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题名页/版权页
    你应当相信三位一体吗?
    • 2006年印刷

      推行全球圣经教育,包括发行本出版物,完全由自愿捐款提供经费

      除非另外注明,所有经文引自《圣经新世界译本》(2001)

      本书引用的汉语圣经译本简称:

      《和合》——《圣经新标点和合本》(联合圣经公会,1988)

      《新译》——《圣经新译本》(天道书楼有限公司,1992)

      《现译》——《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联合圣经公会,1995)

      《吕译》——圣经(吕振中译,香港圣经公会,1990)

      《思高》——圣经(思高圣经学会,1968)

      《牧灵》——《牧灵圣经》(天主教国际圣经学会等,1998)

  • 目录
    你应当相信三位一体吗?
    • 目录

      3 三位一体的教义可信吗?

      3 各教会如何论述三位一体

      5 三位一体是圣经一套明确的教义吗?

      7 三位一体的教义从何而来?

      12 关于上帝和耶稣,圣经怎样说?

      16 上帝的地位始终高于耶稣吗?

      19 圣灵——上帝的动力

      22 真有经文“证明”上帝是三位一体的吗?

      30 按照上帝悦纳的方式崇拜他

  • 序言
    你应当相信三位一体吗?
    • 序言

      很多人都相信真神是三位一体的,但对于三位一体论的定义却意见纷纭。

      何谓“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的教义符合圣经真理吗?

      耶稣基督是不是三位一体神中的一位?他就是至高的上帝吗?

  • 三位一体的教义可信吗?
    你应当相信三位一体吗?
    • 三位一体的教义可信吗?

      你相信真神是三位一体的吗?天主教徒和基督新教徒大多相信。长久以来,这个信仰毕竟是教会的中心教义。

      因此,你大抵也会觉得,三位一体的教义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事实刚相反,现在有些相信上帝是三位一体的人,也对这个教义提出质疑。

      为什么我们应当认真地想想关于三位一体的问题呢?因为耶稣亲口说:“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由此可见,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真神本质的认识。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弄清有关三位一体教义的争论。因此,何不亲自查考这个问题呢?(约翰福音17:3,和合)

      三位一体论并无定说。一般而言,这个教义主张真神本体有三个位格,就是圣父、圣子和圣灵(或作圣神),但真神只有一个;这“三位”完全平等,同样全能,都是自有永有的。

      然而,另一些人说三位一体的教义是个谬论。他们指出至高的上帝是独立存在,而不是三位一体的,既自有永有,也无所不能。他们认为,耶稣降世之前是上帝创造的一个灵体,正如天使那样,因此耶稣的生命是有开始的;此外,耶稣从没有在任何意义上跟至高的上帝平等,耶稣一向都顺服上帝,至今也是这样。他们相信,圣灵不是个有思想感情的个体,而是上帝发出的动力。

      支持三位一体论的人声称,这个教义不但基于传统,也源于圣经。不相信三位一体论的人认为,这个教义并不符合圣经的真理。一本历史书甚至说:“三位一体的教义完全是源于异教的。”(英语《基督教包含的异教信仰》)

      如果三位一体的教义是正确的,那么说耶稣不是真神本体的一位,而且从没有跟上帝平等,就是贬低了耶稣。可是,如果三位一体的教义是错误的,那么说还有其他个体跟上帝平等,甚至说玛利亚是“天主之母”,就是贬低了至高的天主。如果天主不是三位一体的神,《天主教教义》(英语)以下的话就大大冒犯了天主:“人必须使这信仰保持纯正和完整,否则必定会永远灭亡。这天主教信仰就是:我们恭敬三位一体的天主。”

      有鉴于此,弄清三位一体论的真相非常重要。在探讨这个教义的起源和它的根据之前,更仔细地看看这个教义的界说有助于我们弄清真相。“三位一体”究竟是什么意思?支持这个教义的人怎样解说?

      [第2页的图片]

      左方:公元前13世纪的埃及三一神像,由阿蒙-瑞、拉美西斯二世、穆特合成。右方:公元14世纪的三位一体神像,由耶稣、天父、圣灵合成,三者共有四条腿。

  • 各教会如何论述三位一体
    你应当相信三位一体吗?
    • 各教会如何论述三位一体

      天主教会说:“天主三位一体是基督宗教的中心教义……。《亚大纳西信经》声明:‘父是天主,子是天主,圣神是天主,但不是三个天主,而是一个天主。’……这三位同样永恒,地位平等,都是自有永有、无所不能的。”(英语《天主教百科全书》)

      其他教会几乎全都认同三位一体的教义。例如希腊正教会表示,三位一体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甚至说“基督徒就是那些承认基督是上帝的人”。在《基督教正教信仰》(英语)里,正教会声称:“上帝是三位一体的……。父完全是上帝。子完全是上帝。圣灵完全是上帝。”

      换句话说,三位一体就是“一神三位”的意思。据称每一位都自有永有;每一位都是全能的,没有一位的地位高于或低于其他两位。

      这个教义令人费解吗?很多诚恳的基督徒都大惑不解,觉得它不合常理,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他们不禁想道:既然父是上帝,耶稣是上帝,圣灵也是上帝,为什么不是有三位上帝而是只有一位呢?

      “超乎人所能理解”

      对于三位一体的观念,很多人都感到困惑。《美国百科全书》(英语)说这个教义“超乎人所能理解”。

      相信三位一体论的人也有同感。教会蒙席尤金·克拉克说:“天主是一,天主是三。由于世上没有任何事物是这样的,因此我们无法了解,只好接受。”枢机若望·奥康瑙尔说:“这是个极大的奥秘,难以理解。”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也提到“天主圣三高深莫测的奥秘”。

      有鉴于此,《宗教知识辞典》(英语)说:“对于三位一体论的精确定义或解说,支持这个教义的人也意见纷纭。”

      无怪乎《新天主教百科全书》(英语)说:“天主教神学院的导师常常被学生反复追问以下问题:‘我们该怎样讲解圣三论呢?’既然神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神学院教授大概也好不了多少。”

      人只要到图书馆查阅讲解三位一体论的书籍,就会发觉上述的话真确无误。讲解这个教理的书数不胜数,可是,人千辛万苦看完一大堆令人费解的神学用语,好不容易读完大量莫衷一是的论据,仍然得不到满意的答案。

      在《三位一体论有什么解说?》(英语)一书中,耶稣会会士约瑟夫·布拉肯表示:“教士们攻读神学期间,都费神费力地学习……三位一体,他们自然不愿在讲坛上向信众讲述这个教理,即使在三一节也不例外……。既然别人到头来也是不会明白的,那又何必唠唠叨叨地向他们讲解呢?”他又说:“三位一体是教会的正统信仰,但跟基督徒的生活和崇拜没有多大关系。”话虽如此,三位一体却依然是教会的“中心教义”!

      天主教神学家汉斯·金在他所著的《基督教与世界各宗教》表示,教会在非基督徒当中取得的进展很有限,三位一体这个教义是因素之一。他指出:“不但犹太人摸不着头脑,就连学识广博的伊斯兰教徒也无法理解三位一体的观念……。对于三位一体教义就一神跟三位所作的区别,伊斯兰教徒大惑不解。他们不但不觉得受到启迪,反而被许多源自古叙利亚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的神学语词,弄得糊糊涂涂。伊斯兰教徒觉得这不过是文字游戏……。关于上帝的独一性,人为什么要乱添乱加,以致到头来贬损了这独一性呢?”

      “上帝不是混乱的”

      这个叫人大惑不解的教义究竟从何而来?《天主教百科全书》说:“这么不可思议的信条必定是天主的启示。”天主教学者卡尔·拉纳和赫伯特·沃格林勒,在他们合编的《神学辞典》中说:“严格来说……天主圣三是个奥秘……除非天主启示,人是无法理解的;即使得了启示,也难以完全理解。”

      然而,人辩称三位一体既是奥秘,使人感到混乱和困惑,就必定是上帝的启示,这个推断引起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上帝的启示表明,上帝绝不会使人感到混乱:“上帝不是混乱的。”(哥林多前书14:33,新译)

      根据经文对上帝的描述,关于上帝的某个教义要是令人感到混乱和困惑,连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学者都无法清楚解释,这个教义有没有可能来自上帝?

      此外,人必须是神学家才能认识“独一的真神”和他“差来的耶稣基督”吗?(约翰福音17:3,和合)假如真的是这样,为什么只有少数博学的犹太宗教领袖看出耶稣是弥赛亚呢?另一方面,耶稣的忠心门徒大多是平民百姓,有务农的、捕鱼的、收税的,也有家庭主妇。虽然出身寒微,却对于耶稣所传有关上帝的真理坚信不疑,从而能够把这些真理教导别人,甚至甘愿为信仰舍命。(马太福音15:1-9;21:23-32,43;23:13-36;约翰福音7:45-49;使徒行传4:13)

      [第4页的图片]

      耶稣的门徒是卑微的平民而非宗教领袖

  • 三位一体是圣经一套明确的教义吗?
    你应当相信三位一体吗?
    • 三位一体是圣经一套明确的教义吗?

      如果上帝真的是三位一体的神,圣经就必首尾一贯地阐明三位一体的教义。为什么?因为圣经是上帝给人的启示,正如耶稣的使徒所断言。既然我们要认识上帝,以他喜悦的方式崇拜他,因此圣经必定把谁是上帝交代得一清二楚。

      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接受圣经是上帝确凿的启示。圣经是他们信仰的根据,最高的权威。比如,使徒保罗到比里亚传道时,城里的人都“非常热切地接受神圣的话语,天天细心考查圣经,要对证所听见的事”。(使徒行传17:10,11)

      那时上帝手下显要的仆人以什么为权威?使徒行传17:2,3说:“保罗照惯例……根据圣经跟他们推理,一面解释,一面引经证明”。

      耶稣自己也以身作则,根据圣经教导人。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说“经上记着说”,又“把经上指着他说的话”,向人解释清楚。(马太福音4:4,7;路加福音24:27)

      无疑耶稣、保罗和公元1世纪的信徒都根据圣经传道教人。他们深知“圣经全都是上帝用圣灵启示的,对于教导、责备、纠正、按正义施行管教,尽都有益,叫敬神的人可以完全胜任,装备齐全,做各样的善工”。(提摩太后书3:16,17;另见哥林多前书4:6;帖撒罗尼迦前书2:13;彼得后书1:20,21)

      许多教会声称三位一体是圣经的基本教义。既然圣经能“纠正”错误,那么圣经理应阐明三位一体这个基本教义才对。但是,神学家和历史家有没有说,三位一体是圣经一套明确的教义呢?

      “三位一体”这个语词有没有在圣经里出现?

      有一部基督新教辞典说:“‘三位一体’一词并不出现于圣经……。但一直至第四世纪这才正式见于教会的神学中。”(《圣经新辞典》)一部天主教著作说,“三位一体”这个语词“并不是圣经的用语”。(《新天主教百科全书》)

      《天主教百科全书》也说:“圣经里没有一个语词表示天主圣三。希腊语词τρίας(triʹas, 拉丁语译作trinitas[意思是三位一体])最早见于公元180年安条克的狄奥菲鲁斯的著作里……。此后不久,这个词的拉丁语译法‘trinitas’才出现于德尔图良(又译特土良)的著作中。”

      虽然德尔图良曾用过“trinitas”(三位一体)这个语词,但这并不足以证明他提倡三位一体的道理。天主教著作《天主圣三神学辞典》(英语)就曾表示,尽管德尔图良有些话后来被人用来讲解三位一体论,读者却要知道:“我们不可就此妄下结论,因为德尔图良根本没有用这些话来说明三位一体神学。”

      《希伯来语经卷》的证言

      虽然“三位一体”一词没有在圣经里出现,但圣经有没有至少明示了三位一体这个道理呢?比如圣经的《希伯来语经卷》(《旧约》)怎么说?

