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断加深对真理的确切认识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在1870年代早期,查尔斯·泰兹·罗素和他的同工对圣经作了一番热切的研究。他们清楚看出基督教国远远偏离了早期基督教的主张和行为。罗素并没有声称自己是最先看出这件事实的人;他乐于承认,在他钻研圣经的早期,他曾从别人获得不少帮助。他表示很赏识宗教改革期间各项运动所成就的善工,承认这些运动使真理之光照耀得更明亮。他指名提及一些较他年长的人,例如乔纳斯·温德尔、乔治·斯特森、乔治·斯托尔斯和纳尔逊·巴伯等。这些人曾在各方面帮助他对上帝的话语获致清楚的了解。a
他说:“我们所信奉的各项道理,虽然看来新颖独特、与众不同,其实在很久以前已经以某种形式为人所信了,例如——选召、无偿的恩典、复原、称义、成圣、得荣耀、复活。”但情形时常是,一个宗教团体对某项圣经真理了解得较清楚;另一个团体则对另一项真理认识较深。可是,他们时常未能有更大进步,因为他们被谬误的教义和信条所缚束;这些信仰若非在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大为流行,便是从希腊哲学家接收过来的。
但是,哪个团体凭着上帝的灵的帮助,逐渐再次辨明第一世纪基督徒所珍视的整个“健全话语的模式”呢?(提摩太后书1:13,《新世》)事实会证明谁的道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箴言4:18)耶稣吩咐门徒说:“[你们要]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谁会真正执行这件工作?谁会不但使人作基督的门徒,同时也‘教导他们遵行耶稣的一切吩咐’?(使徒行传1:8;马太福音28:19,20)主耶稣曾将真正的基督徒比作麦子,假基督徒则比作稗子(这种野草在未熟之前与麦子十分相似);b他将两者分别出来的时候是否真的已来到了?(马太福音13:24-30,36-43)主人耶稣基督说世上会有一个“忠信审慎的奴隶”。当基督带着王国的权柄临在时,他会把进一步的责任交给这个奴隶,以便执行他预告会在这个事物制度末期进行的伟大工作。事实会证明谁是这个奴隶呢?——马太福音24:3,45-47,《新世》。
发出光来
耶稣吩咐门徒要将他们从他所获得的神圣之光与别人分享。“你们是世上的光,”他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马太福音5:14-16;使徒行传13:47)查尔斯·泰兹·罗素和他的同工清楚看出,他们有义务要发出光来。
他们是否相信自己已拥有一切问题的答案,已见到真理全部的光呢?对于这个问题,罗素弟兄斩钉截铁地回答说:“绝没有;若要达到这个地步,非等到‘完全之日’来临不可。”(箴言4:18,《英王詹姆斯译本》)他们时常把他们那基于圣经的信仰称为“目前的真理”——不是说真理本身会改变,而是表示人对真理的了解是渐进的。
这些热切的圣经研究者绝不讳言,在宗教方面是有真理存在的。他们看出耶和华是“真理的上帝”,圣经则是他那真理的话语。(诗篇31:5,《新世》;约书亚记21:45;约翰福音17:17)他们意识到,还有很多事是他们尚未知道的;但他们从圣经获得的知识,他们却绝不怕怀着信念将其宣明出来。传统的宗教主张和行为若与他们在上帝感示的话语里清晰见到的真理有所抵触,他们便效法耶稣基督的榜样,勇敢率直地将谬误揭发出来。即使这样行会招来教士的讥嘲和仇视,他们也在所不惜。——马太福音15:3-9。
为要接触到别人而在灵性上加以喂养,C.T.罗素在1879年7月开始发行《锡安的守望台与基督临在的先声》这份杂志。
圣经——的确是上帝的话语
查尔斯·泰兹·罗素之所以对圣经具有信心并不是由于他接受当日流行的传统观念的缘故。相反,当时在许多人当中大为流行的乃是圣经批评。鼓吹这件事的人公然对圣经记载的可靠性提出挑战。
罗素年轻时曾加入公理会,并且在教会的工作上相当活跃。但是,传统教义的不合理令他产生了怀疑。他发觉自己从教会所学到的道理,实在难于用圣经以合情合理的方式加以辩护。因此,他便毅然扬弃教会的信条,同时也撇弃了圣经。接着,他查考东方的各大宗教,但也无法对它们感到满意。然后他开始纳罕,圣经是否受到基督教国的信条所误传。一天晚上,罗素参加基督复临派的一个聚会。他从聚会的资料得到颇大鼓励,于是开始对圣经作一项有系统的研究。他可以看出,在他眼前展露的确实是上帝所感示的话语。
圣经的内在和谐以及圣经的神圣作者的伟大品格使罗素深受感动。为了帮助别人从这些知识得益,他后来撰写了一本称为《上帝的历代计划》的书,在1886年发行。在这本书里,他对于“以理智的眼光去看上帝的启示——圣经”这个问题作了一项深入的讨论。在该章的末了,他毫不含糊地说:“圣经内容的深刻、力量、智慧和范围使我们深信其中的一切计划和启示绝非源于人,而是源于全能的上帝。”
耶和华的现代见证人坚信整本圣经都是上帝的话语,这乃是他们的信仰基础。在普世各地,他们拥有多种研究圣经的辅助读物,使他们能够亲自查考证据,看出圣经的确是上帝所感示的。他们的杂志时常讨论这个题目的各方面。他们在1969年出版了《圣经真的是上帝的道吗?》一书(英文版)。二十年后,《圣经——上帝的话语抑或人的话语?》对圣经的真确性重新作了一番检讨。这本书提出额外的证据去达致同一的结论:圣经的确是上帝所感示的话语。守望台社出版的另一本书(初版在1963年发行,后来在1990年修订),称为《‘圣经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他们所出版的圣经百科全书,在1988年发行的《洞察圣经》,更含有进一步的详细证据。
