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飞机发展史
    警醒!1999年 | 3月8日
    • 飞机发展史

      发明家最终怎样设计出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呢?归根究底,发明家都不得不从研究真正的飞行高手——雀鸟——入手。德国工程师奥托·利林塔尔,曾一度仔细观察鹳鸟的飞行习性,还在1889年出版了《雀鸟飞行——航空学的基础》。两年后,利林塔尔就自制了第一架结构简单的滑翔机。可是,利林塔尔进行过大约两千次滑翔飞行后,在1896年一次驾驶单翼滑翔机时不幸意外身亡。之后,法国出生的美裔工程师奥克塔夫·夏尼特,把利林塔尔的设计加以改良,发展出双翼滑翔机,标志人类在设计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方面又跨进另一大步。

      接踵而来的就是莱特兄弟了。奥维尔和威尔伯·莱特本是美国俄亥俄州代顿的自行车制造商。1900年,两兄弟以利林塔尔和夏尼特的设计为基础,展开滑翔飞行试验。随后三年,莱特兄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反复地作了多次实验飞行。他们的新发明配备风洞装置;第一个风洞更是用洗衣粉盒子做的。莱特兄弟首次作动力飞行时,自制了一副具四个气缸、十二匹马力的引擎,装在新飞机的下层机翼上。引擎驱动两个木制的螺旋桨,而螺旋桨则分别置于飞机后舵的两端。

      1903年12月14日,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首次从木制的跑道升空,在半空中停留了三秒半!三日后,两兄弟再度出动。这次,飞机在空中盘旋了接近整整一分钟,还飞行了260米。莱特兄弟终于成功了。a

      出乎意料的是,这项划时代的创举当时竟没引起多少人的注意。1906年1月,《纽约时报》终于登载了莱特兄弟的故事。然而,文章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莱特兄弟在高度保密之下发明了自己的“飞行器”,1903年“在空中飞行方面弄出一点成绩来”。其实,奥维尔在作过历史性飞行后的那个晚上,已经向父亲发了电报,请他赶快通知新闻界,好把消息公诸于世。可是,当时美国只有三份报章愿意刊登这则新闻。

      飞行器无利可图?

      在航空技术发展初期,一般人对航空事业的前景都不甚看好。即使赫赫有名的飞行先驱夏尼特,也曾在1910年扬言:“有见识的专家认为,飞行器根本无利可图。毕竟,飞行器的载量有限,现在如是,将来亦然,是不可能作载客或运货之用的。”

      话虽如此,莱特兄弟作过处女飞行后,航空技术在接着的日子进展神速。不出五年,莱特兄弟就建造了一架双人的双翼飞机,时速71公里,离地面43米飞行。1911年,有人作了首次横越美国大陆的飞行:从纽约飞到加利福尼亚,历时约49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的时速更由100公里进至230公里以上,而飞行高度也旋即增至9000米。

      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在航空技术方面不断刷新记录,常常成为报章热门的头条新闻。1923年,两个美国军官花了少于27小时,进行首次横跨大陆的不停航飞行。四年后,飞行员林白单枪匹马,从纽约直飞巴黎,全程历时33小时20分钟,因而一举成名。

      与此同时,新兴的民用航空公司也开始想法子招揽生意。到了1939年底,美国的航空事业已经相当蓬勃,每年运载接近三百万名乘客。在30年代下半期,标准的民用客机是DC-3型,载客量21人,时速只有270公里。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用航空飞机已把载客量大大提升,马力也更为强劲,时速超过480公里。1952年,英国的涡轮喷气式民用飞机开始投入服务。1970年,像载客量达400人的波音747一类的珍宝型喷气式客机也正式面世了。

      1976年,航空技术又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当时,英法两国的工程师共同研制出机翼呈三角形的协和式喷气客机,能载客100人,时速逾2300公里,即音速的两倍。不过,这类超音速客机经营成本高昂,因此还未能普及使用。

      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方向

      即使你从没有坐过飞机,高速发展的航空技术也大概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你的生活。环球的空运事业发达;人们吃的穿的,家里或工作用的东西,往往都是借助飞机横跨大陆或甚至越洋运送而至。凭着空邮服务,信件、包裹不一会儿就送到身处异地的人的手上,而商业世界则依赖往来飞行的信使,好日复一日地进行贸易活动。全赖空运,人们才购买得到若干货品,享有某些服务,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品的价钱自然也受空运的成本影响。

