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总要控制怒气,以善胜恶
    守望台2010年 | 6月15日
    • 总要控制怒气,以善胜恶

      亲爱的,不要自己伸冤,总要以善胜恶。——罗马书12:19,21

      1,2.有些见证人在滞留机场期间怎样做,值得我们学习?

      一群耶和华见证人应邀出席某个分部办事处的呈献礼,他们一行三十四人搭乘飞机前往当地,途中机件发生故障,飞机不得不降落在一个偏远的飞机场上。据原先估计,飞机只需停留一小时,加添燃料,谁知道一停就停了44小时,把乘客折腾苦了。由于食物和饮用水不足,又没有足够的卫生设施,许多乘客都火起来,还恐吓机场的职员。但我们的弟兄姊妹却保持平静。

      2 这群见证人终于抵达目的地,还来得及出席呈献礼的最后一个节目。呈献礼结束后,他们虽然十分疲累,还是留下来跟当地的弟兄姊妹交往。后来他们得知,滞留机场期间,他们沉着应付,耐心等候,别人不是没注意到的。一个乘客告诉航空公司:“要不是这34个基督徒,机场早就发生骚乱了。”

      处身在充满怨愤的世界中

      3,4.(甲)从什么时候起,怒气所引发的暴行就一直为害人类?怎样为害人类?(乙)为什么说,该隐本可以克制怒气?

      3 在目前的邪恶制度里,人们疲于应付生活的压力,脾气可能变得暴躁。(传道书7:7)怒气积累不消,往往会产生仇恨,甚至触发暴行。由于这缘故,国与国之间爆发战争,国家也发生内战。怒气不加控制,会使家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家就成为战场。因恼怒而引发的暴行自古就有。亚当和夏娃的长子该隐,对弟弟亚伯又妒忌又恼怒,于是把弟弟杀了。耶和华曾劝该隐控制情绪,又说如果他去行善,就会赐福给他。尽管如此,该隐还是做出这件恶事。(请读创世记4:6-8)

      4 虽然该隐生来就不完美,但在这件事上他不是没有选择的。该隐本可以克制怒气。正因为这样,他要为自己的暴行承担全部罪责。我们的情况也很类似。我们都不完美,要抑制怒气,避免因愤怒而做错事,谈何容易。在这段“非常时期”,还有其他严重难题可以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使压力大增。(提摩太后书3:1)举例说,由于经济拮据,我们可能有很大的心理负担。警方和家庭服务机构都指出,越来越多人变得暴戾,家庭暴力个案也不断增多,一个诱因是金融危机。

      5,6.关于愤怒,世人的什么看法可能对我们产生影响?

      5 此外,我们接触的人当中,许多都专爱自己,高傲,甚至凶悍。我们很容易被他们激怒,或受他们的不良品性所熏染。(提摩太后书3:2-5)事实上,电影和电视节目常常向观众灌输这些意识:有仇不报非君子,用暴力解决问题合情合理。故事中最大快人心的情节通常是奸人“罪有应得”,被英雄打得遍体鳞伤,最后置于死地。

      6 传播媒介助长“世界的灵”,向人灌输这个世界的愤怒统治者撒但的思想,而不是上帝的思想。(哥林多前书2:12;以弗所书2:2;启示录12:12)“世界的灵”迎合堕落肉体的欲望,跟上帝的圣灵和圣灵的果实完全相悖。事实上,基督所教的一个基本道理就是,即使被人惹怒也不要报复。(请读马太福音5:39,44,45)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全面彻底地实践耶稣的教导呢?

      好榜样与坏榜样

      7.西缅和利未没有控制怒气,结果如何?

      7 圣经提出很多关于控制怒气的劝告,也载有不少实例,让我们知道控制怒气会带来什么好结果,不控制怒气会导致什么恶果。请看一个例子。示剑奸污了雅各的女儿底拿。她的两个哥哥西缅和利未听见了这件事,就向示剑报复。他们都“很痛心,十分愤怒”。(创世记34:7)雅各其余的儿子也攻击示剑城,把那座城劫掠一空,又掳走妇孺。他们这样做,除了为底拿报复之外,也可能因为这件事损了他们的尊严,伤了他们的面子。他们觉得,示剑不但得罪了他们,而且得罪了他们的父亲雅各。但雅各对儿子的行径有什么看法呢?