      《宗教百科全书》(英语)指出:“今天神学家一致同意《希伯来语经卷》并不包含一套三位一体的教义。”《新天主教百科全书》也说:“《旧约》并没有传授圣三一的教义。”

      同样,耶稣会教士埃德蒙·福特曼也在他所著的《天主圣三》中承认:“《旧约》……没有明示,也没有暗示一个天主有三位:父、子、圣灵……。没有证据显示圣经执笔者猜想过天主是[三位一体]的……。要在[《旧约》]里寻找一些表示、象征或‘暗示’天主三位一体的语词,这既偏离了原文的意思,也超出了圣经执笔者的本意。”(楷体本书所排)

      人只要仔细查考《希伯来语经卷》,就能印证上述的评论。上帝启示的《希伯来语经卷》正典的39卷,根本没有包含一套明确的三位一体教义。

      《希腊语经卷》的证言

      那么,圣经的《希腊语经卷》(《新约》)有没有明确地表达了三位一体的教义?

      《宗教百科全书》说:“神学家一致同意《新约》也没有包含一套明确的三位一体教义。”

      耶稣会教士福特曼说:“《新约》的执笔者……没有正式或有系统地提出一套三位一体的教义,也没有明确地指出一位天主有三个彼此相等的位格……。在《新约》里,我们找不着三位一体的教义,那就是在天主的本质中存在着三个彼此不同、各自行动的个体。”

      《新不列颠百科全书》(英语)评论说:“《新约》没有出现‘三位一体’一词,也没有一套明确的三位一体教义。”

      伯恩哈德·洛泽在《基督教教义简史》里说:“在《新约》里,我们找不到一套确实的三位一体教义。”

      《新编国际新约神学词典》(英语)也有类似的评论:“《新约》没有一套完整的三位一体教义。[基督新教神学家卡尔·巴思说:]‘圣经没有明确地表示父、子、圣灵有相同的本质。’”

      耶鲁大学教授沃什伯恩·霍普金斯断言:“耶稣和保罗显然都不晓得三位一体教义;……关于三位一体这个道理,他们什么也没有说。”(《宗教的起源与演变》)

      历史家阿蒂尔·韦戈尔表示:“耶稣基督从没有提过这件奇事,‘三位一体’一词也没有在《新约》里出现过。这个主张是教会在我们的主死后三百年才采纳的。”(《基督教包含的异教信仰》)

      因此,不论是圣经的《希伯来语经卷》的39卷书,还是圣经的《希腊语经卷》的27卷书,都没有提出一套明确的三位一体教义。

      早期基督徒有没有提倡三位一体教义?

      早期基督徒有没有提倡三位一体教义?请考虑以下历史家和神学家的评论:

      “原始基督教并没有一套明确的三位一体教义,就像后来教会信条所陈明的一样。”(《新编国际新约神学词典》)

      “早期基督徒起初并没有想到采纳[三位一体]教义作为他们信仰的一部分。他们忠于父上帝,也忠于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并且承认……圣灵;但他们从没有想过这三者实际构成三位一体的神,彼此平等,合而为一。”(《基督教包含的异教信仰》)

      “最初基督教不是信仰三位一体的……。《新约》和其他早期基督教的著作表明,在使徒时代和后使徒时代,基督教还没有信仰三位一体。”(《宗教与伦理百科全书》,英语)

      “在公元4世纪末以前,‘一个天主有三位’的格式尚未定形,肯定还没完全成为基督徒生活和信仰的一部分……。在宗徒后期的教父当中,根本没有任何教义接近三位一体的道理或观念。”(《新天主教百科全书》)

      尼西亚大公会议前的教父的主张

      尼西亚大公会议前的教父被公认为基督诞生后最初几个世纪的重要宗教导师。他们传授的信仰值得留意。

      死于公元165年左右的殉道者查斯丁(又译游斯丁或儒斯定),说降生为人以前的耶稣是受造的天使,“有别于创造万物的上帝”。他说耶稣的地位低于上帝,耶稣的“一切言行都是听命于造物主……的旨意”。

      死于公元200年左右的伊里奈乌(又译爱任纽或依雷内),说降生为人以前的耶稣有别于上帝,地位也低于上帝。他表示耶稣并非与“独一的真神”同等,上帝是“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

      死于公元215年左右的亚历山大的克雷芒(又译革利免或克雷孟),说上帝是“自有永有、独一的真神”。他说子“次于独一全能的父”,而不是与父同等的。

      死于公元230年左右的德尔图良(又译特土良或戴尔都良),说上帝是至高无上的。他说:“父比子大,也有别于子(另一位),就如生产的有别于被生产的,差派的有别于被差派的。”他又说:“有一段时期,子是不存在的……。在万物产生以前,上帝独自存在。”

      死于公元235年左右的希坡律图(又译希坡律陀),说上帝是“一位上帝,无上而独一的真神,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同龄的一个也没有……。上帝是独一的,也独自存在,并随自己旨意使不存在的得以存在”,比如创造了降生为人以前的耶稣。

      死于公元250年左右的奥利金(又译俄利根或奥力振)说:“父子是两位实体……在本质上是两位”,“跟父比较,[子]只是十分微弱的光”。

      阿尔万·拉姆森在《公元一至三世纪的教会》一书中总括历史事实说:“现今许多人相信的三位一体教义……[殉道者]查斯丁从没有表示赞同,尼西亚大公会议前的教父看来也没有这样做,换言之,基督诞生后头三个世纪所有基督教作家都没有对三位一体教义表示赞同。他们虽然确曾提到父、子……圣灵,却从没有提过三者同等同体,一个上帝有三位,也没有提过相信三位一体的人所下的任何定义。事实倒刚相反。”

      因此,圣经和历史事实都清楚证明,在圣经写作的时代和随后的几个世纪,三位一体教义都不为人知。

      [第7页的精选语句]

      “没有证据显示圣经执笔者猜想过天主是[三位一体]的。”《天主圣三》

  • 三位一体的教义从何而来?
    你应当相信三位一体吗?
    • 三位一体的教义从何而来?

      至此,你可能会问:“既然圣经没有表示上帝是三位一体的,为什么一般教会都采纳这个教义呢?”很多人认为,三位一体的教义是在公元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制定的。

      然而,这个见解并非完全正确。尼西亚大公会议诚然主张基督与上帝同体,从而为日后的三位一体神学奠下基础,可是尼西亚大公会议并没有确立三位一体的教义,因为当时没有人声称圣灵是三位一体神的第三位。

      君士坦丁对会议的影响

      尼西亚大公会议召开以前,有关耶稣就是上帝的主张逐渐形成,但另一些人认为这个主张并不符合圣经的真理,于是强烈反对。对峙的局面持续了多年之久。为了解决争论,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把所有主教召到尼西亚举行会议。出席的主教大约有三百人,仅占全数的一小部分而已。

      君士坦丁不是基督徒。据称他在后来归信基督教,但直至临终时才受洗。论到这个罗马皇帝,亨利·查德威克在《早期教会》里说:“君士坦丁跟父亲同样崇拜无敌太阳神……。虽然他归信基督,却不是由于感受到主的眷顾……。这其实是为了军事目的。君士坦丁根本不清楚基督教的教义,但他确信,要打胜仗就得靠基督徒的上帝。”

      在尼西亚大公会议中,这个还未受洗的皇帝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不列颠百科全书》(英语)说:“君士坦丁亲自主持会议,积极引导讨论过程,还就基督与上帝的关系,提出……影响重大的信条,然后由大公会议颁布,宣称基督‘与父同体’。在皇帝的威慑下,除了两个主教以外,其他主教都签署了信经,但很多主教都是迫不得已的。”

      由此可见,君士坦丁对会议有重大的影响。经过两个月激烈的宗教辩论之后,这个信奉异教的政客介入纷争,表态支持那些主张耶稣是上帝的人。为什么呢?当然不是为了维护任何基于圣经的信念。《基督教教义简史》说:“基本来说,君士坦丁对那些根据希腊神学提出的问题,根本不甚了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也说:“君士坦丁一世对神学问题并无兴趣,因而想以妥协办法来平息争论。”他感兴趣的其实是如何巩固帝国,而他看出宗教分裂对他的帝国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尼西亚信经》“由皇帝施加压力强行通过”。

      然而,尼西亚大公会议中没有主教提出三位一体的教义。他们只是就耶稣本质的问题达成协议,却没有提到圣灵的地位。假如三位一体论是清晰的圣经真理,主教们理应在当时就提出来,不是吗?

      事态发展

      尼西亚大公会议过后,有关的争论仍持续几十年。曾有一段时间,那些认为耶稣不是上帝的人再度取得优势。可是,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决定反对这些人的见解。他把《尼西亚信经》确立为国家的标准信仰,并在公元381年召开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澄清信经的条文。

      这次会议同意圣灵是跟上帝和基督平等的。至此,三位一体的教义才比较清晰地出现。

      然而,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结束后,三位一体的信经仍未被人广泛接受。很多人都反对这个教义,结果招致猛烈的迫害。直到许多世纪以后,有关三位一体教义的信条才真正确立。《美国百科全书》指出:“到中世纪,经院哲学流行,人们用哲学和心理学去解释教义,三位一体教义才在西派教会完全确立。”

      《亚大纳西信经》

      《亚大纳西信经》就三位一体的教义提出比较完整的定义。亚大纳西是个教士,在尼西亚大公会议中支持君士坦丁的一方。这篇以他名字命名的信经说:“我们恭敬三位一体的天主……父是天主,子是天主,圣神是天主,但不是三个天主,而是一个天主。”

      经过仔细考证的学者公认这篇信经不是亚大纳西所作的。《新不列颠百科全书》说:“直到12世纪,东派教会才知道有这篇信经。自17世纪以来,学者普遍认为信经的作者不是亚大纳西(在公元373年去世)。信经可能是在公元5世纪于法国南部写成的……。在公元6至7世纪,这篇信经主要流行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到公元9世纪,德国教会在礼仪中开始采用这篇信经,后来罗马教会也相继采纳。”

      由此可见,在基督死后,经过了多个世纪,三位一体的教义才受到教会广泛接纳。在整件事上,教会采纳这教义是基于什么因素呢?是基于上帝的话语吗?还是基于教士和政客的利益?E.W.霍普金斯在《宗教的起源与演变》里说:“三位一体的定义取得正统地位,主要是教士争权的结果。”

      圣经预告必有叛道的事

      三位一体的历史毫不光彩,这正好跟圣经的预言吻合。耶稣和使徒预言,他们离世以后会有叛道的事发生,直到基督回来,正确宗教才会复兴过来,然后上帝消灭邪恶世界的日子就会来到。

      论到这个“日子”,使徒保罗说:“必先有叛道的事,又有一个不法的人……显露出来,那日子才来到。”(帖撒罗尼迦后书2:3,7)后来他预告:“我知道我离去以后,必有凶暴的狼混进你们中间,苛待羊群;就是在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歪曲的话,拉拢门徒跟从他们。”(使徒行传20:29,30)耶稣的其他门徒也论到叛道的事和“不法的”教士阶级。(彼得后书2:1;约翰一书4:1-3;犹大书3,4)

      保罗还说:“时候将到,必有人容不下健全的教义,反而随从私欲,跟从更多导师,要听顺耳的话。他们还掩耳不听真理,反而喜欢无稽之谈。”(提摩太后书4:3,4)

      耶稣指出人们偏离正确宗教的原因。他说他把好种子撒在田里,后来仇敌撒但前来撒下毒麦。麦子长叶的时候,毒麦也长了出来。因此,有些人会偏离真基督教,直到“收割庄稼的时候”,基督就会拨乱反正。(马太福音13:24-43)《美国百科全书》说:“关于上帝的本质,公元4世纪的三位一体教义,不但没有正确反映早期基督教的信仰,反而跟这信仰背道而驰。”那么,追本溯源,这个偏离真理的教义究竟从何而来?(提摩太前书1:6)

      追本溯源

      在古代世界,异教徒崇拜许多三一神。这种信仰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在基督的日子或前后许多世纪,三一神的信仰在埃及、希腊和罗马都十分流行。使徒去世以后,这种异教信仰开始渗入基督教。

      历史家威尔·杜兰特说:“基督教不但没有破除异教信仰,反而加以采纳……。圣三一的观念从埃及传入。”在《埃及宗教》里,西格弗里德·莫伦兹说:“埃及的宗教学者特别钻研三一神论……。他们把三个神视为一体,向这样的神说话时使用单数的称呼。由此可见,埃及的宗教信仰跟基督教的神学有直接的联系。”

      由于这缘故,在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埃及亚历山大的教士们(例如亚大纳西)所提出的三位一体信条,反映出埃及宗教的影响。后来这些教士的见解传播开去,形成了三位一体神学。因此莫伦兹认为,“埃及的宗教信仰通过亚历山大神学传入了基督教”。

      《基督教历史》(爱德华·吉本著)的序言说:“基督教可说征服了异教,但异教也可说腐化了基督教。最初的基督徒对上帝的观念是纯正而合乎理性的……罗马教会却把这种观念改变为无法理解的三位一体教条。不少源自埃及的异教信条,经柏拉图修饰后保留下来,成了教会认为值得相信的教义。”

      《宗教知识辞典》指出,很多人都说三位一体的信仰是“源自异教的谬论,后来嫁接到基督教去”。《基督教包含的异教信仰》声言:“三位一体的教义完全是源于异教的。”

      难怪詹姆斯·黑斯廷斯在《宗教与伦理百科全书》说:“印度有梵天、湿婆和毗湿奴合成的三一神,埃及也有俄赛里斯、伊希斯和何露斯合成的三一神……。可是,三一神的观念并非古时的宗教所独有的。人们也许会特别想到新柏拉图主义,因为这种主义也提倡至高的实体是三合一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跟三位一体的教义有什么关系呢?

