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我为你们立下模范”
    守望台2002年 | 8月15日
    • “我为你们立下模范”

      从时间来看,你们本该做导师了。——希伯来书5:12

      1.为什么基督徒读完希伯来书5:12,心里多多少少有点不安呢?

      你读完主题经文,心里是不是有点不安呢?其实,感到不安的不止你一个。身为基督徒,我们知道必须教导人遵守基督的吩咐。(马太福音28:19,20)我们明白时势紧急,必须掌握教导技巧,做称职的导师。我们也知道自己的教导关系到学生的生死存亡!(提摩太前书4:16)因此,我们应当问问自己:“我真的是称职的导师吗?我可以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导技巧呢?”

      2,3.(甲)一位教师指出,好的教导是以什么为本的?(乙)耶稣在教导方面为我们立下什么模范?

      2 就算心里有点不安,也不用泄气。如果我们只从教导技巧着眼,就会觉得力不能胜,把做导师视为畏途。其实,好的教导不在于技巧,而在于一种可贵的特质。在一本关于教学的书里,一位资深教师有以下的评论:“教学的成效,不是取决于技巧、方法、方针。……教学是以爱为本的。”这位教师所谈的,是他从事世俗教育工作的心得。可是,他的话对基督徒的教导工作也很适用。为什么呢?

      3 耶稣基督教导有方,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告诉门徒:“我为你们立下模范”。(约翰福音13:15)当时耶稣以身作则,教导门徒学习谦卑。耶稣在地上的时候,专心一意地教导人认识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在这件重要的工作上,他也为我们立下模范。(路加福音4:43)假如你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耶稣的传道工作,想必会选“爱”这个词,对吗?(歌罗西书1:15;约翰一书4:8)耶稣最爱的是天父耶和华。(约翰福音14:31)但他身为导师,也在另外两方面显出爱心。耶稣爱他所教的真理,也爱他所教的人。让我们仔细看看,耶稣在这两方面所立的模范。

      耶稣对真理的爱历久不变

      4.耶稣对耶和华的教导,怎样养成喜爱之心?

      4 教师对课目的看法,能大大影响授课的素质。教师对所教的科目缺乏兴趣,学生不但看得出,还会受感染,提不起劲来学习。耶稣满腔热诚地教导人学习宝贵的真理,认识耶和华和他的王国。耶稣深爱他所教的真理。事实上,他跟天父学习的时候,已经对这些真理养成喜爱之心。上帝的独生儿子降世之前,在天上的悠长岁月里,一直热中于学习真理。以赛亚书50:4,5对耶稣的描述十分贴切:“至高主宰耶和华赐我口才,使我的舌头像受过教导的人一样,懂得用良言回答疲乏的人。他每天早晨都唤醒我,唤醒我的耳朵,使我像受过教导的人一样,晓得怎样聆听。至高主宰耶和华开通了我的耳朵,我并没有反叛,也没有背道而驰。”

      5,6.(甲)耶稣受浸的时候,有什么经历?对他有什么影响?(乙)耶稣和撒但都引用圣经,但他们的态度怎样截然不同?

      5 后来耶稣降世为人。他从小就喜爱上帝的智慧。(路加福音2:52)他受浸的时候,有独特的经历。路加福音3:21说:“天就开了”。看来,耶稣从此记起降世以前在天上的生活。他受浸之后,在旷野禁食了40天。耶稣不断沉思耶和华先前在天上给他的许多训诲,乐在其中。但没过多久,考验就来了。耶稣要表明自己真的喜爱上帝的真理。

      6 那时耶稣又累又饿,撒但趁机引诱他。他们都是上帝的儿子,两者相比,却判若云泥!他们俩都引用《希伯来语经卷》,态度却截然不同。撒但为了达到自私的目的,不惜妄用上帝的话语,歪曲经文的意思。这个叛徒根本不把上帝的真理放在眼里。耶稣恰恰相反,每次回答撒但,都正确地引用经文,对上帝话语的敬爱之情溢于言表。在上帝用圣灵启示人写成圣经之前,耶稣早已存在。尽管这样,他却深深尊重圣经,因为圣经所记载的,都是天父赐的宝贵真理!耶稣告诉撒但,耶和华的话语比食物更重要。(马太福音4:1-11)耶稣热爱耶和华所教的一切真理。耶稣教导人的时候,怎样显露对真理的爱呢?

