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现今更要时刻警醒!
    守望台2003年 | 1月1日
    • 现今更要时刻警醒!

      我们不应该继续沉睡,像其余的人一样,反而要时刻警醒,保持清醒。——帖撒罗尼迦前书5:6

      1,2.(甲)庞培和赫库兰尼姆是两个怎样的城市?(乙)两城许多居民不理会什么征兆?结果有什么遭遇?

      公元1世纪,维苏威火山附近有两座繁荣的罗马城市,称为庞培和赫库兰尼姆,是很受富人欢迎的度假胜地。城内一般的剧场可以容纳一千多名观众,庞培的巨大圆形剧场更可容纳全城的居民。考古学家在庞培还挖掘到118间酒馆和客栈,其中不乏赌博和卖淫的场所。壁画和其他遗迹显示,当时的人生活放荡,贪爱钱财。

      2 公元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开始爆发。火山学家相信,火山初次爆发时,只喷出浮石和灰尘,居民是可以逃生的,而看来当时也有不少人离开了灾区。可是,其他人却低估了危险,把征兆置之不理。到了半夜,大量极热的气体,夹杂着岩石灰尘突然涌进赫库兰尼姆,留在城里的居民全都窒息而死。第二天清晨,庞培的遭遇也一样,城内的居民通通罹难。两城的居民不理会征兆,结果落得悲惨收场!

      犹太制度的终结

      3.耶路撒冷的毁灭跟庞培和赫库兰尼姆的灾难有什么相似之处?

      3 可是在此之前九年,耶路撒冷的毁灭比庞培和赫库兰尼姆所经历的灾难,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当时耶路撒冷所遭受的,是人为灾难而已。有人把这场毁灭称为“有史以来最可怕的围城之一”,据说当时有一百多万犹太人丧生。跟庞培和赫库兰尼姆一样,耶路撒冷在毁灭之前也受到警告。

      4.耶稣就制度终结向门徒发出警告时,提到什么征兆?征兆怎样在1世纪初次应验?

      4 耶稣基督预告耶路撒冷将要毁灭,但事前必有令人不安的征兆,例如战争、粮荒、地震和不法的事,假先知也会活跃起来,而且上帝王国的好消息会传遍天下。(马太福音24:4-7,11-14)虽然耶稣的话主要指今天的情况,但在1世纪也曾小规模地应验。历史表明,当时犹地亚确曾发生严重的饥荒。(使徒行传11:28)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说,耶路撒冷毁灭前不久,附近曾经发生地震。毁灭临近时,犹太人一再发生暴乱和政党仇杀,有外邦人杂居的几个城市也都有大屠杀。另一方面,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却传遍“天下受造的众生”。(歌罗西书1:23)

      5,6.(甲)公元66年, 耶稣所说的什么预言应验了?(乙)耶路撒冷在公元70年毁灭时,死亡人数为什么那么多?

      5 公元66年,犹太人反叛罗马,于是绍塞斯·加卢斯领兵围困耶路撒冷,门徒就想起耶稣的话:“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安营的军队包围,就知道城快要荒凉了。到时,在犹地亚的,要逃到山上去;在城里的,要出来;在乡下的,不要进城”。(路加福音21:20,21)这是离开耶路撒冷的时候了。但怎样离开呢?出人意表的是,加卢斯突然退兵,让身处耶路撒冷和犹地亚的基督徒能听从耶稣的话,逃到山上去。(马太福音24:15,16)

      6 过了四年,大约在逾越节的时候,提图斯将军率领罗马大军再来耶路撒冷,决心平息犹太人的叛乱。罗马军队“用尖柱筑垒”围城,以防犹太人逃跑。(路加福音19:43,44)虽然战事一触即发,可是犹太人仍从罗马帝国各地涌到耶路撒冷去守逾越节,结果都被困住了!约瑟夫斯说,在罗马军队围城期间伤亡的人,多半是这批不幸的旅客。a耶路撒冷最后陷落,丧生的人占罗马帝国犹太人口的七分之一。耶路撒冷和圣殿被摧毁时,以摩西律法为基础的犹太政权和宗教制度,从此就消失了。b(马可福音13:1,2)

      7.忠心的基督徒为什么能够渡过耶路撒冷的毁灭?