      柏拉图主义

      虽然柏拉图(约公元前428-前347)并没有提出现行的三位一体教义,他的哲学却为这个教义铺路。后来不少哲学思潮都受到柏拉图的上帝观和自然观所影响,包含三位一体信仰的成分。

      论到柏拉图的影响,《新通用词典》(法语)说:“柏拉图所主张的三一论,不过是把古代民族的三一神信仰改头换面而已。柏拉图提出的看来是属性上的三合一,是纯理性的哲学,后来却演变出教会所主张的三个位格或圣三……。这个希腊哲学家的神圣三一观……可见于古代各[异教]信仰中。”

      论到这种希腊哲学的影响,《新编沙夫与赫尔措格宗教知识百科全书》(英语)指出:“在希腊教父的鼓吹下,有关逻各斯和三位一体的教义因而形成……。希腊教父深受柏拉图哲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哲学把谬误和腐化的影响引入教会,是无可否认的。”

      《公元一至三世纪的教会》说:“三位一体的教义是在较后的时期逐渐形成的……。这个教义的起源跟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圣经毫无关系……。鼓吹柏拉图思想的教父助长一神三位的观念,然后把它嫁接到基督教去。”

      到公元3世纪末,所谓的基督教跟新柏拉图哲学如影随形。在《教义史纲》里,阿道夫·哈纳克指出,教会的教义“深深根植于希腊的[异教]思想,结果对大多数基督徒来说,这些教义都成了奥秘”。

      教会声称新的教义是基于圣经的,可是哈纳克说:“教会这样做,等于让没有根据的希腊哲学,以及难以理解的异教迷信和习俗,在教会中取得合法的地位。”

      论到三位一体的教义,安德鲁斯·诺顿在《申明理由》说:“我们追溯这个教义的历史,发觉这个教义并非源于基督教,而是源于柏拉图哲学……。基督和使徒并没有主张上帝是三位一体的,这个教义不过是后来柏拉图学派虚构出来的。”

      由此可见,到公元4世纪,耶稣和使徒预告的叛道事件已经大行其道。三位一体教义的形成不过是例证之一而已。叛道的教会还鼓吹其他异教观念,例如地狱永火、灵魂不死和偶像崇拜等。在属灵方面,叛道的基督教已陷入圣经预告的黑暗时代,由势力渐强的“不法”教士阶级所支配。(帖撒罗尼迦后书2:3,7)

      何以上帝的先知没有提到三一论?

      数千年来,为什么上帝的先知从没有传讲三位一体的道理呢?耶稣既是伟大的导师,有卓越的教导能力,难道他不能帮助门徒清楚明白这个道理吗?为什么到耶稣的日子还没有清楚解释三一论呢?上帝启示人写下厚厚的一本圣经,假如三一论是基督教的“中心教义”,难道圣经会对这个教义只字不提吗?

      几千年来,上帝的忠仆都对三位一体的教义一无所知。难道上帝会在基督死后,在圣经写成后几百年,才支持这个教义吗?既然这个教义是“高深莫测的奥秘”,“超乎人所能理解”,而且公认是源自异教的,“主要是教士争权的结果”,那么基督徒还应该相信这个道理吗?

      历史清楚表明,三位一体的教义跟圣经的真理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第8页的精选语句]

      “公元4世纪的三位一体教义……跟[早期基督教]信仰背道而驰。”《美国百科全书》

      [第9页的附栏]

      “三位一体的大神”

      远远早于基督的日子,古代的巴比伦人和亚述人已崇拜三位一体的神祇。《拉鲁斯神话百科全书》(法语)提到美索不达米亚的三一神,说:“宇宙分成三个领域,各由一位神管辖。安努神管辖天空,恩利勒神管辖大地,埃阿神管辖众水。他们合成三位一体的大神。”

      [第12页的附栏]

      印度的三一神

      在基督的日子之前很久,印度也有三位一体的神。《印度教神祇与仪式的象征意义》论到这样的一个神,说:“湿婆是三一神当中的一个,据称是毁灭之神。另外两个神是创造之神梵天和守护世界之神毗湿奴……。这三个神是合为一体的,以代表三个过程是合一的。”(英语,A.帕塔萨拉蒂出版,孟买)

      [第8页的图片]

      “基本来说,君士坦丁对那些根据希腊神学提出的问题,根本不甚了了。”《基督教教义简史》

      [第10页的图片]

      1.埃及的三一神,由何露斯、俄赛里斯、伊希斯合成(约公元前14世纪)

      2.巴比伦的三一神,由伊什塔尔、辛、沙玛什合成(约公元前12世纪)

      3.巴尔米拉的三一神,由月神、天庭之主、日神合成(约公元1世纪)

      4.印度的三一神(约公元7世纪)

      5.柬埔寨三一佛(约公元12世纪)

      6.挪威的三位一体神,由父、子、圣灵合成(约公元13世纪)

      7.法国的三位一体神(约公元14世纪)

      8.意大利的三位一体神(约公元15世纪)

      9.德国的三位一体神(约公元19世纪)

      10.德国的三位一体神(公元20世纪)

  • 关于上帝和耶稣,圣经怎样说?
    你应当相信三位一体吗?
    • 关于上帝和耶稣,圣经怎样说?

      如果人没有先入为主,从头到尾把圣经读一遍,他会自行相信三位一体论吗?绝不会。

      人抱着不偏不倚的态度研读圣经,就会清楚看出,惟独上帝才是至高无上、独立存在、独一无二的创造主。至于耶稣,他降生为人以前就已独立存在,与上帝有区别,是地位低于上帝的受造物。

      上帝是一位,而不是三位一体

      上帝只有一位的圣经教义叫一神论。教会历史教授L.L.佩恩表示,最纯正的一神论跟三位一体论水火不相容。他说:“《旧约》从头到尾都是一神论:上帝是独一无二的神明。认为《旧约》提倡三位一体论……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耶稣降世以后,上帝的子民就不再相信一神论吗?佩恩回答说:“在这方面,《旧约》和《新约》是没有分别的。一神的传统延续下去。耶稣是个犹太人,受犹太裔父母教导学习《旧约》,他的道理也植根于犹太传统。他传讲的肯定是一个崭新的福音,但不是一套崭新的神学……。对于申明犹太一神论的主要经文,耶稣深信不疑:‘以色列人哪,你们要留心听!上主是我们的上帝;惟有他是上主。’”

      上述经文见于申命记6:4(现译)。天主教《牧灵圣经》把这节经文译做:“听着,以色列,雅威、我们的天主是惟一的。”a天主既是“惟一”的,天主就必然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基督的使徒保罗也从没有说上帝的本质改变了。即使耶稣降世以后,上帝的本质还是跟过去一样。保罗说:“上帝却是一位。”(加拉太书3:20,和合;另见哥林多前书8:4-6)

      圣经说上帝是单一的个体,有过千次之多。上帝发言时,是独一无二、不可分割的个体。在这方面,圣经的陈述是再清楚不过的。比如上帝说:“我是耶和华,这是我的名。我决不让自己的荣耀归于别神”。(以赛亚书42:8)“我是雅威,你的天主……。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明。”[楷体本书所排](出谷纪[出埃及记]20:2,3,牧灵)

      如果上帝实际是三位一体的神,为什么上帝启示的圣经执笔者全都说上帝只有一位呢?除了误导人之外,这样做还能达成什么目的呢?如果上帝是由三位构成的,他必定会启示圣经的执笔者详述这个事实,叫人无可置疑。圣经的《希腊语经卷》的执笔者曾见过上帝的儿子,起码他们应当阐明上帝是三位一体的,但他们没有这样做。

      相反,圣经的执笔者详述上帝只有一位,独一无二,不可分割,无与伦比:“我是耶和华,再没有别神。除我以外,没有上帝。”(以赛亚书45:5)

      不是由几位构成的

      耶稣把上帝称为“独一的真神”,而从没有说上帝是三位一体的。(约翰福音17:3)圣经惟独把耶和华称为“至高者”。诗篇83:18(和合)说:“使他们知道:惟独你——名为耶和华的——是全地以上的至高者!”至于耶稣,天使加百列对耶稣的母亲玛利亚说:“他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加百列跟着提到圣灵时,也只是拿圣灵对比至高者的能力而已。(路加福音1:32,35,和合)可见惟独耶和华才是至高者。他在创世记17:1宣告:“我是全能的上帝。”出埃及记18:11说“耶和华比万神都大”。

      在圣经的《希伯来语经卷》里,原文“埃洛哈赫”(’elohʹah,意思是“神”)有两个复数形式:“埃洛希姆”(’elo·himʹ,意思是“多神”)和“埃洛赫赫”(’elo·hehʹ,意思是“某某的诸神”)。这两个复数形式大多指耶和华,汉语圣经译作单数的“上帝”或“神”。这两个复数形式显示上帝是三位一体的吗?不。威廉·史密斯在《圣经辞典》里说:“说[埃洛希姆]显示上帝的本质有复位格,只是妄揣臆说,现今很少学者会赞同。‘埃洛希姆’不是指语法学家所说的‘复数威严’,就是指上帝力量的总和,即上帝施展的全部力量。”

      《美国闪族语言与文学杂志》论到“埃洛希姆”说:“这个词几乎总是与单数的谓语动词连用,由单数的定语修饰。”比如说,在圣经的原文里,“埃洛希姆”这个头衔在有关创世过程的记载中出现了35次,当中表示上帝所言所行的动词全都是单数的。(创世记1:1-2:4)因此,该杂志总结说:“[埃洛希姆]该是强度复数,表示伟大、威严的意思。”

      “埃洛希姆”的意思是“多神”而不是“多位”。人辩称这个词暗示上帝三位一体,其实叫自己成为多神教徒——崇拜超过一位神。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辩解等于表示他们认为三位一体中存在着三位神。但差不多所有相信三位一体论的人,都否认三位一体是由三位独立存在的神构成的。

      圣经也曾用“埃洛希姆”和“埃洛赫赫”来指一些假神。(出埃及记12:12;20:23)有时还指单个的假神,例如圣经曾提到非利士人以大衮为“他们的神[埃洛赫赫]”。(士师记16:23,24)巴力也被称为“神[埃洛希姆]”。(列王纪上18:27)圣经还用“埃洛希姆”来指人。(诗篇82:1,6)上帝曾告诉摩西,他要做亚伦的“上帝[埃洛希姆]”。(出埃及记4:16)

