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店行窃——刺激游戏还是严重罪行?警醒!2005年 | 6月22日
-
-
商店行窃——刺激游戏还是严重罪行?
试想象以下情景。一家百货商店的正门打开,有两个打扮入时的少女进来,向着化妆品部走过去。一个穿着制服的保安员跟在她们后面,在距离十米左右的地方停下来,把手放在背后,监视着她们。她们若无其事地拨动陈列架上的唇膏和睫毛膏。
她们瞥了瞥那个注视着她们的保安员,顿时心跳加速。其中一个就走到另一个陈列架去,拿起几瓶指甲油,皱着眉头,装模作样,好像在想究竟哪种红色指甲油较好。她把一瓶放下,又拿起另一瓶颜色较深的。
这时,保安员转移了视线,看到别的方向去。她们二话不说,立刻把唇膏和指甲油偷偷放进自己的手提袋里。虽然外表从容自若,她们心里却紧张得怦怦直跳。她们多留几分钟,一个看指甲锉,一个看眉笔。
之后,她们使个眼色,示意对方准备步向商店正门。保安员给她们让路,她们经过他时还报以微笑。来到付款处对面的手机配件部时,她们随意看看陈列的货品,谈论着手机的皮套,然后向出口走去。
她们每走一步,紧张刺激的情绪就越高涨。步出商店那一刻,她们简直兴奋得想大叫,但还是紧闭嘴唇,不动声色。走出商店后,兴奋的情绪都涌上心头,她们满面通红,好像涂了胭脂一样。没多久心情平复了,她们终于松一口气。两个少女疾步离去,忍不住吃吃地笑,心里想:真险啊!
以上的故事虽然纯属虚构,但类似的事却时有所闻。单在美国,估计每天发生的商店失窃案约一百万宗,而这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我们接着会看看商店行窃(店铺盗窃)怎样造成巨量损失。可是,大部分犯案者都不关心他们的行为所造成的破坏。更甚的是,有些人付得起钱,也选择去偷。为什么?
-
-
为何以身试法?警醒!2005年 | 6月22日
-
-
为何以身试法?
“我不认为在商店里顺手牵羊等于偷东西,在我看来,这样的行为只是把物资重新分配,而我们的社会正急需这样做。”——英国圣公会一位牧师。
在英国,民间流传一些关于罗宾汉劫富济贫的传说。要是真有其人,那么,传说中的罗宾汉就认为偷盗他人财物是名正言顺的义行了。上述牧师也相信贫穷的人偷窃是无可厚非的。他论到在商店偷窃的人说:“我十分同情他们。事实上,我认为他们的行为是绝对可以原谅的。”他建议大型商店每年开放一天,让穷人免费拿取店内的货品。
可是,很多人都不是由于贫穷而偷窃的。在日本,两个警员由于在店内行窃被警方拘捕。在美国,一家非牟利食品公司的董事在属下商店偷窃被捕。另外,有些青少年即使有钱,也常常在商店偷东西,而他们偷的都是不需要的东西。究竟什么驱使这些人到商店偷窃?