凭着他们对这些资料所作的个人阅读和集体研究,他们坚信虽然上帝在一段长达1600年的时期中,任用大约40个人去将圣经的66本书记录下来,上帝自己却以他的灵积极指挥写作的工作。使徒保罗写道:“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提摩太后书3:16;彼得后书1:20,21)在耶和华见证人的生活上,这项信念是个强大的原动力。英国的一份报章评论这件事说:“见证人所做的每件事均有基于圣经的理由。的确,他们的一个基本信仰是,圣经乃是……真理。”
认识真神
罗素弟兄和他的同工继续研究圣经,不久便看出圣经所描述的上帝并不是基督教国所信奉的神。这件事十分重要,因为正如耶稣基督说,得永生的希望有赖于人认识独一的真神和他差来拯救人类的元首。(约翰福音17:3;希伯来书2:10)C.T.罗素和与他一同研究圣经的同工看出,上帝的公平是与他的智慧、爱心和能力完全保持平衡的,这些属性在他的一切作为上均显现出来。他们根据自己对上帝旨意的认识撰写了一篇论文,解释上帝何以容许罪恶存留,并且将论文编入一份书刊中。这是他们最早出版和销流最广的书刊之一。这本共162页的书称为Food for Thinking Christians(《给有思想的基督徒的灵粮》),在1881年9月的《锡安的守望台》专刊上首次发行。
他们对上帝话语的钻研帮助他们看出,创造者有一个专有名字,而且他使人能够认识他并与他享有亲密的关系。(历代志上28:9;以赛亚书55:6;雅各书4:8)1881年10-11月的《守望台》(英文)指出:“‘耶和华’乃是我们惟独用来称呼至高主宰的名字。他是我们的父,耶稣也将他称为父和上帝。”——诗篇83:18;约翰福音20:17。
次年,有读者问道,“你们是否声称圣经并不主张有个三位一体的上帝?”《守望台》提出的答复是:“不错。恰好刚相反,圣经告诉我们只有一位上帝,他乃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万物都是出于他的(他创造了万有)。因此,我们相信只有一位上帝和父,也相信只有一位主耶稣基督。……但这是两位个体,而非同一位个体。惟独在协调一致的意义上,他们才是一体的。我们也相信有上帝的灵,……但这并不是一位个体,正如鬼魔的灵、世界的灵和敌基督者的灵均不是个体一般。”——《锡安的守望台》(英文),1882年6月刊;约翰福音17:20-22。
-
-
不断加深对真理的确切认识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揭发三位一体的主张
作为耶和华的见证人,C.T.罗素和他的同工深感有责任要揭发一些误传上帝的主张,借此帮助爱好真理的人看出,这些主张并不是基于圣经的。最先看出三位一体不符合圣经的并不是他们,c但他们体会到,若要作上帝的忠仆,他们就有责任要让别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为了造益所有爱好真理的人,他们勇敢地把基督教国这个中心教义的异教根源揭发出来。
1882年6月的《守望台》(英文)说:“许多异教哲学家发觉,加入新兴的宗教[罗马皇帝在公元第四世纪赞助的一种堕落腐化的基督教]会对他们有利,于是着手为此铺路。他们试图找出基督教和异教之间的共通点,借此将两者混合起来。他们相当成功。……既然旧神学拥有若干主神,还有许多分属男女两性的半神,异教基督徒(如果我们要创一个新词的话)便为新神学定出一系列的新神来。因此,他们在这个时候创立了三位上帝——父上帝、子上帝及圣神上帝。”
有些教士试图使他们的主张带有若干圣经色彩,就引用诸如约翰一书5:7一类的经文。但罗素弟兄提出证据表明,一般学者都知道这节经文曾部分受到窜改,由抄写员将杜撰的句子加插在经文里,以图支持圣经所无的主张。其他拥护三位一体的人则引用约翰福音1:1,但《守望台》根据这节经文的内容和上下文加以分析,表明它其实并不支持三位一体的信仰。有鉴于此,1883年7月的《守望台》(英文)说:“我们若多点看圣经,少点看教会著作,所有人就会对这个问题清楚得多。三位一体的教义是完全与圣经背道而驰的。”
罗素弟兄坦率地指出,人若一方面自称相信圣经,同时却提倡像三位一体这种与圣经主张背道而驰的道理,就愚不可及了。因此他写道:“那些声称耶稣和父是同一位的人,陷入多么混乱的矛盾中!这个主张如果属实,主耶稣在地上时就是个伪君子了。既然他自己便是上帝,他却假装在祷告中对上帝说话。……再者,父一向都是不死的,因此根本不可能死去。若是这样,耶稣又怎可能死去呢?耶稣若没有死去,使徒宣布耶稣的死亡和复活,便是作假见证了。可是,圣经清楚表明耶稣确曾死去。”d
因此,在耶和华见证人现代历史的早期,他们已坚决弃绝基督教国的三位一体教义,转而接纳圣经本身那通情达理、令人振奋的主张。e他们将这些真理发表出来,使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机会听见。他们在这方面大力推行的工作,在规模上是古今任何个人或团体均无法望其项背的。
死者的情况如何?