      圣经用“埃洛希姆”和“埃洛赫赫”这两个头衔来指假神,甚至人,显然不是暗示这些假神或人有几个位格;同样,圣经用“埃洛希姆”或“埃洛赫赫”来指耶和华,也不表示他有几个位格。我们进一步查考圣经对耶稣的论述,就会更加清楚。

      耶稣是独立存在的受造物

      耶稣在世时是个人,一个完人,是上帝把他的生命转移到玛利亚腹中的。(马太福音1:18-25)但他的生命并非从地上开始。他亲口说他是“从天而降”的。(约翰福音3:13)难怪后来他对门徒说:“要是你们看见人子[耶稣]升到他以前所在的地方,又会怎样呢?”(约翰福音6:62)

      这句话表明耶稣降世以前已经在天上。那时他是至高永活的三位一体神中的一位吗?不。圣经明白地说耶稣降世为人以前是个受造的灵体,就像天使是上帝创造的灵体一样。无论天使还是耶稣,在受造以前根本都不存在。

      耶稣降世为人以前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哥罗森书[歌罗西书]1:15,思高)他是“神创造之物的元始”。(启示录3:14,新约圣经恢复本)“元始”(ar·kheʹ[阿凯])一词不可能指耶稣是上帝创造的万物的“始创者”。约翰在他执笔的经卷里曾用过希腊语“阿凯”的不同形式超过20次,全都指“开始的”“最先的”。不错,耶稣是上帝最先创造的灵体。

      请留意这些论及耶稣起源的经文与圣经箴言一书的比喻描述“智慧”的话何等相似:“在永恒主行化之起头、他就造了我,做他从太初所作的头一项。大山未曾奠下,小山未有之先,我已诞生;那时永恒主还没有造大地和原野,也未曾造世界上尘土之头一团。”(箴言8:12,22,25,26,吕译)经文把“智慧”拟人化,比喻上帝创造的一个儿子。学者大多同意经文用了比喻的笔法来描写降世为人以前的耶稣,那时耶稣还是个灵体。

      “智慧”的化身、降世为人以前的耶稣说:“我在[上帝]身边作工匠”。(箴言8:30,新译)耶稣既是上帝身边的工匠,因此歌罗西书1:16(现译)描述他说:“借着他,上帝创造了天地万有”。

      这位工匠是上帝的助手;通过他,至高的上帝创造了万物。圣经综述上帝创造的伟举说:“然而我们只有一位上帝,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借着他有的”。[楷体本书所排](哥林多前书8:6,和合)

      无疑,以下的话是上帝对他身边的工匠说的:“我们要照我们的形像……造人”。(创世记1:26)有些人说这里所用的“我们”和“我们的”正好表明上帝是三位一体的神。可是,如果你说“我们要为自己做什么什么”,一般而言,听者不会认为你在暗示自己是由几位个体构成的。你的意思只是有起码两个人一起做事而已。同样,上帝说“我们”和“我们的”时,他只是在讲话中包括另一位而已,那就是他最先创造的灵体,他身边的工匠,降世为人以前的耶稣。

      上帝会受引诱吗?

      马太福音4:1说耶稣“受魔鬼引诱”。撒但把“世上的万国和万国的荣耀”都指给耶稣看,对他说:“你暂且俯伏崇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给你。”(马太福音4:8,9)撒但试图诱使耶稣背叛上帝。

      如果耶稣是上帝,他在忠贞方面所受的考验会是怎么一回事?上帝能背叛自己吗?不能,天使和人倒能背叛上帝,有些也实际成了叛徒。只有一种情况,耶稣受引诱才说得通:耶稣根本不是上帝,而是一位独立存在、有选择自由的个体,可以像天使或人一样选择是否忠于上帝。

      另一方面,认为上帝会犯罪、对自己不忠是无法想象的。上帝“所做的完美无瑕……他是信实的上帝……又正义又正直”。(申命记32:4)假若耶稣是上帝,他就不可能受引诱了。(雅各书1:13)

      耶稣不是上帝,因此可以对上帝不忠。但耶稣始终对上帝忠贞不二,他斥责撒但说:“走开!因为经上记着说:‘要崇拜耶和华你的上帝,单要敬奉他。’”(马太福音4:10)

      赎价怎样才相称?

      三位一体教义也跟耶稣降世的主要原因相抵触。圣经说:“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之间也只有一位居间人,就是成为人的基督耶稣。他舍了自己做对应的赎价,救赎所有人”。(提摩太前书2:5,6)

      耶稣是个不折不扣的完人。他以自己的生命作为赎价,完全足以赎回亚当所失去的——一个完人在地上享有的生命。因此,使徒保罗能适切地把耶稣称为“末后的亚当”,并且在前些时说:“在亚当里,现在所有人都要死去;在基督里,将来所有人也都要活过来。”(哥林多前书15:22,45)完美的人耶稣所享有的生命,恰恰是公正的上帝所要求的“对应的赎价”,不多也不少。即使从人的角度来看,公正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受害人损失多少,就该赔偿多少。

      如果耶稣是三位一体中的一位,赎价就会远远超出上帝律法的要求了。(出埃及记21:23-25;利未记24:19-21)在伊甸园犯罪的是亚当,一个完人,而不是上帝。因此,赎价要合乎上帝公正的原则,就必须献上一个完人,“末后的亚当”,不多也不少。因此,当上帝差耶稣降世献上赎价时,他要让耶稣成为一个“比天使低微”的完人,而不是一个化作人形的神明,或半神半人的生物,这样才算得上公正。(希伯来书2:9;参看诗篇8:5,6)假若至高的上帝是由父、子、圣灵构成的,子又怎能比天使低微呢?

      从什么方面来说是“独生子”?

      圣经把耶稣称为上帝的“独生子”。(约翰福音1:14;3:16,18;约翰一书4:9)相信三位一体论的人说,既然上帝是永活的,上帝的儿子也是永活的。但一个人怎可能又是儿子,又跟生父的年纪一样大呢?

      相信三位一体论的人声称,圣经说耶稣是“独生”的,当中“生”的意思有别于词典所下的定义:“产生”(《现代汉语词典》)。他们说在耶稣的事例上,“生”指“非产生的关系”,一种不牵涉到子由父所产生的独特关系。(《瓦恩新旧约语词诠释词典》)你觉得这样说合理吗?父亲可以不生儿子,就有儿子吗?

      再说,为什么圣经要用这个指“独生”的希腊语词(瓦恩承认这点而没有解释)来形容以撒和亚伯拉罕的关系呢?希伯来书11:17把以撒称为亚伯拉罕的“独生子”。说以撒是独生子,无疑是取“独生”的惯常意思,这表明他在年岁和地位上都不是跟父亲相等的。

      斯特朗编的《圣经词语详尽索引》说,用于耶稣和以撒而指“独生”的希腊语词是“莫诺格内斯”(mo·no·ge·nesʹ)。这个词由意思是“惟一”的“莫诺”(moʹnos)和意思是“生出”“产生”的希腊语词根“吉诺迈”(giʹno·mai)构成。因此,词典给“莫诺格内斯”下的定义是:“惟一生下的,独生的,即独生子女”。(《新约希英词典》,E.鲁滨逊编)

      格哈德·基特尔编的《新约神学词典》说:“[莫诺格内斯]指‘惟一的孩子’,即无兄弟无姐妹。”这部词典也说,在约翰福音1:18,3:16,18和约翰一书4:9,圣经“并非只是把耶稣与上帝的关系比作独子与父亲的关系。耶稣实际是天父的独生子”。

      因此,上帝的独生子耶稣的生命是有开始的。他是由至高的上帝所生的,上帝可适当地称为他的父亲,就像亚伯拉罕生了以撒,所以是以撒的父亲一样。(希伯来书11:17)当圣经说上帝是耶稣的“父亲”时,意思很明确:他们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具有父子关系。上帝是前辈,耶稣无论在年岁、地位、力量和知识方面,都是后辈。

      人只要想想耶稣不是上帝在天上创造的惟一灵体儿子,就会看出圣经用“独生子”来指耶稣是再适当不过的。天使,其他无数的受造灵体,也是“上帝的众子”,就像亚当是上帝的儿子一样。他们的生命都来自生命的源头——耶和华上帝。(约伯记38:7;诗篇36:9;路加福音3:38)不过,天使也好,亚当也好,都是借着“独生子”,即惟一由上帝直接产生的儿子,创造出来的。(歌罗西书1:15-17)

      耶稣被视为上帝吗?

      圣经常常把耶稣称为上帝的儿子,在公元1世纪耶稣从没有被人视为子上帝或天主子。连“信有独一的上帝”的邪灵也从灵界的所见所闻知道耶稣不是上帝。他们把耶稣正确地称为“上帝的儿子”,是独立存在的。(雅各书2:19;马太福音8:29)耶稣死时,站在他身边、信奉异教的罗马士兵看见所发生的事,就肯定了耶稣门徒所说的话。士兵没有说耶稣是上帝,倒承认“这真是上帝的儿子”。(马太福音27:54)

      “上帝的儿子”这个词组表明耶稣不是三位一体神的一位,而是独立存在的受造物。身为上帝的儿子,耶稣不可能是上帝,因为约翰福音1:18(和合)说:“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

      耶稣的门徒视他为上帝和人之间的“一位中间人”,而不是上帝。(提摩太前书2:5,现译)“中间人”的定义就是为双方调解纠纷并做见证的人,如果耶稣是上帝,他就是其中一方,这样他又怎能充当中间人呢?说他是中间人是名不副实的。

      圣经全书毫不含糊地阐明了上帝和耶稣的关系。惟独耶和华上帝才是至高的主宰。他亲手创造了降世为人以前的耶稣。所以,耶稣是有开始的,他的力量永远比不上耶和华,他存在的时间也永远不及耶和华。

      [脚注]

      a 有些汉语译本把上帝的名字译作“雅威”,有些则译作“耶和华”。

      [第14页的精选语句]

      耶稣是上帝创造的,不但存在的时间较短,在力量和知识方面都不及上帝

      [第15页的图片]

      耶稣说他在降世为人以前就已存在,上帝创造了他,使他成为上帝最先创造的灵体

  • 上帝的地位始终高于耶稣吗?
    你应当相信三位一体吗?
    • 上帝的地位始终高于耶稣吗?

      耶稣从没有说自己是上帝。他的一切自述都表明,他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可跟上帝相比,哪怕是力量、知识,还是存在的时间。

      任何时候,无论在天上还是在地上,耶稣的言行都反映出他臣服上帝。上帝的地位始终都高于他所创造的耶稣。

      耶稣与上帝不是一体的

      耶稣屡次表明自己是有别于上帝的,说他也有一位上帝,既是他所崇拜的,也是他的“父亲”。耶稣在祷告里称上帝,他的父亲,为“你这独一的真神”。(约翰福音17:3)他对末大拉人马利亚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上帝,也是你们的上帝。”(约翰福音20:17,和合)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3表明耶稣有别于上帝说:“愿称颂归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既然耶稣有天父为他的上帝,他自己就不可能是上帝了。

      使徒保罗明白地说耶稣和上帝并不是一体的:“我们只有一位上帝,就是父……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哥林多前书8:6,和合)保罗也曾说,他当着“上帝和基督耶稣以及蒙拣选的天使面前”叮嘱提摩太。(提摩太前书5:21,新译)正如耶稣和天使在天上是各自存在的,照样耶稣和上帝在天上也是各自存在的。

      约翰福音8:17,18也值得留意。经文记载耶稣说:“你们自己的律法上也记着说:‘两个人的见证是真的。’我为自己作见证,差我来的父亲也为我作见证。”耶稣的话表明他和天父,至高的上帝,必定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不然的话,他们又怎能充当两个见证人呢?

      另一次,耶稣表明自己跟上帝是各自存在的,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马可福音10:18,和合)耶稣说没有谁像上帝一样是良善的,他自己也不例外。耶稣的良善不如上帝,这表明他跟上帝不是一体的。

      上帝手下顺服的仆人

      耶稣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儿子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他看见父亲做什么,才做什么。”(约翰福音5:19,现译)“我从天而降,不是要实行自己的意思,而是要遵行那位差我来者的旨意。”(约翰福音6:38)“我所教的,不是我自己的道理,而是出于那位差我来的。”(约翰福音7:16)差派的不是比奉差的地位更高吗?

