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火山泥流——皮纳图博火山后患无穷
    警醒!1996年 | 5月22日
    • 火山泥流——皮纳图博火山后患无穷

      《儆醒!》杂志驻菲律宾通讯员报道

      房屋遭淹没,工商业瘫痪,车辆给冲走,建筑物被淹埋;数以千计的人不得不仓皇逃命,有些人却被困,无路可逃。发生了什么事呢?地震?雪崩?通通不是。这是火山泥流不断倾泻造成的局面。火山泥流是什么?火山泥流就是由水和火山各种沉积物混合而成的流动物质,这些沉积物包括松散的火山灰、浮石、刚刚爆发喷出及以往爆发遗下的岩屑。

      十年前,你也许从未听过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可是,该火山自1991年6月15日大爆发之后,“皮纳图博”在世界不少地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皮纳图博火山沉寂了差不多500年后终于轰然爆发,喷出本世纪最巨型之一的蘑菇云。灰烬和砂石从火山喷出,然后像下雨般撒过遍地,数量之巨,前所未见。a

      火山喷出巨量物质到大气层当中,受影响的范围广达20多公里。虽然有些物质降回地面,可是,大量尘埃却仍然留在天空中——不单有尘埃,而且有大量二氧化硫,重约2000万吨之巨!

      你也许还记得火山爆发对全球造成的影响:曾有一段时期,日落的天空格外灿烂;1991年,在墨西哥及邻近地区出现的日全蚀异常光亮;天气模式改变,例如北半球某些地区的天气变得较为寒冷;还有,地球的臭氧层也受到更大的破坏。你也许听过有越来越多人由于火山爆发,以致被迫撤离家园,后来却遭受饥饿疾病之苦。

      后患无穷

      皮纳图博火山爆发造成了一种非常严重、但也许鲜为人知的后患,就是火山泥流现象。正如本文首段提及,火山泥流为数以万计的人带来无穷的痛苦。由于泥流继续涌流,因此,皮纳图博火山爆发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成为过去。时至今日,许多人仍然受到火山泥流的影响。你自己也许并没有身受其害,可是,在皮纳图博火山附近一带,工商业、就业情况、家庭、生命,甚至整个市镇,继续受到破坏和摧残。一切都是拜皮纳图博火山的泥流所赐。

      虽然不少泥流就像满是泥泞的河流,含有异常大量的沉积物,可是,火山泥流若含有超过百分之60的成分是沉积物,它看来就会像正在流动的混凝土一样。这个现象能够造成极严重的灾祸。《皮纳图博火山泥流入门》指出:“这些泥浆的密度非常高(是水密度的两倍多),以致巨砾、石筐、车辆、混凝土建筑物,甚至桥梁都给冲走。”

      火山泥流是怎样形成的呢?你也许记得,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时喷出巨量物质,当中有些物质被释放到大气层去,然而,有大量物质却仍然留在火山上,以及邻近的地区,形成了火成碎屑(由火山运动形成)的流动沉积物。这样的沉积物有多少呢?据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报道,大约有66亿5000万立方米。美国火山学家纽霍尔说,皮纳图博火山喷出巨量岩屑,足以“把一条横越美国、四车道的公路来回铺筑至少十次。”然而,当中有34亿5000万立方米的沉积物却很易受到侵蚀,只要一下雨,这些沉积物便会给冲下山坡,结果产生泥流。在菲律宾,热带风暴和台风使情形更为棘手。大量雨水能够在一段短时间内,便造成严重的泥流现象。

      这个情形确实已持续了好几年。暴风雨一次又一次地把火山岩屑浸泡,岩屑因而一次又一次地移动。结果,火山泥流把丰饶的农田变成荒地;市镇成为一片泥泞,只见一个个的屋顶贴在地面上。有时这个情形仅在一夜之间发生。火山泥流摧毁了数以千计的家园,人民被迫离乡背井,到其他地区建立新生。直至1995年初为止,火山泥流已把百分之63的火成碎屑物冲到低地去,其余百分之37的碎屑物却仍然留在山上,酝酿着另一场大破坏。然而,那百分之63给冲下来的火成碎屑物却仍然具有威胁性。豪雨冲过上游的积聚物,在那里形成河槽,结果使泥流再次移动,危害下游的生命财产。1995年7月,《马尼拉公报》报道:“吕宋岛中部有九十一条村落已给摧毁,埋没在数以吨计的火山岩屑下。”

