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海上“穿针”越危峡
    警醒!2008年 | 11月
    • 船冢

      1878年6月1日黎明前,快速帆船“洛克阿德号”在大雾笼罩下驶向维多利亚海岸。前一天,这里已经雾锁烟迷,令船长无法用六分仪来准确测定船只所在的位置,结果“洛克阿德号”的航线比船长所估计的更贴近澳大利亚海岸。忽然浓雾消失,出现在眼前两公里远的,是90米高、挺拔峻峭的一道山崖。船员疯狂似地想把船转向,但一切努力都被强风恶浪抵消,不到一小时,“洛克阿德号”就猛烈撞上暗礁,并在15分钟后沉没。

      船上的54人中,只有两人生还,一个是航海学徒汤姆·皮尔斯,一个是乘客伊娃·卡迈克尔,都不足20岁。汤姆在冰冷的海水中,攀附一艘翻了的救生艇,数小时后,潮水把他冲到山崖之间的一个狭窄山峡。从那里他看见一个小海滩,滩上布满沉船的残骸碎片,他就游过去,安全登岸。伊娃不熟水性,抓住船的残骸,在水中漂流四小时,最后漂到先前汤姆身处的山峡。从那里她看见海滩上的汤姆,就高声呼救。汤姆跃入波涛,奋力游了一小时,把陷于半昏迷的伊娃拖上岸。伊娃回忆说:“他把我带到一个很吓人的山洞里,离海滩超过50米。他找到一箱白兰地酒,打碎其中一瓶,给我喝了一些,我渐渐苏醒过来。他又搬来一些长草和灌木让我躺下,我随即陷入昏迷,好几小时不知道身边发生什么事。”这时候,汤姆攀上山崖,设法求救。结果在“洛克阿德号”沉没24小时后,汤姆和伊娃得以脱险,被带到附近一个农庄。伊娃在船难中失去了双亲,她的五个兄弟姊妹也同时葬身鱼腹。

  • 海上“穿针”越危峡
    警醒!2008年 | 11月
    • [第17页的附栏或图片]

      汤姆和伊娃的关系有何发展?

      “洛克阿德号”船难仅有的两个生还者汤姆·皮尔斯和伊娃·卡迈克尔,顿时成了澳大利亚的公众人物。《奥特韦角——神秘的海岸》说:“报章对船难的报道很煽情,他们把皮尔斯捧为大英雄,把伊娃说成大美人,声称他们是天生一对。”汤姆虽有心,伊娃却无梦。三个月后,她返回爱尔兰,结婚且有了孩子。伊娃活到73岁,在1934年去世。汤姆则回到海上工作,不久再遭遇船难,但他一再生还。汤姆在轮船上任职熟练技工度过余生,于1909年去世,享年50岁。

      [鸣谢]

      两幅照片:Flagstaff Hill Maritime Village, Warrnambool

  • 海上“穿针”越危峡
    警醒!2008年 | 11月
    • [第16页的图片]

      “洛克阿德号”在暗礁搁浅后15分钟即告沉没

      [鸣谢]

      La Trobe Picture Collection, 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

      [第17页的图片]

      坎贝尔港国家公园展示(1)“洛克阿德号”在暗礁搁浅的位置,(2)汤姆皮尔斯洞的所在

      [鸣谢]

      Photography Scancolor Australia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