“好好玩”
真是惊险刺激!棒极了!有些人就像上文提到的两个少女一样,从偷窃得到强烈的快感。由于追求这种刺激快感,他们就一偷再偷,欲罢不能。一个女子在头一次犯案后说:“我觉得很兴奋啊!偷了东西又能脱身,真的很刺激。”她偷了不只一次之后,这样评论:“我觉得很羞耻,但同时又觉得偷东西很刺激。整个人好像有了生气。能够把东西偷到手,又没给抓到,觉得自己很棒。”
年轻的赫克托说,虽然他几个月没有偷窃,但仍然很有冲动再偷。a“我一直有偷东西的冲动,好像上了瘾一样。如果我逛百货商场时看见橱窗有一部收音机,就会想:要偷这个东西简直易如反掌。我一定能够逃过耳目,把这个东西拿到手。”
有些人在商店偷窃只是为了寻求刺激快感,根本不想要那件东西。一份印度报章指出:“心理学家说,这些人觉得做违法的事为他们带来快感。……有些人甚至把偷来的东西放回货架。”
其他原因
全球有千百万人受抑郁症折磨。有时,患抑郁的人会借着坏行为,例如商店行窃,把情绪发泄出来。
一个十四岁的少女家境富裕,家庭和睦。尽管生活条件不错,但她心里却被绝望的感觉笼罩。她说:“我摆脱不了这种感觉。”她开始纵酒吸毒。有一天,她在商店偷窃被捕,之后更两度企图自杀。
要是一个年轻人向来很听话,突然有偷窃的行为,父母就该留意,因为孩子的情绪可能出了问题。对青少年健康问题很有研究的理查德·麦肯齐医生说:“要是孩子有任何 不寻常的行为,在未证实有其他原因之前,父母就该认为这个孩子患了抑郁症。”
有些年轻人由于同辈压力而在商店偷窃,以博取朋友的认同。也有一些纯粹为了解闷。更有些职业窃贼,以偷窃商店货品为生。不管原因何在,商店每天被窃货品估值数百万美元。这样严重的亏损,一定要有人来补偿。
[脚注]
a 这系列文章里的一些名字不是真名。
[第5页的附栏]
盗窃癖
马丽亚说:“我十几岁已经开始在商店偷东西。我越偷越想偷,后来每天偷的东西总值500多美元。
“我心里知道偷东西是不对的,但实在抵受不住强烈的欲望。我真的很想改过。”马丽亚偷窃的冲动十分强烈,达到失控的地步,她怀疑自己患上盗窃癖。
盗窃癖是指人“没有经济需要而持续偷窃的神经冲动”。这不是一种癖好那么简单,而是根深蒂固的严重情绪问题。
有偷窃习惯的人很多时被误称为患上盗窃癖,其实医生认为只有极少数的人会患上这种病。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指出,到商店偷窃的人当中,只有少于百分之5的人患上盗窃癖。因此,我们不该轻易把那些习惯在商店行窃的人判断为患了盗窃癖。他们偷窃也许有其他原因。
-
-
商店行窃——代价由谁付?警醒!2005年 | 6月22日
-
-
商店行窃——代价由谁付?
日本一个商店老板抓住一个在店内行窃的男孩,于是打电话报警。警察来到时,男孩拔脚逃跑,警察就急忙追赶。当男孩冲过铁轨时,不幸被火车撞倒,伤重身亡。
这则新闻引起了哄动,有些人责怪店主,认为他不该报警。由于公愤难平,店主惟有暂时停业,好让众人的怒气消退。商店重开后,又频频被小偷光顾。可是,店主还未忘记最近的痛苦经历,不敢跟小偷正面冲突。小偷知道在这家商店偷东西易如反掌,就更横行无忌。没多久,商店被迫倒闭。
诚然,上述事件是个极端的例子,但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商店行窃代价高昂,许多人都蒙受重大损失。怎会这样?让我们细看一下。
商店蒙受亏损
每年,世界各地的商人由于失窃而亏损亿万美元。据估计,仅在美国,亏损已超过400亿美元。面对庞大的亏损,试问哪个老板不担心呢?商店行窃问题严重,许多老板都不知怎样应付才好。小偷一旦入侵店铺,老板辛苦经营大半生的生意就可能会倒闭。
卢克在纽约市经营一家商店,他说:“除了要应付同业的竞争外,还要担心货品失窃,我真不知道生意还能支撑多久。”电子防盗系统太昂贵了,他实在买不起。至于谁会来店里偷东西,他说:“任何人都会,连我的熟客也会。”
有些人认为卢克的问题并不严重。他们说:“做生意的人赚大钱,就算我偷一点点,也不算什么。”可是,开商店真的利润丰厚吗?
有些老板为货物定的零售价,是在批发价上再加百分之30、40或50,但这并非全都是利润。老板要支付各样的开支,如租金、税款、员工薪金和福利、管理费、维修、保险、水电、燃料、电话和防盗系统。扣除开支后,他的净利润可能只有百分之2、3。如果商店失窃,做老板的就会蒙受经济损失。
小偷小摸无伤大雅?
一个小男孩跟妈妈到店铺买东西。他走到摆放糖果的货架,打开一包糖果,偷偷地把一块放进口袋里。既然偷的东西所值无几,商店会蒙受损失吗?
