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人在谋求国际安全方面所订的计划
    守望台1992年 | 3月1日
    • 人在谋求国际安全方面所订的计划

      “这一切过去之后,我们要着手治疗创伤。我们要竭力建造一个我姑且乐观地称之为世界新秩序的安排。”——1991年1月美国总统愁治·布殊向伊拉克宣战之后不久说。

      “布殊总统心目中的世界新秩序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并且深信列国有集体责任要促进自由和公平。随着冷战结束,一个新纪元正灿然展开。”——1991年8月美国驻澳洲大使。

      “今夜,我目睹民主制度的戏剧在环球演出,也许——也许我们比以前更接近新世界了。”——1991年9月美国总统愁治·布殊。

      像布殊总统一般,不少世界领袖正满怀希望地谈及未来。他们有理由表现乐观吗?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事的发展使人有乐观的理由吗?你认为政治家能够为人带来国际安全吗?

      人的大计

      电视纪录片《永别战争》解释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两年,每个月有一百多万人被杀。”当其时,各国感到亟需订出计划以防止这样的战争再度爆发。当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50个国家的代表订出了人类有史以来在谋求国际安全方面最庞大的计划:联合国宪章。宪章的序言表示,各国决心“要拯救未来的世代免受战争所蹂躏”。联合国的未来成员国要“精诚团结,合力维持国际间的和平安全”。

      四十一天之后,一架飞机把一枚原子弹投在日本的广岛上。原子弹在市中心上空爆炸,导致7万多人丧生。这枚原子弹,连同三天后落在长崎的一枚,终止了这场与日本对抗的战争。由于日本的同盟国德国已于1945年5月7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遂告结束。可是,是否一切战争都从此终止呢?

      不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目睹150多场较小的战争,导致1900多万人丧生。显然,联合国的大计并没有带来国际安全。究竟什么出错了?

      冷战

      联合国的策划者并没有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竟会这么快变成彼此竞争的敌手。在这场列强的争霸战中,许多国家若非支持这方,便是支持那方,结果造成所谓冷战的局面。至若干程度,这其实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斗争。两个国家集团非但没有团结起来以制止战争,反而在地区性的冲突中各自支持敌对的一方,结果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各地彼此对抗。

      在1960年代末期,冷战的局势渐趋缓和。1975年,35个国家签署了所谓赫尔辛基协议,冷战的局势更进一步缓和。签署协议的国家包括苏联和美国,以及双方的欧洲同盟国。他们一致应许致力于谋求“和平安全”,同时“保证不会……威胁或以武力干预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在任何方面与联合国设立的目的有所抵触”。

      不过,这些计划并没有落实。到1980年代初期,超级强国的争霸再度炽烈起来。当时的形势相当恶劣,以致在1982年,新上任的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古尔拉不得不承认联合国的失败,并且警告“在国际上有新的无政府局面”出现。

      然而,今日联合国秘书长和其他领袖均一致表现乐观。新闻报告时常提及“冷战后的纪元”。这种转变是怎样发生的?

      “冷战后的纪元”

      一项值得注意的因素是35个国家举行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1986年9月,他们签署了所谓斯德哥尔摩文件,重申他们对1975年签署的赫尔辛基协议的承认。a斯德哥尔摩文件含有许多有关监察军事活动的条例。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协会的《1990年鉴》报告,“过去三年的成绩的确令人鼓舞,各国履行条约的程度正开始超越斯德哥尔摩文件所含的书面承担。”

      后来在1987年,两个超级强国达成了一项异乎寻常的协议,同意裁减一切射程介乎500至5500公里之间的陆地发射弹道导弹。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协会说:“导弹和发射装置已实际如期裁减,双方也严格遵守协议的规定。”