C.T.罗素自幼便很关心那些没有接受上帝的拯救安排的人前景如何。罗素还是个孩童的时候,他相信教士们所主张的地狱永火,以为这些人所传的便是上帝的话语。他常在晚间走到街上,把一些经文写在显眼的地方,使路过的工人能够受到警告而不致遭受永远受苦的可怕惩罚。
后来,他看出圣经其实并没有这样的主张之后,他的一位同工听见他说:“如果圣经主张,除了圣徒之外其他所有人都会永远受苦,我们就应当将这件事宣扬出去——不错,每周、每日、每小时从屋顶大声向人宣布。但圣经若没有这样的主张,我们就应当将事情的真相告诉别人,借此除去上帝的圣名所受的污辱。”
C.T.罗素在研究圣经的早期便清楚看出,阴间并不是人死后受苦的地方。在这方面,他很可能从《圣经考查者》的编辑乔治·斯托尔斯获得帮助。罗素弟兄曾在写作中表示对斯托尔斯十分赏识。这位学者从圣经看出死者的真正情况之后,曾就这个问题作了颇多论述。
魂又如何?圣经研究者支持一般人的信仰,认为魂是人体内的属灵部分,在身体死后会继续生存吗?刚相反,《守望台》在1903年说:“我们必须仔细留意,不是人有一个魂,而是人本身便是魂或生物。让我们从自然界取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件事——我们所呼吸的空气。空气是由氧和氮构成的,氧和氮本身并不是大气或空气;但两者以适当的比例组合,所产生的便是大气。魂的情形也一样。上帝把我们每个人都视为一个魂,他从这个观点对我们说话。他并不对我们的身体或对我们的气息说话,而是对我们——有智慧的生物或魂——说话。上帝宣布,违反他的律法会招致什么惩罚;当时他并非对亚当的身体说话,而是对那人,对一个魂,对那有智力的生物说话:‘你!’‘你吃的日子必定死。’‘犯罪的魂就必要死。’——创世记2:17;以西结书18:20。”这段话与《守望台》(英文)早在1881年4月所说的话完全一致。f
那么,灵魂不死的信仰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个道理是谁始创的?仔细查考过圣经和宗教历史之后,罗素弟兄在1894年4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写道:“显然这个道理并非来自圣经。……圣经毫不含糊地宣告,人皆有一死,人是可以死的。……我们查考一下历史便会发觉,虽然上帝的见证人从没有提倡灵魂不死的道理,这个主张却是所有异教的精髓。……因此,其实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并不是首先提倡这个道理的人:这个道理有一个早于这两人,而且能力高强得多的倡导者。……有关这个道理的最早记载见于人类最古老的历史书——圣经。鼓吹这个道理的伪导师便是撒但。”g
打开“救火水管”扑灭阴间的火
地狱永火的教义为上帝的圣名带来了很大羞辱;罗素弟兄渴望把上帝圣名所受的污辱除去,因此他根据地狱永火这个题目写了一份单张,称为“圣经主张永远受苦是罪的工价吗?”(The Old Theology[《旧神学》],1889年),他在单张里写道:
“永远受苦的主张是源于异教的。可是,异教徒所信的主张并不像这个道理后来所演变成的那么残忍可怖。在第二世纪,名义上的基督教将自己的信仰与异教的理论混杂起来,永远受苦的主张便逐渐被基督教所采纳。大规模的叛道为原本的异教主张增添了现今一般人所信的恐怖细节;他们将它画在教堂的墙上,正如在欧洲常见的情形一般,也写在他们的信条和诗歌里。他们蓄意歪曲上帝的话语,使它看来支持这个羞辱上帝的谎言。因此,目前一般人所怀的这个信仰并非来自主,也不是来自使徒或先知,而是来自妥协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惜牺牲真理和理智,怀着卑鄙的野心,为了争取权力、财富和教友而恬不知耻地歪曲基督教的道理。古代的族长根本不知道罪人会永远受苦这回事;犹太时代的先知不知道,主和使徒也不知道。但自从大规模的叛道发生以来,这一直是名义上的基督教的主要教义——他们利用这个毒计迫使世上轻信、无知和迷信的人盲目服从专制的统治。任何人若胆敢抗拒或否认罗马的权威,教会便宣布他们会永远受苦,而且只要教会有能力,甚至现今就将痛苦加于触怒教会的人身上。”