      8.关于报复,我们从西缅和利未的事例领悟到什么?

      8 底拿的惨痛经历想必令雅各哀伤不已。尽管如此,雅各却谴责儿子的报复行动。西缅和利未试图为自己开脱,说:“难道人可以把我们的妹妹当做妓女吗?”(创世记34:31)但事情不是就此了结,因为西缅和利未的行径令耶和华不悦。许多年后雅各预告,由于西缅和利未发怒杀人,他们的后代会分散在以色列的不同部族中。(请读创世记49:5-7)西缅和利未没有控制怒气,不但令父亲不悦,更不蒙上帝悦纳。

      9.在什么情况下,大卫几乎让怒气支配自己?

      9 再看一个相反的例子。大卫王虽然有不少机会报复,却没有这样做。(撒母耳记上24:3-7)不过,有一次大卫几乎让怒气支配自己。大卫的使者曾保护拿八的羊群和牧人,后来却遭这个大财主高声辱骂。拿八如此对待大卫的使者,大卫心中不忿,要还以颜色,打算去攻击拿八和他的家人。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出发之后,有个年轻人告诉拿八的妻子发生了什么事,请她想办法补救。拿八的妻子亚比该处事睿智。她赶忙准备了厚礼,下山去见大卫。她谦卑地为拿八的傲慢行为向大卫道歉,还晓之以理,劝大卫要凭着敬畏耶和华的心行事。大卫醒悟过来,说:“愿你蒙福,因为你今天阻止我流血害命”。(撒母耳记上25:2-35)

      基督徒的看法

      10.基督徒对报复应该有什么看法?

      10 西缅和利未的例子清楚显示,不控制怒气,行事暴烈,会令耶和华不悦;大卫和亚比该的例子则表明,促进和睦,必蒙耶和华赐福。使徒保罗说:“只要自己做得到,就要尽力跟所有人和睦相处。亲爱的,不要自己伸冤,只要听凭上帝发怒,因为经上记着说:‘我必伸冤,也必报应,这是耶和华说的。’相反地,‘你的仇敌饿了,就要给他吃;渴了,就要给他喝。因为你这样做,就是把火炭堆在他的头上’。不要被恶所胜,总要以善胜恶。”(罗马书12:18-21)a

      11.一个姊妹怎样学会控制怒气?

      11 我们可以将保罗的劝告用出来。举例说,一个姊妹向长老诉苦,说新来的女经理处事不公,待人严苛。姊妹感到恼怒,很想辞掉工作。长老劝姊妹不要轻举妄动。他看出姊妹对上司的不公待遇愤愤不平,非但无补于事,反而会使情况恶化。(提多书3:1-3)长老指出,即使姊妹找到另一份工作,始终也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学会面对不仁慈的人。长老告诉姊妹,她希望经理怎样待她,就该怎样对待经理,正如耶稣所教的一样。(请读路加福音6:31)姊妹说她会试试这样做。结果怎样?一段时间以后,经理改变了态度,还赞赏姊妹的工作表现。

      12.基督徒之间发生摩擦,为什么会令我们特别难受?

      12 我们在基督徒会众外面受到不仁慈的对待,不会感到出奇。我们知道,生活在撒但的制度里,遇到不公的事很平常;也知道要竭力克制自己,不要因作恶的人而气愤。(诗篇37:1-11;传道书8:12,13;12:13,14)可是,如果属灵的弟兄姊妹对我们不仁慈,我们就可能觉得特别难受。一个基督徒姊妹忆述:“我踏上真道之后,要跨越的最大障碍,就是接受耶和华的子民都是不完美的。”我们从冷酷不仁的世界出来,自然希望基督徒会众里人人都会以仁慈相待。因此,要是基督徒同工对我们不体贴,或行事不合基督徒体统,我们就可能觉得难受,或感到气愤。如果对方在会众里担负职责,就更是这样。我们可能心想:“这种事怎可能在耶和华的子民当中发生?”其实,在使徒的日子,受膏基督徒之间也曾发生摩擦。(加拉太书2:11-14;5:15;雅各书3:14,15)我们在会众里遇到以上问题,应该有怎样的反应呢?

