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在公议会受审,然后被带到彼拉多那里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耶稣被押到彼拉多的府第时,仍然是清晨时分。押送耶稣的犹太人不肯进入总督府,因为他们认为进入外族人的地方会使他们受到玷污,使他们不能在无酵节的第一天(尼散月十五日)用餐。当时的以色列人把无酵节看作逾越节节期的一部分。
于是彼拉多出来见他们,说:“你们指控这个人什么罪名呢?”他们回答:“如果这个人不是罪犯,我们就不会把他交给你处置了。”彼拉多也许感觉到他们想要逼他处理这个案件,于是说:“你们自己把他带走,按照你们的法律审判他吧。”犹太人回答:“我们没有权杀人。”这句话显示,他们多想置耶稣于死地。(约翰福音18:29-31)
事实上,如果他们在逾越节期间杀死耶稣,就很可能会引起骚乱,因为很多人都十分敬重耶稣。不过,罗马人有权以政治罪名处死罪犯。所以,这些犹太人如果借罗马人的手除掉耶稣,就不用向民众交代了。
宗教领袖并没有告诉彼拉多,他们之前给耶稣定了亵渎罪。现在,他们捏造出不同的罪名,说:“我们发现这个人[1]煽动我们的同胞造反,[2]禁止人纳税给凯撒,[3]还说自己是基督,是王。”(路加福音23:2)
作为罗马帝国的代表,彼拉多有理由关注耶稣自称为王这个指控。于是彼拉多回到总督府里,把耶稣召来,问他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他等于是在问:“你有没有违反帝国的法律,声称自己是个与凯撒敌对的王呢?”耶稣也许想知道,彼拉多究竟听了多少关于自己的事,就问他:“你这样问,是自己的意思,还是听了别人议论我的事呢?”(约翰福音18:33,34)
彼拉多接下去的话表明,他对耶稣的事一无所知,不过他也想了解一下。他说:“难道我是犹太人吗?你本族的人和那些祭司长把你交给我处置。你到底做了什么事?”(约翰福音18:35)
耶稣并没有试图避开王权这个核心问题。耶稣将要作出的回答,无疑会令彼拉多这个罗马总督大感意外。
-
-
彼拉多和希律都裁定耶稣无罪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彼拉多和希律都裁定耶稣无罪
耶稣没有试图向彼拉多隐瞒自己是王这个事实,不过他的王国并不对罗马帝国构成威胁。耶稣对彼拉多说:“我的王国不属于这个世界。要是我的王国属于这个世界,我的人民就会战斗,使我不致被交给犹太人。可是,我的王国实在不是源于这个世界的。”(约翰福音18:36)耶稣的确拥有一个王国,但他的王国并不属于这个世界。
彼拉多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进一步追问:“那么,你是王吗?”耶稣告诉彼拉多他的结论是正确的,说:“对,我是王。我要给真理作见证,我是为这件事而生,为这件事来到世上的。凡是在真理这边的,都听我的声音。”(约翰福音18:37)
之前,耶稣曾对多马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现在,他甚至对彼拉多说,他被派来地上就是要为真理作见证,特别是为他王国的真理作见证。耶稣决心忠于真理,即使要为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彼拉多接着说:“真理是什么?”不过,他并没有等耶稣回答这个问题。他觉得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信息作出判决。(约翰福音14:6;18:38)
彼拉多回到在总督府外等候的民众那里,看来当时耶稣就站在他旁边。彼拉多对那些祭司长和民众说:“我查不出这个人有什么罪。”对于这个结果,他们非常不满,坚持说:“他在全犹地亚传道,煽动民众,从加利利起,直到这里。”(路加福音23:4,5)
这群丧失理智的犹太人如此疯狂,肯定让彼拉多大感惊讶。祭司长和长老继续大声叫嚷,彼拉多于是问耶稣:“他们作证告你这么多的事,你没听到吗?”(马太福音27:13)耶稣却一言不发。他在面对猛烈的指控时仍保持镇定,这让彼拉多非常意外。
那些犹太人提到,耶稣的活动是从加利利开始的。彼拉多循着这条线索了解到,原来耶稣是个加利利人。这让他想到一个主意,也许可以把审判耶稣的责任推给别人。当时正值逾越节期间,加利利的分封侯希律·安提帕(希律大帝的儿子)也在耶路撒冷。于是,彼拉多把耶稣送到希律那里。
-
-
彼拉多和希律都裁定耶稣无罪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耶稣被押回总督府后,彼拉多就召集祭司长、犹太人的首领和民众,对他们说:“我在你们面前审问过他,你们告他的罪状,我找不到任何根据。希律也找不到,就把他押回这里来,可见他实在没有犯该死的罪。我会惩戒他,然后放了他。”(路加福音23:14-16)
彼拉多很想释放耶稣,因为他看出那些祭司是出于嫉妒才把耶稣交给他的。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让彼拉多更想释放耶稣。彼拉多坐在审判座上的时候,他妻子派人来对他说:“跟那个正义的人有关的事,你不要插手,今天我在梦里[看来这个梦来自上帝]因他受了很多苦。”(马太福音27:19)
彼拉多知道他应该释放这个无辜的人,但是他可以怎么做呢?