      耶稣的葡萄园比喻表明他是受上帝差派的。在比喻里,他把上帝,他的父亲,比作葡萄园的主人。园主到国外去,把葡萄园留下给农户(指犹太宗教领袖)料理。后来,园主派一个奴隶去收取园子的一些果实,但农户竟把奴隶毒打了一顿,然后打发他空手回去。园主又差另一个奴隶去,后来又差第三个去,两个都同样被打伤。最后园主说:“我要差我所爱的儿子[耶稣]去,他们准会尊敬他。”但邪恶的农户说:“‘这个是继承人。我们杀了他,他继承的产业就归我们了。’于是农户把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路加福音20:9-16)在上述的比喻里,耶稣把自己比作受上帝差遣去执行上帝旨意的人,就像一个顺服的儿子乐于受父亲差遣一样。

      耶稣的门徒向上帝祷告时,提到上帝“所膏的圣仆”耶稣,并求上帝借着“圣仆耶稣的名”,大行神迹奇事。(使徒行传4:23,24,27,30,和合)由此可见,门徒自始至终都把耶稣视为上帝手下顺服的仆人,地位低于上帝。

      上帝任何时候都高于耶稣

      耶稣开始传道以前,在水里受浸上来之际,上帝从天上发出声音说:“这是我的儿子,是我所爱的,是我所悦纳的。”(马太福音3:16,17)当时上帝是说,他和儿子是一体的,他悦纳自己,他差遣自己吗?不,当时创造万物的上帝其实是说,作为父亲,他悦纳他的儿子耶稣,因为这个作为后辈的儿子乐意执行他的工作。

      耶稣表明天父的地位高于他,说:“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膏立了我,叫我向穷人宣扬好消息”。(路加福音4:18)“膏立”指授权或委派一个本来没有权柄的人去执行任务。由此可见,上帝的地位显然高于耶稣,因为他膏立了耶稣,赐给他以往没有的权柄。

      有一次,两个门徒的母亲求耶稣让她儿子在他的王国里,一个坐在他右边,一个坐在他左边。耶稣的回答表明父的地位比他高。他说:“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马太福音20:23,和合)如果耶稣是至高的上帝,他就有权决定谁坐在他的左右了。耶稣无法把这些座位赐给门徒,因为耶稣不是上帝,而只有上帝才有权决定谁坐在耶稣的左右。

      耶稣的祷告也有力地表明他的地位低于上帝。耶稣死前不久祷告说:“父亲啊,如果你愿意,求你为我撤去这个杯。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做,只要照你的意思行。”(路加福音22:42)当时耶稣向谁祷告呢?向自己的某一部分祷告吗?不,他是向另一位独立存在的个体——他的父亲和上帝——祷告。他父亲的意思不但可以跟他的意思有出入,而且更加重要;只有父才能把“这个杯”撤去。

      后来,耶稣奄奄一息时,呼喊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马可福音15:34,和合)当时耶稣向谁呼喊呢?向自己或自己的某一部分呼喊吗?耶稣既呼喊“我的上帝”,肯定他没有认为自己是上帝。如果耶稣是上帝,那么离弃他的是谁呢?是他自己吗?这是说不通的。耶稣跟着说:“父亲啊,我把我的生命托付在你手里。”(路加福音23:46)如果耶稣是上帝,那么他为何要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天父呢?

      耶稣死后,在坟墓里躺了三天。如果他是上帝,哈巴谷书1:12(吕译)就不对了,经文说:“我的上帝、我的圣者阿,你是不死的。”可是,圣经说耶稣确曾死去,在坟墓里毫无知觉。此外,谁叫耶稣复活呢?如果他真的死了,就不可能叫自己复活了。另一方面,如果他其实没有死去,只是假装而已,他就无法付出赎价去抵消亚当的罪了。然而,耶稣确实借着他的死付出了全部赎价,而后来“把死的痛苦解除,使[耶稣]复活”的是上帝。(使徒行传2:24,新译)至高的上帝使他手下的仆人耶稣复生。

      耶稣能施行奇迹,比如使死人复活,这表示他就是上帝吗?试想想,众使徒和先知以利亚、以利沙都能施行奇迹,却没有因此成为超人的神明。为了表明众先知、耶稣和众使徒是上帝所差派的,上帝让他们能施行奇迹。尽管这样,他们谁也没有因此成为上帝的一部分。

      耶稣绝非无所不知

      耶稣预言现行制度的末日说:“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马可福音13:32,和合)如果耶稣是三位一体中的子上帝,与父同等,那么父知道的,他也必知道。但那日子耶稣着实不知道,因为他不是上帝。

      类似的是,希伯来书5:8(和合)说耶稣“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你能想象上帝要学什么吗?不可能,耶稣却要学,因为他不像上帝那样无所不知。他须要学上帝从不须要学的一件事——顺从。上帝永远都不必顺从谁。

      耶稣复活回到天上跟上帝在一起以后,上帝知道的,基督也不一定知道。请留意圣经最后一卷书的头一句话:“耶稣基督的启示,是天主赐给他”。(默示录[启示录]1:1,思高)假若耶稣是三位一体中的一位,他需要三位一体中的另一位把启示赐给他吗?按理来说,天主知道的,耶稣也该知道。但他不知道,因为他不是天主。

      耶稣的地位始终低于上帝

      在降世为人以前,以及在地上时,耶稣的地位都低于上帝。复活后,他的地位仍旧低于上帝。

      论到复活后的耶稣,彼得等人对犹太公议会说:“上帝把[耶稣]高举在自己的右边”。(使徒行传5:31,新译)保罗说:“上帝把[耶稣]提升到更高的地位”。(腓立比书2:9)如果耶稣是上帝,他又怎能被高举,被提升到更高的地位呢?他早该享有三位一体中的一位的崇高地位。假若耶稣在被高举以前已经与上帝同等,把他提升到更高的地位,就会使他高于上帝了。

      保罗也说基督“进到天上,替我们站在上帝面前”。(希伯来书9:24,现译)你站在某人面前,又怎可能是某人呢?你和某人必然是有所区别、独立存在,而不可能是同一个人。

      同样,殉道的司提反被人用石头打死之前,“向天凝视,看见上帝的荣耀,又看见耶稣站在上帝的右边”。(使徒行传7:55)显然,司提反看见的是两位独立存在的个体。他既看不见圣灵,也看不见一个三位一体的神。

      启示录4:8至5:7记载上帝坐在天上的宝座上,耶稣却站着。耶稣要走到上帝跟前,从上帝的右手取过书卷来。这表明耶稣在天上不是上帝,也不是跟上帝合为一体的。

      与上述一致的是,英国曼彻斯特的《约翰·赖兰兹图书馆通报》说:“耶稣复活返回天上以后,圣经透露他仍旧是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跟上帝各自存在,就像他在地上生活时跟上帝各自存在一样。他站在上帝的身边,跟上帝对比,是上帝天庭中的另一位个体,就如天使一样。当然,身为上帝的儿子,耶稣是有别于天使的,地位也远远高于天使。”(参看腓立比书2:11)

      这份通报也说:“可是,圣经有关耶稣在天上的生活和职责的记载,既没有明示,又没有暗示他的地位与上帝同等,也没有说耶稣是上帝。相反,《新约》描述耶稣在天上的地位和工作时,表明他是跟上帝各自存在的,地位也低于上帝。”

      耶稣在天上会永永远远有别于上帝,臣服上帝。圣经指出这件事实说:“再后,末期到了,那时基督……就把国交与父上帝。……那时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叫上帝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哥林多前书15:24,28,和合)

      耶稣从没有说自己是上帝

      圣经的主张十分明确:至高的上帝耶和华不但和耶稣各自存在,而且任何时候都比耶稣大;耶稣始终都有别于上帝,地位也低于上帝,是上帝手下谦逊的仆人。所以,圣经明白地说“上帝是基督的头”,就像“基督是男人的头”。(哥林多前书11:3)耶稣自己也说:“父是比我大的。”(约翰福音14:28,和合)

      事实是,耶稣不是上帝,也从没有说自己是上帝。有越来越多学者承认这点。《约翰·赖兰兹图书馆通报》说:“我们必须面对事实,随着过去三四十年对《新约》所作的研究,有越来越多赫赫有名的《新约》学者得出以下结论:耶稣……肯定没有认为自己是上帝。”

      上述通报也提到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说:“因此,当他们用主、基督、人子、上帝的儿子等头衔来称呼耶稣时,他们不是说耶稣是上帝,而是说他执行了上帝的工作。”

      所以,有些宗教学者承认,以耶稣为上帝的主张跟圣经全书的证言背道而驰。圣经从头到尾都表明,上帝是比耶稣大的,耶稣是上帝手下的仆人。

      [第19页的精选语句]

      随着过去对《新约》的研究,有越来越多学者得出以下结论:耶稣肯定从没有认为自己是上帝。《约翰·赖兰兹图书馆通报》

      [第17页的图片]

      耶稣告诉犹太人:“我从天而降,不是要实行自己的意思,而是要遵行那位差我来者的旨意。”(约翰福音6:38)

      [第18页的图片]

      耶稣呼喊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耶稣显然没有认为自己是上帝

  • 圣灵——上帝的动力
    你应当相信三位一体吗?
    • 圣灵——上帝的动力

      根据三位一体的教义,圣灵是神格中的第三位,是跟父和子平等的。《基督教正教信仰》说:“圣灵完全是上帝。”

      在《希伯来语经卷》里,最常翻译为“灵”的字眼是“鲁阿”(ruʹach),意思是“气息;风;灵”。《希腊语经卷》所用的字眼是“普纽马”(pneuʹma),意思跟“鲁阿”类似。这些字眼表示圣灵是“三位一体神”的一位吗?

      上帝发出的动力

      在圣经里,“圣灵”这个词的用法显示,它是一种动力,受耶和华上帝所支配,用来成就他的各样旨意。圣灵跟电力有点相似:两者都是动力,都能因应不同情况而产生多种作用。

      圣经创世记1:2说:“上帝发出的动力[‘灵’(希伯来语音译:鲁阿)]运行在水面上。”上帝的灵就是他用来塑造地球的动力。

      上帝也用圣灵去启迪他的仆人。大卫祷告说:“求你教我遵行你的旨意,因为你是我的上帝。你的灵[鲁阿]实在良善,愿你的灵引导我到正直之地。”(诗篇143:10)上帝任命70个能干的人去协助摩西时,对他说:“我要把降在你身上的圣灵[鲁阿]分给他们,降在他们身上。”(民数记11:17)

      敬神的人“受圣灵[希腊语音译:普纽马]感动”,把圣经的预言写下来。(彼得后书1:20,21)圣经就是这样受“上帝用圣灵启示”的。(提摩太后书3:16)“上帝用圣灵启示”这个词组的希腊语音译是“泰奥普纽斯托斯”(The·oʹpneu·stos),意思是“上帝呼出”。圣灵曾指引某些人看见异象,或在梦中得到预言的信息。(撒母耳记下23:2;约珥书2:28,29;路加福音1:67;使徒行传1:16;2:32,33)

      圣灵催促耶稣在受浸之后到旷野去。(马可福音1:12)在上帝的仆人心里,圣灵就好像烈火一样,使他们充满力量,能够放胆发言。(弥迦书3:8;使徒行传7:55-60;18:25;罗马书12:11;帖撒罗尼迦前书5:19)

      上帝用他的灵执行判决,惩罚世人和列国。(以赛亚书59:18,19)上帝的灵无远弗届,既能帮助人,也能惩罚人。(诗篇139:7-12)

      “超凡的力量”

      上帝的灵也能使他的仆人有“超凡的力量”。(哥林多后书4:7)结果上帝的仆人经得起信心的考验,或做一些本来做不到的事。

      例如,士师记14:6(和合)记载了参孙的事迹说:“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虽然手无器械,却将狮子撕裂,如同撕裂山羊羔一样。他行这事并没有告诉父母。”当时有一位神实际进入参孙体内或附在他身上,操纵他的躯体做事吗?不然,其实是“上主的能力突然临到参孙”(现译,1979)或“主的力量使参孙强壮”。(现代英语译本)