      耶稣爱他所教的真理

      7.为什么耶稣不愿提倡自己的见解?

      7 耶稣爱他所教的真理,这是显而易见的。老实说,耶稣知识广博,聪慧过人,随时可以提倡自己的见解。(歌罗西书2:3)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反而再三提醒听众,他所教的不是他自己的道理,而是出于天父的。(约翰福音7:16;8:28;12:49;14:10)耶稣酷爱上帝的真理,绝不会用自己的主张取而代之。

      8.耶稣开始传道的时候,怎样为门徒立下模范,以圣经为依据教导人?

      8 耶稣一开始传道,就为门徒立下模范。请想想他当初怎样向上帝的子民表明自己是应许的弥赛亚。耶稣只是站在民众面前,宣布自己是基督,然后施行惊人的神迹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吗?不是。他进了会堂,就是上帝子民惯常朗读圣经的地方。他在那里宣读以赛亚书61:1,2的预言,并且说明预言怎样应验在他身上。(路加福音4:16-22)为了表明耶和华支持他,耶稣行了很多神迹。虽然这样,他教导人总是以圣经为依据。

      9.耶稣对待法利赛派的方式,怎样表明他忠于上帝的话语?

      9 遇到宗教领袖提出质疑,耶稣并没有跟他们斗智。要智胜他们,固然易如反掌,耶稣却让上帝的话语折服他们。请看看以下的例子。耶稣的门徒在安息日走过麦田,摘了些麦穗来吃。法利赛派于是指控他们违犯安息日的规定。耶稣回答说:“有一次大卫和跟随他的人饿了,当时他所做的事,你们没有念过吗?”(马太福音12:1-5)这些自以为义的人,想必念过撒母耳记上21:1-6的记载。这段经文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可惜法利赛派一点也没有领悟。耶稣跟他们判然有别。他不仅细心阅读这段经文,还沉思其中的含意,把要旨铭记在心。耶和华通过这段记载,教导人认识律法背后的原则。耶稣喜爱这些原则,所以引用这段记载和摩西律法的例子,说明上帝的律法是合情合理的。同样,耶稣也本着忠贞之爱,挺身维护上帝的话语,因为宗教领袖但求达到目的,不惜歪曲经文的意思,甚至拿自己的传统来抵消上帝的话语。

      10.耶稣教导的素质怎样跟预言的描述一致?

      10 耶稣爱他所教的真理,因此从不要求人死记硬背。耶稣的教导绝不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上帝所启示的预言表明,弥赛亚的口“洋溢动人的话”,“发出优雅的话语”。(诗篇45:2;创世记49:21)耶稣应验了这些预言。他教导人认识他所爱的真理,说话“中听”,内容新颖生动,让人听得津津有味。(路加福音4:22)毫无疑问,耶稣说话有声有色,热情洋溢,从他的眼神就能看出他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听耶稣讲道,必然是赏心乐事。耶稣为我们立下多么杰出的模范!我们向人传讲学到的真理,务要效法他。

      11.耶稣教导有方,但从没有因此骄傲自大,为什么呢?

      11 耶稣对真理有透彻的了解,说话动人心弦。他有没有因此骄傲自大呢?世俗的教师往往会这样。但别忘记,耶稣有敬虔的智慧。这种智慧绝不会令人心高气傲,因为“谦逊的人”才“有智慧”。(箴言11:2)耶稣没有恃才傲物,还有别的原因。

      耶稣爱他所教的人

      12.耶稣怎样表明他不想门徒惧怕他?