美国小企业管理出版的《防止员工和顾客行窃》说:“有些人偶尔在这儿偷一枝原子笔,在那儿偷一个袖珍计算器,他们也许觉得小偷小摸不是什么严重罪行。但对于挣扎求存的小店主来说,这简直是要了他们的命。”由于利润不多,假如一家商店在一年内因失窃而亏损1000美元,店主要补偿这个损失,就得每天 多卖900包糖果,或380罐罐装汤。如果许多孩子都偷糖果的话,店主就会损失惨重。由此可见,商店行窃之所以成为严重问题,就是因为许多人都这样做。
到超市和商店偷窃的人数以千万计,当中有老有少,有富人有穷人,什么种族、出身都有。这带来什么结果?美国全国防止罪行委员会报道,美国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生意之所以倒闭,都拜商店行窃所赐。其他国家的商人无疑也面对同样的威胁。
顾客被连累
商店行窃令货品价格上涨。在一些地方,商店行窃令消费者每年多付300美元。换句话说,假如你每天的工资是60美元,每年你就要把一个星期的工资用来补偿商店行窃所造成的损失。这项开销,你付得起吗?对于仅靠退休金糊口的人,或为了养家而奔波的单亲妈妈来说,少了一个星期的收入可能叫他们吃不消。但商店行窃还带来其他恶果。
区内一家小商店倒闭,整个社区的居民也可能受到连累。在美国一个社区,街坊邻里关系密切。最近,区内一家药房因失窃而结业。许多年老体弱的人要到两公里半外的药房买药。一个官员说:“你试试用轮椅走这段路,就知道多艰难!”
父母心伤
布鲁斯为人正直、道德高尚,他教导儿女做人要诚实。一天,他的女儿偷窃被捕。布鲁斯说:“我接到电话,知道女儿偷东西被人捉住了。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你可以想象我是多么痛心。我们花了多少年日,教女儿要做个好人。我们做梦也没想到她竟然会偷东西。”
布鲁斯为女儿的事非常担心,又忧虑女儿的前途。他辞退了教导会众的职责。“我怎能面对台下的基督徒会众?我能良心无愧地教导别人养育儿女吗?我觉得自己不配。”他的女儿似乎没有想过她的罪行会伤透父亲的心。
自作自受
以往,商店经理抓到小偷,一般都是厉声警告几句就放他走。今天,就算小偷只是初犯,店主也会报警。小偷这时才知道偷窃的后果这么严重。一个名叫纳塔莉的少女亲身学到这个沉痛的教训。
纳塔莉说:“我越偷就越有自信。我认为就算被捉住,大不了支付律师费和法庭费,这笔钱比买下名贵时髦的衣服还要便宜呢。”但纳塔莉看错了。
一次她偷了一条连身裙,人赃俱获。警察给她带上手铐,押返警察局,取了指印后,就把她关起来。她跟其他罪犯关在一起,呆了很多个钟头,等候父母保释她出去。
对那些有偷窃念头的人,纳塔莉有这样的忠告:“听我说,你想偷那条裙子或牛仔裤,不如掏腰包买吧。”她也说,如果你选择偷,“就会抱恨终生”。
人一旦有犯罪记录,就会追悔莫及。窃贼发觉自己的罪行没有随着时间的过去而被遗忘,令他们悔恨不已。犯罪记录就好像裙子或衬衫上顽固的污垢,除也除不掉。他们申请大学时可能要如实填报犯罪记录。曾犯案的人要是想从事某些如医学、牙科、或建筑学等专业,可能会遭到拒绝。他们也可能不会得到大公司雇用。即使他们已受到法律制裁,再没有偷窃,但以上的问题仍然会出现。
上文提及的赫克托明白到,即使到商店行窃能逍遥法外,仍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赫克托说:“我每次都能脱身,从未曾被抓到。”即使这样,他仍要承担后果。他回忆说:“我认为年轻人应该知道,做坏事一定会自食其果。就算你能逃过法网,仍要承担后果。”
商店行窃绝非无伤大雅的罪行,人人都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那些习惯在商店行窃的人最好迷途知返,不再偷窃。但他们怎样有力量去痛改前非呢?商店行窃会有一天绝迹吗?
