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狱危机四伏警醒!2001年 | 5月8日
-
-
监狱危机四伏
“建造更多监狱去应付罪行,好比开辟更多墓地去应付致命的疾病。”——罪犯教养专家罗伯特·甘吉。
在当今社会,政治家为了当选,一定会选择“正确”的政治立场。怕得罪选民的风气往往把现实的阴暗面掩盖了。“监狱”一词听着令人沮丧,于是换上了委婉的用语。一般人宁可用“感化院”、“教养所”一类的名称,甚至说这些场所为人提供“职业训练”和“社会公益服务”。有些人不喜欢“监犯”这个语带歧视的词,认为“被囚者”一词更可取。不管怎样,你一揭开外面的装饰,就会发觉监狱制度虚有其表,正面临重重困难,例如关押犯人的费用激增,囚禁罪犯所得的成效跟预期的相去越来越远等等。
有些人怀疑,把犯人关进牢房是不是真的管用。他们注意到,全球的囚犯数目已激增到八百万以上,许多地方的犯罪率却持续偏高,没怎么下降。因贩毒、藏毒等罪行服刑的人,虽然为数众多,但非法毒品还是唾手可得。由此可见,情况非常严重,实在不容忽视。
尽管监禁起不了多少威慑作用,许多人仍然认为,判罪犯入狱是再好不过的。他们觉得犯人必须收监,正义才得到伸张。一个新闻工作者说这些人得了“关押热”,他们巴不得把所有罪犯抓进牢房。
犯法者被判处监禁,主要基于以下四个原因:(1)处罚犯人,(2)维护社会秩序,(3)惩一警百,(4)教导罪犯改邪归正,出狱后重新做人,对社会有所贡献。让我们探讨一下,监狱制度有没有达到这些目标。
-
-
解决问题还是制造困难?警醒!2001年 | 5月8日
-
-
解决问题还是制造困难?
“贬损囚犯的人格,只会使他们意志消沉,绝不能帮助他们适应外面的世界,重投社会。”——《亚特兰大宪法报》一篇社论。
众多事例表明,把罪犯扔进牢房只能治标,绝不能治本。刑满出狱的囚犯,真可以说他a已经抵偿了自己的罪责吗?受害人或他们的亲属又怎么样?丽塔的16岁儿子惨遭杀害。凶手给定罪后,仅仅服了三年刑就获释了。丽塔诉说:“我的儿子死不瞑目!”“请停下来想想。你能体味这句话的含意吗?”丽塔的事例表明,尽管噩梦早已过去,尽管案件早已审结,受害人的亲属还是心有余悸,悲痛之情挥之不去。
这个问题除了关系到罪行的受害人之外,也牵涉到其他人。要知道,囚犯获释后,无论是重新做人也好,变本加厉也好,他们对社会安宁,甚至你的人身安全,都有直接影响。他们既可以让你平静地过日子,也可以使你惶恐不安。
罪犯集训营
判罪犯入狱,对扑灭犯罪行为不一定奏效。姬儿·斯莫洛在《时代》杂志写道:“只顾斥资建造牢房,而不拨款帮助囚犯重新建立自我形象,对打击罪行非但不济事,反而使犯罪活动愈加猖獗。”彼得b坐过14年牢,他对以上的话很有同感。他说:“大部分的监友,起初都是因轻罪入狱的。他们变本加厉,进而侵犯他人财产,最后更堕落为危害他人的悍匪。监狱犹如集训营,犯人跟其他惯犯混在一起,越学越坏,到头来比入狱前还要糟糕。”
把罪犯收监,也许能暂时阻止他们为害社会。但从长远观点看,监禁对犯罪活动似乎起不了什么阻遏作用。住在市中心贫民区的小伙子,一般都把坐牢看做“入门经验”。他们往往沦为惯犯。拉里常常进出监狱,他说:“把罪犯扔进牢房,并不能促使他们洗心革面。他们出狱后,又会故态复萌。”