罗素弟兄深知,大部分明理的人其实并不相信地狱永火的道理。正如他在What Say the Scriptures About Hell?(《圣经怎样论及阴间?》)这本册子(1896年出版)中指出,“既然他们以为这个道理是圣经的主张,他们在辨识力和仁慈方面越增进,……以大部分人而言,他们便越厌弃上帝的话语,因为他们误以为圣经鼓吹这个主张。”
为了带领这些有思想的人返回上帝话语的怀抱,罗素在册子里列出《英王詹姆斯译本》中曾提及阴间的每一节经文,使读者能亲自看看这些经文怎样说,然后他评论说:“感谢上帝,我们在圣经里找不着教会的信条、诗歌和许多牧师所提倡的永远受苦之地。我们所找着的是‘阴间’、希屋尔、海地斯,亦即人类由于亚当犯罪而被判前往的地方,但主的死亡却将所有人从其中救赎出来。我们看出‘阴间’便是坟墓——死亡的情况。我们也留意到‘地狱’(矶汉拿——第二种死亡——完全的毁灭)。人若已得蒙救赎,对真理有清楚认识,并且有充分能力按之而行,但却蓄意选择与上帝和公义为敌的途径,从而拣选死亡,所有这样的人就会遭受‘地狱’的最终惩罚。我们的心都一致说,阿们。万世之王啊,你的道途义哉!诚哉!主啊,谁敢不敬畏你,不将荣耀归与你的名呢?因为独有你是圣的。万民都要来在你面前敬拜,因你公义的作为已经显出来了。”——启示录15:3,4。
罗素的主张使基督教国的教士们大感难堪,老羞成怒。1903年,有人向罗素提出挑战,要与他作公开辩论。结果C.T.罗素和宾雪法尼亚州西部基督新教牧师协会的代言人E.L.伊顿博士举行了一系列的辩论,死者的情况是论题之一。
在这些辩论中,罗素弟兄坚决主张“死亡便是死亡,我们的亲者去世之后便真正死去;他们不是与天使一同生活,也不是在一个绝望的地方与鬼灵同处。”为了证明这点,他提出诸如传道书9:5,10;罗马书5:12;6:23和创世记2:17的经文。他也说:“我和世上其他所有通情达理的人都会同意,按理说来我们的上帝具有怎样的品格;圣经与这样的观点完全一致。圣经怎样论及天父呢?他是公平的,他是智慧的,他是仁爱的,他是大有能力的。所有基督徒都承认上帝的品格具有这些属性。若是如此,不论人犯了什么罪,上帝若永远处罚一个由他亲手造出的生物,我们还能认为他是个公平的上帝吗?我绝非为罪辩护;我自己没有生活在罪里,也从没有提倡犯罪。……但是我告诉你们,我们的弟兄[伊顿博士]说四周的人肆意亵渎上帝和耶稣基督的圣名,但他们都是受过教导去相信永远受苦的道理的人。所有的杀人犯、窃贼和监狱里的囚犯都受过教导去相信这个道理。……这些都是坏的道理;很久以来,这些道理一直伤害世界。它们绝不是主的教训,但我们亲爱的弟兄尚未把黑暗时代的烟尘从他眼中完全擦掉。”
辩论结束之后,一个在场聆听的教士上前对罗素说:“我很高兴你打开救火水管,把阴间的火扑灭了。”
为了把有关死者情况的真相广传出去,1905年至1907年间,罗素弟兄在一系列一日的大会中发表公众演讲,题目是“往返阴间!谁在那里?其中许多人有希望出来。”这个讲题十分引人入胜,结果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的大小城镇,举行大会的礼堂均挤满前来听这个演讲的听众。
关于死者的情况,很多人均深受圣经真理所感动,其中一位是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一个大学生,当时他正打算受训成为长老会的牧师。1913年,这个学生从他的亲兄弟获得一本称为Where Are the Dead?(《死者在哪里?》)的册子,作者约翰·埃德加是在苏格兰执业作医生的一位圣经研究者。获得这本册子的学生是弗德烈克·法兰兹。他仔细阅读过册子之后,坚决地说:“这便是真理。”他毫不犹豫地改变自己一生的目标,投入全时的传道工作,成为派书者及传福音者。他在1920年获召到守望台总社服务。多年之后,他成为耶和华见证人治理机构的成员,后来更成为守望台社的社长。
耶稣基督的赎价祭物
1872年,罗素弟兄和他的同工进一步查考圣经,根据耶稣基督所献的赎价祭物的观点去重新检讨复原的问题。(使徒行传3:21,《英王詹姆斯译本》)罗素在希伯来书2:9读到,‘耶稣因着上帝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这节经文令他大感兴奋。但他并没有因此便相信万人得救论,因为他深知圣经也说,人必须对耶稣基督怀具信心才能得救。(使徒行传4:12;16:31)但他开始体会到——虽然并非一下子便完全看清楚——耶稣基督所献的赎价祭物为人类打开多么奇妙的机会。这项安排为人类开路,使他们能够复得亚当所失去的东西——有希望永享属人的完美生命。罗素弟兄在这件事上绝没有表现被动的态度;相反,他看出赎价的深远影响,便积极提倡这个道理。即使后来他的亲密同工容许自己的思想受哲学的看法所腐化,他仍旧坚守立场,不为所动。