      为了减低核子战争的危险,各国也采取其他措施。例如,1988年两个超级强国就“洲际弹道导弹和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签署了一份协议,规定一方发射这类武器之前,必须“至少在二十四小时之前,就发射日期、导弹的发射区和着陆区”知会另一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协会说,这样的协议“差不多消除了地区冲突升级为世界核子大战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改善国际安全的计划正加速进行。1990年5月,当时的苏联总统米哈伊·戈尔巴乔夫在美都华盛顿举行的超级强国高峰会议上,建议欧洲两大国家集团签署一份和平条约。同年7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16个西方成员国在伦敦举行会议。对于米哈伊·戈尔巴乔夫的建议,他们的反应是,双方签署一份“联合声明,严肃地宣布彼此不再互相抗衡,同时重申我们的意愿,不再威胁或以武力干预别国”。一份非洲报章在第一版以头条标题描述此举是“迈向世界和平的一大步”。

      超级强国高峰会议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前夕,美国政府一位发言人说,“[中东]爆发大战的可能性正促使各国制定一个谋求世界和平的集体新计划。”伊拉克进侵科威特时,和平顿受打击,中东各国也看来有受到波及的危险。但在联合国授权下,美国率领一支国际部队把进侵的军队击退撤回本国去。这场战争所显示的国际团结,促使有些人满怀希望,认为一段新的合作时期已在望了。

      自那时以来,世事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以前苏联这个国家在性质上经历到戏剧性的转变。波罗的海各国获准独立,苏联境内的其他加盟共和国也争相效学。在共产党中央集团控制下一度看来团结合一的地区,现今已爆发激烈的民族冲突。到1991年年底,苏联已正式不再存在了。

      世界政治舞台的种种急剧转变为联合国打开了机会的大门。论到这点,《纽约时报》说:“环球的紧张局面缓和,以及美苏两国间新的合作精神,足以使这个世界组织在国际事务上扮演一个更强有力的新角色。”

      这个成立了47年的组织终于有机会一显身手吗?我们真的进入了美国所谓的“和平、自由、繁荣的新世纪和千禧年”吗?

      [脚注]

      a 该项协议是在赫尔辛基签署的一系列协议中最先和最重要的一份,由加拿大、美国、苏联和其他32个国家共同签署。主要条约的官式名称是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最后协议文件。协议的主要目标是要缓和东西方的国际紧张局势。——《世界书籍百科全书》。

  • 谋求国际安全的计划会成功吗?
    守望台1992年 | 3月1日
    • 谋求国际安全的计划会成功吗?

      “凭着上帝的帮助,影响世界40多年的冷战看来终于结束了。”世界基督教协进会所发行的《世界合一》杂志这样说。该会的神学教育课程编订者约翰·波别,一位圣公会教友,补充说:“在中欧和东欧发生的大事……看来是预示欧洲以至全世界会获致和平安全的好兆头。”

      世界基督教协进会的代表认为世人谋求国际安全的计划是上帝所认可的,但并非他们才怀有这样的见解。1991年4月,波斯湾战争爆发之后不久,教皇若望·保禄致信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古尔拉,说:“中东和西方的天主教会各主教对联合国的工作充满信心。……他们希望,通过联合国及其属下各专门组织,使那些在近日爆发的战争中亟需援助的人能够获得国际的同情和声援。”

      除此之外,梵蒂冈是35个厘定和签署1975年赫尔辛基协议及1986年斯德哥尔摩文件的国家之一。联合国把1986年订为“国际和平年”,教皇于是邀请世界各大宗教的代表参与“国际和平祈祷日”以示响应。1986年10月,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神道教、圣公会、路德会、希腊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派的代表一起聚集在意大利的阿西西,轮流为世界和平祈祷。

      数年后,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在罗马讲道时重提以上的场合。他说:“在阿西西我们目睹罗马主教[教皇]把各基督教会聚集起来。我们一起祷告,一起交谈,为人类的和平幸福作出一致的行动。……在这个首次为世界和平祈求的祷告会上,我感到自己仿佛站在那宣布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的上帝面前。”

      其他宗教,即使没有派代表出席在阿西西举行的祈祷会,也对人类谋求国际安全的计划表示乐观。南非荷兰归正会官方杂志《克基博德》的社论说:“我们正经历进入世界新秩序的过渡期。几年前看来无法想象的事情,现今正在我们眼前发生。在较大的世界舞台上,苏联和西方之间的和解含有深广的地区性意义。在我们的地区里,向来互相倾轧的政党和死敌现正彼此交谈,处处都显出人对‘和平’的渴求。……从基督徒的观点来看,人为和平而作的一切努力都应当受到欢迎。我们能够祈求和平在我们的日子实现。”

      上帝正祝福世人谋求国际安全的计划吗?