      7 公元70年,耶路撒冷的犹太裔基督徒本可像城内其他人一样丧命或成为奴隶。不过历史表明,他们听从耶稣在三十七年前发出的警告,离开了耶路撒冷,而且再也没有回去。

      使徒发出适时的警告

      8.彼得看出有什么必要?当时他可能想到耶稣的什么话?

      8 今天,一场影响更深远的毁灭正日渐迫近,整个现行制度都会因此结束。耶路撒冷毁灭之前六年,使徒彼得发出迫切而又适时的警告。现代的基督徒要特别留意这个警告,那就是:要保持警觉!彼得看出有必要唤醒基督徒“清晰的思考力”,好紧记主耶稣基督的诫命。(彼得后书3:1,2)彼得促请基督徒保持警觉时,想到的可能是耶稣牺牲前几天对使徒们所说的话:“你们要留心,时刻警醒,因为你们不知道指定的时候几时才到。”(马可福音13:33)

      9.(甲)一些人有什么心态?(乙)为什么怀疑的心态非常危险?

      9 今天有些人讥讽说:“他应许要临在,哪里会实现呢?”(彼得后书3:3,4)也许这些人觉得,自创世以来,天下其实没有多大改变。这种怀疑的心态是危险的,可以使我们松懈下来,久而久之,就只顾满足一己的欲望。(路加福音21:34)而且,彼得指出,这些好讥诮的人忘记了挪亚日子的洪水毁灭了当时的世界制度。当时的世界的确改变了!(创世记6:13,17;彼得后书3:5,6)

      10.彼得说了什么话鼓励人要有耐心?

      10 彼得指出上帝没有即时采取行动的原因,鼓励读者要有耐心。首先,彼得说:“在耶和华看来,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得后书3:8)耶和华既然是永活的,自然能够全面考虑问题,挑选最适当的时间才行动。接着,彼得指出耶和华希望各处的人都悔改。上帝耐心等待,是要让许多人得救,不致因他急于行动而灭亡。(提摩太前书2:3,4;彼得后书3:9)耶和华有耐心并不等于他不会采取行动。彼得说:“耶和华的日子会 像贼一样来到。”(彼得后书3:10)

      11.我们怎样做,就能在属灵方面时刻警醒?这怎样使耶和华的日子仿佛“加速”来临?

      11 请留意彼得所用的对比。虽然盗贼难防,但彻夜警醒的守门人,比不时打瞌睡的人更容易发现贼踪。守门人怎样才能时刻警醒呢?四处走动能使人保持警觉,总比整夜坐着好。基督徒要是在属灵方面保持活跃,也就能时刻警醒了。所以彼得说,我们该“有圣洁的品行,有敬虔的行为”。(彼得后书3:11)我们忙于行善,就能“等待耶和华的日子临到,紧记日子迫近”。(彼得后书3:12)在希腊语,“紧记日子迫近”的字面意思是“加速”。耶和华的日子必在他所定的时候来到,我们无法更改。不过,在耶和华的日子来到之前,要是我们努力不懈地为他服务,时间就仿佛过得特别快。(哥林多前书15:58)

      12.在耶和华保持忍耐期间,  我们可以怎样善用时间呢?

      12 谁以为耶和华的日子迟迟未到,就最好听从彼得的劝告,耐心等待耶和华所定的时候。在上帝保持忍耐期间,我们可以善用时间。例如,我们可以培养重要的基督徒特质, 并把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告诉还没有机会听见的人。只要我们时刻警醒,到这个制度结束的时候, 耶和华就会发现我们“毫无污点、毫无瑕疵、享有平安”。(彼得后书3:14,15)这是多大的奖赏!