到1878年年中,罗素弟兄担任《清晨先声》杂志的副编辑已大约有一年半之久。这份杂志的主编是N.H.巴伯。但巴伯在杂志的1878年8月刊公开对圣经的赎价道理表现蔑视,罗素于是立即挺身维护这项重要的圣经真理。
巴伯在“救赎”的标题下举例说明他对这个道理的感想,说:“我对我的孩子或对一个仆人说,詹姆斯若咬他的妹妹,你便捉一只苍蝇,用针刺穿它的身体,将它钉在墙上,我就会宽恕詹姆斯。这个例子足以说明替代的道理。”巴伯虽然自谓相信赎价,却声称基督透过自己的死亡为亚当的后代赎罪一事是“不符合圣经的,而且与我们的公平观念大相径庭”。h
在接着一期的《清晨先声》(1878年9月刊)中,罗素弟兄表示他绝不同意巴伯的主张。罗素分析圣经的真正主张,指出这些主张是与“上帝完美的公平”以及他透过赎价安排所表现的“莫大慈悲和爱心”完全一致的。(哥林多前书15:3;哥林多后书5:18,19;彼得前书2:24;3:18;约翰一书2:2)次年春天,罗素虽然尽力设法帮助巴伯以圣经的观点去看这件事,却劳而无功,于是便撤销他对《先声》的支持。从1879年6月刊开始,他的名字不再以副编辑的身分出现在这本刊物里了。罗素在圣经的这个中心教义上采取坚决勇敢的立场,这件事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耶和华见证人在他们的现代历史上自始至终全力支持圣经的赎价道理。《锡安的守望台》的创刊号(英文,1879年7月)便强调“人在上帝面前的地位有赖于……基督的完美祭物。”1919年,万国圣经研究会在美国俄亥俄州杉树角举行大会,秩序表上以大字印有“欢迎!所有对伟大的赎价祭物怀具信心的人”这句话。《守望台》的封面内页继续将人的注意引到赎价之上,它论及杂志出版的宗旨说:“[本刊]鼓励人对现正掌权统治的君王耶稣基督怀具信心,承认他所流出的血为人类打开了得永生的途径。”
循步渐进而非固步自封
对上帝话语的清楚了解并不是一下子就获致的。在许多事例上,圣经研究者明白真理模式的一个细节,但却未能看清楚事情的全貌。可是,他们愿意继续学习。他们力求进步而非固步自封。他们很乐于将所学得到的知识与别人分享。他们绝没有把认识真理的功劳归于自己;相反,他们力求‘受耶和华所教导’。(约翰福音6:45)圣经研究者体会到,耶和华在自己所定的时间以自己的方式使人明白他旨意的细节。——但以理书12:9;可参阅约翰福音16:12,13。
学习新事物需要人在观点上作出调整。他们若要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毅然作出有益的改变,就必须谦卑自抑、虚怀若谷才行。这种特质及所结出的果子是耶和华所喜悦的,这样的途径也对爱好真理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西番雅书3:12,《现译》)但这样行却受到固步自封的人所讥嘲。这些人墨守由不完美的人所制定、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原封不动的道理,但却以此自豪。
主复临的方式
在1870年代中期,罗素弟兄和那些与他一同努力查考圣经的人看出,主复临会是人目不能看见的。——约翰福音14:3,19。
罗素弟兄后来说:“基督复临派期望基督以肉身复临,并且声称届时除了基督复临派的人士之外,世界和其中的一切均会在1873年或1874年被火焚烧。这种谬误的主张令我们深感忧伤。他们所揣测的时间,所经历的失望以及对主复临的目的与方式模糊不清,或多或少地为我们所有渴望并宣扬基督王国将临的人带来了羞辱。由于一般人对主复临的目的与方式怀有错误的见解,这促使我撰写了一本册子——《主复临的目的与方式》。”这本册子在1877年出版。罗素弟兄印行了5万多本,然后将这些册子分发出去。
