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要时刻留意自己的教导
    守望台1999年 | 3月15日
    • 要时刻留意自己的教导

      “你要时刻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导。要谨守这些事,因为你这样做,既可以拯救自己,又可以拯救听你的人。”——提摩太前书4:16。

      1,2.为什么今天我们急需热心的导师?

      “你们要去,使所有国族的人成为门徒,……我吩咐你们的一切,都要教导他们遵守。”(马太福音28:19,20)鉴于耶稣基督的这个命令,所有基督徒都应当传道教人。我们需要有热心的导师去帮助心地忠实的人,叫他们趁还有机会的时候认识上帝。(罗马书13:11)使徒保罗劝勉我们说:“务要宣讲神圣的话语,无论在有利的时节,在艰难的时节,都要急切从事。”(提摩太后书4:2)我们需要在会众内外都施行教导。事实上,传道的任务本身,并不仅限于宣扬上帝的信息。感兴趣的人要成为基督的门徒,就必须受到有效的教导才行。

      2 我们正生活在“难以应付的凶险时代”。(提摩太后书3:1)世人受到种种世俗见解和谬误主张洗脑。许多人“思想昏暗”,“丧尽道德感”。(以弗所书4:18,19)有些人在感情上饱受痛苦的创伤。不错,世人的确“好像绵羊没有牧人一样,被人剥皮,四处丢弃”。(马太福音9:36)可是,我们可以发挥教导的艺术,帮助心地忠实的人作出所需的改变。

      会众里的导师

      3.(甲)耶稣吩咐门徒要教导人,这个使命包括什么事在内?(乙)在会众里,教导的责任主要落在谁身上?

      3 通过家庭圣经研究的安排,数以百万计的人正受到个别的教导。可是,新人受了浸之后,他们需要获得进一步的帮助,好“在根基上扎根立稳”。(以弗所书3:17)我们执行耶稣在马太福音28:19,20给门徒的使命,带领新人归附耶和华的组织,他们会在会众里受到教导而得益。以弗所书4:11-13指出,上帝任命了男子,在会众里“做牧人,做导师,为要矫正圣民,去做服事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体”。有时,教导的艺术牵涉到“怀着十足的恒忍,……责备人,训斥人,劝勉人”。(提摩太后书4:2)导师的工作至为重要,因此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人的信中,把导师仅列在使徒和预言者之后。——哥林多前书12:28。

      4.我们养成优良的教导能力,可以怎样帮助我们听从保罗在希伯来书10:24,25提出的劝勉?

      4 然而,并非所有基督徒都是长老或监督。可是,圣经吩咐所有基督徒都要 彼此鼓励,“激发爱心,促进优良的作为”。(希伯来书10:24,25)他们要在聚会里这样做,就得发表作过充分准备的衷心评论,以求建立和鼓励别人。有经验的王国传道员跟新人一起从事外勤服务,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跟对方分享,也能够“促进优良的作为”。在外勤服务方面和非正式的场合,传道员能够施行深具价值的教导。例如,圣经吩咐成熟的女子要“教导人认识良善的事”。——提多书2:3。

      受劝导去相信

      5,6.(甲)真正的基督教怎样跟谬误的崇拜大异其趣?(乙)长老怎样帮助新人作明智决定?

      5 所以,真基督教跟伪宗教有天渊之别;许多伪宗教都试图控制辖下信徒的思想。耶稣在地上的日子,宗教领袖试图用人擅自制定的许多苛酷传统,严严辖制人民生活的每一方面。(路加福音11:46)基督教国的教士也时常这样做。

      6 然而,纯真的崇拜却是我们“用理智所作的神圣服务”。(罗马书12:1)耶和华的仆人是“受劝导 去相信”真理的。(提摩太后书3:14)有时,为了使会众的运作畅顺,带头的弟兄可能要制定若干准则和程序。可是,长老不会试图为信徒同工作决定;相反,他们会教导弟兄们“辨别是非”。(希伯来书5:14)长老这样做,主要是借着用“信仰的话语”和“优良教训的话语”去滋养弟兄。——提摩太前书4:6。

      留意你的教导

      7,8.(甲)能力普通的人怎样能够做导师?(乙)什么显示,人要作出努力,才能成为富于成效的教师?

