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关于离婚和爱护孩子的教训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关于离婚和爱护孩子的教训

      耶稣和门徒正在上耶路撒冷参加公元33年的逾越节庆祝。他们渡过约旦河,取道比利亚前往耶路撒冷。耶稣曾在数星期前到过比利亚,但却因为他的朋友拉撒路病倒而仓猝被召前往犹太。耶稣上次在比利亚时对法利赛人谈及过有关离婚的问题,如今他们又再旧事重提。

      法利赛人对离婚一事有几派不同的见解。摩西曾说,妇人若“行为不检”,丈夫就可以跟她离婚。有些法利赛人认为“行为不检”仅是指妻子的不贞;但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也包括十分细微的过失在内。法利赛人想借此试探耶稣,于是问道:“人无论什么缘故都可以休妻吗?”他们肯定不论耶稣怎样回答,他都会与法利赛人发生冲突,因为他们对这问题怀有不同的意见。

      耶稣以巧妙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他没有诉诸任何属人的意见,而是重申婚姻的原意。他问道:“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并且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开。”

      耶稣表明,上帝原定的旨意是要夫妇长相厮守而非以离婚收场。但法利赛人反驳说:“这样,摩西为什么吩咐给妻子休书,就可以休她呢?”

      耶稣回答说:“摩西因为你们的心硬,所以许你们休妻,但起初并不是这样。”不错,上帝原本在伊甸园里设立正确的婚姻标准时,他并没有订出任何离婚的安排。

      耶稣接着告诉法利赛人说:“我告诉你们,凡休妻另娶的,若不是为淫乱[来自希腊文por·neiʹa, 波尼亚]的缘故,就是犯奸淫了。”由此耶稣表明,波尼亚——严重的性不道德——乃是惟一受上帝认可的离婚理由。

      门徒获悉婚姻应当是一项永久的结合,惟独基于上述理由才可以离婚之后,他们有感而发地说:“人和妻子既是这样,倒不如不娶。”人若打算结婚,就无疑应当严肃地考虑到婚姻关系的永久性。

      耶稣接着谈到独身问题。他解释有些男子生来就是阉人,由于没有性能力而不能结婚。另一些是被人阉的,他们被人以残忍的方式使他们在性方面残缺不全。最后,有些人则为了使自己能够在与天国有关的事上作出更大贡献而压抑自己结婚及享受性关系的欲望。因此耶稣作出结论说:“这话[保持独身]谁能领受就可以领受。”

      这时,有人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见耶稣。可是,门徒却责备这些孩子,并试图将他们遣走。无疑他们这样行是想耶稣免受不必要的打扰。但耶稣却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上帝国的,正是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上帝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

      耶稣借此给我们一些多么优良的教训!我们若要承受上帝的王国,就必须仿效小孩子的谦卑可教才行。然而,耶稣的榜样也表明,特别是身为父母的人,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是多么重要的事。耶稣于是抱着小孩子,给他们祝福,由此表明他对小孩子的确呵护备至。马太福音19:1-15;申命记24:1,当代;路加福音16:18;马可福音10:1-16;路加福音18:15-17。

  • 耶稣与富有的青年官长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耶稣与富有的青年官长

      耶稣继续向耶路撒冷进发,途经比利亚一带,有一个青年男子跑上前跪在他面前。别人称他为官长,可能是由于他在当地的会堂里居于显要地位,或甚至是犹太公会的成员。再者,这人十分富有。他问耶稣说:“良善的夫子,我当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耶稣回答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这个青年男子很可能以“良善”一词作为头衔去尊称耶稣,因此耶稣向他指出这样的头衔是惟独属于上帝的。

      耶稣继续说:“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

      那人问道:“什么诫命?”

      耶稣回答时将十诫中的五条诫命列举出来:“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他还加上一条甚至更重要的诫命,说:“又当爱人如己。”

      那人诚恳地回答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

      耶稣听见这人热切、真挚的请求,就怜爱他。但耶稣察觉这人非常喜爱物质资财,于是指出他所需采取的途径:“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这人听见耶稣的话之后,就站起来,垂头丧气地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去。耶稣望着这人,无疑对他深表同情。这人被自己的财富蒙蔽了心眼,使他看不出真正财宝的价值。耶稣慨叹说:“有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地难哪!”

      耶稣的话使门徒大吃一惊,但他接着提出的通则却更令他们感到诧异:“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

      门徒想知道:“这样谁能得救呢?”