      除此之外,航空技术也令人类社会起了不少转变。毫无疑问,多亏有航空事业,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只要负担得来,就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飞到几乎世上任何角落去。消息迅速传播,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大大拉近。

      进步的代价

      不过,在这一切有利发展的背后,人不得不付出代价。随着航空交通越来越繁忙,有些人担心飞行旅程会变得越来越不安全。每年,私人或民航飞机失事的事件时有所闻,而且往往夺去不少人的性命。《财富》杂志说:“由于行内竞争激烈,许多航空公司已不再采取以往一直沿用的特别安全措施。其实,它们是可以把额外成本转嫁到顾客身上的。”杂志还报道,负责确保美国航运安全的联邦航空局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拨款不足,人手短缺,管理欠佳”。

      此外,航空交通日益繁忙,空气和噪声污染随之增加,也令越来越多环保人士大感不安。《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说:“在世界民用航空方面,(噪声污染)是相当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

      不但这样,机群开始老化的情况也使问题雪上加霜。1990年,每四架美国飞机当中,就有一架是使用了超过二十年的。另外,三分之一的飞机的使用时间,更超出了制造商为飞机预定的“安全使用年限”。

      因此,航空工程师正面对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成本上涨、人们环保意识日增的情况下,设计出载客量更大、安全度更高而造价又划算的飞机。

      有些人已想出一些降低成本的方法。吉姆·埃里克森在《亚洲新闻》中写道,英法两国共同组成的航天小组和英国的航天学会,正计划设计一种新式飞机,载客量预期可高达三百人,并且以音速两倍的速度飞行。由于载客量大,乘客的平均成本和耗费的燃料会相应减少。另外,为了解决不少机场过度拥挤的问题,一些有远见的工业家建议开创新纪元,使用载客量为100人的巨型直升机,作短途旅程之用。这些工业家相信,现在由机翼固定的飞机运载的短途旅客,日后很可能改乘这类飞行交通工具,从而大大减少现行飞机的使用量。

      在未来的日子,巨型直升机和超音速客机能真正解决航空工业的燃眉之急吗?让我们在人类不断“开拓天空”之际,继续拭目以待吧!

      [脚注]

      a 有些人声称,侨居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德国人古斯塔夫·魏斯科普夫,早在1901年就已驾驶自己发明的飞机,在空中飞行。可是,人们却找不着图片加以证实。

  • 坐飞机有多安全?
    警醒!1999年 | 3月8日
    • 坐飞机有多安全?

      每年,全球约有五十万人死于交通意外。可是,以1996年来说,死于空难的人却只有1945人。1997年,这个数字更下降至1226人。根据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所持的统计数字,“喷气式客机在每一百万次飞行中,失事的次数少于两次”。

      不过,空难事件总是惹人注目,给人絮絮而谈;对每天死于交通意外的人,人们却屡见不鲜而无动于衷。在美国,一般人认为只有乘搭公共汽车是比坐飞机稍为安全一点的。

      但是,为什么坐飞机一般比坐汽车更安全呢?一个明显的理由是,飞机不像陆上的交通工具般近距离行驶。另一个原因是,绝大部分的机组人员都受过严格训练,对分内职责具很高的专业水平。一般来说,波音747客机的机长都是五十来岁,约有三十年飞行经验的。保障飞行安全是所有机组人员的首务。毕竟,在客机航行时,他们的生命安危跟其他乘客是分不开的。

      驾驶舱的安全设备

      你要是仔细看看客机驾驶舱内的设备,就会发现有两副一模一样的主要仪器和控制按钮装置:左边的一副由机长操作,右边的一副则是为副机长而设的。a据《空中旅客手册》说:“[这样,]如果其中一个机长突然倒下来,另一个机长仍可以代为驾驶,以确保飞行安全。航行期间,两个机长也可以互相操控对方的仪器,以求肯定两个控制板发出相同的指示。不过,机长发生事故的机会其实是很低的。”