      7 我们且回头看看一般基督徒所肩负的教导责任。人要具备特殊的技能、教育或才干,才能参与这件工作吗?不一定。正在普世进行的教育工作,大部分是由能力普通的平常人执行的。(哥林多前书1:26-29)保罗解释说:“我们有这珍宝[服事职务]放在瓦器[不完美的身体]里,可见这超凡的力量是上帝的力量,不是出于我们自己的。”(哥林多后书4:7)全球的王国传道工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可见耶和华的力量多么惊人!

      8 可是,人要做个“无愧的工人,正确地运用真理的话语”,就得作出很大努力才行。(提摩太后书2:15)保罗劝勉提摩太说:“你要时刻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导。要谨守这些事,因为你这样做,既可以拯救自己,又可以拯救听你的人。”(提摩太前书4:16)在会众内外,人要怎样留意自己的教导呢?人要这样做,就得掌握某些技巧或教导艺术吗?

      9.什么比才干更重要?

      9 在著名的登山宝训里,耶稣无疑显出超卓的教导技巧。他说完了话之后,“群众都对他的教导方式感到惊异”。(马太福音7:28)当然,在教导能力方面,我们没有人能够比得上耶稣。可是,我们无需有流利的口才,才能成为优良的教师。事实上,约伯记12:7说,甚至“走兽”和“飞鸟”也能够默默地教导人!除了才干或技巧之外,特别重要的是:我们究竟是“怎么样的人”;我们具有怎样的特质,养成了怎样的优良习惯,可以让学生效法。——彼得后书3:11;路加福音6:40。

      研读上帝的话语

      10.在研读上帝的话语方面,耶稣怎样立下优良的榜样?

      10 人要善于教导别人认识圣经的真理,自己就必须勤于研读上帝的话语。(罗马书2:21)在这方面,耶稣基督立下了杰出的榜样。在执行服事职务期间,耶稣曾提及《希伯来语圣经》大约半数书卷的经文,或表达过跟经文类似的思想。a他十二岁的时候,曾“坐在导师当中,一面听,一面问”,可见他对上帝的话语多么熟悉。(路加福音2:46)成年之后,耶稣常常上犹太会堂听人诵读上帝的话语。——路加福音4:16。

      11.施教的人应当养成什么良好的研读习惯?

      11 你勤于阅读上帝的话语吗?你要“明白敬畏耶和华,得以认识上帝”,就得努力钻研他的话语。(箴言2:4,5)因此,务要养成优良的研读习惯。要设法每天都读一点圣经。(诗篇1:2)一收到每期的《守望台》和《儆醒!》之后,就尽快阅读,并且养成这个习惯。参加会众聚会的时候,要聚精会神聆听。要学会做仔细的研究工夫。你学会“把一切……都准确追查”,教人的时候就不致言过其实或说错话了。——路加福音1:3。

      对受教者表现爱心和尊重

      12.耶稣对门徒怀有什么态度?

      12 另一个重要特质是,要对你所教导的人怀有正当的态度。法利赛派十分鄙视那些愿意听耶稣讲道的人。他们说:“这些不认识律法的群众是被咒诅的。”(约翰福音7:49)但耶稣却深爱和尊重自己的门徒。他对门徒说:“我不再把你们叫做奴隶,因为奴隶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相反,我已经把你们叫做朋友,因为我从我父亲那里听见的,全都让你们知道了。”(约翰福音15:15)这足以说明,耶稣的门徒也应当怎样执行教人的活动。

      13.保罗对他所教导的人怀有什么感情?

