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耶和华的旨意实现”“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
-
-
“就是死……也心甘情愿”(使徒行传21:10-14)
15,16.亚迦布带来什么信息?听到信息的人有什么反应?
15 保罗住在腓力家里的时候,另一位受人敬重的人也来了,他就是亚迦布。聚集在腓力家里的人都知道亚迦布是个先知,他曾预告在克劳狄执政期间会发生严重的饥荒。(使徒行传11:27,28)他们也许会想:“亚迦布为什么而来?他带来什么信息呢?”他们留心观看,见亚迦布拿起了保罗的腰带(一条可以放钱和其他东西的长布带),用它绑住自己的手脚,然后开始说话。他的话使大家心里一沉:“上帝通过神圣力量说:‘这条腰带是谁的,谁就会这样在耶路撒冷被犹太人绑住,交在外族人手里。’”(使徒行传21:11)
16 他的预言表明保罗必定会上耶路撒冷去,同时也表明保罗会被那里的犹太人“交在外族人手里”。亚迦布的预言令在场的人都深感不安。路加写道:“我们听见他这样说,就跟其他在场的人一起恳求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保罗回答说:‘你们为什么哭,动摇我的决心呢?为了主耶稣的名,我不但准备好受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心甘情愿。’”(使徒行传21:12,13)
17,18.保罗怎样表明自己决心遵行上帝的旨意?弟兄们有什么反应?
17 请想想当时的情形。路加和其他弟兄都恳求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有些人还哭了起来。保罗被他们的关切之情深深触动,柔声地说他们“动摇[他]的决心”,有些译本把这个短语的希腊语译作“使[他]心碎”。不过,保罗的去意坚定,别人的恳求或眼泪都不能令他动摇,就像他在泰尔的弟兄们面前一样。他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自己必须上耶路撒冷。保罗的勇气和决心确实令人钦佩!就像耶稣当年坚决要去耶路撒冷,保罗如今也是这样。(希伯来书12:2)他不是想去殉道,但如果不得不殉道,他会因为自己至死跟随基督耶稣而感到光荣。
18 弟兄们有什么反应呢?简单来说,他们尊重保罗的决定。圣经说:“我们没法说服他,就不再劝阻他了,只说:‘愿耶和华的旨意实现。’”(使徒行传21:14)试图劝阻保罗上耶路撒冷的人不再坚持,他们听了保罗的解释,意识到这是耶和华的旨意,就接受了,尽管这样做并不容易。保罗踏上的是一条最终会让他牺牲生命的路。要是那些爱保罗的人劝阻他,这条路就更难走了。
19.从保罗遇到的事,我们学到什么宝贵的道理?
19 从保罗遇到的事,我们学到了宝贵的一点:别人决定为上帝作出牺牲时,我们不该劝阻,无论事情是否牵涉到生死。比方说,许多基督徒父母看到自己的儿女要离开家园到远方去为耶和华服务,都很舍不得,却下决心不劝阻他们。英国有一位姐妹叫菲莉斯,她的独生女被派到非洲做特派传道员,菲莉斯回想当时自己的感受,说:“那时,我心绪不宁。知道她要到离我那么远的地方去,我很担心。我既担心又自豪,就不断祷告。但我始终没有劝她改变初衷,这终归是她的决定。毕竟我一直教导她要把王国事务放在首位!至今她被派到外国服务已经30年了,我每天都为她能保持忠信而感谢耶和华。”弟兄姐妹表现自我牺牲的精神,我们确实应该鼓励他们才对!
我们应该鼓励那些甘愿牺牲自己的弟兄姐妹
-
-
“愿耶和华的旨意实现”“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
-
-
8.我们该怎样理解使徒行传21:4?
8 保罗一行人在泰尔住了七天,路加谈到这段时期时所写的话乍看起来或许令人费解。他写道:“[泰尔的弟兄]得知神圣力量所透露的事,就一再劝保罗不要去耶路撒冷。”(使徒行传21:4)是耶和华改变了主意吗?他现在是想指示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吗?不是的。神圣力量早已表明保罗会在耶路撒冷受苦,却没有说他不该去那里。看来泰尔的弟兄在神圣力量的指引下,看出保罗会在耶路撒冷遇到麻烦。他们为保罗担心,所以力劝他不要去,好避开危险。他们对保罗的好意不难理解。可是,保罗决心遵行耶和华的旨意,因此继续前往耶路撒冷。(使徒行传21:12)
9,10.(甲)听到泰尔的弟兄们苦苦劝阻,保罗或许想起什么类似的情形?(乙)今天,世人普遍有什么想法?这跟耶稣所说的有什么不同?
9 听到弟兄们苦苦劝阻,保罗或许想起耶稣也曾面对类似的情形。当时,耶稣告诉门徒他会到耶路撒冷去,受很多苦,又要被杀。彼得一时感情用事,就对耶稣说:“主啊,你该爱惜自己,你绝不会有这种下场的。”耶稣回答说:“撒但,退到我后面去!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所想的,不是上帝的想法,而是人的想法。”(马太福音16:21-23)耶稣决心牺牲自己,完成上帝交托的任务。保罗也有同样的决心。就像使徒彼得一样,泰尔的弟兄肯定是出于好意,却没有理解上帝的旨意。
跟随耶稣的人都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10 今天,很多人都想对自己好一点,不想难为自己。一般来说,人们比较喜欢选一个对自己既方便、又没什么要求的宗教。然而,耶稣却提倡一种完全不同的态度。他对门徒说:“谁想来跟从我,就该承认不再拥有自己,背起自己的苦刑柱,不断跟随我。”(马太福音16:24)跟随耶稣既是正路,也是明智之举,却不是容易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