      12 从耶稣的教导,我们总能看出他深爱民众。他从不盛气凌人,跟世俗的高傲教师大相径庭。(传道书8:9)有一次,彼得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大感惊讶,随即伏在耶稣膝下。耶稣不想门徒惧怕他,于是亲切地说“不要怕”,然后告诉彼得他将要参与一件令人振奋的工作,就是教导人成为基督徒。(路加福音5:8-10)耶稣教导门徒认识有关上帝的宝贵真理,希望他们本着爱真理的心,教导人成为基督徒,而不是出于惧怕导师才这样做。

      13,14.耶稣怎样体恤别人?

      13 耶稣不仅教导民众,还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可见耶稣的确深爱他们。“他看见群众,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被人剥削,四处流离,好像绵羊没有牧人一样。”(马太福音9:36)耶稣体恤群众的苦况,很想帮他们一把。

      14 请留意耶稣在另一个场合怎样流露体恤之情。一个患了血崩的妇人听见耶稣的事,就夹杂在人群中,从后面上前来摸耶稣外衣的穗边,结果神奇地痊愈了。耶稣察觉有力量从身上出去了,却看不见是谁得了医治。他坚持要找出摸他外衣的妇人。为什么?耶稣无意斥责妇人。妇人本来担心受到责备,因为她违犯了律法,也没有遵守法利赛派和抄经士的规条。耶稣不但没有责怪她,反而安慰她说:“女儿,你的信心使你痊愈了。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健康,摆脱你的恶疾。”(马可福音5:25-34)请留意耶稣的话充满体恤之情。他不是单单说“痊愈吧”就算了,而是对妇人说:“愿你健康,摆脱你的恶疾。”译做“恶疾”的希腊词语,照字面解释,也可以指“鞭打”。从马可所用的词语可以看出,耶稣明白妇人因病吃尽苦头,身心俱损。他很同情妇人的处境。

      15,16.耶稣传道期间,有什么事表明他着重留意别人的优点?

      15 耶稣总是留意别人的优点,他的爱心显露无遗。请想想他遇见拿但业的情景。拿但业后来成为使徒。“耶稣看见拿但业向他走过来,就论到他说:‘看,这是个真真正正的以色列人,他心里没有诡诈。’”令人惊叹的是,耶稣竟能洞悉拿但业的心, 了解他的为人。拿但业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缺点和过失,就像我们大家一样。先前他听见耶稣的事,竟毫不客气地说:“拿撒勒能出什么好东西吗?”(约翰福音1:45-51)耶稣本可以把拿但业批评一顿,却没有这样做,反而留意拿但业的优点,就是为人诚实。

      16 另一次,一个外邦军官来见耶稣,求他医治患病的奴隶。军官可能是罗马人。耶稣深知这人有不少缺点。在那个年代,罗马的军官也许经常动武,杀人流血,并且崇拜假神。可是,耶稣着重留意军官的优点:他对耶稣有无比的信心。(马太福音8:5-13)耶稣死前,跟身旁一个悬在柱上的罪犯说话。耶稣并没有数说罪犯的恶行,反而鼓励他,让他知道自己有希望进入乐园。(路加福音23:43)耶稣清楚知道,对人诸多不满、吹毛求疵,只会使人灰心丧气。毫无疑问,由于耶稣着重留意别人的优点,许多人受到感动,决心做得更好。

      甘心乐意为别人服务

      17,18.耶稣甘愿来到地上执行任务,这件事怎样表明他乐意为别人服务?