-
-
“看看这个人!”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第129章
“看看这个人!”
马太福音27:15-17,20-30;马可福音15:6-19;路加福音23:18-25;约翰福音18:39-19:5
彼拉多试图释放耶稣
犹太人要求释放巴拉巴
耶稣被戏弄、被虐待
彼拉多对那群想要杀害耶稣的人说:“你们告他的罪状,我找不到任何根据。希律也找不到。”(路加福音23:14,15)为了释放耶稣,彼拉多现在尝试用另一个方法。他对那群人说:“你们有个惯例,要我在逾越节给你们释放一个人。那么,你们要我释放犹太人的王给你们吗?”(约翰福音18:39)
彼拉多记得有一个囚犯叫做巴拉巴,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强盗,知道他因为参与叛乱和杀人而被关在牢里。所以,彼拉多问:“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是巴拉巴,还是耶稣,那个所谓的基督?”在那些祭司长的怂恿下,民众要求释放巴拉巴,而不是耶稣。但彼拉多再次问:“这两个人,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民众喊叫说:“巴拉巴。”(马太福音27:17,21)
彼拉多十分惊愕,问他们:“那么,我该怎么处置耶稣,那个所谓的基督?”民众呼喊说:“在柱上处死他!”(马太福音27:22)这些人竟然要求处死一个无辜的人,多么可耻!彼拉多为耶稣辩护说:“为什么?这个人做了什么坏事?我查不出他有该死的罪。我会惩戒他,然后放了他。”(路加福音23:22)
尽管彼拉多再三尝试释放耶稣,愤怒的民众还是异口同声地喊叫说:“在柱上处死他!”(马太福音27:23)在宗教领袖的煽动下,民众已经狂热到想要杀人害命的地步。他们想要杀害的,不是一个有罪的人,不是一个杀人犯,而是一个清白无辜的人。仅在五天前,这个人曾以君王的身份进入耶路撒冷,受到众人的欢迎。现在,就算耶稣的门徒在人群当中,他们也必定保持沉默,避免引人注意。
彼拉多见说再多也无济于事,反而引起骚乱,就拿水在民众面前洗手,说:“这个人的死跟我无关。你们要为这件事负责。”民众却不为所动,反而说:“他的死由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负责好了。”(马太福音27:24,25)
这个罗马总督知道怎样做是对的,他也想要做对的事,不过他更想要讨好民众。所以,彼拉多按照这群狂热民众的要求释放了巴拉巴。彼拉多吩咐人脱去耶稣的衣服,押去鞭打。
士兵把耶稣毒打一顿后,又把他带进总督府。全体士兵聚集起来,进一步虐待他。为了羞辱耶稣,他们用荆棘编了个“冠冕”,用力戴在他头上。他们还把一根芦苇放在他右手里,并且拿一件王族穿的那种外袍搭在他身上,嘲笑他说:“犹太人的王啊,万岁!”(马太福音27:28,29)不仅如此,他们还向他吐唾沫,一再打他耳光。他们也把那根结实的芦苇从耶稣手里拿过来,不断打他的头,使他那顶“冠冕”上的尖刺更深地扎进他的头皮里。
尽管受到种种虐待,耶稣依然沉着镇定,显出非凡的勇气和自制。彼拉多大感震撼,于是又做了一件事,尝试避开杀害耶稣的责任。他说:“看!我把他带到外面来见你们,让你们知道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彼拉多会不会觉得,如果现在把血流满面、遍体鳞伤的耶稣带出来,民众看到后就会心生怜悯而改变主意呢?耶稣出来,站在这群铁石心肠的民众面前。这时,彼拉多高声说:“看看这个人!”(约翰福音19:4,5)