据美国一次调查所得,有半数的严重罪行是由百分之5左右的罪犯干的。由此可见,监狱好比一扇“旋转门”,罪犯在狱中兜了个圈子又出来作案了。《时代》杂志评论说:“囚犯在狱中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他们不是发泄一通,唠嘈一通,就是聚在一起切磋犯罪伎俩,交流作案经验,……准备出狱后再干一番。”
上述情况绝不是美国独有的。约翰·瓦蒂斯是希腊军事监狱的驻诊医生。他说:“监狱是滋生犯罪分子的温床。犯人在狱中越学越坏,变得凶狠残暴、卑鄙无耻。他们出狱后,十有八九都准备‘回敬’社会。”
社会代价
监狱危机对你的经济负担也有影响。就以美国为例。据估计,每个囚犯每年的花费约为2万1000美元,全部出自纳税人的钱包。六十岁以上的囚犯所花的公帑,有时相等于上述数额的三倍。在许多国家,公众也为了其他原因,对刑罚制度日渐失去信心。以下都是当前公众关心的问题:犯人提早获释;诡计多端的律师发现了某些技术性细节,借以替犯人开脱了罪责,弄得受害人提心吊胆。他们担心犯人获释后,肆行无忌,目无法纪。受害人处于弱势,人微言轻,对司法程序毫无影响力可言。
公众日益关注
正如附栏指出,囚犯在狱中遭到不人道的待遇。这些事实进一步削弱了公众对监狱制度的信心。犯人在服刑期间遭受冤屈,要帮助他们弃邪归正就难上加难了。此外,有好些人权组织也注意到,在狱中服刑的犯人,属于少数族裔的特别多。他们不禁怀疑,这个现象是纯属巧合还是种族歧视所致。
1998年,美联社报道了一批前囚犯,向美国宾雪法尼亚州的霍姆斯伯格监狱索赔。他们声称服刑期间,当局拿他们充当实验品,在他们身上进行化学试验。美国有些监狱重新采用铁链,把在户外劳动的囚犯拴在一起,那又怎么样呢?国际特赦组织报道:“囚犯队经常在烈日下劳动10至12小时,除了一小时午休外,其余时间只能稍稍歇手喝水。……囚犯队可用的厕所不过是便携式便盆,前面有临时设置的屏风遮挡住。囚犯整天跟队友拴在一起,就是上厕所,也不得解开锁链。要是没有便盆可用,囚犯就被迫当众蹲在地上。”幸好,不是所有监狱都这样做。给囚犯以非人的待遇,不但贬损囚犯的人格,也贬损了监狱管理层的人格。
造福社群?
危险的罪犯收监以后,社区居民才一块石头落地,放心了。这是很自然的事。在别的社区,居民为了其他原因,主张保留监狱。在澳大利亚一个名叫库马的小镇,政府当局打算把区内的监狱关闭,居民群起抗议。为什么呢?因为谋生艰难,不少居民的工作都跟监狱有关,关闭监狱犹如打破他们的饭碗。
近年来,有些国家的政府为了节省开支,把监狱的管理权卖给私营机构。可悲的是,私营机构以赚钱为本,自然认为囚犯越多、刑期越长就越好。由于这个缘故,正义和营利主义有时被混淆了。
考虑过所有情况,以下的基本问题仍然有待解答:监禁能使囚犯改过自新吗?既然一般人都说不能,你也许会感到意外,有些囚犯却能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让我们看看他们怎样改变过来。
[脚注]
a 虽然我们用男性代词指称囚犯,但文章所论述的原则,其实对男女犯人都适用。
b 不是真名。
[第6,7页的附栏或图片]
监狱一瞥
过度拥挤:英国的监狱拥挤不堪,这又有什么出奇呢!按人口平均计算,英国每10万人中就有125个囚犯,比率之高,在西欧各国中排列第二。在巴西圣保罗,最大的一所监狱原本只能容纳500个囚犯,现在竟然关了6000个犯人。在俄罗斯,监狱当局把90至110个囚犯挤进一个28人的牢房里。囚犯紧紧地靠拢在一起,不得不轮流睡觉。在亚洲某个国家,十三四个犯人被挤进一个面积只有3平方米的囚室里。西澳大利亚的监狱也有人满之患,当局只好用货柜权充囚室。
