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战争——原因何在?
    警醒!1986年 | 8月8日
    • 宣传所担任的角色

      邻人有时彼此争吵,但很少导致流血。原因是,当地法律禁止打斗和谋杀市民同胞。但在战时,人们不将这项禁令应用在敌国人民身上,即使一般人其实并不认识他们的“敌人”。他们对于敌人所知的一切无非是政治所控制的传播媒介蓄意叫他们去相信的。

      这就是在各国中活生生的事实。关于这点,埃布斯法特写道:“大众的意见是受利益集团(政客、军火制造商、军方)所模塑的,利益集团借着给予选民以虚假或片面的情报而欺骗他们。”历史家巴恩斯(H. E. Barnes)对此表示同感,他写道:“自法国大革命的各场战争以来……冗长和富于强迫性的宣传不断发出,而且大量增加,以期鼓吹战争及对抗流行的异议、反对以及对争论的事实分析。”

      结果,“事实上任何人都可能受到说服和操纵,以致或多或少地自愿落入一种若不杀人就得战死的情势中。”(《战争》,戴尔着)是故,由于操有政治或经济上的权力,“特殊人物”可以操纵传播媒介,发动大群人作浴血战。

      纳粹统治阶层的特殊人物,希特拉和戈培尔,深知控制和欺骗群众思想的重要性。1939年8月24日,希特拉向一群高官解释他进侵波兰的计划说:“我将为发动战争提出一项宣传家的理由,理由是否可信并不要紧。……在发动和从事战争方面,重要的不是正义而是胜利。”

  • 战争——原因何在?
    警醒!1986年 | 8月8日
    • [第5页的图片]

      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纳粹政权的头号宣传家”

      [鸣谢]

      美国国会图书馆照片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