      13.今天,我们要特别留意保罗对帖撒罗尼迦基督徒说的什么话?

      13 保罗写信给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也提到时刻警醒非常重要。他说:“我们不应该继续沉睡,像其余的人一样,反而要时刻警醒,保持清醒。”(帖撒罗尼迦前书5:2,6)今天,整个世界制度快要毁灭了,时刻警醒更是当务之急!世人对属灵的事漠不关心,崇拜耶和华的人生活在其中,也可能受到影响。因此保罗劝勉我们要“保持清醒,用信心和爱心当做胸甲穿上,用得救的希望当做头盔”。(帖撒罗尼迦前书5:8)我们经常研读圣经,参加聚会,跟信徒交往,就能听从保罗的劝告,保持清醒,辨明时势紧急。(马太福音16:1-3)

      数百万人时刻守望

      14.统计数字怎样表明,今天有很多人听从彼得的劝告时刻警醒?

      14 今天听从上帝劝告、保持警觉的人多吗?很多。2002工作年度,传道员的数目达到630万4645人的高峰,比2001工作年度增加了百分之3.1。他们花了12亿238万1302小时向人传讲上帝的王国,表明他们确实在属灵方面保持警觉。这种活动绝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真基督徒生活的重心。萨尔瓦多的爱德华多和诺爱米正好反映出真基督徒的态度。

      15.萨尔瓦多有什么事例表明,很多人都在属灵方面保持警觉?

      15 保罗说:“这个世界的景象不断改变。”(哥林多前书7:31)多年前,爱德华多和诺爱米注意到保罗的话,于是甘愿过简朴的生活,成为全时的先驱传道员。他们得享很多福分, 后来更奉派探访各分区和区域的会众。 爱德华多和诺爱米虽然遭遇过严重的困难, 却乐意放弃舒适的生活而全时传道,他们深信所作的决定是对的。 萨尔瓦多有2万9269名传道员, 当中有2454名是先驱。当地有很多基督徒都像爱德华多和诺爱米一样,表现自我牺牲的精神。难怪在上一个工作年度,当地的传道员人数增加了百分之2。

      16.科特迪瓦一个年轻弟兄有怎样的精神?

      16 在科特迪瓦(旧称象牙海岸),一个年轻的基督徒也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他写信给当地的分部办事处说:“我是个助理仆人,如果我不以身作则,又怎样鼓励弟兄做先驱呢?所以我放弃了高薪的职业,改做自雇工作,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传道。”结果,这个年轻人成了科特迪瓦983个先驱传道员之一。在上一个工作年度,科特迪瓦有6701名传道员,增加了百分之5。

      17.比利时一个年轻姊妹怎样不畏偏见,勇敢发言?

      17 比利时有2万4961个传道员宣扬上帝的王国。当地的偏见、歧视和不容异己的歪风一直没有消减,为传道员制造了种种困难。虽然这样,传道员却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热心传道。一个16岁的耶和华见证人上伦理课时,听见班上有人说耶和华见证人是邪教,于是请求老师准她申辩。她运用一部影片(《耶和华见证人——这名字背后的组织》)和一本册子(《耶和华见证人简介》),清楚说明耶和华见证人的信仰。同学们都很欣赏这些资料。下一周,同学们还接受了一次测验,问题全都跟耶和华见证人的信仰有关。

      18.我们怎么知道,虽然阿根廷和莫桑比克的经济很差,当地的传道员却专心事奉耶和华?