暴力: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在德国的监狱里,由于“不同帮派在贩酒、贩毒、卖淫、放高利贷等非法活动上展开竞争”,残暴的囚犯不惜严刑拷打对手,把对方置于死地。不同族裔的囚犯难以共处,大家互不相让,不断挑起暴力纷争。《明镜》指出:“囚犯分别来自72个国家,彼此经常有摩擦、发生冲突,很容易就动起武来。”南美洲一所监狱的官员表示,每月平均有12个囚犯在狱中被杀。伦敦的《金融时报》报道,根据囚犯的说法,实际数目要比官方报道的多一倍。
性侵犯:在一篇题名为“在铁窗下饱受淫辱”的文章里,《纽约时报》指出,据保守估计,美国“每年有29万多个男囚犯在铁窗下遭到性侵犯”。文章继续说:“性侵犯决不是偶发事件,而是无日无之的,这类性暴行简直防不胜防。”一个团体估计,在美国监狱发生的强奸行为,每天多达六万次。
健康与卫生:有详尽的文件证明,性病正在监狱里广泛蔓延。在俄罗斯和某些非洲国家,许多囚犯都得了肺结核。这件事唤起了世人注意囚犯待遇的必要。同样惹人关注的是,在世界各地,许多监狱的食物质量都很差,囚犯连起码的医疗护理和卫生设备也得不着。
[图片]
巴西圣保罗一所拥挤不堪的监狱
[鸣谢]
AP Photo/Dario Lopez-Mills
[第4,5页的图片]
法国巴黎拉桑特监狱的防备措施最为严格
[鸣谢]
AP Photo/Francois Mori
[第6页的图片]
尼加拉瓜马那瓜的女囚犯
[鸣谢]
AP Photo/Javier Galeano
-
-
改造罪犯可行吗?警醒!2001年 | 5月8日
-
-
改造罪犯可行吗?
“谁也不能迫使别人改过自新。悔改必须是发自内心,出于自愿的。”——《关押罪犯后患无穷》,薇薇安·斯特恩著。
要使囚犯幡然悔改,就必须对他们实施教育,灌输新的价值标准,改变他们对人生的看法。这一步非常关键。无可否认,有些人真心实意地帮助囚犯,教导他们迁善改过。对这些有心人的无私援助,许多囚犯都充满感激之情。
有些人可能据理反驳,说监狱制度已经到了无可改革的地步,处身在这么恶劣的环境,囚犯是很难改正过来的。单单把罪犯收监,当然不能促使他们弃旧图新。另一方面,有些罪犯学习圣经以后,决心改过,回到正路上来。这些事例表明,个别教导是行得通的,能帮助囚犯洗心革面。
今天,有些囚犯听从圣经的指示,逐步把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改掉。他们怎样着手呢?这些囚犯把以下的圣经劝勉付诸实行:“不要再受影响,仿照这个事物制度的样式处世,倒要更新思想而改变自己。这样,你们就可以察验上帝那良善、蒙他悦纳而又完美的旨意。”(罗马书12:2)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圣经所起的作用
许多人都觉得,宗教信仰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使囚犯幡然悔悟,痛改前非。问题是,即使在服刑期间囚犯的品行大有改进,这也不能保证他们出狱后不会故态复萌。一个囚犯这么说:“许多人在狱中归附了基督。他们刑满获释,就舍基督而去,把他忘得一干二净!”