      另一个保障驾驶舱内一切运作正常的方法是,机长和副机长一般会享用不同的膳食。为什么呢?这样,万一其中一个食物中毒,另一个仍可以维持飞行。不过,这样的情形也并不常见。

      为了确保机长能完全控制像襟翼、起落架或制动器一类等可活动的部分,“一般客机都设有两个或以上的液压系统,以备不时之需”。今天,飞机大都配备两个或甚至三个相同的系统。这是保障飞行安全的常规做法。

      飞行安全须知

      任何乘客都可以采取下列简单的预防措施:阅读教人应付紧急情况的指示卡,仔细聆听服务员在飞行前陈述保障安全的各个程序。找着自己的座位后,看看最接近的紧急出口在哪儿。情势紧急时,要听从服务员的指示。服务员全都受过严格训练,晓得怎样应付突发事故。服务员一旦发出指示,乘客就要迅速按之行动,别再记挂身外物。生命诚然比物质资财宝贵得多呢。

      今天,飞机一般都在云层上飞行而得以避开恶劣的天气,因此长途飞行大都十分畅顺,大部分旅客也不会受晕机所苦。如果机长预料飞机即将遇上气流,就会预先忠告乘客系上安全带,以确保自身安全。

      乘客还可以采取别的措施,使旅程更加安全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过,大部分都不能接受这样的调整。什么调整呢?就是座椅的方向不再朝向前方,而是朝往后方!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如果飞机突然减速,椅子的靠背就可以支撑着乘客的身子,增加乘客的安全度。其实,一般汽车的安全带都不只围着乘客的腹部,还有另一条是从肩头拉到腰间的。因此,飞机座椅上缠着腹部的带子相形之下就显得有点不足了。可是,旅客总是喜欢向前看,好知道自己正飞往哪儿去,而不是回头张望到过的地方!

      害怕坐飞机?

      据估计,在美国的成年人当中,每六个就有一个是害怕坐飞机的。不但这样,有些人更患上飞行恐惧症,也就是对飞行怕得要死,以致出现各种异常反应。有什么办法可以缓和这种不安的情绪呢?

      如果人对飞行加深认识,就无疑可以大大减少这方面的焦虑。每年,在全球接近一万个机场,约有一万五千架飞机往来穿梭,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把乘客平平安安地送到目的地去。这些安全抵达目的地的乘客,每年达十二亿人。“据伦敦的劳埃德[保险]公司说,坐飞机比坐汽车安全25倍。”

      如果你对飞机望而生畏,就该读读关于飞行、飞机或训练飞机驾驶员一类的书。这样,你就知道飞机驾驶员都受过严格训练,驾驶飞机前也得在睡眠时间和喝酒方面严守限制,和给抽样作药物试验。此外,为了测试驾驶员应付紧急情况的能力,驾驶员每六个月就得参与一次模拟的飞行试验。这类模拟试验相当逼真,有些驾驶员接受测试后更“浑身发抖,大汗淋漓”。如果驾驶员测试不及格,就可能给吊销民航驾驶执照。

      对飞机驾驶员的各种要求,远比陆上交通工具的司机严格。因此,你对飞机和驾驶员认识越深,信心也就越大。

      到机场跑一趟也会有所帮助。留意旅客必经的程序,看看他们的反应怎样。你会发现,大部分旅客从飞机下来时,跟从公共汽车下来无异。对这些旅客来说,乘坐飞机早就成了家常便饭,没什么大不了。另外,你也可以实地观察一下飞机起飞、着陆。试试了解多一点事实,你就会赏识气体动力学原理的奇妙;这些原理使飞行既可行又安全。

      你鼓起勇气坐第一次飞机时,大可以告诉机舱服务员,你从没有坐过飞机,所以也许会有点紧张。专业的服务员会晓得教你一些自我松弛的方法,并且增加你对飞行运作的信心。要试着尽量放松一点。如果机长宣布乘客可以在机舱内自由走动,你就不妨站起来,在机舱内走个圈儿。这样,你大概就能克服对飞行的莫名恐惧了!

      [脚注]

      a 一般客机停泊后,不管乘客是想参观驾驶舱,还是渴望就飞行提出问题,机长都无任欢迎。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