      18 在末期,很多基督徒都要应付各种严重的问题,但他们没有分心。众所周知,阿根廷遇到极大的经济困难,但去年的传道员人数却有新高峰,达到12万6709人。莫桑比克虽然十分穷困,却有3万7563人参与传道工作,人数增加了百分之4。在阿尔巴尼亚,许多人生活很苦,但传道员人数增加了百分之12,达到2708人的高峰。显然,上帝的仆人先追求王国,任何艰难的景况也不能阻碍耶和华的灵运行。(马太福音6:33)

      19.(甲)什么表明仍然有很多绵羊般的人渴求真理?(乙)工作年度报告还有什么数字表明耶和华的仆人在属灵方面时刻警醒?(见12-15页图表)

      19 环球的报告显示,去年每月平均举行530万9289个圣经研究,表明仍然有很多绵羊般的人渴求真理。出席耶稣受难纪念聚会的人数,达到1559万7746的新高峰,当中大部分人还没有事奉耶和华。愿他们的知识继续增长,对耶和华和弟兄团体的爱多而又多。大群“另外的绵羊”昼夜在造物主的圣殿里敬奉他,跟受膏的弟兄一起努力工作。这个情景实在令人振奋!(启示录7:9,15;约翰福音10:16)

      罗得的鉴戒

      20.我们从罗得和他妻子的事例学到什么鉴戒?

      20 当然,上帝的忠仆也可能暂时松懈。请想想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的事例。两名天使来到,告诉他上帝快要毁灭所多玛和蛾摩拉了。这个警告绝不是出人意表的,因为“那些目无法纪的人沉迷于无耻的行为,使罗得大感痛心”。(彼得后书2:7)可是,当两名天使叫罗得离开所多玛时,他竟“拖延不走”,以致天使差不多要强拉罗得和他的家人出城。后来,罗得的妻子不听天使的警告,回头张望。结果,轻率的态度令她赔上了性命。(创世记19:14-17,26)耶稣警告:“你们要记住罗得的妻子。”(路加福音17:32)

      21.为什么现今更要时刻警醒?

      21 庞培和赫库兰尼姆的灾难、耶路撒冷的毁灭、挪亚日子的洪水和罗得的事例,一一说明听从警告非常重要。耶和华的仆人都看见这个制度末期的征象。(马太福音24:3)我们已经脱离了错误的宗教。(启示录18:4)我们必须效法1世纪的基督徒,紧记耶和华的日子迫近。(彼得后书3:12)现今更要时刻警醒!我们怎样做才能时刻警醒呢?为了时刻警醒,我们可以培养一些什么特质呢?下篇文章会解答这些问题。

      [脚注]

      a 公元1世纪,耶路撒冷城的居民不大可能超过十二万。优西比乌斯估计,在公元70年,有大约三十万人从犹地亚行省前往耶路撒冷守逾越节,其余丧生的人必然来自帝国其他行省。

      b 当然,在耶和华眼中,新约已在公元33年取代了摩西律法。(以弗所书2:15)

  • 要时刻守望!
    守望台2003年 | 1月1日
    • 要时刻守望!

      我对你们说的话,也是对所有人说的:要时刻守望。——马可福音13:37

      1,2.(甲)关于守护财物,有个人记取了什么教训?(乙)耶稣以贼为喻,说明时刻警醒有多重要?

      胡安把贵重的财物存放在床底下,认为那里万无一失。可是一天晚上,胡安和妻子在卧室里熟睡的时候,有贼偷偷地走了进来。显然,这个贼知道胡安的财物藏在哪里,于是悄悄地把床底下的财物全都拿走,又顺手拿走了床头柜抽屉里的钱。第二天早上,胡安发觉家里失窃了。他终生都不会忘记这个惨痛的教训:人睡着了,又怎能守住自己的财物呢?