      13 例如,保罗跟他学生之间的关系,绝不是一种冷冰冰的师徒关系。他对哥林多人说:“你们在基督里,监护老师纵有一万,父亲却一定不多;因为我借着好消息,在基督耶稣里成了你们的父亲。”(哥林多前书4:15)保罗恳切劝戒他所教导的人,有时甚至声泪俱下。(使徒行传20:31)他也显出极大的耐心和仁慈。因此他能够对帖撒罗尼迦人说:“我们在你们中间温温柔柔,好像母亲乳养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帖撒罗尼迦前书2:7。

      14.对圣经学生怀有个人的关注,为什么十分重要?请举例说明。

      14 你效法耶稣和保罗吗?要是我们在某些天赋能力方面有点欠缺,只要我们对学生怀有真挚的爱心,就足以抵消这个缺陷有余了。圣经学生意识到我们对他们怀有个人的关注吗?我们有没有拨出时间去认识他们呢?一个基督徒女子发觉很难帮助一个学生在灵性上进步,于是问后者说:“有些事令你忧虑挂心吗?”女子开始向她尽情倾诉,说出自己的许多烦恼和忧虑来。对这个女子来说,这次发自爱心的交谈,成了她进步的转捩点。在这样的事例上,我们提出一些来自圣经的思想,说些安慰和鼓励的话是适当的。(罗马书15:4)可是,有一点要小心:圣经学生也许进步很快,但可能还有一些不符基督徒的行为要克服。因此,跟对方社交往来过密,也许不是明智之举。我们应当保持适当的基督徒界限。——哥林多前书15:33。

      15.我们可以怎样对圣经学生表现尊重?

      15 我们尊重学生,就不会试图控制他们的私人生活。(帖撒罗尼迦前书4:11)例如,我们跟一个女子研读圣经,当时她正跟一个男子同居,也许生下了儿女。女子对上帝有了确切认识之后,想在耶和华面前有个清白的地位。(希伯来书13:4)她应当跟同居的男子结婚,还是跟他分手呢?也许我们坚决认为,既然那男子对属灵的事兴趣很少,或甚至毫无兴趣,圣经学生跟他结婚就会妨碍她未来的进步了。另一方面,我们可能为女子的儿女担心,认为她跟同居的男子结婚,会对儿女较有利。不管怎样,我们干涉学生的生活,试图在这样的事上强要对方接受我们的意见,就是对当事人缺乏尊重和爱心了。毕竟,她作出什么决定,自己要承担后果。所以,如果我们训练学生运用自己的“了解力”,自行决定要怎样做,不是好得多吗?——希伯来书5:14。

      16.长老可以怎样对上帝的羊群表现爱心和尊重?

      16 会众的长老对羊群表现爱心和尊重,尤其重要。在写给腓利门的信中,保罗对他说:“尽管我在基督里可以大大放胆发言,吩咐你做合宜的事,……却宁愿本着爱心劝勉你。”(腓利门书8,9)有时会众里可能出现恼人的情况,以致长老不得不用严厉的方法处理。例如,保罗吩咐提多“要再三严厉责备[犯过者],使他们在信心上健康”。(提多书1:13)即使这样,监督们仍然必须留意,千万不要用不仁慈的口吻对会众说话。保罗写道:“主的奴隶不必争斗,倒该对所有人温柔,具备资格教导人,在逆境下保持克制。”——提摩太后书2:24;诗篇141:3。

      17.摩西犯了什么错误?长老可以从这件事学到什么教训?

      17 监督必须不断提醒自己,他们所照料的是“上帝的羊群”。(彼得前书5:2)摩西虽然为人谦和,却有一次暂时失去自制。当时以色列人“惹动他的灵,摩西用嘴说了急躁的话”。(诗篇106:33)上帝对摩西待他羊群的方式大感不悦,即使在这件事上以色列人也有不对的地方。(民数记20:2-12)今天,长老如果要处理类似的难题,就应当运用洞察力,以仁慈的态度施行教导和训诲。我们体贴弟兄,把他们视为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觉得他们已无可救药了,他们的反应就会最好。长老要像保罗一样,保持积极的观点;他对弟兄们说:“我们在主里也确信,你们现在以至将来都会遵行我们所吩咐的事。”——帖撒罗尼迦后书3:4。

      体恤学生的需要

      18,19.(甲)圣经学生如果能力有限,我们应当怎样体恤他们的情况?(乙)如果学生在某些问题上难于接受圣经的观点,我们可以怎样予以帮助?