      圣经怎样说?

      论到倚赖人为的努力,圣经提出坦率的警告,说:“你们不要倚靠君王,不要倚靠世人;他一点不能帮助。他的气一断,就归回尘土;他所打算的,当日就消灭了。”(诗篇146:3,4)今日,人在谋求和平方面的进展也许看来令人鼓舞,但我们必须切合现实才行。人的能力毕竟有限,许多事情往往是人束手无策的。人很少能够察出暗流,但这些潜伏势力却能够把他们详细厘定的计划破坏无遗。

      在耶稣之前七百年,预言者以赛亚的日子,犹太人的领袖计划与邻近国家签署国际条约以谋求安全,情形与今日的世界情势不相伯仲。在那些日子,宗教领袖也全力支持政客所做的事。但以赛亚警告说:“任凭你们同谋,终归无有;任凭你们言定,终不成立。”(以赛亚书8:10)他们的计划结果一败涂地。今日会有类似的情形发生吗?

      不错,的确会有,因为上帝通过同一位预言者宣布,他会以自己的方式为地上带来安全。方法并非通过任何人为的组织,而是借着以色列君王大卫的一位后裔。(以赛亚书9:6,7)大卫王的这位后裔便是耶稣基督。耶稣受本丢·彼拉多盘问时承认自己具有君王的身分,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翰福音18:36;路加福音1:32)事实上,耶稣的王国是在天上的。这个王国——不是联合国或地上任何国家——会为世界带来恒久、可靠的安全。——但以理书2:44。

      耶稣预言他的王国会从天上开始施行统治,当其时地上会有“战争和战争的风声”,同时“民要起来攻打民,国要攻打国”。这个预言已获得应验,由此标明1914年便是这段时期的开始,同时也表明自这年以来,世界已进入“事物制度的末期”。——马太福音24:3,6-8,《新世》。

      这件事含有什么意义呢?这件事表明,目前的世界规制已余日无多,不久便要成为过去。这应该使人忧虑或难过吗?不应该!只要我们想想这个事物制度的种种残酷、不平、压迫、战争和一切苦难,就不会感到惋惜了。上帝的话语圣经论及王国的统治者说:“耶和华的灵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以赛亚书11:2)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位统治者治下无疑是一项纾解。

      地上的真正安全

      的确,除非由上帝的王国全权统治全世界,否则地上就不会有真正的和平安全。在王国治下,以赛亚的预言会在普世获得应验:“我造新天新地;从前的事不再被记念,也不再追想。”(以赛亚书65:17)无论宗教领袖为这个世界作了多少祷告,世人谋求国际安全的计划均无法取代上帝带来和平安全的方法。

      上帝的王国会为全世界带来永久的安全,这无疑会是一项辉煌的成就。圣经曾对这件事作了很多描述,以下所引的预言仅是其中之一而已:“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无人惊吓。这是万军之耶和华亲口说的。”——弥迦书4:3,4。

      惟独上帝所保证的安全才真正恒久可靠。因此,与其信赖世界的领袖,何不信赖上帝?这样,你便会发现诗篇执笔者的话是全然真实的:“以雅各的上帝为帮助、仰望耶和华——他上帝的,这人便为有福!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他守诚实,直到永远。”——诗篇146:5,6。

      [第7页的附栏]

      天主教会与国际政治

      “虽然基督说他的国‘不属这世界’,但自君士坦丁的日子以降,持有高职的教士和教皇均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的政治斗争。”——《在世界政治里的天主教会》,耶稣会圣克拉拉大学教授埃里克·汉森着。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