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耶稣谴责他的反对者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耶稣转过来向群众和门徒说话,警告他们要提防文士和法利赛人。既然这些人负责将上帝的律法教导人,“坐在摩西的位上”,耶稣便嘱咐人说:“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是他补充说:“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

      他们是伪君子。耶稣谴责他们的口吻与他数月前在法利赛人家里进膳时所用的类似。他说:“他们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然后他举出例子去说明这点:

      ‘他们将佩戴着作为护身符的经文匣做阔了。’犹太人所用的经文匣是一些比较小巧的匣子,用来戴在额上或手臂上,里面装有律法的四个片段:出埃及记13:1-10,11-16;申命记6:4-9;11:13-21。可是,法利赛人却故意将这些匣子做得大一点,借此使人以为他们对律法十分热心。

      耶稣也指出他们将“衣裳的䍁子做长了”。上帝在民数记15:38-40吩咐以色列人在衣服的边上做䍁子,但法利赛人却将䍁子做得比任何人的更长。他们所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要沽名钓誉!耶稣宣告说:‘他们喜爱最显要的位置。’

      可惜的是,耶稣自己的门徒也受到这种出人头地的欲望所影响。因此他劝戒他们说:“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夫子;你们都是弟兄。也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也不要受[领袖]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领袖],就是基督。”他们必须摒弃好为首的欲望!耶稣劝告他们:“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作你们的用人。”

      接着他向文士和法利赛人宣布一连串的灾祸,并且再三称他们为假冒为善的人。他指责他们“把天国的门关了”,并且“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做很长的祷告”。

      耶稣说:“你们这瞎眼领路的有祸了!”他谴责法利赛人缺乏属灵的价值观,这由他们所作的武断区别足以见之。例如他们说:“凡指着殿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该谨守。”他们将圣殿里的金子看得比崇拜处所的属灵价值更为重要,由此显示他们在辨别是非的能力上是瞎眼的。

      然后,耶稣再次像在较早时候所为一般,谴责法利赛人虽在献十分之一的琐细香料方面一丝不苟,但却将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等,完全忽视了。

      耶稣把法利赛人称为“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他们从酒里滤出蠓虫来,并非仅因为这是昆虫,而是因为蠓虫在礼仪上是不洁的。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律法上较重要的事;在相比之下,他们仿佛吞下了一只骆驼一般。从礼仪上说来,骆驼也同样是不洁的动物。

  • 完成在圣殿的服事职务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现在他继续严词斥责文士和法利赛人。

      他一连三次高声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首先,他宣告他们有祸是因为他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因此他吩咐他们说:“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

      他接着再宣告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因为他们试图以外表的虔诚去掩饰内心的不洁和腐败。他说:“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

      最后,他们的伪善从他们建造及粉饰先知们的坟墓以炫耀自己的善行一事显露出来。然而,正如耶稣透露,他们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事实上,任何胆敢揭露他们伪善的人均有丧命之虞!

      接着耶稣以最严厉的措词斥责他们,说:“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矶汉拿]的刑罚呢?”矶汉拿是耶路撒冷城外用来倾卸垃圾的山谷。耶稣借此表示,由于文士和法利赛人蓄意跟随他们那邪恶的途径,他们会遭受永远的毁灭。

      论到耶稣所派出的代表,他说:“有的你们要杀害,要钉[苦刑柱];有的你们要在会堂里鞭打,从这城追逼到那城,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在历代志下称为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一切的罪都要归到这世代了。”

      由于撒迦利亚勇敢地抨击以色列的领袖,他们便“同心谋害撒迦利亚,就照王的吩咐,在耶和华殿的院内用石头打死他”。可是,正如耶稣预言,以色列人必定要偿还所有这些义人所流的血。这件事终于在37年之后,亦即公元70年,发生在以色列人身上。当时罗马大军摧毁了耶路撒冷,有超过一百万犹太人丧生。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