      圣经说耶稣受浸时,圣灵降在耶稣身上,但看起来不像人,反而像鸽子一样。(马可福音1:10)由于这种来自上帝的动力,耶稣能够使病人痊愈,使死人复活。路加福音5:17说:“主的能力与耶稣同在,使他能医治病人。”(和合)

      上帝的灵也使耶稣的门徒有能力行奇迹。使徒行传2:1-4叙述门徒在五旬节聚集起来,“突然有响声从天上传来,像刮烈风的响声……。各人就充满圣灵,照着圣灵赐给他们的话,说起不同的外语来”。

      由此可见,耶稣和上帝的其他仆人因为圣灵的帮助,有能力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

      不是“个体”或“位格”

      可是,某些经文谈到圣灵时,不是把圣灵说成好像有思想有感情一样吗?没错,但请留意天主教神学家埃德蒙·福特曼所著的《天主圣三》怎样说:“虽然圣神常常被描述成有思想有感情,但[《希伯来语经卷》的]执笔者显然不认为圣神有独特的位格,也从未提出过这样的见解。”

      在圣经里,把物拟人并不罕见。圣经说智慧有子女,又说罪和死是王。(路加福音7:35;罗马书5:14,21,和合)按照《新英语圣经》,创世记4:7说“罪是埋伏在门口的恶魔”,用拟人法把罪比作一个埋伏在该隐门口的邪灵。当然,罪并不是灵体。同样道理,圣经虽然用拟人法描述圣灵,但圣灵不会因此就是灵体。

      另一个例子是约翰一书5:6-8。按照萧铁笛《新译新约全集》(修订本),这节经文说灵、水、血都是“供证者”。水和血显然不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圣灵也不是。

      跟上述吻合的是, 在圣经里,“圣灵”这个词的用法通常都是不具人格的,例如把圣灵跟水和火并列。(马太福音3:11;马可福音1:8)圣经劝人要被圣灵充满,而不是用酒灌满自己。(以弗所书5:18)圣经说有些人充满圣灵,正如他们充满智慧、信心、喜乐等特质。(使徒行传6:3;11:24;13:52,吕译)哥林多后书6:6把圣灵列在各样特质当中。假如圣灵真是一位有思想感情的个体,以上不具人格的用法就不会这么常见了。

      虽然圣经有些经文提到圣灵说话,但其他经文表明圣灵其实通过人或天使发言。(马太福音10:19,20;使徒行传4:24,25;28:25;希伯来书2:2)在这些事例上,圣灵的作用好像无线电波把信息从一个人传到远方另一个人那里一般。

      马太福音28:19提到“圣灵的名”。但无论是希腊语还是汉语,“名”都不一定指人名。我们说“奉法律的名”或“以法律的名义”,并不表示法律是人。我们所指的是法律所代表的事物,也就是法律的权威。罗伯逊著的《新约词语写真》说:“‘名’(onoma,奥诺马)的这种用法,在《七十子译本》和纸莎草纸抄本里十分常见,指的是力量或权威。”因此,人奉圣灵的名受浸,就表示他承认圣灵的权威,知道它是来自上帝的,按上帝的旨意发挥作用。

      “帮助者”

      耶稣把圣灵称为“帮助者”,说圣灵会教导人,引导人,又会说话。(约翰福音14:16,26;16:13)在希腊语,“帮助者”这个词(pa·raʹkle·tos,帕拉克莱托斯)是阳性的。因此,耶稣谈到帮助者会做什么事的时候,使用阳性的人称代词。(约翰福音16:7,8)另一方面,当圣经使用“灵”这个中性的希腊语词(普纽马),就会运用中性代词“它”。

      大部分相信三位一体论的翻译员都隐瞒这件事。关于约翰福音14:17,天主教的《新美国圣经》承认说:“在希腊语,‘灵’这个词是中性的。虽然我们在英语使用人称代词(he,his,him),大部分希腊语抄本却使用‘它’(it)。”

      因此,在约翰福音16:7,8,圣经谈到“帕拉克莱托斯”的时候使用阳性人称代词,不过是遵守语法而已,并不是要表达什么教义。

      不是“三位一体神”的一位

      许多参考书都承认,圣经并不主张圣灵是三位一体神的第三位。以下是一些例子。

      天主教神学家福特曼说:“犹太人从没认为圣神是有位格的,也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表明旧约的执笔者有这样的看法。……同观福音和宗徒大事录[头三卷福音书和使徒行传]通常把圣神描述为天主的动力或力量。”

      《新天主教百科全书》说:“旧约显然没有说天主的圣神是有位格的。……天主的圣神只是天主的力量。如果圣经有时把圣神描述为与天主有别,那只是由于雅威的气息能够发挥外在的作用而已。”这本书也说:“新约的经文大都显示天主的圣神是一样东西,不是一位个体。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经文把圣神和天主的力量相提并论。”(楷体本书所排)

      《天主教辞典》(英语)说:“总的来说,新约跟旧约一样,把圣神描述为天主的动力或力量。”

      《证主圣经神学辞典》说:“灵并没有以一个独立的位格清楚地在最早期的圣经里出现。‘灵’(rûaḥ)的希伯来字词可以同时表示风、呼吸或生命力。”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虽然接受三位一体的教义,却承认说:“‘灵’这个字从古时开始,已用来形容及解释神的能力在人之内、之上及周围运行。人都明白这是神的能力。……以上的讨论已经证明,初期的基督徒和古代的希伯来人一样,圣灵令他们联想到经历神的能力。在新约和旧约,‘灵’是用来解释新生命和活力(参上述)、从律法中得自由(例:罗八2;林后三17)、灵力恢复和更新(例:参赛三十二15;结三十九29,与约七37-39;罗五5;林前十二13;多三5、6)的字眼。”

      因此,犹太人和早期的基督徒都没有把圣灵视为“三位一体神”的一位。这个教义在几百年后才出现。《天主教辞典》说:“关于天主第三位的教义在公元362年由亚历山大大公会议宣布出来……最后在公元381年由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采纳。”当时离开基督徒在五旬节被圣灵充满,差不多有三百五十年了!

      圣灵根本不是有思想感情的个体,也不是“三位一体神”的一位。其实,圣灵是上帝用来成就他旨意的动力,自始至终受上帝所指挥和支配,绝不是跟上帝平等的。

      [第22页的精选语句]

      “总的来说,新约跟旧约一样,把圣神描述为天主的动力或力量。”《天主教辞典》

      [第21页的图片]

      圣灵有一次以鸽子的形状显现,另一次则以火舌的形状显现,但从没有以人形显现

  • 真有经文“证明”上帝是三位一体的吗?
    你应当相信三位一体吗?
    • 真有经文“证明”上帝是三位一体的吗?

      据说有些经文支持三位一体论。可是,我们看这些经文的时候应当记住,圣经整体来说并不支持三位一体的教义,历史的证据也显示这个教义不是来自圣经的。

      任何提出来作为证据的经文,都必须符合整本圣经的一贯主张。上下文往往能澄清经文的真正意思。

      三而一

      《新天主教百科全书》提出三节所谓“证明”三位一体论的经文,但同时承认说:“旧约并没有倡导圣三一的教义。在新约里,最古老的证据是在保禄[保罗]的书信中,特别是格林多后书13:13[有些圣经译本列作哥林多后书13:14]和格林多前书12:4-6。至于四福音,只有在玛窦福音[马太福音]28:19的洗礼信条里才看到三位一体的确凿证据。”

      根据思高圣经学会的译本,这些经文将三“位”列出如下。格林多后书13:13(哥林多后书13:14)把三者放在一起:“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宠,和天主的爱情,以及圣神的相通,常与你们众人相偕。”格林多前书12:4-6说:“神恩虽有区别,却是同一的圣神所赐;职分虽有区别,却是同一的主所赐;功效虽有区别,却是同一的天主,在一切人身上行一切事。”玛窦福音28:19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

      这些经文说上帝、基督和圣灵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神,三者同体、同权、同样永恒吗?没有。正如我们同时提到国强、家明、志成三个人,也不表示他们三位合为一体。

      麦克林托克和斯特朗合编的《圣经、神学、教会文献百科全书》承认这类经文“只证明圣经曾经提到这三个对象……但经文本身不足以证明三者必然都有神性和同等的尊荣。”

      这部百科全书虽然支持三位一体的教义,论述格林多后书13:13(哥林多后书13:14)的时候却说:“我们没有理由推断三者都有同等的权威,或有同样的性质。”论到玛窦福音28:18-20,这部百科全书说:“这段经文本身没有提出确凿的证据,表明经文提到的三个对象都是有思想感情的个体,也没有表示三者平等或同样是神。”

      耶稣受浸时,圣经也同时提到上帝、耶稣和圣灵。当时“上帝的灵好像鸽子降在耶稣身上”。(马太福音3:16)可是,这不表示三者是一体的。圣经多次把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并列,但不表示他们是一体的。圣经也曾同时提到彼得、雅各、约翰,但他们也不是三位一体的。再说,如果耶稣是三位一体神的一位,就应当自始至终都跟圣灵合为一体了。可是圣经说,上帝的灵在耶稣受浸时才降在他身上,表明耶稣在此之前未受过圣灵所膏。既然这样,耶稣又怎可能是三位一体神的一位呢?

      根据某些较旧的圣经译本,约翰一书5:7也同时提到上帝、耶稣和圣灵。可是,学者们承认圣经原本没有这段话,而是在晚得多的时间才被人加上去的。因此大部分现代译本都把这节伪造的经文删去。

      其他声称能“证明”三位一体论的经文只提到两位(天父和耶稣)之间的关系。以下我们看看几个例子。

      “我跟父亲是合一的”

      虽然约翰福音10:30没有提到圣灵,却常常有人引用这节经文来支持三位一体论。可是,耶稣自己曾表明他跟父亲“合一”到底是什么意思。在约翰福音17:21,22,耶稣向上帝祷告,求上帝使他的门徒“全都合一,正如父亲你跟我联合,我跟你联合,他们也跟我们联合……好叫他们合一,正如我们合一”。耶稣是不是求上帝使他的所有门徒都合为同一个人呢?不是。耶稣所求的,显然是门徒在宗旨和思想上合一,就像他跟上帝同心一意一样。(参看哥林多前书1:10)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3:6,8说:“栽种的是我,浇水的是亚波罗……。栽种的和浇水的都是合而为一的”。保罗不是说他和亚波罗二人共有一体;保罗的意思是,他们是同心一意的。在希腊语,保罗所用的“一”(hen,亨)是中性的,字面意思是一件东西或一件事,指同心一意。在约翰福音10:30,耶稣就是用同一个字眼来描述他跟天父的关系。这也是耶稣在约翰福音17:21,22所用的字眼。因此,耶稣在以上两段经文使用“一”(亨),所指的是宗旨和思想上的合一,也就是同心一意。

      约翰·加尔文虽然相信三位一体,在《约翰福音注释》(拉丁语)中评论约翰福音10:30的时候却说:“古人误用了这节经文去证明基督……跟父亲具有同一的本质。在这里,基督要表明的不是本质上的合一,而是他跟父亲同心一意。”

      在紧接着约翰福音10:30的经文里,耶稣有力地表明,他根本没有说自己是上帝。犹太人误以为耶稣自称是上帝,打算用石头打死他,于是耶稣质问他们说:“父亲赐我圣职,差我到世人当中,我说我是上帝的儿子,你们竟然就说,‘你说亵渎的话’吗?”(约翰福音10:31-36)耶稣说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而不是子上帝。

      “自命跟上帝平等”?