      2 在灵性上沉睡也会招致同样的后果。我们睡着了,就守不住自己的希望和信仰。因此,保罗劝勉基督徒:“我们不应该继续沉睡,像其余的人一样,反而要时刻警醒,保持清醒。”(帖撒罗尼迦前书5:6)耶稣以贼为喻,说明时刻警醒多么重要。耶稣告诉门徒,他来审判天下之前会发生什么事,然后提醒他们:“所以,你们要不断守望,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在什么日子来到。有一件事你们要知道,家主如果知道几更天有贼来,就会保持警醒,不容贼挖洞进家里来。所以你们也要预备妥当,因为在你们认为不大可能的时刻,人子就来了。”(马太福音24:42-44)贼行窃之前,绝不会四处张扬,总是希望屋里的人懵然不觉。耶稣说,现行制度的末日也是出人意表的,在我们认为“不大可能的时刻”就会来到。

      “你们总要警醒,凭信心站稳”

      3.耶稣以奴隶为喻,表明基督徒时刻警醒为何十分重要?

      3 路加福音记载了耶稣的一个比喻,说基督徒好像奴隶守候参加婚礼的主人回来。奴隶必须时刻警醒,不断守望,才能在主人到达的时候,马上迎接他。耶稣提醒门徒:“在你们想不到的时刻,人子就来了。”(路加福音12:40)有些人事奉耶和华已经多年,但由于期待的末日还没有来到,他们可能放松警惕,不再觉得时势紧急,甚至断定末日遥遥无期。我们要是有这种想法,就不会再专注属灵的事,转而追求物质,在灵性上昏昏欲睡。(路加福音8:14;21:34,35)

      4.我们确信什么事,就会切切守望?耶稣的比喻怎样表明这点?

      4 我们可以从耶稣的比喻得到另一个启示。尽管奴隶不清楚主人会在哪个时刻到达,但明显的是,他们知道主人必定在当天晚上回来。要是他们以为主人改天晚上才回来,当晚就很难彻夜警醒了。不过,奴隶肯定主人会在当晚回来,这激励他们耐心等候。类似的是,圣经的预言虽然没有指明末日会在哪个日子、哪个时刻来到,却清楚显示我们正处于末期。(马太福音24:36)相信末日将临,能帮助我们保持警惕。如果我们确信耶和华的日子真的非常迫近,就会精神抖擞,切切守望。(西番雅书1:14)

      5.保罗劝基督徒要警醒,我们该怎样回应呢?

      5 保罗写信劝勉哥林多城的基督徒:“你们总要警醒,凭信心站稳”。(哥林多前书16:13)我们一方面要时刻警醒,一方面要有坚定的信心,在基督徒信仰上站稳,两者是息息相关的。怎样才能警醒呢?就是要加深对上帝话语的认识。(提摩太后书3:14,15) 我们养成研读圣经的好习惯, 经常参加聚会,信心就会更加稳固。对我们的信仰来说,紧记耶和华的日子迫近是非常重要的。圣经的证据充分表明现行制度的末日临近了。我们不时重温这些证据,就不会忘记有关末日临近的重要真理。a注意世事的发展也能强化信心,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世事应验了圣经的预言。德国一位弟兄说:“新闻报道离不开战争、地震、暴力事件和地球污染等问题。我每次看新闻,都深深体会到末日快要来临了。”

      6.耶稣用什么比喻说明,日子久了,人就很容易在灵性上松懈下来?

      6 在马可福音13章,我们也读到耶稣劝门徒警醒的话。这一次,耶稣把门徒比作守门人,正等候家主从外国回来。守门人不知道家主在什么时候到达,惟有不断守望。耶稣说家主可能在四更中的任何一更回来。第四更是凌晨3点到黎明时分。在最后一更,守门人已经困倦不堪,稍微松懈就会睡着。据说军队要突袭敌人,打他个措手不及,临近黎明是最好的时机。我们的情况跟守门人很相似。末世已近尾声,世人都在灵性上鼾睡,我们也许要竭力挣扎才能保持警惕。(罗马书13:11,12)因此,耶稣在比喻里再三嘱咐门徒:“你们要留心,时刻警醒……。所以,你们要时刻守望……。我对你们说的话,也是对所有人说的:要时刻守望。”(马可福音13:32-37)

      7.基督徒很容易陷入什么危险?因此,圣经常常劝勉我们怎样做?