      13.为什么我们应该努力消除彼此间的嫌隙?怎样消除?

      13 刚刚提到的姊妹说:“我学会为伤害我的人祷告,这样做总是有帮助的。”先前提到,耶稣教我们要为迫害我们的人祷告。(马太福音5:44)既然如此,我们不是更应该为属灵的弟兄姊妹祷告吗?正如父亲希望儿女相亲相爱,耶和华也希望他的仆人融洽相处。我们不是盼望在新世界里跟弟兄姊妹和谐快乐地生活,直到千秋万世吗?事实上,耶和华正教导我们这样做。他希望我们同心协力地执行他所交托的伟大工作。所以,让我们尽力消除彼此间的嫌隙,甚或“不追究过犯”,继续并肩前进。(请读箴言19:11)我们不该避开那些跟我们意见不合的弟兄姊妹,倒该互相帮助,以求留在上帝的子民当中,继续受耶和华“万世长存的臂膀”所荫庇。(申命记33:27)

      对所有人和气带来好结果

      14.撒但一心要引起分裂,我们怎样才能抵抗这种坏影响?

      14 为了阻止王国好消息的传播,撒但和邪灵不断兴风作浪,破坏幸福的家庭,扰害会众的团结。他们知道内部分裂深具破坏力,于是设法撒播不和的种子。(马太福音12:25)想要抵抗撒但和邪灵的坏影响,就该听从保罗的劝告:“主的奴隶不必争辩,倒要对所有人和气”。(提摩太后书2:24)要记住,我们对抗的不是血肉之躯,而是邪灵。要战胜邪灵,就必须穿起属灵的盔甲,包括“用和平的好消息当做鞋子穿在脚上”。(以弗所书6:12-18)

      15.基督徒会众面对外来的威胁,我们该有怎样的反应?

      15 耶和华子民的会众也面对外来的威胁,那些跟耶和华敌对的人恶毒地攻击这群爱好和平的人。有的仇敌袭击耶和华见证人,有的利用新闻媒介或在法庭上诬蔑我们。耶稣早就告诉门徒,他们会被诬蔑,受迫害。(马太福音5:11,12)那么,我们该有怎样的反应呢?我们绝不可“以恶报恶”,在言谈和行为上都不可。(罗马书12:17;请读彼得前书3:16)

      16,17.一群会众面对什么棘手的情势?

      16 不管魔鬼耍什么手段攻击我们,我们总是“以善胜恶”,就能为上帝作美好的见证。请看以下例子。在太平洋一个海岛上,一群会众租了个会堂举行耶稣受难纪念聚会。当地教会的神职人员知道这件事后,就吩咐教区的信众在我们租用的时段到那个会堂做礼拜。警察局长命令教会的神职人员在耶和华见证人租用的时段交出场地。时候到了,会堂却挤满教会的信众,礼拜仪式开始了。

      17 警察准备用武力驱散教会的信众。这时候,教会主管来找我们的长老,问他:“今天晚上,你们有什么特别的节目吗?”弟兄告诉他关于耶稣受难纪念聚会的安排。教会主管说:“是吗?我不知道啊!”一个警察听见了,就大声说:“今天早上,我们不是告诉过你了吗?”教会主管一脸不怀好意的笑容,对长老说:“那你打算怎么做?整个会堂都是我们的信众,难道你真要叫警察赶走我们吗?”他很奸险,想令人以为耶和华见证人迫害他们!在这种情势下,弟兄会怎样做呢?

      18.教会挑起事端,我们的弟兄怎样做?结果如何?

      18 耶和华见证人提议,先让教会举行半小时的礼拜仪式,之后弟兄才举行耶稣受难纪念聚会。教会的礼拜仪式超过议定的时限。等到信众全都离去,弟兄就马上举行耶稣受难纪念聚会。第二天,当地政府就这件事成立了调查委员会。委员会查证事实后,就命令教会向信众宣布,挑起事端的是教会主管,而不是耶和华见证人。调查委员会还赞赏耶和华见证人在困难的情势下忍耐,保持克制。耶和华见证人尽力“跟所有人和睦相处”,带来了好结果。

  • 说话带着恩慈能促进和睦
    守望台2010年 | 6月15日
    • 说话带着恩慈能促进和睦

      你们的话要时刻带着恩慈。——歌罗西书4:6

      1,2.一个弟兄说话带着恩慈,产生了什么好结果?

