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彼得前书、后书
    洞悉圣经(上册)
    • 彼得前书、后书

      (Peter,Letters of)

      《希腊语经卷》中两封受圣灵启示的书信,是使徒彼得写的;他在每封信的起头都表明自己是执笔者。(彼前1:1;彼后1:1;另见彼后3:1)信的内容提供了额外证据,证明这两封书信确实出自彼得之手。执笔者说自己曾目睹耶稣基督改变形貌,这个殊荣惟独彼得、雅各和约翰才享有。(彼后1:16-18;太17:1-9)此外,约翰福音21:18,19的经文作证,只有彼得才能够说:“我知道我快要离开这个暂时的住处了;这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指示我的。”(彼后1:14)两封书信的风格不尽相同,原因可能是彼得写第一封信时请西拉代笔,写第二封信时却没有这样做。(彼前5:12)两封书信看来都是写给犹太裔和非犹太裔的基督徒的。第一封讲明此信写给本都、加拉太、卡帕多西亚、亚细亚和庇推尼各地的基督徒会众。这些地方都在小亚细亚。(彼前1:1;2:10;彼后1:1;3:1;另见徒2:5,9,10)

      彼得的两封书信跟圣经的其他经卷完全一致,强调品行端正的重要性,并指出这样做会带来丰盛的奖赏。他在书信中屡次以上帝的话语作为立论的根据,所引用的经文分别来自创世记(18:12;彼前3:6)、出埃及记(19:5,6;彼前2:9)、利未记(11:44;彼前1:16)、诗篇(34:12-16;118:22;彼前3:10-12;2:7)、箴言(11:31[LXX];26:11;彼前4:18;彼后2:22)、以赛亚书(8:14;28:16;40:6-8;53:5;彼前2:8;2:6;1:24,25;2:24)。彼得指出,圣经的预言是人受圣灵感动将上帝的话写下来(彼后1:20,21;另见提后3:16),并复述上帝应许的新天新地(彼后3:13;赛65:17;66:22;启21:1)。彼得后书(2:4-18;3:3)和犹大书(5-13,17,18)有一些相似之处,显示门徒犹大视彼得的第二封书信为圣灵启示的话语。值得注意的另一点是,彼得把使徒保罗的书信跟“其他经文”一并评论。(彼后3:15,16)

      成书时间 从两封书信的内容可以看出,信是公元64年尼禄大肆迫害基督徒之前写成的。彼得写第一封书信时,马可跟他在一起,看来表示写作时间介于公元62至64年之间。(彼前5:13)这段时间之前,使徒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期间(约公元59-61),马可也在罗马;保罗第二次在罗马被囚时(约公元65),他请提摩太和马可到罗马跟他会合。(西4:10;提后4:11)彼得写完第一封书信后,很可能过了不久就写第二封书信,时间大约是公元64年。

      在巴比伦写成 据彼得自己说,他第一封书信是在巴比伦写的。(彼前5:13)他有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写成第二封书信。有些人声称,“巴比伦”其实是指罗马;但现有的证据清楚表明,“巴比伦”是指位于幼发拉底河的大城。既然彼得奉派到“受割礼的人那里”宣扬好消息,他自然会到一些信奉犹太教的地方传道,巴比伦正是一个这样的地方。(加2:7-9)巴比伦古城和附近一带有不少犹太人聚居。论到《巴比伦塔木德》的制作过程,《犹太百科全书》(耶路撒冷,1971,第15卷,755栏)提到公元之后犹太教“在巴比伦所设的高等学府”。彼得的信是写给“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卡帕多西亚、亚细亚和庇推尼各地寄居的[人]”的(彼前1:1),既然这些地名都是实际的地点,按理说彼得写信的地点“巴比伦”,也应该是指实际持有这名的地方。圣经从没有表示巴比伦是指罗马,也没有说彼得曾去过罗马。

      最先声称彼得在罗马殉难的人,是公元2世纪下半叶的哥林多主教丢尼修。在此之前,罗马的克雷芒虽同时提及保罗和彼得,却指出,兼顾东方和 西方是保罗传道的一个特点,从而暗示彼得没有到西方传过道。当时,罗马政府(在尼禄治下)对基督徒的残酷迫害看来还未开始,因此彼得没理由要用另一个名称去暗喻罗马。在写给罗马人的信中,保罗指名向当地的许多基督徒问好,却没有提及彼得。既然彼得是一位显要的监督,如果他在当地,保罗就不可能遗漏了他。再者,保罗在罗马所写的书信中(包括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提摩太后书、腓利门书、希伯来书),时常代各人向收信者问好,却从没有代彼得这样做。

  • 彼得前书、后书
    洞悉圣经(上册)
    • 彼得后书 彼得后书是为了帮助基督徒,使他们对所蒙的呼召和拣选确定不移,免得被会众里的假导师和不法之徒引入歧途。(彼后1:10,11;3:14-18)基督徒要努力养成信心、美德、知识、自制、忍耐、敬虔、弟兄之情、爱心等特质(彼后1:5-11),同时要密切留意圣灵启示的预言(彼后1:16-21)。彼得举出好些例证,表明耶和华以往曾对不敬虔的人执行判决,借此表明舍弃正义之途的人,都不可能逃过上帝的烈怒。(彼后2:1-22)不论好讥诮的人在“最后的日子”怎样说,耶和华的日子是必然会来到的,届时他要一举歼灭不敬虔的人,就像他在挪亚的日子消灭当时的人类世界一样。再者,上帝应许的新天新地是确切不移的,基督徒务要尽力而为,力求在上帝眼中清白无瑕。(彼后3:1-18)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