      另一节被人用来支持三位一体的经文是约翰福音5:18。这节经文说犹太人要杀耶稣,因为耶稣“把上帝称为自己的父亲,自命跟上帝平等”。情形就像约翰福音10:31-36记载的一样。

      但谁说耶稣自命跟上帝平等呢?不是耶稣。他在接着的经文(第19节)驳斥这个诬告:“耶稣就对他们说:……儿子做什么事都不能自作主张,只有看到父亲所做的,儿子才能做。”

      耶稣用这番话向犹太人表明,他并不是跟上帝平等的,不能自作主张。如果真有一位个体跟至高的上帝平等,他竟说自己“不能自作主张”,那不是难以想象的事吗?(参看但以理书4:34,35)值得注意的是,约翰福音5:18和10:30的上下文都表明耶稣驳斥犹太人的诬告。相信三位一体的人跟当时的犹太人一样,作出了错误的结论!

      “与上帝同等”?

      根据《和合本》,腓立比书2:6论述耶稣说:“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1609年出版的天主教《杜埃译本》(英语)和1611年出版的《英王钦定本》(英语)译法也差不多。有些人引用这类译本去证明耶稣跟上帝平等的说法。可是请留意其他译本怎样翻这节经文:

      1869年:“他有上帝的形像,却不想夺取跟上帝平等的地位。”——《新约全书》,英语,G.R.诺伊斯译

      1965年:“他确实具有神性,却从没有自负地要跟上帝平等。”——《新约全书》(修订本),德语,弗里德里希·普费夫林译

      1968年:“他虽有上帝的形像,却没有想过要贪婪地争取跟上帝平等。”——《圣经协和译本》,意大利语

      1976年:“他向来有上帝的本性,却不认为应当强使自己跟上帝平等。”——《现代英语译本》

      1985年:“他有上帝的形像,却不想夺取跟上帝平等的地位。”——《新耶路撒冷圣经》,英语

      1986年:“他虽然具有神的品格,并不认为僭夺可以与上帝平等”。——《新译新约全集》(修订本),萧铁笛译

      1995年:“他原有上帝的本质,却没有用力争取跟上帝同等的特权。”——《现代中文译本》附注译文

      2001年:“他原先以上帝的形态存在,却从没有想过要攫取跟上帝同等的地位”。——《圣经新世界译本》

      可是有些人声称,即使这些比较准确的译法也暗示(1)耶稣已经跟上帝平等,但不想把持这个地位,或(2)他不用夺取跟上帝平等的地位,因为他已经有这个地位。

      关于以上的看法,拉尔夫·马丁在《保罗致腓立比人书》(英语)中分析希腊原文说:“这个动词的真正意思是‘攫取’‘以暴力夺取’。有人说这里的词义转变为‘紧守’,但这种论调能否成立实在很成疑问。”《注释者希腊语新约》也说:“我们找不着任何经文显示ἁρπάζω[har·paʹzo,哈帕佐]或它的任何派生词有‘把持’‘保留’的意思。看来这个词的意思总是‘攫取’‘以暴力夺取’,因此我们无法把这个词的真正意思‘夺取’变为‘紧守’。两种意义根本完全不同。”

      从以上的参考书,我们可以看出《和合本》《杜埃译本》《英王钦定本》等译本为了支持三位一体的教义,不惜歪曲圣经用词的一贯意义。在希腊原文,腓立比书2:6绝没有说耶稣认为自己应当跟上帝平等。只要我们客观地看看这节经文,就能看出原意正好相反。经文的原意是:耶稣认为自己绝不该这样做。

      经文的上下文(3-5,7,8节,和合)表明第6节的正确意思。保罗劝勉腓立比人,说:“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然后保罗举出基督作为这种精神的典范:“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基督有怎样的“心”呢?“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吗?当然不是,因为这就跟保罗的劝勉刚刚相反了!耶稣的心意是:看上帝“比自己强”,所以从没有争取“与上帝同等”的地位,反而“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

      保罗所用的字眼显然不可能指至高上帝的任何部分,而是指耶稣基督。保罗要说明的要点是:谦卑地顺服造物主宰耶和华上帝是非常重要的。耶稣正是这方面的最好例子。

      “我是”

      《详译约翰嘉音》(许干泰译)在约翰福音8:58把耶稣的话翻成:“亚伯拉罕未变成之前,我是。”有些英语译本的译法也类似,例如《耶路撒冷圣经》说:“Before Abraham ever was, I Am.” 三位一体论者声称,耶稣以“我是”或I Am作为头衔。实情真的是这样吗?按照《和合本》,出埃及记3:14说:“上帝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THAT I AM,” 英王钦定本)’”。那么,耶稣的话是否表示,他就是《希伯来语经卷》里的耶和华呢?

      在出埃及记3:14,这些译本以“自有永有”或I AM作为上帝的头衔,表示他真的存在,而且必定实现自己的应许。J.H.赫兹博士编著的《摩西五经与哈弗他拉》评论这个词语说:“对受奴役的以色列人来说,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虽然上帝还没有对你们显露他的力量,但将要这样做了;他是永恒的,一定会救赎你们。’现代译者大都沿用拉希[法国一位注释圣经和《塔木德》的学者]的译文,把[出埃及记3:14]翻做‘我要做什么,都必能成事’。”

      约翰福音8:58所用的字眼跟出埃及记3:14有很大分别。耶稣所用的词语,不是要作为名称或头衔,而是要说明他在降世为人之前已经存在。因此,请注意其他圣经译本怎样翻译约翰福音8:58:

      1869年:“有亚伯拉罕之前,就有我了。”——《新约全书》,英语,G.R.诺伊斯译

      1919年:“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和合本》

      1935年:“亚伯拉罕出生之前,我就存在了!”——《圣经——美国译本》,英语,J.M.P.史密斯与E.J.古兹匹德合译

      1965年:“亚伯拉罕出生之前,我已经是现在的我了。”——《新约全书》,德语,约尔格·青克译

      1981年:“我在亚伯拉罕出生之前已经活着了!”——《简明英语圣经》

      1993年:“亚伯拉罕出世以前,我已经存在了。”——《圣经新译本》

      2001年:“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我了。”——《圣经新世界译本》

      由此可见,在希腊语,这节经文的真正意思是,上帝创造的“头生子”耶稣在亚伯拉罕出生之前很久就存在了。(歌罗西书1:15;箴言8:22,23,30;启示录3:14)

      我们再次从上下文看出,这是经文的正确意思。犹太人说耶稣还不到五十岁,竟然自称“见过亚伯拉罕”,于是拿石头要打他。(57节)耶稣的自然反应是把自己的真实年岁说出来,因此顺理成章地告诉他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我了。”

      “道就是上帝”

      根据《和合本》,约翰福音1:1说:“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相信三位一体论的人声称这句话的意思是,降世成为耶稣基督的“道”(ho loʹgos[霍逻各斯],又译“话语”)就是至高的上帝。

      可是,请留意约翰福音的上下文再次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经文的意思。连《和合本》也说:“道与上帝同在”。(楷体本书所排)如果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同在”,就不可能是那个人。耶稣会会士约瑟夫·菲茨迈尔所编的《圣经文献杂志》同意这一点。这本杂志指出,如果把约翰福音1:1的下半句解释为道就是“上帝”,“就会跟上半句矛盾了”,因为上半句说道与上帝同在。

      请注意一些汉语译本翻译约翰福音1:1的时候,采用“神”一词,跟“上帝”区别:

      1952年:“在起初有道,道和上帝同在,道就是神。”——《新约新译修稿》,吕振中译

      1966年:“在太初里是道,又道是与上帝同在,又道是神。”——《详译约翰嘉音》,许干泰译

      1986年:“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即是神。”——《新译新约全集》(修订本),萧铁笛译

      2001年:“在最初就有‘话语’,‘话语’跟上帝同在,‘话语’是个神。”——《圣经新世界译本》

      以下的外语译本则采用不定冠词或形容性质的词组,显示“话语”和“上帝”的区别:

      1808年:“话语是个神。”——《新约修订译本,根据纽科姆大主教的新译本改订:附修正文本》,英语

      1864年:“话语是个神。”——《双语对照强调译本》行间英语译文,本杰明·威尔逊译

      1928年:“话语是具有神性者。”——《百周年纪念圣经·约翰福音》,法语,莫里斯·戈盖尔译

      1935年:“话语是具有神性的。”——《圣经——美国译本》,英语,J.M.P. 史密斯与E.J.古兹匹德合译

      1946年:“话语是具有神性的。”——《新约全书》,德语,路德维希·蒂梅译

      1958年:“话语是个神。”——《新约全书》,英语,詹姆斯·托马内克译

      1975年:“话语是个神(或译:是具有神性的)。”——《约翰福音》,德语,西格弗里德·舒尔茨译

      1978年:“逻各斯是跟上帝相似的。”——《约翰福音》,德语,约翰内斯·施奈德译

      在约翰福音1:1,希腊语名词“提奥斯”(the·osʹ,意思是上帝或神)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指至高的上帝,话语或道是与他同在的(“道[逻各斯]与上帝[提奥斯]同在”)。第一个“提奥斯”之前有希腊语定冠词“通”(ton),特指某一位个体。在这节经文里,所指的是至高的上帝。

      另一方面,约翰福音1:1的第二个“提奥斯”之前没有冠词。”以上引录的译本显示,许多译者把第二个“提奥斯”(谓语名词)译作“具有神性者”、“跟上帝相似”或“神”,跟第一个“提奥斯”的译法(“上帝”)不同。他们根据什么权威这样翻译呢?

      古希腊共同语有定冠词(相当于英语the),却没有不定冠词(相当于英语a或an)。如果一个谓语名词之前没有定冠词,就可能没有定指作用。名词到底有没有定指作用,要视乎上下文而定。

      《圣经文献杂志》说:“无冠词谓语如果在动词之前,所表达的意义主要是形容性质的。”又说,这种语法结构表示,“逻各斯”可以比作一位神。这本杂志还评论约翰福音1:1说:“谓语的形容作用实在太明显了,所以名词[提奥斯]是不能看成具有定指作用的。”

      因此约翰福音1:1形容“话语”或“道”的性质:他“是具有神性者”,“跟上帝相似”,“是个神”,但不是至高的上帝。这一点跟圣经其他经文完全一致,因为圣经表明耶稣是上帝的代言者(即“话语”或“道”),地位比上帝低,顺服至高的上帝,受上帝差遣降世为人。

      不少经文都有同一种希腊语结构。在有不定冠词的语言里,翻译员差不多总是加插不定冠词。例如马可福音6:49记载,门徒看见耶稣在水面上行走。按照《英王钦定本》,门徒以为看见a spirit(一个灵)。在古希腊共同语,“灵”这个词之前没有不定冠词。可是,在有不定冠词的语言里,差不多所有译本都在这节经文加上不定冠词(a),好使译文符合上下文的意思。同样,既然约翰福音1:1表明道与上帝同在,道就不可能是上帝了。道不过“是个神”或“是具有神性者”。

      有分翻译《美国标准译本》的学者兼神学家约瑟夫·亨利·塞耶扼要地说:“逻各斯具有神性,却不是上帝。”耶稣会会士约翰·麦肯齐所编的《圣经辞典》说:“严格地说,约1:1应该译作……‘话语是具有神性者。’”

      违反语法?

