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人能够摆脱有罪的情况吗?
    守望台1992年 | 6月15日
    • 人能够摆脱有罪的情况吗?

      知佐子有四个十多岁的儿女。她以前的工作是在距家600公里的一个城市里清洁公厕。她通常一面工作,一面念佛经,但她对经文的意思却全不明白。这不过是一个宗教团体的惯行仪式,这个团体力求寻得所有宗教的精华。

      知佐子回忆说:“我虽然不断刻苦自律,却依旧无法改变自己的品格。在心底里,我既无法宽恕别人的过犯,又无法对人表现真挚的爱。”

      在东方各地,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圣经所主张的罪的观念,许多人仍然像知佐子一般对自己的犯罪倾向感到良心不安。(罗马书2:14,15)看见别人处境可怜,自己却没有表现仁慈,有谁不曾为此忐忑不安?不该说的话却冲口而出,有什么人未曾试过为此感到遗憾?(雅各书4:17)不论老幼,人人岂不都有个丑陋的嫉妒恶魔在心里作祟吗?

      人为什么会这样心绪不宁?因为无论人是否意识到,人人都有一种内在的罪咎感或犯罪感。的确,无论人有没有留意圣经论及罪的主张,人人都受犯罪的倾向所影响。一位研究这问题的专家有一次作了以下的结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马书3:23。

      人能够把罪除去吗?

      今日有许多人,特别是基督教国的分子,正忙于抹去他们良心上的罪咎感。卡尔·门宁格医生在《罪变成怎样了?》一书中说:“‘罪’这个字……已差不多消失了。”可是,避免提及“罪”这个字却于事无补,就如一个年事已高的人想避免提及“老”这个字,也改变不了他日渐衰老的事实。我们应当面对现实:我们人人都有犯罪的倾向,都需要有人将我们从这种可悲的情况拯救出来。但是谁有这能力呢?

      基督的使徒保罗发觉自己想行善的时候反倒行恶,因此不得不承认自己有犯罪的倾向。他提出以下的问题:“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接着保罗回答说:“感谢上帝,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为什么呢?因为上帝作了安排,通过耶稣的赎价祭物赦免我们的罪。——罗马书7:14-25。

      即使如此,在世上35亿非基督徒(数目相当于自谓的基督徒的两倍)当中,有许多人觉得赎价的观念玄妙难明。且举个例。在日本,一名回教徒曾研究圣经一段时间,但赎价的观念却成了他最大的绊脚石。对许多东方人来说,一个人能够替众人死的观念实在异乎寻常。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甚至在基督教国里,有些人也发觉圣经的这个基本教义难以明白。《新天主教百科全书》承认说:“救赎的神学在若干方面尚未能达到圆满的地步,以致在神学上继续造成难题。”

      宗教作家N.H.巴伯以下一段话足以说明人们对这个教义所感到的困惑:“基督的死根本无法抵偿人的罪,犹之乎作父母的不能用针刺透一只苍蝇的身体,使它受苦死去,然后认为此举乃是抵消孩子过犯的公平方法。”当时与巴伯密切交往的查尔斯·T.罗素看出他亟需为赎价的道理辩护。罗素毅然与巴伯分手,并且在1879年出版一本新的杂志,就是你现在阅读的《守望台》杂志。《守望台》自始便大力倡导耶稣基督为人作赎价的道理。

      但是,没有“基督教”背景的人能够接受这个道理吗?为了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让我们进一步查看这个‘一人替众人死’的道理。

  • 作许多人的赎价
    守望台1992年 | 6月15日
    • 作许多人的赎价

      一架喷射客机于1970年3月31日在日本富士山附近遭劫持。九名日本赤军派成员把机上120多名乘客和机员扣作人质,强令客机飞往北韩。

      客机在大韩民国的汉城降落,日本副运输大臣山村申二郎甘愿冒生命危险代替各人质被扣押。劫机者接纳山村申二郎为人质以确保自己的安全。除了飞行人员之外,他们把所有人质都释放了。然后客机飞往平壤,劫机者向北韩政府投诚。山村先生和驾驶员后来都平安返回日本。

      在这个事例上,一个人换取了120多名人质的性命。这可以帮助我们看出,一个人如何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作许多人的赎价。不过,若要明白圣经里赎价的道理,我们必须更彻底查考这个问题才行。

      其中一点是,我们需要探讨罪的起源。圣经解释说:“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马书5:12)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经文所提及的“一人”就是亚当,他是第一个被造的人。你可以读到他受造的历史记载,也可以读到什么促使他偏离了上帝的标准。圣经创世记的头三章便载有这些资料。

      据这项记载透露,亚当初次犯罪时背后有一个煽动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这个煽动者定下计谋去控制亚当及亚当的所有后代。这个煽动者便是魔鬼撒但。圣经也称他为“古蛇”,因为他利用一条蛇诱使亚当犯罪。(启示录12:9)虽然人类的仁爱创造主曾告诉亚当,他必须尊重上帝有权为人决定是非善恶,但蛇却引诱亚当的妻子夏娃忤逆上帝。夏娃后来诱使丈夫也一同反叛。由于采取这样的途径,亚当宣布脱离上帝而独立。他既蓄意犯罪,就只能把有罪的生命传给后代。

      今日我们仍然受到这件事的恶果所影响。怎会如此?创造主曾公平地规定,亚当夏娃若蓄意忤逆不忠,结局就是死亡。亚当既然蓄意犯罪,就把全人类都卖了给罪和死亡为奴。——创世记2:17;3:1-7。