      18 富于成效的教师施行教导时,会愿意按学生的能力和限度,调整自己所用的方法。(参阅约翰福音16:12。)在关于塔连德的比喻里,耶稣说主人把职责委派给奴仆,“都是按照各自的才能发给各人的”。(马太福音25:15)我们主持圣经研究,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去处理。我们自然希望能够在一段合理的短时间内,跟学生读完一本圣经书刊。可是我们必须承认,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或者能够迅速吸收新的思想。因此,如果研读的速度太快,圣经学生跟不上,我们就需要表现悟性,决定什么时候才从一个论点转移到另一个论点。最重要的不是按照某个既定的速度把课文读完,而是帮助学生明白他们所学习的资料。——马太福音13:51。

      19 有时某些问题,例如三位一体或宗教节日,圣经学生觉得很难接受圣经的观点,我们也应当体恤他们的情况。以一般而言,我们主持研究时无需加插许多额外的圣经资料,但是如果这样做显然有益,我们就无妨偶尔一试。可是,我们要在这件事上平衡合理,以免不必要地使学生的进步慢下来。

      要满腔热诚!

      20.保罗怎样以身作则,在教导上充满热诚和信念?

      20 保罗说:“要因着灵满腔热诚。”(罗马书12:11)不论我们主持家庭圣经研究,还是在聚会里有分担任节目,我们都该满腔热诚。保罗告诉帖撒罗尼迦人:“我们把好消息传到你们那里,不是单用言语,也是用力量,用圣灵和坚强的信念。”(帖撒罗尼迦前书1:5)保罗和同伴不但“把上帝的好消息传给[他]们,连自己的魂也衷心乐意给[他]们”。——帖撒罗尼迦前书2:8。

      21.我们既然奉派教导人,可以怎样对这件工作保持热心的态度?

      21 要真正满腔热诚,我们就必须坚信,圣经学生的确需要听见我们所要说的话。不要把任何教导的委派仅视为例行公事。抄经士以斯拉无疑很留意自己所施的教导,“定志[专心]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又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以斯拉记7:10)我们效法他的榜样,就应当充分准备课文,深深意识到资料的重要。我们要衷诚祷告,求耶和华使我们信心洋溢、充满信念。(路加福音17:5)我们要满腔热诚,才能够帮助圣经学生对真理养成衷诚的挚爱。当然,我们留意自己的教导,也可能牵涉到运用适当的教导技巧。下一篇文章会讨论其中一些要点。

  • 在教导上表现洞察力和说服力
    守望台1999年 | 3月15日
    • 在教导上表现洞察力和说服力

      “智慧人的心使他的口通达;又使他的嘴增加了说服力。”——箴言16:23,《吕译》。

      1.为什么教导人认识上帝的话语,不是只在于传授知识而已?

      我们教导人认识上帝的话语,目标不但是要启发学生的思想,同时也要打动他们的心。(以弗所书1:18)因此,教导不是只在于传授知识而已。箴言16:23说:“智慧人的心使他的口通达[‘表现洞察力’,《新世》];又使他的嘴增加了说服力。”(《吕译》)

      2.(甲)说服是什么意思?(乙)所有基督徒都可以怎样成为富于说服力的导师?

      2 使徒保罗在他所致力的教导工作上,无疑把这条原则应用出来。他在哥林多的时候,“每逢安息日,保罗总是在会堂里发表演讲,劝导[或译‘说服’]犹太人和希腊人”。(使徒行传18:4)据一位权威说,在这里译作“劝导”(或“说服”)的希腊词语,意思是“凭着理智或道义的影响,使人改变思想”。保罗运用深具说服力的论据,感动人改变他们原有的想法。保罗能言善辩,连他的敌人也闻风生畏。(使徒行传19:24-27)然而,保罗的教导绝不是志在炫耀人的能力。他对哥林多人说:“我说话宣讲,不是用可以劝服人的智慧话,而是用灵和力量提出确证,好叫你们的信心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上帝的力量。”(哥林多前书2:4,5)既然所有基督徒都有耶和华上帝的灵去帮助他们,他们都能够成为富于说服力的导师。但是借着什么方法呢?我们且看看一些富于成效的教导技巧。

      要留心聆听

      3.我们教人的时候,为什么要有洞察力?我们可以怎样打动圣经学生的心?