      7 耶稣在地上执行神圣职务期间,甚至在返回天上以后,都曾多次嘱咐门徒要保持警惕。其实,圣经差不多每次提到现行制度的末日,都告诫我们要时刻警醒,不断守望。b(路加福音12:38,40;启示录3:2;16:14-16)由此可见,在灵性上昏昏欲睡,陷入危险,是很容易的事。我们人人都需要这样的警告!(哥林多前书10:12;帖撒罗尼迦前书5:2,6)

      三位使徒没有警醒

      8.在客西马尼园,耶稣吩咐三位使徒跟他一起守望,结果他们怎样呢?

      8 我们从彼得、雅各和约翰身上可以看出,人不是想警醒就能警醒的。彼得、雅各和约翰都有属灵的思想,忠心耿耿地跟随耶稣,对他有深厚的感情。尽管如此,公元33年犹太历尼散月十四日的晚上,他们却没有警醒守望。举行过逾越节的晚餐后,三位使徒跟耶稣一起离开耶路撒冷的房子,到客西马尼园去。耶稣对他们说:“我非常忧愁,几乎要死。你们留在这里,陪我一起守望。”(马太福音26:38)耶稣先后三次向天父恳切祷告,可惜每次回来都看见三位使徒睡着了。(马太福音26:40,43,45)

      9.三位使徒为什么昏昏欲睡?

      9 三位忠心的使徒为什么在逾越节的晚上辜负了耶稣呢?一个原因是他们困倦不堪。当时很晚了,大概是深夜,“他们的眼睛已经睁不开了”。(马太福音26:43)耶稣知道他们很累,于是说:“你们要切切守望,不断祷告,免得陷入引诱。心灵固然是热切的,肉体却软弱了。”(马太福音26:41)

      10,11.(甲)在客西马尼园,为什么耶稣虽然很累,仍能警醒守望?(乙)耶稣吩咐三位使徒要一起守望,使徒却睡着了,我们从中学到什么教训?

      10 在这个深具历史意义的晚上,无疑耶稣也很累,可是他不但没有打瞌睡,反而趁自己仍有自由,热切地向天父祷告。前几天,耶稣已经劝门徒要祷告,说:“你们要时刻警醒,常常恳切祈求,好叫你们能逃过这一切要发生的事,可以站在人子面前。”(路加福音21:36;以弗所书6:18)我们听从耶稣的劝告,效法他向耶和华衷心祷告,恳切祈求,就能在灵性上时刻警醒。

      11 耶稣深知自己快要被逮捕,判处死刑,但他的门徒还不明白这些事。先前耶稣已经告诉使徒,他要遭受磨难,最后死在苦刑柱上。很可惜,使徒并没有领会他的话,所以耶稣警醒祷告的时候,他们却睡着了。(马可福音14:27-31;路加福音22:15-18)我们像使徒一样,都是肉体软弱的人,对一些事还没有透彻的了解。但如果我们不再觉得时势紧急,就会在灵性上沉睡。要时刻警醒,唯一的方法就是看清时局,紧记末日迫近。

      最重要的三件事

      12.保罗指出为了保持清醒, 我们要努力追求哪三件事?

      12 我们怎样才能对紧急的时势保持警觉呢?正如上文指出,我们要常常祷告,也要紧记耶和华的日子迫近。此外,保罗还指出我们要努力追求三件非常重要的事。他说:“我们这些属于白昼的人该保持清醒,用信心和爱心当做胸甲穿上,用得救的希望当做头盔”。(帖撒罗尼迦前书5:8)现在我们简略谈谈,信心、希望和爱心能发挥什么作用,使我们在灵性上时刻警醒。

      13.要保持警惕,为什么信心是不可少的?

