果用在头衔里就只可以用来尊称上帝。

      耶稣告诉他:“如果你想得到生命,就要不断遵守诫命。”这个年轻人问:“哪些诫命呢?”耶稣回答时先引用了十诫当中的五条诫命:不可杀人,不可通奸,不可偷窃,不可作伪证,要尊敬父母。接着他还说了一条更重要的诫命,就是“要爱人如己”。(马太福音19:17-19)

      这个年轻人说:“这些我都遵守了,我还要做什么呢?”(马太福音19:20)也许他认为自己还需要有一些轰轰烈烈的善举,才配得到永远的生命。耶稣看他问得这么恳切,“就爱他”。(马可福音10:21)

      可是,这个年轻人还需要克服一个障碍。他很爱自己的财产,所以耶稣对他说:“你还缺少了一样。去把你的一切卖掉,分给穷人吧,这样你就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随我。”这个年轻人可以把财富分给贫穷的人,并成为耶稣的门徒。可是,他站起来,垂头丧气地走了。看着他转身离开,耶稣可能觉得很可惜。这个人太重视自己的“很多财产”,结果看不出什么才是真正的财宝。(马可福音10:21,22)耶稣说:“有钱人要进上帝的王国,是多么困难啊!”(路加福音18:24)

      耶稣还说:“事实上,骆驼穿过针眼,比富有的人进上帝的王国还容易呢!”对于耶稣说的这些话,门徒感到非常惊讶,于是问他:“那么谁能得救呢?”看来门徒认为,也许没有人能得救了。耶稣看着他们,回答说:“对人来说不可能的事,对上帝来说都可能。”(路加福音18:25-27)

      彼得指出,门徒已经作出了跟那个富有的人不一样的选择。他说:“你看,我们已经撇下一切跟随你了。我们会得到什么呢?”耶稣回答时提到,他们的正确决定最终会带来什么结果,他说:“万物重获新生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这些一直跟随我的人也会坐在12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12个部族。”(马太福音19:27,28)

      耶稣在这里提到的显然是将来发生的事,到时地球会重获新生,恢复到伊甸园最初的情况。彼得和其他门徒会得到奖赏,跟耶稣一起统治地上的乐园。为了这个奖赏,他们作出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

      但门徒不是只有在未来才能得到奖赏,现在他们就已经得到一些福分了。耶稣说:“人为了上帝的王国,撇下了房屋、妻子、兄弟、父母或儿女,没有不在现今得到许多倍的,在将来的制度也会得到永远的生命。”(路加福音18:29,30)

      耶稣的门徒无论到哪里,都能跟其他崇拜上帝的人享有弟兄之爱。这种感情比家人之间的感情更亲密,更宝贵。可惜的是,这个富有的年轻首领看来不但会失去这个福分,也得不到未来的奖赏,不能在天上的王国里享有永远的生命。

      耶稣还说:“但有许多人,现在是最先的,将来是最后的;现在是最后的,将来是最先的。”(马太福音19:30)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富有的年轻人“现在是最先的”,因为他是犹太人的首领。他遵守法典,很有前途,人们对他的期望也很高。可是,他把财富和拥有的东西看得比生活中任何事都更重要。相比之下,普通民众“现在是最后的”,但他们通过耶稣的教导找到了真理和通往生命的道路,“将来是最先的”。他们可以期盼在天上跟耶稣一起坐在宝座上,统治地上的乐园。

  • 葡萄园工人的比喻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在比利阿,耶稣刚刚对群众说过:“有许多人,现在是最先的,将来是最后的;现在是最后的,将来是最先的。”(马太福音19:30)现在,他用葡萄园工人的比喻来解释这句话。

      耶稣说:“天上的王国好像一个家的主人,清晨出去为自己的葡萄园雇用工人。他跟工人商量好,一天一银元,就派他们到他的葡萄园去。上午9点左右,他又出去,看见另一些人站在市集广场上,没有工作,就对那些人说:‘你们也到葡萄园去吧,我一定给你们公道的待遇。’他们就去了。大约中午12点和下午3点,这个人又出去雇用了其他工人。最后,下午5点左右,他出去遇见另一些人站在那里没事做,就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站在这里不工作呢?’他们回答:‘因为没有人雇用我们。’主人对他们说:‘你们也到葡萄园去吧。’”(马太福音20:1-7)

      在场的人听到耶稣说“天上的王国”和“一个家的主人”时,很可能会想到耶和华上帝,因为在一些经卷中耶和华曾被描述为葡萄园的主人,而葡萄园指的是以色列国族。(诗篇80:8,9;以赛亚书5:3,4)虽然耶稣比喻中的葡萄园工人指的就是那些跟上帝立了法典之约的人,但耶稣描述的不是历史上发生的事,而是他那个时代的情形。

      宗教领袖,例如法利赛派的人,本来就应该不断为上帝服务。他们就像比喻中那些全天工作的人,期待得到全额工资,也就是每天一银元。

      至于一般的犹太人,在祭司和其他宗教领袖看来,他们为上帝做的服务有限,就像在上帝的葡萄园里工作不到一整天的人。在耶稣的比喻中,他们就是那些在上午9点、中午12点、下午3点和下午5点被雇用的工人。

      在宗教领袖眼中,跟随耶稣的民众是“被诅咒的”。(约翰福音7:49)这些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捕鱼或其他体力劳动。到了公元29年秋天,“葡萄园的主人”派耶稣去召集这些卑微的人做基督的门徒,让他们为上帝服务。他们就是耶稣比喻中那些“最后的”,也就是在下午5点被雇用的工人。

      耶稣的比喻还没说完。他接着描述了一天工作结束时发生的事,说:“到了傍晚,葡萄园的主人对总管说:‘叫工人来,发工资给他们,从最后的开始,直到最先的。’下午5点被雇用的人来了,每人得到一银元。最先被雇用的那些人来到时,以为自己会多得一点,但每人也是得到一银元。他们领了工资,就埋怨那个主人,说:‘最后这批人只工作了一小时,我们却辛苦了一整天,还要忍受炎热,你给他们的待遇竟然跟我们一样!’但主人回答其中一个人说:‘朋友,我没有亏待你。你跟我商量好的工资不是一银元吗?拿你的工资走吧。我想要给最后的人跟你一样的工资。难道我没有权随意用自己的东西吗?因为我做好人,你就眼红吗?’就像这样,现在最后的,将来是最先的;现在最先的,将来是最后的。”(马太福音20:8-16)

      门徒可能想知道,耶稣在比喻的结尾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犹太宗教领袖一向认为自己是“最先的”,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最后的”呢?为什么耶稣的门徒会成为“最先的”呢?

      耶稣的门徒一向被法利赛派和其他宗教领袖看作是“最后的”,后来却会成为“最先的”,能得到全额的工资。耶稣死后,上帝就会舍弃以色列国族,转而选择一个新的国族,也就是“上帝的以色列”。(加拉太书6:16;马太福音23:38)施浸者约翰说过有些人会接受神圣力量的浸礼,“上帝的以色列”就是由这些人组成的。他们原本是“最后的”,却会最先接受这种浸礼并且获得殊荣,能为耶稣作见证,“一直到地上最遥远的地方”。(使徒行传1:5,8;马太福音3:11)这是多么巨大的改变!无论门徒是否完全明白耶稣说的话,他们都可能预料到,那些成为“最后的”宗教领袖会对他们极度不满。

  • 使徒们再次追求显要的地位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耶稣和门徒结束了在比利阿的行程。他们在耶利哥附近过了约旦河,继续往南去耶路撒冷。再过不久就是公元33年的逾越节了,路上也有其他要去过节的人。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