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农药利害参半警醒!1999年 | 2月22日
-
-
在巴西南部,多明戈斯·多斯桑托斯环视自己一手经营的木薯园,一脸得意地说:“好极了。”他感到满意不无理由。木薯叶长得粗壮又健康,全无受虫害的痕迹。这是化学农药建的功吗?绝不是。多明戈斯说:“两年了,我没有洒过一滴农药。”
现在,越来越多农民不在田里撒化学农药a,多明戈斯就是其中之一。新的治虫法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品,可免则免。桑德罗·米勒是个农学家,在圣保罗市附近的柑橘属果树种植园正进行多项实验。我请教他说:“是什么新方法呢?不用农药有什么好处?”
-
-
化学农药利害参半警醒!1999年 | 2月22日
-
-
综合治虫法——可行之法
小伊科内奥·贝尔提教授任职于皮拉西卡巴市的圣保罗市立大学,是昆虫学系主任,以研究天然治虫法闻名。我问他说:“什么是综合治虫法?”贝尔提教授解释,综合治虫法旨在减少使用杀虫剂;如有必要,也选用只灭某类害虫的杀虫剂。综合法的概念是少用农药,然后以天然治虫法来补其不足。
综合法之一是作物轮种。举例说,农夫可以轮流种植粟米和豆类。这一回,爱吃粟米而对豆类毫无兴趣的害虫若不是饿死,就得另找粟米田去。等到种粟米的时候,害虫大抵已经绝迹,至少暂时是这样。最后,当爱吃粟米的害虫闻风拥至时,田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害虫不得不黯然撤退。
生物防治害虫是综合法的另一个方式。主要是农夫利用天敌,如昆虫、细菌、过滤性病毒、真菌等,来对付害虫。例如,巴西的研究员发现不少毛虫感染杆状病毒 后死亡。由于这种病毒对人体无害,研究员遂想到把含病毒的液体撒在农作物上,用以对付侵蚀大豆和木薯的毛虫。一如所料,毛虫吃下撒有病毒的植物,几天后果然死去。不但这样,毛虫尸骸更为农夫提供对付害虫的免费弹药。怎会是这样的呢?
贝尔提教授解释说:“农夫只须用搅和器把带病毒的毛虫尸骸磨成粉状,过滤后放进冰箱冷藏。”含病毒的液汁一经解冻及加入水分,即可撒在农作物上作治虫之用。
据研究员指出,虽然这种自制杀虫液不像化学农药般,能把害虫即时消灭,它的成功率也高达九成。
天然治虫法
征用益虫来对付害虫又是方法之一。可是,即使当局费尽唇舌,也无法令巴西及其他地区的农民消除疑虑。为什么呢?在农夫看来,故意把昆虫放进田里,犹如城市的人故意把蟑螂放进屋里一样匪夷所思、不合常理。贝尔提博士说:“农民认为,大凡昆虫都对农作物有害无益;所以避之则吉。”
可见天然治虫法要能普及,尚有待农夫明白昆虫不尽都是敌人。举例说,十九世纪末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经营果园的商人就曾利用瓢虫来除灭害虫。当时,从澳大利亚意外进入美国的害虫几乎把区内的柠檬树和橙树通通吃光。在瓢虫帮忙下,害虫不及两年即受到控制,加州的柑橘属果树才得以逃过绝种的厄运。
不一样的灭虫法
在巴西,一些农民正重新考虑征用名为小乔安娜 的瓢虫在田间作“守卫”。桑德罗陪我走过他的柑橘属果树种植园时说:“小乔安娜 是打击汲汁树虱的好帮手。”他在一棵橙树前停下,弯下长出嫩叶的树枝,清楚可见蚜虫,即树虱,正在蠕动。它们只有针头大小,虫喙牢牢钉在叶子上汲取树液。
然而,树虱也正好是“守卫”们爱吃的佳肴。事实上,一些瓢虫一生也许能吃下800只树虱。这足以令蚜虫数目受到控制吗?据桑德罗说:“是的。只要农夫在柑橘属果树周围预留空间给野草生长,让瓢虫和其他天敌有栖身之所就行了。”据报,采用天然治虫法之前,这个果园每两星期就得喷一次农药。现在,多亏有瓢虫一类的天敌,农夫最多每两三个月才喷一次农药。
其实,可以借助的天敌不只瓢虫,蜜蜂、黄蜂、雀鸟、蜘蛛、青蛙和蟾蜍全都是日夜不停作巡逻的好助手。甚至鱼类也能效劳。鱼类怎样治虫呢?
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农林局研究员萧凡(译音)报道,农民在涨溢的稻田养鱼后,发觉大大减少使用农药。方法是农夫分站两旁拉着绳子,绳子置在禾稻上,只要把绳索轻轻一拉,昆虫都给扫掉到水里去。据萧凡解释:“飞虱落到水里时大都装死,于是鱼群可尽情大快朵颐。”
另一方面,减少使用农药也同时加速益虫繁衍。这样,它们就能加入鱼群行列作治虫大军。据萧凡指出,多亏有天然治虫法,大量撒农药的治虫方法再也不合时宜了,新方法对于健康及生态环境都大有好处。
当然,农民倒是关心经济效益过于保护生态环境,而采用综合治虫法。毕竟,少点花钱在昂贵农药上自然增加农民的利润,这点好处对何时何地的农夫均具吸引力。无论如何,综合治虫法既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令农作物少受毒害,环境少受破坏,也就是可取之法。综合治虫法对农民、消费者,以至对生态环境来说,实在无往而不利。有人说得好,用综合治虫法,“人人受惠”。
-
-
化学农药利害参半警醒!1999年 | 2月22日
-
-
改造植物——为何惹争议?
生物工程学是防治害虫的另一门学科。随着人类对生物遗传密码认识日深,研究员曾成功作人工育种——把不同种类植物的遗传因子混合,培植出一些天生有抗虫能力的品种来。
粟米就是一例。基因工程学家把某种基因放进粟米的遗传密码内,遂产生了一种能使害虫致命的蛋白质来。结果,经基因改造的粟米就有了天生抗虫的能力。
可是,改造植物却惹来不少争议。持异议的人认为新品种也许对人体有害,或者最后变成无用的杂草。一些科学家更警告说,有抗虫能力的植物反而加快害虫产生免疫力的速度。昆虫学家贝尔提的忠告是:“对于基因工程学,我们不宜过度雀跃。曾几何时,当杀虫剂在50年代面世时,人们不也称之为一大奇迹吗?今天,我们知道它绝不是什么奇迹。当日的奇迹农药产生了奇迹害虫。天晓得今天经改造的奇迹植物,明天要产生什么奇迹异物来。”
然而,即使技术问题都能一一解决,不少人对科学家随意改动遗传基因所构成的道德问题仍甚表关注。有人认为,生物工程学也许能解决农药这个老问题,却同时引发道德上的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