      人怎样才能从这种有罪的情况中被救赎出来呢?耶稣基督来到世上,为人类“舍命,作多人的赎价”,从而打开了救赎人类的途径。——马太福音20:28。

      遮盖兼释放

      圣经表明,救赎人类的过程牵涉到两个步骤:(1)购回,(2)释放。论到译作“赎价”的希腊词语吕特然 (lyʹtron),圣经学者艾伯特·巴恩斯写道:“赎价 一词的实际意思是:为了救赎被掳的人而付出的代价。在战争时期,赎价便是为了使敌军所掳去的战俘获得释放而付出的金钱;这便是他们恢复自由的方法。因此,任何使人能够从受罚、痛苦或有罪的情况中获得释放的东西,都可称为赎价。”

      不错,‘任何使人能够获得释放的东西’,都可说是吕特然。因此,这个希腊词语强调释放的行动或过程。a

      使徒保罗使用相关的安提吕特然 (an·tiʹly·tron)一词去强调所付赎价的价值。他在提摩太前书2:6写道:“[耶稣]把自己交了出来,为所有人作对应的赎价。”(《新世》)帕克赫斯特所编的《新约希腊语-英语辞典》论及这点说:“这个字词适当地代表把被掳的人从敌人手中救赎 出来的代价;这种交换以一个人的性命救赎另一个人的性命。”这段话所要强调的是付出的赎价的对应性或功效,这样才能满足公正的要求。耶稣所献的赎价祭物怎会是个“对应的赎价”呢?

      对应的赎价

      亚当把我们人人都卖了给罪和死亡。他所付出的代价,亦即所赔上的,乃是他那本可以永远活下去的完美属人生命。若要遮盖这件事,就必须付出一个对应的赎价——另一个完美的属人生命。然而,从不完美的人类而生的人,没有一个能提供所需的完美属人生命。(约伯记14:4;诗篇51:5)不过,上帝却凭着他的智慧为人打开机会脱离这种困境。他把自己独生子的完美生命从天上转移到地上一个处女的腹中,让他生为一个完美的人。(路加福音1:30-38;约翰福音3:16-18)耶稣为处女所生的道理并非虚构出来的故事,旨在抬高某个宗教创始人的地位。相反,它阐明上帝为了提供赎价而遵循的一个合乎逻辑的步骤。

      为了成就救赎的伟举,耶稣在地上时必须始终保持清白无瑕。他确有如此行,最后更杀身成仁。这样,耶稣付出了他那完美的属人生命,作为救赎人类的代价。(彼得前书1:19)我们无疑能够正确地说,‘一人替众人死了’。(哥林多后书5:14)不错,“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活过来]。”——哥林多前书15:22。

      一人换取许多人

      在较早之前所提及的劫机事件中,各人质即使相当富有,也无法释放自己。他们需要外界的帮助,而且替代他们的人必须符合若干条件。救赎人类所需的赎价也一样,但个中道理却深刻得多。诗篇执笔者写道:“那些……自夸钱财多的人,一个也无法赎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将赎价给上帝,……因为赎他生命的价值极贵,只可永远罢休。”(诗篇49:6-8)不错,人类的确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一个人的性命便足以救赎全人类,只要这人的性命能够满足上帝为公平而定的条件。耶稣基督乃是惟一能够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因为他是完美的。

      耶和华上帝已作了安排,透过耶稣基督所付的赎价去拯救人类。但上帝所做的并非至此为止。他把那令人类陷于罪中的魔鬼撒但判处死刑。(启示录12:7-9)耶和华不久便会把这个罪犯囚禁起来,最后更把他处决,扔在象征永远毁灭的‘硫磺火湖’里。(启示录20:1-3,7-10,14)这个邪恶的灵体被除去之后,借着把赎价的裨益应用出来,人类不但能够从罪和死亡的魔掌中得到释放,而且还能摆脱撒但的影响。获得释放之后,借着把基督的赎价祭物的裨益全部应用出来,顺服的人类会进至属人的完美地步。

      赎价安排与你

      很多东方人获悉耶稣基督的赎价祭物之后十分感激上帝为他们所做的事。葛尾就是一个例子。他经常吸入油漆稀释剂以找寻刺激。在这种挥发性液体影响之下,他多次驾车失事。他有三名朋友毁了自己的健康之后自杀。葛尾也曾试图自杀。后来他开始研究圣经。葛尾深受所获悉的真理感动,遂决心改过自新。他力图戒除滥用油漆稀释剂的伤身恶习,却经历很大的挣扎,且曾多次失败。他既想满足肉体的欲望,又渴望做对的事,以致内心不断交战。他多么高兴能够通过耶稣基督的赎价祭物的裨益恳求上帝宽恕!凭着祷告及基督徒朋友的帮助,葛尾终于戒除了他的恶习。现今他怀着清白的良心,以耶和华手下快乐的服事者身分为他服务。

      你还记得上篇文章起头所提及的知佐子吗?借着研究圣经,她也得以明白赎价的仁爱安排。知佐子获悉上帝赐下自己的儿子,使人类能够从罪中获得释放。这件事使她大受感动。她把自己的一生呈献给耶和华。知佐子现已77岁,但她每月仍拨出大约90小时向人谈论耶和华的伟大爱心,告诉别人上帝如何向人表现非配得的仁慈。

      赎价对你也至为重要。借着它,上帝打开机会让人类获得真正的自由——从罪和死亡中获得释放的自由。一切接受耶稣基督的赎价祭物的人都享有大好的前途,得以在地上的乐园里永远活下去。请与耶和华见证人联络,以便亲自查考一下你怎样才能凭着赎价的仁爱安排,从罪和死亡中获得释放。

      [脚注]

      a 在希伯来文圣经里,帕达赫 (pa·dhahʹ )和相关的字词均被译作“救赎”或“赎价”,从而表明事情与释放有关。——申命记9:26。

      [第5页的图片鸣谢]

      Courtesy of the Mainichi Shimbun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