      3 第一个教导技巧,牵涉到聆听而不是说话。正如箴言16:23指出,我们要说服人,就得有洞察力才行。耶稣无疑能够洞察他所教导的人的思想。约翰福音2:25说:“他自己知道有什么在人心里。”但我们又怎能知道自己所教导的人怀有什么想法呢?一个方法是留心聆听。雅各书1:19说:“无论是谁,要快一点听,慢一点才讲。”诚然,不是人人都敏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圣经学生看出我们真的关心他们,就可能较愿意向我们披露内心的真正感觉。我们提出仁慈却富于洞察力的问题,常常能够打动学生的心,“汲引”出他们内心的感觉来。——箴言20:5。

      4.为什么基督徒长老必须留心听别人说话?

      4 基督徒长老留心听别人说话,尤其重要。只有这样,他们才真的“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歌罗西书4:6)箴言18:13警告说:“未曾听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有一次,一个姊妹错过了几次聚会,两个弟兄就怀着好意,对她提出一番劝戒,要她提防世俗的精神。姊妹感觉很伤心,因为长老根本没有问她为什么错过聚会。原来她刚刚动过手术,还没有完全康复。所以,我们听清楚才提出劝告,实在至为重要!

      5.弟兄发生争执,长老可以怎样处理?

      5 对长老来说,教导时常牵涉到向人提出劝告。在这件事上,留心聆听也十分重要。如果基督徒同工之间发生争执,就更要仔细聆听。长老要仔细聆听,才能效法“那毫不偏心……施行审判的父亲”。(彼得前书1:17)在不和的情形下,当事人时常感情非常激动。长老最好把箴言18:17的话紧记在心:“先诉情由的,似乎有理;但邻舍来到,就察出实情。”胜任的导师会仔细聆听双方的申诉。他先作个祷告,可以有助于形成一种平静的气氛。(雅各书3:18)如果双方感情激动,他可以建议每个弟兄直接对他说话,而不是两人彼此争辩。长老可以提出一些适当的问题,借此澄清引起争论的事端。许多时,引起争执的原因并不是由于双方恶意地攻击对方,而是缺乏沟通所致。如果当事人违反了圣经原则,有爱心的导师既已听过双方的申诉,就能够提出富于洞察力的劝告了。

      简明为贵

      6.保罗和耶稣怎样以身作则,用简单易明的方式施行教导?

      6 用词简明是另一个深具价值的教导技巧。当然,我们希望圣经学生“能跟所有圣民一同彻底领会[真理]的长阔高深”。(以弗所书3:18)圣经道理有些部分十分引人入胜,但却不易明白。(罗马书11:33)即使如此,保罗向希腊人传道时,他将注意集中在基督被“挂在柱上”的简单信息之上。(哥林多前书2:1,2)同样,耶稣以清晰、感人的方式向人传道。他在“登山宝训”里所用的词汇非常简单,可是这个演讲却含有一些极为深刻的真理。——马太福音5-7章。

      7.我们主持圣经研究的时候,可以怎样保持简单易明?

      7 我们主持圣经研究,也可以在教导方面保持简单。用什么方法呢?借着把注意集中在“较重要的事”上。(腓立比书1:10)解释深奥的问题时,我们应当设法用浅白的措辞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应当把注意集中在主要的经文之上,而不是把课文没有引录的每节参考经文,都读出来讨论一番。我们要预先作充分准备。不要提及许多细节,以致学生觉得吃不消;也不要让不甚重要的问题分散我们的注意。如果学生提出其他问题,是跟课文没有直接关系的,我们可以机巧地建议,等到读完课文之后才讨论。

      善用问题

      8.耶稣怎样善用问题?