      17 耶稣甘心乐意地为别人服务,有力地表明他爱自己所教的人。上帝的儿子降世为人之前,一直深爱世人。(箴言8:30,31)身为耶和华的“话语”或代言人,他有很多机会跟世人接触,并且乐在其中。(约翰福音1:1)上帝的儿子甘愿放弃天上的崇高地位,“彻底舍了自己,取了奴隶的形态”,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亲自教导世人。(腓立比书2:7;哥林多后书8:9)耶稣在地上的时候,并没有要求别人服事他。相反,他说:“人子来到,不是要受人服事,而是要服事人,并且献出生命,作为许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20:28)耶稣的确言行一致。

      18 耶稣为人谦卑,乐于照顾民众的需要,甘愿献出自己为他们服务。他在应许之地往返奔波,走了好几百里路,逐城逐村向人传道,好让更多人听到王国的好消息。耶稣跟高傲的法利赛派和抄经士天差地远,他一直保持谦卑,待人和蔼。无论是权贵、军兵、律师,还是妇孺、穷人、病人,甚至被社会排斥的人,都乐意亲近耶稣,因为他们在耶稣面前感到自在。耶稣虽然完美无瑕,但完美的人也是人,难免会感到疲累、饥饿。可是,耶稣即使累了,很想歇一歇或静静地独自祷告,也会为别人着想,先照顾别人的需要。(马可福音1:35-39)

      19.耶稣怎样以谦卑、耐心和仁慈的态度对待门徒,为他们立下模范?

      19 耶稣也同样乐意为门徒服务。他心平气和、不厌其烦地教导他们。有些重要的道理,虽然经过多番教导,门徒还是不明白,但耶稣并没有怒斥他们,也没有放弃。他继续想方设法,使门徒明白过来。请想想,门徒为谁最大的问题争论了多少次。耶稣直到牺牲之前的晚上,仍要想尽办法教导门徒以谦卑相待。无论是保持谦卑,还是其他方面,耶稣都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为你们立下模范”。(约翰福音13:5-15;马太福音20:25;马可福音9:34-37)

      20.耶稣的教导方法跟法利赛派的有什么分别?他的方法为什么有效?

      20 请留意,耶稣不是单单吩咐 门徒怎样做,而是以身作则,“立下模范”。耶稣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门徒说话,仿佛凌驾于门徒之上,不屑做他吩咐门徒做的事。法利赛派却是这样的。耶稣提到法利赛派说:“他们只会说不会做。”(马太福音23:3)耶稣为人谦卑,言传身教。门徒看见他的榜样,对他的教导就一目了然了。他劝门徒要过简朴的生活,摆脱物质主义。门徒一听就明白,用不着猜测,因为他们看出耶稣的话是千真万确的:“狐狸有洞,天上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马太福音8:20)耶稣甘愿为门徒服务,谦卑地为他们立下模范。

      21.下一篇文章会探讨什么问题?

      21 毫无疑问,耶稣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导师!诚实正直的人看见听见耶稣的教导,无不看出耶稣爱他所教的真理,爱他所教的人。今天,我们研究耶稣所立的模范,也看出这个事实。可是,我们怎样才能效法耶稣的完美榜样呢?下一篇文章会探讨这个问题。

  • “不断跟随我”
    守望台2002年 | 8月15日
    • “不断跟随我”

      你们蒙召就是要这样行事,因为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紧紧跟随他的脚踪走。——彼得前书2:21

      1,2.耶稣为导师立下的完美模范,为什么不是我们永不能效法的?

      耶稣基督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导师。在地上,他是完美的人,一生从没有犯罪。(彼得前书2:22)那么,这是不是说,耶稣为导师立下的完美模范,是不完美的人永不能效法的呢?绝不是。

      2 正如上一篇文章谈到,耶稣的教导以爱为基础。爱是人人都可以培养的。圣经常说我们要爱人如己,对人的爱要多而又多。(腓立比书1:9;歌罗西书3:14)耶和华从不对人要求过高。“上帝就是爱”,他照自己的形像创造了我们,可见他的本意是希望我们表现爱心。(约翰一书4:8;创世记1:27)因此,当我们读主题经文的时候,就该怀着信心响应使徒彼得的话,紧紧跟随基督的脚踪。耶稣吩咐人:“不断跟随我。”我们是有能力服从这个命令的。(路加福音9:23)基督爱他所教的真理,也爱他所教的人。让我们探讨一下怎样效法他。

      培养对真理的爱

      3.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研读?箴言2:1-5记载了什么忠告?

