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帖撒罗尼迦为好消息竭力奋斗守望台2012年 | 6月1日
-
-
大约于公元50年,保罗和同伴西拉来到帖撒罗尼迦。这是保罗第二次到海外传道,也是他们首次将关于基督的好消息带到今天称为欧洲的地区去。
他们抵达帖撒罗尼迦时,想必仍清楚记得,之前他们在马其顿的另一个大城腓立比,曾遭到杖打和监禁。因此,保罗后来告诉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他在他们那里时,要“大大奋斗”才能向他们“讲论上帝的好消息”。(帖撒罗尼迦前书2:1,2)那么,他们在帖撒罗尼迦到底有什么遭遇呢?当地人有没有接受保罗所传的信息呢?
-
-
在帖撒罗尼迦为好消息竭力奋斗守望台2012年 | 6月1日
-
-
保罗抵达帖撒罗尼迦
保罗每到达一个新的地方,通常都会先接触犹太人,因为犹太人熟悉圣经,他可以用圣经跟他们讨论,帮助他们明白好消息。一个学者认为,这显示保罗关心同胞,又或者他想借助犹太人和其他敬畏上帝的人为踏脚石,好进而向外邦人传道。(使徒行传17:2-4)
保罗抵达帖撒罗尼迦后,也是先去犹太会堂。在那里,他“根据圣经跟[犹太人]推理,一面解释,一面引经证明基督必须受难,从死里复活。他说:‘我向你们宣讲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使徒行传17:2,3,10)
保罗向犹太人指出谁是弥赛亚(基督)和他会做的事。他的话很具争议性,因为在犹太人心目中,弥赛亚不是一个饱受苦难的人,而是一个大能的战士。为了说服犹太人,保罗运用了优良的教导技巧,包括“推理”“解释”和“引经证明”。a保罗把这些宝贵的知识告诉听众时,他们有什么反应呢?
有人接受,有人反对
有一些犹太人和很多归信犹太教的希腊人接受了保罗的信息,当中包括“不少显要的妇女”。圣经用“显要”一词来形容当地的女性,是很贴切的,因为马其顿女子的社会地位相当高。她们可以出任公职、拥有物业、享有某些公民权利和做生意。当地人甚至竖立纪念碑来尊崇显要的妇女。在腓立比,做生意的吕底亚接受了好消息,同样,在帖撒罗尼迦,也有一些地位高的妇女对好消息有很好的反应。这些妇女很可能出身名门,或者是当地达官贵人的妻子。(使徒行传16:14,15;17:4)
另一方面,有不少犹太人却嫉妒保罗,于是“收揽市集广场上游手好闲的恶棍,结伙成群,在城里掀起骚乱”。(使徒行传17:5)经文说的“恶棍”到底是怎么样的人?一个圣经学者说,那是一些“放浪形骸、一无是处的人”,又说:“他们看来并不特别在乎保罗传讲的是什么信息,而只是像其他暴民一样,情绪容易受到激动,一旦有人唆使就会作恶行凶。”
这帮恶棍“袭击[接待保罗留宿的]耶孙的家,想把保罗和西拉抓去交给暴民”。他们找不到保罗,就去找城里最高级的官员。经文说,他们“把耶孙和一些弟兄拉去见治城官,喊叫说:‘这些扰乱天下的人,现在也到这里来了’”。(使徒行传17:5,6)
帖撒罗尼迦是马其顿的首府,拥有若干程度的自治权。当地政府的一部分,是个由人民组成的议会,负责处理公共事务。“治城官”(希腊语“波利塔克斯”)b是一些高级官员,职责是维持社会秩序,以及缓和那些可能引致罗马政府干预或令帖撒罗尼迦失去自治权的情势。因此,这次治城官听到有人“捣乱”,肯定感到十分不安。
接着,那帮人提出一个更加严重的指控:“这些人全都违背凯撒的法令,说另有一个王,叫做耶稣。”(使徒行传17:7)一部圣经评注指出,这等于说保罗和他的同伴煽动叛乱和反叛罗马皇帝,因为罗马皇帝“不会容许人在被征服的省份内,未经御准就提及[另一个]王的名字”。此外,鉴于保罗所说的王耶稣因煽动叛乱罪而被罗马政府处决,这也许令治城官更加相信暴民的话。(路加福音23:2)
圣经说,治城官听了暴民的指控后激动不安。可是,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加上找不到被控告的人,所以治城官叫“耶孙和其他人交出足够的保证金”后,就放他们走。(使徒行传17:8,9)保证金可能是一种保释金,耶孙和其他基督徒交出这笔钱,意味着他们保证保罗会离开帖撒罗尼迦,不会再回来生事。后来,保罗在一封信中提及“撒但截断了[他]的去路”,不让他回帖撒罗尼迦,所指的也许就是这件事。(帖撒罗尼迦前书2:18)
由于情势恶劣,信徒们乘夜差保罗和西拉到比里亚去。保罗在比里亚的传道工作也有很好的成果,但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知道后非常愤怒,他们甚至走了80公里(50英里)的路到比里亚,挑唆群众反对保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