      13 我们必须坚信耶和华存在,也坚信“他必奖赏恳切寻求他的人”。(希伯来书11:6)耶稣曾经预告末日来临。他的预言在1世纪初次应验,使我们深信预言会在现今以更大的规模再次应验。我们有信心,就会殷切期待耶和华的日子临到,确信预言“一定应验,绝不误期”。(哈巴谷书2:3)

      14.要时刻警醒,为什么希望是不可或缺的?

      14 有把握的希望就像“生命的锚”一样。我们有这种希望,就能耐心等待上帝的应许实现,即使经历艰辛,也能坚忍不拔。(希伯来书6:18,19)玛格丽特是受膏基督徒,受浸超过七十年,今年九十多岁了。她说:“1963年,我丈夫得了癌症,病重垂危。当时我想,末日要是快一点来就好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很自私。当时我们根本不知道,宣扬王国的工作在世界各地会扩展到什么程度。到了今天,还有许多地方的王国工作才刚刚开始。我多么庆幸耶和华一直保持忍耐。”使徒保罗向我们保证:“忍耐叫人蒙悦纳,人蒙悦纳就有希望,这个希望必不令人失望。”(罗马书5:3-5)

      15.我们有爱心,不管要等候多久,都会怎样做?

      15 爱心是基督徒的显著特质,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爱心的。我们事奉耶和华,是因为爱他,不是因为他要在什么时候实现应许。我们爱别人,就会锲而不舍地向他们传讲王国好消息,不管上帝要我们传道多久,也不管我们要反复探访同一个住户多少次。保罗说:“现在存留的,有信心,有希望,有爱。这三样当中,最大的是爱。”(哥林多前书13:13)我们有爱心,就能时刻警醒,忍耐到底。爱能“凡事希望,凡事忍耐。爱是永恒的”。(哥林多前书13:7,8)

      “你要紧紧持守你所有的”

      16.我们不该松懈,倒该培养什么态度?

      16 我们正处于重要关头。世事不断提醒我们,现行制度已接近尾声了。(提摩太后书3:1-5)现在绝不是松懈的时候,我们应该紧紧持守自己所有的。(启示录3:11)我们“保持警惕,随时祷告”,努力强化信心、希望和爱心,就能预备妥当,应付将临的重大考验。(彼得前书4:7)主还有很多工作交给我们。我们忙于做敬虔的事,就能时刻警醒。(彼得后书3:11)

      17.(甲)虽然有时我们所盼望的事没有立刻实现,为什么不该灰心丧气?(见21页附栏)(乙)我们可以怎样效法耶和华?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福分?

      17 耶利米说:“耶和华是我的福分,所以我要耐心等候他。人仰望耶和华,一心寻求他,必蒙他善待。人静默等待耶和华的拯救,这是好事。”(耶利米哀歌3:24-26)我们当中有些人只等了不久,另一些人却已经等待耶和华的拯救多年了。无论我们等候的时间是长是短,跟未来的无穷岁月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哥林多后书4:16-18)我们可以一面等待耶和华的日子来临,一面努力培养基督徒必不可少的特质,趁耶和华仍然忍耐,帮助别人接受真理。愿我们人人都时刻守望,效法耶和华保持忍耐,因他所赐的希望而满心感激。愿我们忠心耿耿地保持警惕,紧紧持守永生的希望。这样,以下的预言就必定应验在我们身上:“[耶和华]就抬举你,让你得着大地。恶人被剪除的时候,你必看见。”(诗篇37:34)

      [脚注]

      a 《守望台》2000年1月15日刊12-13页的文章提出了六方面的证据,表明我们正生活在“最后的日子”。(提摩太后书3:1)沉思这些证据能使我们在信仰上站稳。

      b 词典编纂者瓦因指出,译做“警醒”的希腊语动词的字面意思是“驱散睡意”,“不仅指醒着,还指聚精会神地守望”。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