      3 我们要爱自己所教的真理,就必须喜爱学习这些真理。在现今的世界里,要养成好学之心并不容易。有些人自小失学,有些人养成坏习惯以致荒废学业,因此许多人都不喜欢研读。可是,我们必须接受耶和华的教导。箴言2:1-5说:“我儿,你要领受我的言语,心里珍藏我的诫命;侧耳细听智慧,一心明辨事理。你要高呼求悟性,扬声求明辨的心。你要不停寻求,好像寻求银子;不断搜索,好像搜索宝藏。这样你就领悟何谓敬畏耶和华,找到上帝的知识。”

      4.“一心明辨事理”是什么意思?怎样的看法有助于我们“一心明辨事理”?

      4 箴言2:1-4再三表明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上帝的知识,不但要“领受”“珍藏”,还要“不停寻求”“不断搜索”。我们努力做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呢?请留意“一心明辨事理”这句话。一本参考书说,这句话“不是仅为了唤起人的注意,而是要求人表现一种思想态度:乐意接受教导”。要乐意接受耶和华的教导,热切地向他学习,关键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看法。我们必须把“上帝的知识”看做“银子”和“宝藏”。

      5,6.(甲)随着时间过去,可能有什么事发生?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件事?(乙)为什么我们应该不断扩充圣经知识的宝库?

      5 要把“上帝的知识”看做“宝藏”,其实并不难。想想看,你学习“上帝的知识”以后,知道耶和华要让忠心的人在地上乐园里永远安居。(诗篇37:28,29)你起初学到这个真理,无疑兴奋得像发现宝藏一样。当时,你满怀希望、满心喜乐。现在呢?随着时间过去,这个宝藏对你失去了吸引力吗?要是这样,就该做两件事。首先,重新激发你对真理的热爱。换句话说,要不时想想为什么你珍视耶和华所教的每个真理,包括许多年前学到的真理。

      6 其次,扩充你圣经知识的宝库。假如你正巧挖到一块璀璨夺目的宝石,你会随手放进口袋,然后就心满意足地走开吗?还是会继续挖掘,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宝石呢?圣经载满宝贵的真理,如同埋藏着许多宝石。无论你已找到多少,都仍然能够找到更多。(罗马书11:33)每当你找到一个真理,最好问问自己:“这个真理为什么是宝贵的?能让我更认识耶和华的品格,更了解他的旨意吗?我从中得到什么指引,好切实跟随耶稣的脚踪?”思考这些问题,能使你对耶和华所教的真理养成喜爱之心。

      爱我们所教的真理

      7,8.怎样表明我们喜爱从圣经学到的真理呢?请举例说明。

      7 教导别人的时候,可以怎样表明我们喜爱从圣经学到的真理呢?我们效法耶稣的榜样,传道教人总是以圣经为依据。近年来,上帝在全球的子民受到劝勉,要经常用圣经向人传道。因此,传道教人的时候,要设法让对方知道,我们重视自己传授的圣经知识。(马太福音13:52)

      8 请看看以下的例子。美国纽约市去年遭到恐怖袭击后,一位基督徒姊妹传道时运用诗篇46:1,11的经文。她首先问别人怎样应付惨剧的后遗症,然后留心聆听对方的回答,尊重对方的看法,接着说:“在这个艰难时期,有一节经文给了我 很大的安慰。读给你听一听,好吗?”很少人会拒绝,反而会跟她交谈下去。碰到年轻人,这位姊妹常说:“我教导人认识圣经已有50年了。你知道吗,从没有一个难题是我在圣经里找不到解决方法的。”只要态度认真、热诚恳切,就能表明我们既重视也喜爱从圣经学到的真理。(诗篇119:97,105)

      9,10.别人问起我们的信仰时,为什么根据圣经回答很重要?