彼拉多的话看来同时带着尊重和同情的口吻。他必定留意到,耶稣虽然伤痕累累、体无完肤,却仍保持平静,不失尊严。
-
-
耶稣被押去处死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
-
彼拉多一再尝试释放耶稣,耶稣也已经受尽戏弄和残忍的虐待。尽管如此,祭司长和他们的同伙却仍然无动于衷。他们一心要置耶稣于死地,什么都阻止不了他们。他们不断呼喊说:“处死他!在柱上处死他!”彼拉多对他们说:“你们自己把他押去处死吧。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约翰福音19:6)
犹太人无法说服彼拉多以政治罪名处死耶稣,就转而用宗教罪名指控他。先前公议会指控耶稣犯了亵渎罪,现在他们又用这个罪名来做文章。他们对彼拉多说:“我们有自己的法律,按照这个法律他是该死的,因为他自命为上帝的儿子。”(约翰福音19:7)对彼拉多来说,这是一项新的指控。
彼拉多回到总督府里,想要找一个办法释放眼前这个囚犯。这个人经受住了残酷的对待,彼拉多的妻子也做过关于他的梦。(马太福音27:19)现在,犹太人说这个囚犯是“上帝的儿子”,这项新的指控让彼拉多更加疑惑。他知道耶稣来自加利利。(路加福音23:5-7)但他还是问耶稣:“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约翰福音19:9)彼拉多会不会在想,耶稣曾经住在天上,是个神明呢?
耶稣曾直接告诉彼拉多他是王,但他的王国不属于这个世界。现在耶稣一言不发,因为没必要再解释了。耶稣拒绝回答,这让彼拉多觉得颜面扫地。他十分恼怒,对耶稣说:“你不对我说话吗?你不知道我有权释放你,也有权把你处死吗?”(约翰福音19:10)
耶稣却只是简单地说:“要不是上面准许,你根本无权处置我。因此,把我交给你的人,罪就更大了。”(约翰福音19:11)看来耶稣说“把我交给你的人”时,想到的不只是加略人犹大,因为该亚法和该亚法的同伙也负有责任。所以耶稣的意思其实是,这些人的罪责都比彼拉多更大。
耶稣的言行和态度让彼拉多心生敬佩。彼拉多也越来越害怕,担心耶稣真的是个神明,于是再次设法释放耶稣。可是,那些犹太人接下去说的话,肯定也让彼拉多非常担心。他们威胁彼拉多说:“你要是释放这个人,就不是凯撒的朋友。谁自命为王,谁就是反叛凯撒。”(约翰福音19:12)
彼拉多这个总督就再次把耶稣带到外面。他坐在审判座上,对民众说:“看!你们的王!”犹太人却丝毫不肯让步,呼喊说:“除掉他!除掉他!在柱上处死他!”彼拉多说:“我可以处死你们的王吗?”尽管犹太人长期以来都对罗马人的统治感到不满,但那些祭司长还是厚颜无耻地说:“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约翰福音19:14,15)
由于犹太人持续不断地施压,彼拉多最终还是妥协了。于是,他让人把耶稣送去处决。士兵们脱去耶稣身上的那件外袍,给他穿上原来的外衣。耶稣被押走的时候还必须扛着自己的苦刑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