      有个弟兄说:“我逐户传道时,一个男子开门,他火气很大,气得嘴唇颤动,全身发抖。我心平气和地尝试向他讲解圣经,不料他却越来越愤怒,还破口大骂,连他的妻儿也出来帮口。我知道自己应该离开了,就对他们说:‘我和和平平地来,也想和和平平地走。’接着打开加拉太书5:22,23给他们看,经文谈到爱心、温和、自制、和平,然后我就离开了。

      2 “我探访街对面的住户时,看到之前那家人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他们大声喊我。我心想:‘他们又想做什么?’那个男子拿着一壶凉水,倒了一杯给我,说自己刚才太无礼了,要向我道歉,还称赞我信心坚强。最后,我们和气地说再见。”

      3.为什么我们必须克制自己,不让自己被人激怒?

      3 当今社会压力重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包括传道的时候,难免会遇到愤怒的人。即使别人动怒,我们也必须“态度温和,深深尊重他”。(彼得前书3:15)上面提到的弟兄被住户怒骂恶待,要是他按捺不住,也发起火来,住户的态度肯定不会软化,反而会变本加厉。弟兄克制自己,说话带着恩慈,因而带来了好结果。

      怎样才是说话带着恩慈

      4.说话带着恩慈,为什么十分重要?

      4 我们跟会众的同工、教外的人甚或家人相处时,都必须听从使徒保罗的劝告:“你们的话要时刻带着恩慈,用盐调味”。(歌罗西书4:6)想跟别人好好沟通并和睦相处,说话得体恰当是不可少的。

      5.跟别人好好沟通,不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

      5 跟别人好好沟通,不是指心里想到什么、有什么感受,都立即说出来。当你心情不快的时候,就更要留意这点。圣经表明,尽情发泄怒气不是刚强的象征,而是软弱的表现。(请读箴言25:28;29:11)虽然摩西“处世为人比地上任何人都要谦和”,但也曾因以色列人的叛逆而发脾气,没有把荣耀归于上帝。摩西十分直率地表达心中的感觉,却令耶和华不悦。摩西带领了以色列人40年,到头来却不得领他们进入应许之地。(民数记12:3;20:10,12;诗篇106:32)

      6.说话谨慎是什么意思?

      6 圣经赞赏人约束言语,说话谨慎。“多言多语,难免犯错;约束嘴唇,才算睿智。”(箴言10:19;17:27)说话谨慎,不是指不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指说话“带着恩慈”,舌头要像治病的良药,不要像刺人的利刀。(请读箴言12:18;18:21)

      “有静默的时候,有说话的时候”

      7.我们应该避免哪些发泄情绪的言谈?为什么?

      7 不论是跟同事交谈,还是向陌生人传道,我们都要约束嘴唇,说话带着恩慈。跟家人和会众的弟兄姊妹说话也一样。不顾后果地发泄怒气,可以大大损害自己和别人的灵性、感情和身体健康。(箴言18:6,7)由于生来就不完美,我们很容易有负面情绪,必须加以控制才行。说诋毁、讥诮、侮辱、愤恨的话,都是不对的。(歌罗西书3:8;雅各书1:20)这样的言谈可以破坏我们跟别人的宝贵关系,摧毁我们跟耶和华的珍贵友谊。耶稣告诉我们:“凡对弟兄怀怒不消的,都得被法庭定罪;谁用难堪的话侮辱弟兄,就得被最高法庭定罪;谁骂人‘可鄙的蠢材’,就必丢到欣嫩谷的火里去。”(马太福音5:22)

      8.我们在什么时候有必要表达自己的感觉?怎样表达?

      8 不过在某些事上,我们也许认为最好把感觉表达出来。要是有弟兄说话做事冒犯了你,你心里总是有根刺,就千万不要让怨愤在心里滋长。(箴言19:11)别人惹你生气,你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采取恰当的行动解决问题。保罗说:“不要到日落还在动怒”。如果问题困扰着你,你就要在适当的时候,以仁慈的态度跟对方谈谈。(请读以弗所书4:26,27,31,32)说话既要坦白真诚,也要带着恩慈,谨记目标是要彼此言归于好。(利未记19:17;马太福音18:15)

      9.找别人谈谈彼此间的矛盾之前,为什么应该先控制自己的情绪?