      9 别人问起我们的信仰时,正是表明我们喜爱上帝话语的好时机。我们效法耶稣的榜样,不会照自己的意思回答。(箴言3:5,6)相反,我们会根据圣经回答。你害怕回答不了别人的提问吗?不妨考虑以下两个可行的办法。

      10 尽量做好准备。使徒彼得说:“要心里尊基督为圣,奉他为主,随时做好准备。这样,无论谁要你们解释心里的希望有什么根据,你们都可以在他面前辩白,只是要态度温和,深深尊重他。”(彼得前书3:15)你做好准备为信仰辩白吗?有些习俗不是基于圣经的,假如有人问起你不参与的原因,不要仅是说“我的宗教不许”。这样做只会使人觉得你受人摆布,那么别人就难免怀疑你所信奉的是不是邪教了。最好说“圣经不赞成”或“上帝不喜欢”,然后根据圣经作出合理的解释。(罗马书12:1)

      11.别人对真理有疑问,什么工具书能帮助我们找着圣经的答案?

      11 要是你认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何不花点时间读读《根据圣经而推理》呢?a不妨选几个一般人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熟记一些经文要点。《根据圣经而推理》和圣经都要带在身边,善加运用。别人提出问题的时候,不妨直接向对方说明,你手头有一本工具书,能帮助你找出圣经的答案。

      12.遇到问题而不知道答案,我们可以怎样做?

      12 不要过度担心。没有人是十全十美、无所不知的。遇到问题而不知道怎样回答,我们大可以说:“谢谢你提出这个有意思的问题。老实说,我不知道怎样解答;不过,我肯定圣经里有答案。让我先查一下,下次回来告诉你,好吗?”坦率、谦逊的态度也许能打开机会作进一步的见证。(箴言11:2)

      爱我们所教的人

      13.为什么我们应该对传道的对象有积极的看法?

      13 耶稣爱他所教的人。我们可以怎样效法他呢?千万不要对周遭的人漠不关心。须知“全能上帝的大日子”的战争越来越近,千千万万的人快要被消灭了。(启示录16:14;耶利米书25:33)可是,谁会生还、谁会灭亡仍然是个未知数。审判还没有开始,一切都掌握在耶和华所委任的审判官耶稣基督手中。耶稣施行审判之前,我们应有的看法是: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耶和华的仆人。(马太福音19:24-26;25:31-33;使徒行传17:31)

      14.(甲)我们可以怎样看看自己有没有体恤之心?(乙)要体恤别人、关注别人,有些什么可行的办法?

      14 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像耶稣一样体恤别人。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有些人被世上的宗教、政治、商业制度蒙蔽骗倒,我有没有同情他们呢?如果这些人对我所传的信息缺乏兴趣,我有没有设法了解原因呢?我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忠心地事奉耶和华的人,也一度对真理不感兴趣吗?我有没有按别人的需要调整传道话题?还是我认定他们无可救药而放弃呢?”(启示录12:9)别人感觉到我们真正体恤他们,就很可能会接受我们所传的信息。(彼得前书3:8)我们有体恤之心,传道的时候就会留意关心别人。不妨记下他们关注的事和提出的问题。回去探访时,可以让对方知道我们想过他上次提到的问题。如果对方有迫切的需要,我们可以提出实用的建议。

      15.为什么我们应该留意别人的优点?怎样留意?

      15 像耶稣一样,我们应该留意别人的优点。例如一个单亲妈妈克尽厥职去教养儿女,一个家主胼手胝足去养活家人,一位老人对属灵事物表现兴趣。我们传道的时候,有没有留意到这些人的优点,给他们配得的称赞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就能引起共鸣,进而打开机会为王国作见证。(使徒行传26:2,3)

      爱要谦卑

      16.传道的时候,为什么待人温和有礼很重要?