-
-
商店行窃——绝迹在望警醒!2005年 | 6月22日
-
-
商店行窃——绝迹在望
“减少店内失窃不光是你们商店老板关注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该正视的问题。偷窃罪行一日能够肃清,人人都能够受惠。”——《防止商店失窃手册,店主必备》。
商店行窃像其他恶习一样,往往能影响思想,使人替自己的恶行辩护。所有想停止偷窃的人必须根绝坏思想,正如园丁会把杂草连根拔起一样。圣经的罗马书12:2劝教我们“更新思想”。彼得前书1:14也提出忠告:“不要再受以往无知的时候所怀的欲望所支配”。以下五点也许能够帮助商店窃贼纠正自己的思想。
更新思想
◼ 第一,商店行窃是犯法的。即使在社区里偷窃很普遍,而偷窃的人也没有被抓到,但偷窃终究是违法的。(罗马书13:1)
要是许多人都不守法,会有什么后果?圣经说:“律法废弛”。(哈巴谷书1:3,4)换句话说,法律失去约束力,法纪荡然无存。每次有人在商店偷窃,法治社会的基础就会被削弱,使人人受害。
◼ 第二,商店行窃会破坏诚信。这种不诚实的行为会破坏人际关系,使人难以互相谅解,彼此无法公平对待。(箴言16:28)
“我犯了最大的错误,就是太容易相信人。”这个时装店老板娘由于商店频频失窃,被迫破产。她一直信任顾客和员工,认为他们不会顺手牵羊。但现在她知道这些人都不值得信任。
一个人说谎也许会名誉扫地,受损的是自己。但商店小偷却把所有顾客都牵连在内。他们使诚实的人也被店主怀疑是小偷。试问谁有权这样做呢?
◼ 第三,在商店偷窃会令人犯更严重的罪行。商店小偷也许会变本加厉,冒更大的险,犯更大的案。(提摩太后书3:13)
商店行窃快要绝迹
◼ 第四,最重要的是,人在商店偷窃等于跟全能的上帝作对。上帝的话语吩咐“偷窃的,不要再偷”,也提出警告,所有藐视上帝律法的人都会遭受审判。(以弗所书4:28;诗篇37:9,17,20)但偷窃的人如果洗心革面,也会得蒙耶和华的宽恕,从上帝那里得享安宁。(箴言1:33)
◼ 第五,跟其他罪行一样,商店偷窃的行为很快绝迹。圣经应许上帝的王国全权统治大地时,人人都会道德高尚,以诚相待。这样,商店行窃带来的巨大损失就从此绝迹。(箴言2:21,22;弥迦书4:4)
[第10页的附栏或图片]
低成本防盗措施
有些做小买卖的店主也许买不起昂贵的防盗系统。但这并不表示这些店主对于商店窃贼束手无策。店主只要采取一些简单措施,就能防止失窃。
迈克尔·布拉夫和德雷克·布朗都是侦探,他们合著了一本书,内容强调店主必须注意他们的顾客。“要留意每个顾客。……你和售货员就是预防盗窃的主要防线。”他们建议店主和店员,如果怀疑一个人正在打货品的主意,就上前说:“你找到想要的东西了吗?先把这些放在收银处,待会儿再付钱吧。”“要我帮你包起来吗?”“这件毛衣大小合适吗?”“要不要我给你一个篮子?”作者说:“无论对普通顾客还是小偷来说,这些问题都能够让他们知道你正留意他们,也关注他们的动静。”
他们论到摆放货品的方式说:“货架缺货就要补充,货品要整齐摆放。要常常检查货架,就会知道架上摆放了什么货品。货品摆放整齐,就更容易知道货品是否给碰乱或拿去。”——《防止商店失窃手册,店主必备》。
侦探罗素·宾利夫建议:“店内的通道要畅通,货架常常补充,这样,顾客的举动,店员也能观察。如果店员发现一个顾客有可疑,可以走到顾客附近巡视一下,看看有没有货品不见了,然后装作检查货架,趁机看看他的购物车或购物篮……如果顾客是窃贼,他自然知道店员的意思;但清白的顾客不会意识到店员正注视着他。”他说:“店内的设计应该让店员和[店主]能够清楚观察顾客的动态。”——《商业防盗措施:301妙法,让你以廉价或不用分文,防止自己的办公室、商店或公司失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