      9 当然,你应该找个合适的机会才表达自己的感觉。圣经说:“有静默的时候,有说话的时候”。(传道书3:1,7)也说:“义人的心沉思怎样回答”。(箴言15:28)这意味着,你可能要迟一点才找别人谈谈彼此间的矛盾。要是你心情仍然很差,去找别人谈也许会令情况更糟。不过,一味等待,迟迟不解决问题,也是不明智的。

      待人有恩能促进和睦

      10.待人有恩可以怎样促进人际关系?

      10 说话带着恩慈,跟别人好好沟通,就可以建立并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事实上,我们尽己所能,以行动促进和睦,也可以促进彼此间的沟通。真诚主动地向别人行善,例如留意机会帮助别人,真心地送礼物给别人,表现好客之道等,都有助于坦诚沟通。我们这样做,仿佛“把火炭堆在”别人的头上,能令对方显出美好的特质。结果,要把问题说个明白就容易多了。(罗马书12:20,21)

      11.雅各怎样主动向以扫求和?结果如何?

      11 族长雅各明白这点。他的孪生哥哥以扫十分恼恨他,他怕哥哥会下毒手,所以逃离家园。许多年后,雅各起程回乡,以扫竟带着四百人迎着他来。于是,雅各祈求耶和华帮助,之后就把大量牲畜当礼物送过去。这些见面礼达到了目的。以扫的心被打动了,态度软化下来,跟弟弟重逢时,还跑上前拥抱他。(创世记27:41-44;32:6,11,13-15;33:4,10)

      说话带着恩慈,鼓励别人

      12.为什么我们跟弟兄姊妹说话要带着恩慈?

      12 基督徒事奉的是上帝,不是任何人。话虽如此,我们仍然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这是人之常情。我们说话带着恩慈,可以缓解弟兄姊妹的压力和忧虑;严词斥责,却可以加重他们的负担,甚至使一些弟兄姊妹以为自己不再蒙耶和华悦纳。因此,让我们真诚地用言辞鼓励弟兄姊妹,“看情况说强化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以弗所书4:29)

      13.(甲)长老提出劝告时,应该谨记什么?(乙)长老写信给别的会众或分部时,应该谨记什么?

      13 长老特别要“温柔和蔼”,以温情对待羊群。(帖撒罗尼迦前书2:7,8)如果有必要提出劝告,长老就会力求态度温和,规劝“对抗的人”时也不例外。(提摩太后书2:24,25)长老须要写信给另一群会众的长老团或分部办事处时,措辞也应该温和有礼。他们的表达方式应该仁慈得体,跟马太福音7:12的原则一致。

      跟家人说话要带着恩慈

      14.保罗向做丈夫的提出什么劝告?为什么?

      14 我们很容易低估自己的言谈、表情和动作对别人所产生的影响。举例说,有些男子也许不大清楚自己的话对女子造成的影响有多大。一个姊妹说:“我丈夫生气,大声对我说话时,我都会很害怕。”女子听到严厉的言辞,感受可能比男子要深,甚至久久不能忘怀。(路加福音2:19)女子听到自己所爱所重视的人说话尖刻,感受就更加强烈。保罗劝做丈夫的:“要爱妻子,不要发怒苦待她们。”(歌罗西书3:19)

      15.请用比喻说明为什么丈夫应该温柔地对待妻子。

      15 请听听一个已婚弟兄的经验之谈。他说明为什么丈夫应该温柔地对待妻子,像对待“较弱的器皿”一样。他说:“你拿起一个又贵又脆的花瓶时,一定不可以太用力,否则花瓶就会破裂。即使你把裂缝修补好,裂痕仍然看得见。丈夫对妻子说话太严厉,可能会伤害妻子的感情,使夫妻关系出现难以弥合的裂痕。”(请读彼得前书3:7)

      16.妻子可以怎样强化家人?