      可是,有些人声称,这类译法违反了希腊语学者E.C.科尔韦尔在1933年发表的古希腊共同语语法。科尔韦尔声称,希腊语谓语名词“在动词之后就有[定]冠词,在动词之前则没有[定]冠词”。他的意思是,如果谓语名词在动词之前,就算名词之前没有定冠词(the),也应该当作有定冠词一样理解。在希腊语,约翰福音1:1的第二个名词(提奥斯)是句子中的谓语,而且在动词之前。因此科尔韦尔声称,约翰福音1:1应当译成“话语就是上帝”。

      可是,请看看约翰福音8:44两个例子。在这节经文里,耶稣说魔鬼“从最初就是杀人凶手”,又说“他是说谎者”。跟约翰福音1:1一样,在希腊语里,这句话的谓语名词(“杀人凶手”和“说谎者”)在动词(“是”)之前。由于希腊共同语没有不定冠词,所以两个谓语名词之前都没有不定冠词。可是大部分英语译本都加上不定冠词(a), 因为这样才正确反映希腊语语法和符合上下文的意思。(另见马可福音11:32;约翰福音4:19;6:70;9:17;10:1;12:6)

      关于谓语名词,科尔韦尔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说:“惟独上下文有这个意思,这里才需要加上不定冠词[a或an]。”由此可见,连他自己也承认,如果上下文有这个意思,翻译员可以在这类句子结构中把不定冠词加在名词之前。

      按照上下文,约翰福音1:1需要加插不定冠词吗?需要,因为圣经自始至终都表明耶稣不是至高的上帝。因此在这种情形,翻译员应该按照上下文翻译,而不该受科尔韦尔那有问题的语法规则所影响。既然许多译本都在约翰福音1:1和其他经节加上不定冠词(a),显然许多学者都不同意科尔韦尔的武断规则,上帝的话语当然也不同意。

      没有冲突

      既然圣经说只有一位上帝, 那么把耶稣基督称为“神”,跟圣经的话有没有抵触呢?没有,因为圣经有时用“神”这个词来指大有能力的受造物。按照吕振中译本,诗篇8:5说:“你却使他[人]稍微小于诸天神[希伯来语音译:埃洛希姆]”。在这里,“诸天神”指天使。有一次,犹太人指责耶稣自命为神,耶稣为自己辩护说,“上帝的话语所指责的人,上帝尚且叫他们做‘神’”,可见“神”也用来指身为法官的人。(约翰福音10:34,35;诗篇82:1-6)在哥林多后书4:4,圣经甚至把撒但称为“现行制度的神”。

      耶稣的地位远高于天使、有罪的凡人和撒但。既然这些受造物也可以称为“神”(圣经原文的意思是大能者),耶稣称为“神”更加当之无愧。跟耶和华相比,耶稣自有其独特地位,所以圣经把他称为“大能的神”。(约翰福音1:1;以赛亚书9:6)

      可是有些懂外语的人说,既然“大能的神”在某些外语排成大写(例如英语Mighty God),那不是显示耶稣在某方面跟耶和华上帝平等吗?绝不是。以赛亚不过预言这是耶稣的四个头衔之一。在英语或其他有大写的外语,头衔是排成大写的。虽然圣经用“大能”形容耶稣,但圣经自始至终只把耶和华称为“全能的上帝”。

      英国《约翰·赖兰兹图书馆通报》报道,天主教神学家卡尔·拉纳说,虽然新约把天主称为‘霍 提奥斯’,而若望福音[约翰福音]1:1等经文则用“提奥斯”指基督,“但这些经文使用‘提奥斯’的方式,都不足以表明耶稣就是至高的天主”。这份通报还说:“在新约里,差不多完全没有用‘天主’[或‘上帝’]这个词去称呼耶稣。如果写新约的人相信,信徒应该承认耶稣是天主,这种现象怎么解释呢?”

      可是约翰福音20:28记载,使徒多马曾经对耶稣说:“我的主!我的神!”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在多马看来,耶稣就好像一位神一样,特别是当时的情况实在太神奇而令他惊叹。另一方面,有些学者认为多马只是太激动而惊呼,虽然当时他向着耶稣,但说话的对象其实是上帝。无论以上哪一种理解才对,多马都不认为耶稣就是至高的上帝,因为他和其他使徒都知道耶稣从没有自称为上帝,反而教导人惟有耶和华才是“独一的真神”。(约翰福音17:3)

      我们再次能从上下文看出经文的正确意思。在多马说出以上的话之前几天,复活了的耶稣吩咐末大拉人马利亚去告诉门徒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亲,也是你们的父亲,见我的上帝,也是你们的上帝。”(约翰福音20:17)虽然耶稣已经复活成大能的灵体,耶和华仍旧是他的上帝。甚至在耶稣得了荣耀之后,他在圣经最后一卷书里仍把耶和华称为“我的上帝”。(启示录1:5,6;3:2,12)

      在约翰福音20:28之后不过三节,也就是约翰福音20:31,圣经进一步澄清这个记载的用意,说:“但这些事写下来,是要叫你们相信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请注意,经文说“上帝的儿子”而不是至高的上帝。“儿子”所指的是真真正正的儿子,而不是所谓“三位一体神”中某个神秘莫测的部分。

      必须符合圣经的一贯主张

      据说还有好几节经文支持三位一体的教义。可是,这些经文跟上述几节大同小异,只要仔细分析,就能看出经文其实并不支持三位一体论。这些例子表明,如果有人引用某些经节支持三位一体的教义,我们就必须问问自己:既然圣经自始至终教导人,惟有耶和华才是至高的上帝,那么,这些经节的解释符合圣经的一贯主张吗?如果有矛盾,解释就一定是错的了。

      我们也要记住,在所谓能够“证明”三位一体教义的经文里,根本没有一节说上帝、耶稣、圣灵合成同一个神秘莫测的神。圣经也没有任何一节经文说,三者同体、同权、同样永恒。圣经自始至终都表明:惟有全能的上帝耶和华才是至高无上的,耶稣是他所创造的儿子,圣灵则是上帝发出的动力。

      [第24页的精选语句]

      “古人误用了[约翰福音10:30]去证明基督……跟父亲具有同一的本质。”——《约翰福音注释》,约翰·加尔文著

      [第27页的精选语句]

      如果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同在”,就不可能是那个人

      [第28页的精选语句]

      “逻各斯具有神性,却不是上帝。”——圣经学者约瑟夫·亨利·塞耶

      [第24,25页 的图片]

      耶稣祷告求上帝使他的门徒全都“合一”,正如他跟父亲“合一”

      [第26页的图片]

      耶稣向犹太人表明,他并不是跟上帝平等的,说:“儿子做什么事都不能自作主张,只有看到父亲所做的,儿子才能做”

      [第29页的图片]

      既然圣经把凡人、天使,甚至撒但称为“神”(意思是大能者),何况耶稣在天上的能力更大,他称为“神”更加当之无愧

  • 按照上帝悦纳的方式崇拜他
    你应当相信三位一体吗?
    • 按照上帝悦纳的方式崇拜他

      耶稣向上帝祷告说:“他们不断吸收知识,认识你这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就可以有永生。”(约翰福音17:3)我们对真神要有怎样的认识呢?“[上帝]的旨意是要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得救,确切认识真理。”(提摩太前书2:4)《圣经释译本》(英语)把这节经文的后半句翻做:“对[上帝的]真理有透彻和正确的认识。”

      由此可见,上帝希望我们根据他启示的真理,确切地认识他和他的旨意。上帝的话语圣经就是他启示的真理。(约翰福音17:17;提摩太后书3:16,17)人要是根据圣经确切地认识上帝,就不会像罗马书10:2,3所描述的人那样,“对上帝有热心,但不是按照确切的知识”。他们也不会像耶稣所说的撒马利亚人那样,“崇拜[自己]所不认识的”。(约翰福音4:22)

      因此,要蒙上帝悦纳,我们就必须知道:上帝怎样论述自己呢?上帝希望人怎样崇拜他呢?上帝有什么旨意?我们该怎样做,好遵行上帝的旨意?我们只要确切地认识真理,就能够知道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从而按照上帝悦纳的方式崇拜他。

      羞辱上帝

      上帝说:“尊重我的,我必尊重他”。(撒母耳记上2:30)说有其他个体跟上帝同等是尊重上帝吗?把玛利亚称为“天主之母”和“造物主与受造物之间的女中保”,正如《新天主教百科全书》所说的,又可说是尊重上帝吗?绝对不是,这样的说法其实羞辱了上帝。绝没有任何个体跟上帝同等。上帝也没有肉身的母亲,因为耶稣根本不是上帝。“在上帝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就是耶稣,除他以外,上帝并没有委任什么“女中保”。(提摩太前书2:5,和合;约翰一书2:1,2)

      毫无疑问,三位一体的教义使人感到困惑,看不清上帝的真正地位,未能确切地认识宇宙的主宰耶和华上帝,因而没有按照上帝悦纳的方式崇拜他。神学家汉斯·金说:“关于上帝的独一性,人为什么要乱添乱加,以致到头来贬损了这独一性呢?”这正是三位一体的教义所造成的恶果。

      相信三位一体的人并没有“确切认识上帝”。(罗马书1:28)经文接着说:“上帝就任凭他们存着不蒙悦纳的思想,做不该做的事”。29至31节指出这些“不该做的事”包括“凶杀、争执……违背协议、没有亲情、毫无慈悲”。不少支持三位一体论的教会都做了这些不该做的事。

      例如,相信三位一体的人常常迫害甚至杀死不接受这个教义的人。不但如此,在战争期间,他们竟也杀害跟自己信仰相同的人:天主教徒互相残杀,东正教徒互相残杀,基督新教徒互相残杀,全都奉同一个三位一体神的名而行。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不该做”呢?

      耶稣清楚指出:“你们要是彼此相爱,所有人就因此知道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35)圣经进一步说明这点:“凡不常行正义的人,都不是源于上帝的,不爱弟兄的也都一样。凭着这一点,谁是上帝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就显而易见了。”圣经说杀害属灵弟兄的人就像“该隐,他是源于恶者[撒但]的,杀了自己的弟弟”。(约翰一书3:10-12)

      由此可见,提倡使人困惑的教义,误传上帝,最终只会使人违反上帝的律法。丹麦神学家克尔恺郭尔描述一般教会的情况,说:“一般教会不知不觉地舍弃了基督教。”

      使徒保罗以下的话正好用来描述一般教会的属灵情况:“他们宣称认识上帝,却在行为上否认他,因为他们是可恶的,是悖逆的,不配做任何善事。”(提多书1:16)

      不久,上帝就会消灭现今这个邪恶的世界。到时,鼓吹三位一体论的教会都要向上帝交账。这些教会作恶多端,提倡错误的教义,羞辱上帝,因此必定会受上帝惩治。(马太福音24:14,34;25:31-34,41,46;启示录17:1-6,16;18:1-8,20,24;19:17-21)

      弃绝三位一体的信仰

      上帝的真理绝没有妥协的余地。我们的崇拜要蒙上帝悦纳,就必须弃绝三位一体的教义。这个教义不但违反了先知、耶稣、使徒和早期基督徒的信仰和教诲,也违反了上帝在圣经里论述自己的真理。上帝说:“我是上帝,并无别神;我是上帝,再没有能比我的。”(以赛亚书46:9,和合)

      三位一体论把上帝说成奥秘,令人困惑,无助于人亲近上帝。人对上帝和他的旨意越混淆不清,世界的神魔鬼撒但就越欢喜。上帝的这个大仇敌助长各种错误教义,力图弄瞎不信的人的心眼。(哥林多后书4:4)三位一体的教义也有助于一些教士支配信众,因为他们让人觉得惟独神学家才能理解这个教义。(请看约翰福音8:44)

      我们确切地认识上帝,就能够享有莫大的舒解,既不致误信各种违反圣经真理的主张,也不致被叛道的教会所影响。耶稣说:“你们会认识真理,真理会叫你们自由。”(约翰福音8:32)

      要尊荣上帝为至高主宰,按照他悦纳的方式崇拜他,这样,当上帝在不久的未来对叛道的教会执行判决时,我们就能免受牵连。这个制度将要成为过去,我们却有希望蒙上帝悦纳:“这个世界和世界的欲望正在消逝,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却永远长存。”(约翰一书2:17)

      [第31页的图片]

      法国这个历史悠久的雕像,刻画三位一体神为“圣母”玛利亚加冕。鉴于三位一体教义的影响,天主教把玛利亚尊崇为“天主之母”

  • 图片鸣谢
    你应当相信三位一体吗?
    • 图片鸣谢

      按照地点、页数、编号排列:

      Church of Tagnon, France, 10页,(7)

      Collegiate of Montréal, Yonne, France, 31页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Troyes, 2页,(右)

      Musée du Louvre, Paris, 10页,(1),(3)

      Musée Guimet, Paris, 10页,(5)

      Musées Nationaux, France, 10页,(2)

      Museo Bardini, Florence, 10页,(8)

      Museo Egizio, Turin, 2页,(左)

      Scala New York/Florence, 8页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