经验表明,罪犯必须对以往的过错衷诚悔恨,真心 改过,才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通过圣经教育,人能深入地认识上帝对罪恶的看法,知道作恶有什么不对,从而看出自己有必要离开恶道,走向正途。
在各地不同的监狱里,耶和华见证人都主办圣经教育课程,成效有目共睹。(参看第10页。)一个囚犯说:“多亏耶和华见证人的帮助,我们才能在圣经里找着人生的意义,得知人类会有美好的前途。”他进一步说:“圣经教育的确无与伦比!”另一个囚犯说:“现在我们做决定,都是以上帝的训诲为依据的。……跟以往相比,我们已有很大的转变。我们也学会在生活上辨明什么是主、什么是次。”
监狱制度固然需要改革,这是不用多说的。如果人人守法,监狱自然要关门。由此可见,治本的方法始终取决于一点,就是囚犯必须洗心革面。上帝的话语能引起囚犯的共鸣。不少囚犯都深受圣经的真理所感动,决心改恶从善,因为上帝应许说:“作恶的必被剪除;……义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诗篇37:9,29。
到时,在基督的统治下,上帝的天上王国会以仁慈、坚定的态度实施上帝的至高标准。这个永不腐败的政府就是耶稣教门徒所祈求的王国。(马太福音6:10)在将临的新世界里,所有居民都要学习上帝的卓越律法,从而获得新生。以下的预言会成为空前的事实:“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样。”(以赛亚书11:9)结果怎样?在新世界里,守法良民会“以丰盛的平安为乐”。——诗篇37:11。
[第10页的附栏或图片]
铁窗外现曙光
耶和华见证人自愿贡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联邦监狱推行圣经教育,至今已超过二十年。这其间,他们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共帮助了四十多个囚犯改过自新,受浸成为耶和华见证人。他们定期在狱中主持圣经讨论,现有九十多个囚犯从这样的安排中得益。
《儆醒!》最近跟几位圣经导师交谈过。他们怀着无私的精神,到上述监狱帮助囚犯学习圣经。
◼ 圣经教育的确卓有成效,能使囚犯振作起来,决心改过自新。背后原因是什么?
戴维:许多囚犯从小就受到忽视,得不到家人的爱护和关怀。这些囚犯在圣经里学到,上帝很关心他们,于是放胆向上帝祷告,尽情倾诉。他们看到自己所求的得蒙允许,就知道上帝是真实的。这些囚犯心里充满着对上帝的感激之情,决心以爱报爱。
雷:跟我学习圣经的囚犯当中,有一个年幼时曾遭到淫辱。我问过对方,究竟有什么吸引他亲近耶和华。他回答说,认识圣经真理后,他发觉耶和华很通情达理,十分谅解他的处境。这个囚犯知道上帝满有爱心,很想进一步认识他的品格。
◼ 有些人说,囚犯信奉宗教是别有用心的。他们不是旨在减刑,就是为了打发日子。这种情况你有没有遇到过呢?
弗雷德:我们主持圣经讨论,绝不会煽动囚犯的情绪,免得他们感情用事。我们单纯教他们学习圣经。囚犯很快就知道,我们探访监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帮助他们认识圣经。有些囚犯曾经要求我帮他们处理案件,但我拒绝这样做。日久见人心,持续不断地参加小组讨论的囚犯,都是衷心想学习圣经的。
尼克:我注意到,有些囚犯在服刑期间已着手改正自己的错误。有好几个人已经受浸,还主动向监友传道。他们为此遭到其他囚犯迫害,吃了不少苦头。这些囚犯的处境相当困难。他们要不是被圣经真理深深地打动了,面对这么不利的环境,他们是很难保持忠贞的。
伊斯雷尔:一般说来,他们都是衷心渴望认识耶和华的。听了他们的心底话,大家都受到感动。谁都看得出,他们所说的是肺腑之言。
乔:真心实意地跟从基督的囚犯,个个都明白自己怎么在人生道路上失了足。他们知道目前的状况不是无可改变的,铁窗外已经显露出希望的曙光。他们殷切地期待着上帝的应许在未来实现。
◼ 为什么单单把罪犯收监,并不能使他们改正过来呢?
乔:刑罚制度的目的,看来不是改造罪犯,而是使他们远离社会。归根结底,问题出于监狱制度对罪犯所产生的影响。
亨利:监狱制度不能使罪犯洗心革面。他们出狱后,十有八九都会故态复萌。
[第8,9页的图片]
耶和华见证人帮助了不少囚犯学习圣经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