罗素在册子里写道:“我们相信圣经的主张是,主来临时及来到之后,有一段时候会保持隐形;在此之后,他会施行审判,并以各种方式显现出来,使‘众目都看见他’。”为了支持这个看法,罗素讨论诸如使徒行传1:11(“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意即不受世人所留意)和约翰福音14:19(“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罗素弟兄也指出,1864年出版的《双语对照强调译本》,其中载有隔行的英文逐字直译,提出证据表明派露西亚这个希腊字词的意思是“临在”。罗素分析圣经怎样使用这个字词,并在册子里解释说:“通常用来指基督复临的希腊字词——派露西亚,时常被译作来临——总是指个人在场,已经来到、抵达;这些字词从没有好像我们使用来临一词一般,指当事人正在途中。”
罗素讨论基督临在的目的,清楚指出这件事并不会在一个震撼世界、石破天惊的时刻中成就。他写道,“像基督的第一次来临一样,基督的复临会延续一段时期,而不是一件电光火石、瞬息即逝的事件。”他写道,当其时“小群”会获得奖赏,与主一同承受他的王国;其他的人,也许数目达亿万之多,则会有机会在一个像伊甸般美丽的地球上享有完美的生命。——路加福音12:32。
仅在数年之间,罗素便根据他对圣经所作的进一步研究,意识到基督不但会隐形复临,同时也保持隐形;甚至当他透过对恶人执行判决、将自己的临在显现出来时,他也不会为人所见。
罗素在1876年首次读到《清晨先声》这本杂志,由此获知当时有另一群人也相信基督的复临会是隐形的,而且他的复临会使地上的万族得福。这份刊物的编者巴伯先生也说服罗素,基督的隐形临在开始于1874年。i后来,《锡安的守望台》在封面上刊出“基督临在的先声”这个次标题,从而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到基督的临在之上。
早期的圣经研究者看出基督的临在是隐形的;这成为一个重要基础,他们对许多圣经预言的了解均以此为根据。他们意识到,主的临在应当是所有真正基督徒十分关注的事。(马可福音13:33-37)他们对主的复临极感兴趣,而且意识到他们有责任向人传讲这件事;但是,当时他们尚未能够看清楚所有细节。即使如此,上帝的灵使他们在很早时候便能够明白的真理却是不容忽视的。这些真理之一牵涉到由圣经预言标明出来的一个意义重大的日期。
外邦人日期的结束
圣经研究者一向都对圣经的年代推算极感兴趣。耶稣曾在预言中提及“外邦人的日期”,但以理先知则报道尼布甲尼撒所做的梦,梦中有一棵树的残干被箍住,经过“七期”。对于这两件事,注释家曾提出许多莫衷一是的见解。——路加福音21:24;但以理书4:10-17。
早在1823年,约翰·A·布朗在他的著作(伦敦出版)中推算,但以理书第4章所提及的“七期”共长2520年,但他却未能清楚看出,这段含有预言性的时期从何时开始及在何时结束。可是,他的确将“七期”与路加福音21:24所提及的外邦人日期连接起来。1844年,英国教士E.B.埃利奥特向人指出,1914年可能是但以理所说的“七期”的终止;但他也提出另一个看法,认为“七期”所指的可能是法国大革命的日期。1849年,伦敦的罗伯特·西利对事情提出类似的看法。至少到1870年,由约瑟夫·塞斯和他的同工所编印、在宾雪法尼亚州费拉德尔菲亚印行的一本著作提出若干计算方法,表明1914年是个意义重大的日期。可是,C.T.罗素在后来表示,书中论据所基于的年代计算是他无法接受的。
接着,N.H.巴伯在《清晨先声》的1875年8月、9月及10月刊设法把别人所提出的细节加以协调。巴伯根据英国教士克里斯托弗·鲍恩所辑集、由E.B.埃利奥特发表的年代计算指出,外邦人的日期始于西底家王按以西结书21:25,26的预言失去国位的时候。他宣告1914年乃是外邦人的日期结束的时候。
早在1876年,C.T.罗素获得了一本《清晨先声》。他随即写信给巴伯,然后在该年夏季到费拉德尔菲亚与巴伯会商。他们的讨论范围,除了其他事情之外,包括各段含有预言性的时期。在此之后不久,罗素发表了一篇称为“外邦人的日期:结束于何时?”的文章,根据圣经提出论点,认为证据显示“七期会在1914年结束”。这篇文章在1876年10月刊的《圣经考查者》j中发表。1877年,N.H.巴伯和C.T.罗素合著的《三个世界与这个世界的收割》一书也提出同样的结论。在此之后,早期的《守望台》(英文),例如1879年12月刊和1880年7月刊,均指出按照圣经的观点看来,1914年是个深具重要性的年代。1889年,《千禧年黎明》(后来改称为《圣经的研讨》)的第二卷用了第4章整章的篇幅去讨论“外邦人的日期”。但是,外邦人日期的终止具有什么意义呢?