      16 那么男子呢?他们听到别人所说的话,包括妻子的话,可能感到鼓舞,也可能感到灰心。“睿智的妻子”配得丈夫的信赖,她体恤丈夫的感觉,正如她希望丈夫体恤她一样。(箴言19:14;31:11)妻子的影响力可不小,她们对家庭可以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有真智慧的女子建立家室,愚蠢的妇人亲手拆毁家宅。”(箴言14:1)

      17.(甲)年轻人对父母说话,应该有怎样的态度?(乙)长辈对年轻人说话,应该有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17 父母对儿女说话,应该带着恩慈,儿女对父母说话也一样。(马太福音15:4)我们跟年轻人说话时,先想想该怎么说,就能避免“激怒”他们。(歌罗西书3:21;以弗所书6:4)即使孩子必须受管教,父母和长老都应该用尊重的口吻跟他们说话。长辈这样做,年轻人就比较容易改过,维系他们跟上帝的关系。不要让年轻人觉得,我们已经放弃他们。他们有这种感觉的话,就可能会自暴自弃。用尊重的态度对待年轻人,实在好得多。别人提出的劝告,年轻人不一定通通记得,但别人对他们说话的方式,他们却不会忘记。

      衷心地说良善的话

      18.我们怎样做,就能消除有害的思想和情绪?

      18 控制怒气,意思不是装作平静,摆出一副和善的面孔。我们的目标不该只是压抑心中的强烈情绪。表面上若无其事,实则怒火中烧,只会使自己大受压力。情况就像司机边踏煞车踏板,边踏加速器一样。这样做会使汽车受压过度,因而损坏机件。因此,不要积压怒气,以致怒不可遏就爆发出来。要向耶和华祷告,求他帮助你消除心中有害的情绪。要让耶和华的灵帮助你更新思想,使你的心思意念符合他的旨意。(请读罗马书12:2;以弗所书4:23,24)

      19.我们采取什么行动就能避免发怒,不致跟别人吵架?

      19 要采取切合实际的行动。你跟别人说话时,如果发觉气氛越来越紧张,怒火也渐渐涌上心头,就最好离开当时的环境。这样,你就可以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箴言17:14)如果你发觉对方开始生气,就要格外克制自己,力求说话带着恩慈。要记住:“温和的回答平息烈怒,伤人的话语激起怒气。”(箴言15:1)说话带刺或咄咄逼人,即使声音柔和,也只会火上加油。(箴言26:21)因此,如果情况令你很难自制,就不要急于说话,不要急于动怒。要祈求耶和华赐圣灵帮助你,使你能说良善的话,而非口出恶言。(雅各书1:19)

      从心里宽恕别人

      20,21.我们知道什么,就会乐于原谅别人?为什么我们必须宽恕别人?

      20 说来遗憾,我们人人都不能完美地控制自己的舌头。(雅各书3:2)无论我们的家人和亲爱的基督徒弟兄姊妹付出多大的努力,他们有时也可能冲口说出一些伤感情的话。与其急于还以颜色,何不忍一时之气,想想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请读传道书7:8,9)他们是不是受着重压?是不是身体不适、心情不好?是不是为某些事担忧?还是面对着你不知道的难题,苦苦挣扎呢?

      21 当然,无论谁都不该拿这些原因做借口,大发雷霆。但我们知道诱因,就会理解为什么别人有时会说些不该说的话,做些不该做的事。这样,我们就会乐于原谅别人。我们人人在言语和行为上都犯过错,伤了别人的感情,自然希望别人宽待我们,原谅我们。(传道书7:21,22)耶稣说,我们必须 宽恕别人,才会蒙上帝宽恕。(马太福音6:14,15;18:21,22,35)因此,我们应该尽快道歉,也该乐意宽恕别人。这样,我们就能在家庭和会众里维系彼此间的爱,而“爱能完美地维系团结”。(歌罗西书3:14)

      22.我们力求说话带着恩慈,为什么大有价值?

      22 这个充满怒气的世界越接近末日,我们要保持喜乐和团结就越困难。圣经的原则很切合实际,我们听从这些原则,就能好好运用舌头,避免出口伤人,跟家人和会众的弟兄姊妹相处也会融洽得多。我们以身作则,善用舌头,也会为“快乐的上帝”耶和华作美好的见证。(提摩太前书1:11)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