      悲剧重演

      1995年9月30日星期六黄昏,强烈热带风暴玛门(国际间的名字叫西比尔)吹袭吕宋岛,当时有大量雨水降在皮纳图博火山区一带。这是灾难的凶兆。火山泥流再次移动,泥流途经的地方全给淹没。其中一个防洪堤崩溃,导致以往未受影响的地区开始受到泥流侵袭,泥流积聚至6米深。不及两层高的房屋全给淹没。人们为了逃命,于是爬到屋顶去。在泥流特别严重的地区,巨砾、车辆,甚至房屋都给冲去。

      洪水泛滥是火山泥流所导致的另一个后果,因为泥流使河流改道,排水道的系统也大受破坏。数以千计的房屋被淹没,当中有些是耶和华见证人的家园,还有几间王国聚会所。

      有些人却遭逢不幸。人若在流动着的泥流中,或是踏在新近积聚的泥泞上,他难免会沉下去,难以逃生。泥泞必须经过数小时,甚或数天,才会变硬,那时,人才可以在其上行走。那么,居民是怎样逃生的呢?有些人留在屋顶或树上,直至他们可以在地面上行走为止。另一些人则悬在或走在电话电缆上,因为泥流实际涨至这个高度。此外,有些人爬在半硬的泥泞上,这些泥泞是泥流造成的。然而,有些人却不幸丧生。政府差派直升机前往灾情最严重的地区,帮助被困在屋顶上的居民逃出生天。——关于进一步资料,请参看本期刊出的“我们从火山泥流中获救!”一文。

      爱心推动人提出援手

      虽然耶和华见证人有不少人的家园和王国聚会所遭摧毁,或受到严重破坏,可是,由于所有受影响的基督徒弟兄和姊妹均能够生还,他们感到非常欣慰。那些受泥流或洪水影响的见证人显然在各方面均有很大的需要。有些见证人除了身上满是泥泞的衣服之外便一无所有了。对于他们的需要,基督徒同工如何作出回应呢?

      邻近地区的会众长老设法探知他们的基督徒同工是否安全,并且看看他们是否需要帮助撤离灾区现场。这样做非常困难,因为不少地区的泥流沉积物仍然相当松软。巴科洛尔会众的长老吉列尔莫·图戈说:“我们走在电话电缆上,前往协助弟兄。”同一群会众的一位全时传道员威尔逊·韦补充说:“我们几乎不能抵达那里,因为我们必须横过涨至胸膛的急流。”然而,他们步步为营,终于抵达灾区,并且衡量会众分子的情况,以期在可行范围内提供援助。

      到了10月2日星期一早上,守望台社分社办事处意识到弟兄的需要。分社345名志愿人员能够予以帮助吗?能够!他们立即作出回应。上午10时,仅是这些志愿人员便捐出了接近一吨的衣物,以供应给不幸的基督徒同工。除了衣物之外,弟兄还把若干食物和基金,用卡车一并送往灾区去。

      数天内,马尼拉区的各群会众也纷纷作出响应。除了其他供应品以外,他们还迅速送出额外五吨多衣物。灾难发生期间,一位来自日本的见证人恰巧到访菲律宾。她刚刚在香港为自己买了不少衣物。她获悉皮纳图博火山附近的基督徒同工的困境后,于是把新购买的衣物通通捐赠他们,然后才返回日本。看见真正的基督徒对有困难的人表现爱心——不是仅希望他们安然无事,而是实际“给他们身体所必需的”——这令人多么鼓舞。——雅各书2:16。

