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早期海外传道员把好消息带到远东多远的地方?
    守望台2009年 | 1月1日
    • 往亚历山大和罗马的航线

      罗马人征服了亚历山大大帝的继承者所统治的地区后,罗马就成了东方贵重货品的主要市场。这些货品包括非洲的象牙、亚拉伯的没药和香、印度的香料和宝石,也有来自中国的丝绸。运载这些商品的船只聚集在埃及的红海海岸的两个主要港口——贝雷尼塞和古塞尔。沿着陆路商队的经商路线,前往尼罗河流域的科普托斯,可以到达这两个港口。

      从科普托斯,货品沿着埃及的主要交通要道尼罗河运到亚历山大。接着,货品就会装上船,驶往意大利或其他地方。前往亚历山大的另一条通道是运河,运河连接着红海的顶端(邻近现在的苏伊士)和尼罗河。当然,埃及和埃及的海港比较接近耶稣的传道地区,所以也很容易到达。

      据1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普说,在他的年代,每年都有120艘亚历山大的船只从古塞尔驶往印度,从事贸易活动。公元1世纪,一本论及这带地区的航海指南还保存至今。这本书很可能是一个说希腊语的埃及商人,为了方便同行而写的。我们可以从这本古老的书知道些什么?

      这本书通常被称为《厄立特利亚海航行记》(英语)。书中描述了不同的航线,这些航线从埃及的南部伸延到数千公里外的桑给巴尔。向东面望去,作者列出了距离、船只停泊地点、买卖各种货品的市场、交易的货品,以及当地的人口分布情况。这些地区从亚拉伯半岛的南面沿岸,下到印度西面的海岸,直到斯里兰卡,然后往上绕到印度东面沿岸一带,远达恒河。书中的描述精确而生动,由此推断,作者实际到过他所描述的地方。

      印度的西方人

      在印度,来自西方的商人被称为耶槃那。根据《厄立特利亚海航行记》的记载,在公元1世纪,这些商人经常到访的一个目的地是穆泽里斯。穆泽里斯位于印度的南端。a写于公元头几个世纪泰米尔语的诗常常提到这些商人。其中一首诗这样写道:“耶槃那所建的漂亮船只载着黄金而来,带着胡椒回去,他们的声音响彻了穆泽里斯。”在另一首诗里,印度南部的一个王子渴望喝到耶槃那带来的香醇美酒。此外,在印度销路很好的货品还包括玻璃器具、金属制品、珊瑚和纺织品。

      考古学家还发现了许多由西方运往印度的进口货。例如,在印度东南岸的阿里卡梅度,他们发现了一些罗马酒瓶和盘子的碎片,碎片上刻着制造这些器皿的陶匠的标志。看来,这些器皿是在意大利中部的阿雷佐制造的。一本书的作者说:“现代的考古学家从孟加拉湾的沉积物中,发现了一些陶瓷器皿的碎片,碎片上刻有工匠的名字,而这些工匠所用的窑就放置在阿雷佐的郊外。这些发现使他们产生许多联想。”人们也在印度南部发现了许多罗马钱币,有金币,也有银币。这些钱币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钱币上铸有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提比略和尼禄的肖像。这些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地中海与印度之间的商业活动。

      古代的一张地图提供了证据,证明罗马公民可能曾经在印度南部建立了一些长期经商的居留地。这张地图名叫《坡廷格尔古地图》,一份中世纪的手绘本还存留至今。这张地图描绘了罗马在公元1世纪的情况。地图上也显示了一个位于穆泽里斯的奥古斯都庙宇。《罗马的东方贸易:国际商业与帝国政策,公元前31年至公元305年》(英语)一书说:“从结构看来,只有罗马帝国的国民才能建造出这样的庙宇,而且这些人很可能曾在穆泽里斯居住或在那里逗留了一段颇长的时间。”

      罗马的官方记录也提到,在奥古斯都统治期间(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至少有三个印度大使拜访过罗马。一份研究报道:“这些大使都是怀着重要的外交使命而来的。”他们要就一些问题跟罗马取得协议,这些问题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哪里做生意;在什么情况下要纳税;外国人可以住在哪里。

  • 早期海外传道员把好消息带到远东多远的地方?
    守望台2009年 | 1月1日
    • 《后汉书》(后汉朝的编年史)明确地提到其中一个旅程的日期。这本书记述的事件发生于公元23年到220年之间。在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向汉桓帝朝贡。大秦是中国史书对罗马帝国的称呼。安敦看来是安东尼的汉语译名,安东尼就是当时的罗马皇帝马尔库·安东尼的姓氏。历史家怀疑这些使者不是作正式访问,而是想借此行打开机会,让西方商人可以直接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无需通过中间人进行买卖。

  • 早期海外传道员把好消息带到远东多远的地方?
    守望台2009年 | 1月1日
    • [第22页的附栏或图片]

      皇帝的怨言

      公元22年,罗马皇帝提比略悲叹国民生活过度奢侈。他们疯狂地追求奢侈品,妇女也极度向往珠宝首饰。他们挥霍帝国的财富,让金钱流入“陌生而且怀有敌意的国家”里。罗马历史家老普林尼(公元23年至79年)也抱怨罗马国民这种挥霍无度的生活。他写道:“根据保守的估计,印度、丝国(塞里斯)和阿拉伯半岛每年都从我国取走1亿塞斯特斯。为了我们的奢侈品和妇女,我们付出多么昂贵的代价啊!”b

      [脚注]

      b 分析家估计,1亿塞斯特斯大概相等于罗马帝国整体经济的百分之2。

      [鸣谢]

      Museo della Civiltà Romana, Roma; Todd Bolen/Bible Places.com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