      8 另一个有用的教导技巧是善用问题。耶稣基督在教人的时候,常常使用问题。例如有一次,耶稣问彼得说:“‘西门,你认为怎样?地上的王向谁征收物品税或人头税呢?是向儿子呢?还是向外人呢?’他说:‘向外人。’耶稣就对他说:‘那么,儿子其实是免税的了。’”(马太福音17:24-26)既然人在圣殿里崇拜上帝,而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按理说来耶稣自然无需缴纳圣殿税。可是耶稣技巧地运用问题去说明这件事实。这样,耶稣帮助彼得根据他已经知道的事,去作出正确的结论。

      9.我们主持圣经研究的时候,可以怎样运用问题?

      9 主持圣经研究时,我们也可以善用问题。如果学生答错了,我们可能想立即提出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这样做,学生真的会记得听到的资料吗?导师提出一些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效果时常会好得多。例如,如果学生觉得很难看出为什么他应当使用上帝的名字,我们可以问他:“你觉得自己的名字重要吗?……为什么?……如果有人不肯用你的名字去称呼你,你会有什么感觉呢?……上帝要我们使用他的私有名字,不是很合理吗?”

      10.长老可以怎样运用问题,帮助感情受创伤的人?

      10 长老牧养羊群的时候,也可以善用问题。会众里有许多人饱受撒但世界所欺凌,感情大受创伤;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污秽不洁、一无可取。长老也许可以跟这样的人推理,说:“你说你觉得自己不洁,但耶和华对你有什么感觉呢?既然我们仁爱的天父让自己的爱子死去,为你付出赎价,这岂不表示上帝爱你吗?”——约翰福音3:16。

      11.修辞性的问题可以达成什么目的?我们可以怎样在公开教导上运用这种问题?

      11 另一个有用的教导技巧,是运用修辞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无需听者出声回答的,目的只是要帮助听者推理。古代的先知时常运用这样的问题,促使听众对事情作深入的思考。(耶利米书18:14,15)耶稣也善用修辞性的问题。(马太福音11:7-11)在公开教导方面,这样的问题特别有效。与其只是告诉听众他们必须尽心竭力为耶和华服务,才能取悦他,也许较好的方法是问听众:“我们为耶和华服务,如果不是真的尽心竭力,他会喜悦吗?”

      12.运用观点性问题有什么好处?

      12 如果我们想知道圣经学生是否真的相信所学的知识,运用观点性问题会颇有效。(马太福音16:13-16)学生也许答得很对,说行淫是不对的。但你还可以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对于上帝所定的道德标准,你自己觉得怎样?你觉得上帝的标准太严格吗?你认为跟从上帝的标准是一件重要的事吗?

      用喻例打动人心

      13,14.(甲)用喻例说明一件事,是什么意思?(乙)适当的喻例为什么十分有效?

      13 要打动听者和圣经学生的心,另一个方法是善用喻例。译作“喻例”的希腊词语的字面意思是“放在旁边或一起”。你用喻例说明一件事,就是把一件类似的事“放在[这件事]旁边”,用后者去解释前者。例如有一次,耶稣问道:“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比拟上帝的王国,用什么喻例来陈明它呢?”耶稣接着提及当时人所熟知的芥籽。——马可福音4:30-32。

      14 上帝的先知使用过许多有力的喻例。上帝曾以亚述人为工具去惩罚以色列人,但后来亚述人却变得凶暴残酷,于是以赛亚用以下的喻例指出他们的僭越狂妄:“斧岂可向用斧砍木的自夸呢?锯岂可向用锯的自大呢?”(以赛亚书10:15)耶稣教导别人,也同样常用喻例。圣经报道说:“他不用喻例,就不对他们讲什么。”(马可福音4:34)适当的喻例非常有效,因为它们不但诉诸人的思想,也打动人的内心。喻例的目的,是要将新的知识跟听者已经熟悉的事物加以比较,使听者容易吸收。