      此外,还有一件值得嘉许的事就是,耶和华见证人并没有让这些不幸事件,使自己对属灵事物的热心冷淡下来。他们继续举行基督徒聚会,事实上,有一间王国聚会所的水浸程度深达踝部,可是,他们仍然照常聚会。由于意识到传讲圣经信息的重要性,因此,这些基督徒继续逐户地向人传道。有些见证人必须涉水而行,前往一些泛滥程度较轻微的地区传道。他们带备了一些衣服,抵达干爽的地方时才更换。由此可见,这些基督徒虽然自己也身陷困境,可是,他们却继续关注别人的灵性需要。

      不错,皮纳图博火山爆发造成的后果实在是超乎许多人的想象。它的长远影响将会持续多年。人们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以期控制火山泥流,可惜有时也无能为力。可是,灾难发生时,真正的基督徒却将它视为对上帝和邻人表现爱心的好机会,这件事令人多么欣喜!

      [脚注]

      a 若要获得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儆醒!》1992年8月8日刊,第9至11页,题名为“天降砂石的那天”一文,文章载有关于该火山爆发的第一手报道。

      [第21页的附栏或图片]

      皮纳图博火山——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随着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渐趋平静,甚或完全止息下来,事情就此结束。对吗?仍未结束!请留意皮纳图博火山对世界各地造成的长远影响。

      ◼ 火山爆发以后,你也许留意到日落时天空格外灿烂。

      ◼ 1991年7月11日,墨西哥的科学家观察到异常光辉的日全蚀。为什么呢?现象是由皮纳图博火山爆发造成的。火山灰把日冕的光线分散开去,以致日冕异常光辉。

      ◼ 天气也受到影响。火山爆发后大约三个月,据报太阳直接照在日本东京的光线比平常减弱了百分之10左右。火山灰遮挡了部分阳光。《科学新闻》透露,北半球部分地区的平均温度降了大约摄氏1度。

      ◼ 火山爆发造成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地球的臭氧层大受破坏。火山爆发导致大气层充满硫酸,硫酸跟人造氯混合后便会破坏臭氧层。臭氧层通常能够形成一个大气保护层,有助于使人减低患上癌症的机会。可是,火山爆发后不久,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水平降至接近零;赤道一带的臭氧水平则下降了百分之20。

      ◼ 饥饿和疾病是进一步的恶果。由于火山爆发,人民被迫撤离家园,到庇护中心暂时居住,在那里,疾病迅速蔓延。阿埃塔族所受的影响尤其严重。火山爆发迫使他们离开当地,逃到一些完全陌生的环境栖身。

  • 我们从火山泥流中获救!
    警醒!1996年 | 5月22日
    • 我们从火山泥流中获救!

      对于加西亚一家来说,1995年10月1日是难忘的一天。加西亚一家都是活跃的耶和华见证人,住在菲律宾邦板牙省巴科洛尔的卡巴兰蒂安分区。他们的住宅虽然接近受皮纳图博火山泥流侵袭的地区,却没有直接受到影响。政府在卡巴兰蒂安筑了防洪堤,目的是要阻挡火山泥流涌进。可是,情势急转直下。

      一场猛烈的热带风暴为皮纳图博火山带来了216毫米雨量。凌晨时分,加西亚的住宅有电话声响起。来电的人原来错拨了电话号码,可是,那人却告诉加西亚一家,防洪堤已崩溃了,因此他们必须作妥准备,以免受洪水泛滥影响。

      苦难开始

      诺纳托·加西亚是一家之主,又是罗斯马里镇会众的主持监督,他说:“在星期日清晨还不及五点钟,水位开始在我家的周围不断上升。

      “我以为只是浸水了而已,所以我们收拾物件,上到二楼去。可是到了上午十点钟以后,泥流跟水掺混起来。泥流越涨越高,泥浆越积越厚,后来还有大石顺着泥流冲过来。我们于是爬到屋顶去。