圣经研究者并不完全肯定会有什么事发生。他们坚信这个日期并不会导致地球被焚毁和全人类遭受毁灭。相反,他们知道这个日期会标明在上帝的统治权方面一个重大的转捩点。起初,他们以为上帝的王国会在这个日期取得管治全世界的控制权。虽然这件事并没有在1914年发生,他们对显示这个日期的圣经预言的信心绝没有动摇。他们转而认为,这个日期所标明的乃是王国统治的开始点。
类似的是,他们起初也以为,最后导致无政府状态的全球动乱(他们认为这种情形会在‘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战争发生时临到)会在1914年之前便发生。(启示录16:14)但是后来,在1914年之前十年,《守望台》表示,导致一切人为机构毁灭的普世动乱会在外邦人的日期结束之后接踵来到。他们预料1914年会成为耶路撒冷的一个重大转捩点,因为圣经预言说,‘耶路撒冷会被践踏’,直至外邦人的日期满了。他们见到1914年逐渐临近,但他们还未结束属人的生命,“被提到云里”与主相遇——这乃是他们在较早时候所怀的期望——于是他们便热切盼望这场转变会在外邦人的日期结束时发生。——帖撒罗尼迦前书4:17。
随着岁月过去,他们查考又再查考圣经。他们对圣经预言的信心仍然坚强,也没有由于未能得偿所愿,便不告诉人他们期望会有什么事发生。对于圣经并没有直接说明的细节,他们尽力避免表现武断的态度;在这件事上,他们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闹钟”是否响得太早?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在1914年陷入极大的动乱中。有多年时间,人们仅是把这场战争称为大战,但这场战争并没有直接导致所有现存人为统治权的倾覆。1914年之后,随着与巴勒斯坦有关的事态发展,圣经研究者认为他们见到证据,表示以色列将有重大改变发生。但几个月过去了,接着几年也过去了,圣经研究者却未如所期获得属天的奖赏。他们对此有什么反应呢?
1916年2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特别提及1914年10月1日,然后说:“以教会的经历而言,这乃是圣经的年代计算向我们指出的最后一个日期。主有告诉我们,在那个日子我们会被提[到天上去]吗?没有。他怎样说呢?他的话和圣经预言的应验看来无可置疑地表明,这个年代乃是外邦人日期的结束。我们由此推断,教会的‘改变’会在这个日期或在此之前发生。但上帝并没有告诉我们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他容许我们作出这项推断;我们相信,对各地亲爱的圣徒来说,这证明是一项必需的考验。”但这些发展有没有证明,他们所怀的光明希望是徒然的呢?绝没有。这只是意味到,事情发生得不像他们所期望的那么快而已。
1914年之前几年,罗素写道:“年代推算(一般的年代预言)看来并不是要提供给上帝的子民自古至今的精确时间资料。看来这件事的目的是要产生闹钟作用,在适当的时候使主的百姓醒觉过来,努力工作。……例如,且让我们假设,1914年的10月过去了,但却不见有外邦的势力经历严重的倾倒。这会证明什么或否定什么呢?这并不会否定上帝的历代计划的任何特色。在髑髅地献上的赎价仍然生效,它保证上帝使人类复原的伟大计划最终必然会实现。教会所接获的‘崇高呼召’,要与救赎者一同受苦,也以他的肢体或以新妇的身分与他同得荣耀,这件事仍然没有改变。……惟一受到年代推算影响的,只是上帝为教会和世界实现这些荣耀希望的时间而已。……这个日期若过去了,我们所预期的事并没有发生,这只是证明我们的年代推算,我们的‘闹钟’,比预期早一点响起而已。在一个充满喜乐和欢愉的大日子的早上,闹钟若早了一点唤醒我们,我们会认为这是一场大灾祸吗?当然不会!”
但“闹钟”并没有响得太早。难题其实是,“闹钟”响起之后,他们所经历的事与他们所预期的并不一样而已。
若干年后,光变得比以前更为明亮;他们承认说:“许多亲爱的圣徒以为一切工作均已完成了。……他们见到清晰的证据表明世界已结束了,天国已近,他们得救的日子业已在望,于是为此而欢欣鼓舞。但他们忽视了一件必须成就的事。他们必须把所获知的好消息告诉别人,因为耶稣曾吩咐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日才来到。’(马太福音24:14)”——《守望台》(英文),1925年5月1日刊。
1914年以后,随着世事逐渐展露,圣经研究者将这些事与主所预言的事作一比较,便更清楚看出他们正生活在旧事物制度的末期中。他们意识到,自1914年以来,他们一直生活在这段时期里。他们也得以明白,基督的隐形临在开始于1914年,而他的临在并不是凭着他亲自回到地球附近(甚至并非隐形地返回地上),而是借着他以统治的君王的身分,将注意转移到地上来。他们看出基督徒负有重大责任,要在人类历史的这个危险时期将“王国的好消息”传遍万国,作一个见证。他们于是毅然接受这项重大的使命。——马太福音24:3-14,《新世》。
他们所要传的王国信息究竟是什么?这与第一世纪基督徒所传的信息有任何不同吗?