      15,16.怎样的喻例才最有效?请举例说明。

      15 我们可以怎样用适当的喻例去打动听者的心呢?首先,喻例必须跟所要解释的事物相当类似。如果两者其实并不真正相似,就会弄巧成拙,听者不但没有受到启发,反而摸不着头脑。有一次,一个心怀好意的讲者想说明受膏的余下分子衷心顺服耶稣基督,于是把他们比作一只对主人惟命是从的宠物狗。但这样的比较真的适当得体吗?圣经用得体得多、庄重得多的方式,把同一的思想表达出来;圣经将耶稣的14万4000个受膏门徒比作“新娘”,“为了丈夫装饰妥当”。——启示录21:2。

      16 喻例跟听者的生活有切身关系,就最为有效。拿单说了一个喻例,谈及一只绵羊羔被杀,结果打动了大卫王的心,因为大卫年轻的时候做过牧羊人,非常喜爱羊。(撒母耳记上16:11-13;撒母耳记下12:1-7)如果喻例谈及一只公牛,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了。同样,喻例所根据的,如果是某些科学现象或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听者就可能根本不明究竟了。耶稣说喻例,所根据的都是日常的事物。他谈及各种普通的东西,例如灯、天上的飞鸟、野地的百合花等。(马太福音5:15,16;6:26,28)耶稣的听者能够很容易联想到这些事物。

      17.(甲)我们可以根据什么作喻例?(乙)我们可以怎样使课文里的喻例更适合学生的环境?

      17 在服事职务上,我们有许多机会运用简单、适当的喻例。要留意观察各种事物。(使徒行传17:22,23)也许我们可以根据听者的儿女、家庭、职业或嗜好作个喻例。或者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圣经学生的认识,使课文所提供的喻例对学生更适用。且举个例,《带来永生的知识》第8章14段用了一个很适切的喻例,谈及一个仁爱的父亲受邻人诋毁。如果圣经学生本身是个父母,我们无妨想想,可以怎样使这个喻例更适合对方的环境。

      诵读经文要得体

      18.为什么我们应当力求诵读得流畅?

      18 保罗劝勉提摩太说:“你要继续在公开宣读、劝勉、教导的事上专心。”(提摩太前书4:13)既然圣经是我们教导的基础,我们能够流利地诵读经文无疑十分有益。古代的利未人有荣幸向上帝的子民诵读摩西律法。他们是否诵读得结结巴巴,或者用单调乏味的声调读出来呢?绝不然。圣经在尼希米记8:8说:“他们清清楚楚地念上帝的律法书,讲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

      19.我们可以怎样改善自己的诵读能力?

      19 有些基督徒男子说话相当流利,但诵读能力却较差。他们可以怎样在这方面有所改善呢?要多多练习。他们可以反复诵读,直到读得流畅为止。如果你有自己所说语言的圣经录音带,可以留意诵读员怎样作语意的强调和表现音调的抑扬。也要留意他怎样以正确的发音,读出经文里的名字和不寻常的词语。如果你有本国语言的《新世界译本》,你也可以参照其中的发音符号。经过练习之后,甚至像“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这样的名字,也不致难倒你了。——以赛亚书8:1。

      20.我们可以怎样“留意……自己的教导”?

      20 身为耶和华的子民,我们有幸蒙他任用作导师,是多大的殊荣!因此,我们人人都应当认真履行这个重大责任。我们务要“时刻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导”。(提摩太前书4:16)我们仔细聆听别人说话,解释简单易明,提出富于洞察力的问题,运用适当的喻例,以有效的方式诵读经文,就可以成为优良的导师。耶和华正通过他的组织向我们提供优质的训练。愿我们人人都尽量从这个训练得益,使我们有“受教者的舌头”。(以赛亚书50:4)只要我们充分运用组织提供的各种工具,包括册子、录音带和录像带,努力执行服事职务,我们就能够学会在教导工作上表现洞察力和说服力。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