      16 我们爱自己所教的人,就会敏于听从圣经的明智忠告:“知识叫人自高自大,只有爱心才能强化人。”(哥林多前书8:1)耶稣具有广博的知识,却从不骄傲自大。因此,我们传道的时候,要避免好辩争胜、傲慢无礼的态度。我们的目标是打动人心,使人接受我们所爱的真理。(歌罗西书4:6)彼得劝勉基督徒,要随时做好准备为信仰辩白,但也提醒我们,要“态度温和,深深尊重”。(彼得前书3:15)我们待人温和有礼,就会较容易吸引人归附我们所事奉的上帝。

      17,18.(甲)别人挑剔我们,对我们的传道资格提出质疑时,我们该有怎样的反应?(乙)为什么认识古代圣经语言并不是学习圣经的必需条件?

      17 我们无需显示自己知识广博或学问高深。如果地区里的人不愿听没有大学学位或头衔的人说话,不要因他们的态度而灰心。在耶稣的日子,有人批评耶稣没有在著名的拉比学府深造过,耶稣却没有理会这样的批评。他也没有为了迎合大众的喜好,试图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博取他们的好感。(约翰福音7:15)

      18 对传道员来说,谦卑和爱心远比世俗教育重要。伟大的教育家耶和华使我们胜任传道工作。(哥林多后书3:5,6)无论假基督教的教士怎样说,我们都不必学会古代圣经语言,然后才有资格传授圣经知识。耶和华启示人写成的圣经,内容清楚浅显、明确具体,实际上人人都能明白其中宝贵的真理。即使这些真理被译成数以千计的语言,内容也保持完整不变。由此可见,认识古代圣经语言虽然有时有用,却不是必需的。认识古代圣经语言倒会使人自视过高,忽略了真基督徒必备的特质——乐意受教。(提摩太前书6:4)

      19.从什么意义上来说,基督徒的传道工作是一种服务?

      19 毫无疑问,基督徒从事传道工作必须态度谦卑。我们不时会受反对、冷落,甚至迫害。(约翰福音15:20)可是,我们忠心地传道,却能使别人得益。我们继续谦卑地为别人服务,就是效法耶稣基督对别人的爱了。请想想:为了找到一个绵羊般的人,即使要付出努力,向一千个态度冷淡或反对我们的人传道,不也是值得的吗?当然值得。我们坚持不懈地传道,永不放弃,就是忠心地为这些绵羊般的人服务了。末日临到之前,耶和华和耶稣肯定会帮助我们找出更多像珍宝一样的人,让他们认识真理。(哈该书2:7)

      20.我们可以在哪几方面以身作则呢?

      20 以身作则是表明我们乐意为别人服务的另一个方法。我们希望别人明白,事奉“快乐的上帝”耶和华是最佳、最充实的生活方式。(提摩太前书1:11)那么,从我们的行为,从我们对待邻人、同学和同事的态度,别人能看出我们活得快乐、活得充实吗?我们教导学生明白,在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里,基督徒会众有如绿洲一样,充满爱心。那么,学生也看得出我们爱会众的所有成员,而且努力维护会众的和平团结吗?(彼得前书4:8)

      21,22.(甲)我们不时看看自己的传道工作有没有改进的余地,就会珍惜什么机会?(乙)下一期的《守望台》文章会谈论什么?

      21 我们甘心乐意向人传道,就会受到激励,不时看看有没有改进的余地。许多人扪心自问,结果看出自己能够扩大服务,参加全时传道工作,或到需求大的地区传道。其他人则决定学习外语,为的是帮助地区里越来越多的移民。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不妨仔细考虑,并且为这件事祷告。不错,一生为别人服务能带来很大的快乐, 令人心满意足、内心安宁。(传道书5:12)

      22 无论如何,让我们继续效法耶稣基督,爱我们所教的真理,也爱我们所教的人。我们继续在这两方面培养并表现爱心,就能打好基础,像基督一样做优秀的导师。我们怎样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建造呢?下一期的《守望台》会有一系列文章,具体地谈论耶稣的教导方法。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