      耶稣望着他们,回答说:“在人是不能,在上帝却不然,因为上帝凡事都能。”

      彼得指出他们作了一项与富有的青年官长截然不同的选择,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因此他问道:“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

      耶稣应许说:“到复兴[“重新创造”,《新世》]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不错,耶稣表明地上的情形将会经历一场重新创造,届时万物会恢复原本在伊甸园里的情况。彼得和其他门徒均会获得奖赏与基督一同统治普世乐园。这个伟大的奖赏无疑值得人为之作出任何牺牲!

      然而,耶稣肯确地表示,他们甚至在现今便可以获得奖赏:“人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母、儿女、田地,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姊妹、母亲、儿女、田地,并且要受逼迫,在来世必得永生。”

      正如耶稣的应许表明,无论门徒到世上的什么地方,他们都会与信徒同工享有一种比与自己的亲属更亲密、更宝贵的关系。富有的青年官长看来不但丧失了这项奖赏,还失去了在上帝的属天王国里享永生的赏赐。

      后来耶稣补充说:“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居首位的”,《新世》],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他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耶稣的意思是,许多在所享的宗教特权方面“居首位”的人——例如富有的青年官长——并不会进入上帝的王国。他们会退居‘末后’。但有许多人,包括耶稣那些卑微的门徒,虽然被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所蔑视,把他们列为‘末后的’——称之为土地之民或安·哈阿雷特斯——却会被擢升到“首位”。这意味到他们会有特权与基督一同在王国里施行统治。马可福音10:17-31;马太福音19:16-30;路加福音18:18-30。

  • 葡萄园里的工人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葡萄园里的工人

      “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耶稣说完这句话之后,接着讲述一个故事去解释这话的意思,他说:“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做工。”

      耶稣继续说:“[家主]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

      家主或葡萄园的园主就是耶和华上帝,葡萄园则代表以色列国。葡萄园里的工人是指被带进律法之约里的人,特别是指生活在使徒日子的犹太人。家主惟独与那些全日工作的工人定了工资的合约。工资是一日一钱银子。既然“巳初”是指早上九时正,那么在巳初、午正、申初及酉初出去雇请的工人就分别只作工9小时,6小时、3小时及1小时而已。

      工作12小时的全日工人代表那些一向担当宗教职务的犹太领袖。他们与耶稣的门徒不同,后者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从事打鱼或其他的世俗工作。直至公元29年秋季,“家主”才差遣耶稣将这些人召集起来成为基督的门徒。这样,他们便成为“在后的”,意即在酉初才雇请的工人。

      最后,象征性的工作日随着耶稣的死亡而结束,发薪给工人的时候也到了。家主按照一种异乎寻常的次序发薪给工人,最后雇请的工人反而最先获得薪酬,正如耶稣解释说:“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耶稣在结论中复述他在较早时候所提出的论点,说:“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工人不是在耶稣去世的时候而是在公元33年的五旬节领取应得的银子。当时‘管家’基督将圣灵倾浇在门徒身上。耶稣的这些门徒好像“在后的”,意即在酉初才雇请的工人。但银子并不是预表圣灵的恩赐本身,而是指一些可以让门徒在地上运用的东西——一些可以维持他们的生命,使他们永远活下去的东西。那就是成为属灵的以色列人,受膏去传讲上帝王国的特权。

      不久,最先受雇的工人留意到耶稣的门徒已获得薪酬,也看见门徒运用象征性的银子。但他们却想获得比圣灵及与王国有关的各种特权更多的东西。他们愤懑不平,于是着手逼迫基督的门徒,亦即在葡萄园里‘最后’受雇的工人。

      耶稣的比喻只在第一世纪获得应验吗?不。在这20世纪,基督教国的教士由于所持有的地位和责任,好像‘首先’被上帝雇用在他那象征性的葡萄园里工作一般。他们认为守望台圣经书社属下献了身的传道员在上帝的工作上是‘最后’受到有效任命的人。但在实际上,这些受教士们瞧不起的人却得着了银子——以上帝属天王国的受膏大使身分服务的光荣特权。马太福音19:30-20:16。

  • 门徒在耶稣死前不久发生争执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耶稣和门徒正在约旦河附近,打算从比利亚一带地方渡河到犹太去。有许多人与他们同行,前往参加大约在一星期后举行的逾越节庆祝。当时是公元33年。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