      “泥流把汽车甚至房屋冲走。有一间房子由于给大石撞击,以致倒塌,结果被泥流带走。房子的屋顶积满泥泞,位置就在我们房子的附近。屋顶还有一些人。我呼唤他们,鼓励他们迁移到我们的屋顶来。我用一条缆绳绑紧自己的身体,然后把缆绳的另一端向他们抛去。他们抓住缆绳,我就逐一把他们拉过来。最后,从其他屋顶迁到我们屋顶上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他们房子的屋顶已给泥流淹没。在这段期间,雨一直下个不停。

      “到了下午,直升机在我们的上空飞过。尽管我们拼命地挥动双手,他们仍然没有下来拯救我们。有些人的处境想必比我们更危急,救援人员会首先营救他们。我想我们不会这么快就给救起来的,因为被困在其他屋顶上的人实在太多了。

      “在这种情势下,祷告非常重要。即使身陷险境,人祷告后就不会感到害怕。我们没有祈求耶和华施行什么奇迹,刚相反,我们只祈求耶和华达成他的旨意,因为我们意识到,无论谁都有可能遇上灾难。不过,我祈求耶和华赐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这一切可以帮助我们面对当前的处境。”

      诺纳托的妻子卡门赞同说:“我丈夫提到有关祷告的事的确是真的。我看见自己所爱的亲人生命受到威胁,心里就非常焦虑。屋顶正被泥流淹没,又给大石撞击,那时我对丈夫说:‘看来我们没有希望了。’可是,他勉励我,说:‘我们一起祷告吧。’”

      诺纳托继续说:“到了下午四点钟,泥流仍然来势汹汹。大块大块的石头撞向房子。屋顶已被泥流的岩屑淹没了差不多一半。由于黄昏将到,那时往来走动就会相当困难,于是我们决定趁着还有日光,就动身起行。

      “我把一张椅子扔到泥淖上,看看它会不会下沉,我甚至走到椅子上,可是,它仍然没有下沉。于是我用一根长木杆子捅进泥里,看看泥淖够不够硬,好让我们在上面走。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就跟邻居一起在泥泞中走过。我们总共有26人。

      “我们朝着远处一个较高的屋顶走去。我们一边走,一边用木杆子捅进泥里,看看我们可不可以踏在上面。如果泥淖仍然松软,我们就伏在上面爬行。”

      卡门含着泪说:“我们途经某些地方其实就是泥流的边缘,所以,我们只好侧着身子,走在非常狭窄的地面上。在一个地方,我下沉至胸膛的位置,那时我对丈夫说:‘我不能再走了,我活不了。’可是他说:‘不,你能够熬过去的,起来吧。’借着耶和华的帮助,我们继续前进。”

      诺拉·门古约是加西亚家庭的亲戚,她补充:“有些地方实在太松软了,我们根本不能爬在上面,于是我们就躺在泥淖上,用双腿推动身躯前进。我们有时也会下沉得很厉害,不过,我们彼此帮助,互相拖拉着走,尤其是帮助小孩子前进。”

      终于获救!

      诺纳托接着说:“正当我们艰苦地爬在泥流的边缘上,一架直升机在上空飞过,救援人员看见我们岌岌可危的处境——不是在屋顶上,而是在泥流当中。有一个同伴还把她那八个月大的孩子高高举起,好让救援人员看见我们的困境。结果,他们下来拯救我们。我们由于无法通通登上直升机,于是就让妇孺先行离去。

      “最后,他们也把我们救起,而且还把我们带到庇护中心。虽然当时我们全身都是泥泞,可是,那里的人员却无法供应我们衣物更换。我于是告诉他们,我们整家人不会跟其他人一起到庇护区,因为我们打算到王国聚会所去。我们抵达聚会所后,弟兄立刻给我们衣服、食物,以及其他的帮助。其他会众的弟兄陆续到达,他们也向我们提供所需的帮助。”

      卡门补充:“我们虽然无法从其他来源获得帮助,但我感受到,基督徒弟兄团体的确是我们的一大福分。”

      虽然他们那两层高的房子给泥流完全淹没,可是,他们和三个孩子——洛夫利、沙尔米和查利——以及该区所有见证人都能够生还,渡过了这场灾难,这件事的确令人欣慰。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