上帝的王国——人类的惟一希望
由于对上帝的话语作了一番仔细研究,与罗素弟兄共事的圣经研究者得以明白,上帝的王国乃是耶和华应许要建立的政府;他会借着他的儿子设立这个政府去造福全人类。在天上,耶稣基督会与一“小群”由上帝从人间拣选出来的统治者共事。他们意识到,这个政府会由古代许多忠心的男子去代表,这些人会在全地被立为首领。他们将这些人称为“古贤”。——路加福音12:32;但以理书7:27;启示录20:6;诗篇45:16。
很久以来,基督教国一直提倡‘君权神授’的主张,借此紧紧辖制治下的人民。但圣经研究者从圣经看出,上帝并没有保证世上的人为政府会永远长存。鉴于他们所获知的真理,1881年12月刊的《守望台》(英文)说:“当然,设立这个王国意味到将地上的万国推翻,因为所有这些国家——甚至其中最好的——都建立在不公平的基础之上:人民的权利不均等,许多人饱受压迫,少数人养尊处优。正如我们读到:‘[这国]要打碎灭绝那一切国,这国必存到永远。’”——但以理书2:44。
关于这些压迫人类的列国会怎样被打碎灭绝,圣经研究者仍有很多事要学习。他们还未了解上帝王国的裨益会怎样伸展到全人类。但是他们并没有误以为上帝的王国是人心里的模糊感觉,或由一个宗教集团假世俗国家之手去施行统治。
到1914年,生活于基督教时代之前的上帝忠仆,并没有像圣经研究者所预期一般在地上复活,成为弥赛亚君王的首领代表;“小群”余下的分子也没有在那一年升到天上的王国里,与基督会合起来。可是,1915年2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满怀信心地说,1914年乃是“我们的主执掌大权作王统治”的指定时候,因此,外邦国家二千多年来不受干预的统治已结束了。
-
-
不断加深对真理的确切认识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战争
在1914年爆发的世界大战使现存的事物制度连根受到震撼。有一个时期,看来世事的发展会与圣经研究者所期望的一样。
早在1880年8月,罗素弟兄写道:“我们明白,在人类得以复原或甚至开始得福之前,目前在地上奴役和压迫人类的列国将会全部遭受毁灭;上帝的王国会掌权统治,幸福和复原都会透过这个新的王国而来。”‘列国的毁灭’会怎样发生呢?罗素根据当时他见到在世上形成的情势,相信在哈米吉多顿大战期间,上帝会利用人类当中彼此敌对的派系去推翻现存的制度。他说:“摧毁人为帝国的过程正在开始。将他们推翻的势力现正方兴未艾。世人已在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的名号之下将这种势力组织起来。”
1897年出版的《复仇的日子》(后来改称为《哈米吉多顿大战》)一书进一步论及当时圣经研究者对事情的看法,说:“主会凭着他那无可抗拒的能力支配这一大群不满的人——爱国者、改革者、社会主义者、道德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愚昧无知的人和没有希望的人——他会按照自己的神圣智慧,利用世人的憧憬、恐惧、愚昧和自私去达成他的伟大旨意,将目前的制度摧毁,并帮助人作好准备去迎接公义的王国。”因此,他们意识到哈米吉多顿大战会触发暴烈的社会革命。
-
-
不断加深对真理的确切认识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第126页的附栏]
‘我们要反驳基督本人吗?’
C.T.罗素坦率地指出,《三位一体》的道理既不基于圣经,也完全不合理。然后他义愤填膺地问道:“这个教义源于一个腐化、叛道的教会,从黑暗的迷信时期留传下来;我们是否宁愿墨守这样的谬见,不惜反驳使徒和先知,甚至反驳基督本人,并且也把情理和常识视若无睹呢?绝不然!‘人当以训诲和法度为标准;他们所说的,若不与此相符,必不得见晨光。’”——《守望台》(英文),1915年8月15日刊。
[第133页的附栏]
逐步显露的真理
1882年,C.T.罗素写道:“圣经是我们的惟一标准。它的教训是我们的惟一信仰。我们意识到圣经真理是逐步向人显露的,因此我们作妥准备,随着我们从圣经所获得的亮光逐渐增加,去增添或调整自己的信仰。”——《守望台》(英文),1882年4月刊,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