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和华用慈颜光照他们守望台2009年 | 8月15日
-
-
人的面部有30多块肌肉,仅是咧嘴一笑,就能牵动14块肌肉!想想看,假如没有这些肌肉,我们说话时就会毫无表情,大家交谈就没有趣味了,对吗?对失聪的人来说,面部表情的作用就更大了,除了使谈话充满生气之外,表情配合动作,也是传情达意的重要方法。手语可以把一些复杂的概念表达得十分细腻,许多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叹。
-
-
耶和华用慈颜光照他们守望台2009年 | 8月15日
-
-
以目代耳
一般人对聋人和手语都存着不少错误的观念,让我们来澄清一下。真相是:失聪的人能够驾车;读唇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易事;打手语不只是比手划脚而已;手语跟盲人点字完全是两回事;世上没有一套全球通用的手语;还有,在同一个国家里,不同地方的聋人所用的手语也略有不同。
聋人能阅读吗?有些聋人确实能,但实情是,大多数聋人都觉得阅读很困难。为什么呢?因为文字是源于口语的。请想想健听的孩子怎么学会一种语言。婴孩一出世,就听到身边的人说母语。不久,他就牙牙学语,渐渐能够把一个个单字串连成句子。他听得多,就自然而然地会说那种语言。因此,当健听的孩子学习认字时,他们只须把已知的字音跟所学的字配合就行了。久而久之,他们就能阅读。
现在想象一下,你身处异乡,在一个玻璃造的隔音室里。你从没听过当地人所说的语言。每天,他们都来看你,隔着玻璃对你说话,但你什么也听不到,只见他们的嘴唇在动。他们看你的神情,知道你不明白,就把自己所说的话写给你看,心想你一定会看得懂。但你能明白多少呢?用这种方法沟通几乎是行不通的。为什么呢?因为你从没听过这种语言,自然很难理解这种语言的文字。这正是大多数聋人的处境。
手语是聋人沟通的好方法。打手语的人利用周围的空间,在不同的位置做手势,表达出不同的概念,动作充满立体感。打手语时所做的动作和表情,都要符合手语独有的语法结构。由此可见,手语是一种立体的视觉语言,让眼睛接收信息。
打手语时,每一个动作、姿势和表情都有意思。面部神态的变化,不是纯粹为了增加戏剧效果,而是手语的语法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举个例,发问时扬一扬眉,可以表示这是反问句或是非题;皱一皱眉可以表示疑问,比如“谁?什么?哪里?什么时候?为什么?怎样?”另外,嘴形的变化可以表示物件的大小或动作的强弱。耸肩、眨眼、翘嘴角以至头部的不同动作,通通都有意思,可以把思想表达得很细腻。
一连串的动作和表情配合起来,十分传神,实在是视觉享受。手语确实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沟通方法,聋人精通手语,就能表达各种概念。从诗情画意到技术性,从浪漫到幽默,从写实到抽象,任何概念都可以用手语表达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