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6 6/15 23-28页
  • 到地上最远的地方作见证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到地上最远的地方作见证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6年
  • 小标题
  • ‘我们可以在什么时候去图勒?’
  • 向图勒进发
  • 重大挑战
  • 我们受到的欢迎
  • 旅程结束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6年
《守》96 6/15 23-28页

到地上最远的地方作见证

伊塔

图勒

戈德港

戈特霍布

尤利安娜霍布

昂马沙利克

图勒是一个地名的一部分,自古以来,这个地名不是用来指一个最终的目标,就是指在地理上最远的地方。今天,图勒是一个居留地的名称,位于世上最大的海岛格陵兰的极北部。这个居留地是在1910年得到这个名字的。当时,丹麦的探险者克劳兹·拉斯穆森正进行北极探险,而图勒就是他预备前行的中途休息站。时至今日,到图勒走一走仍然像探险多过像一段轻松写意的旅程。

话虽如此,远征图勒却是现在急切要做的事。为了回应耶稣的命令,“[要]直到地上最远的地方,做我的见证人”,耶和华见证人十分渴望把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带到这里——地上其中一个最北的有人居住的地方。——使徒行传1:8;马太福音24:14。

‘我们可以在什么时候去图勒?’

1955年,两位丹麦的见证人抵达格陵兰,他们都想在“直到地上最远的地方”传道这件事上出一份力。其他人随后而来。逐渐地,他们的传道工作遍及南部和西部海岸,直到梅尔维尔湾,而且沿着东部海岸探访了部分地区。不过,格陵兰的很多偏远地区,比如图勒,就几乎只能靠书信或电话才能同当地的人通讯。

1991年某天,布和他妻子海伦(两位都是全时服事者)站在一块石上,远眺梅尔维尔湾。他们望着北方,一面寻思: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到图勒去,把王国好消息带给当地的人呢?

1993年,另一位全时服事者维尔纳大着胆子,驾着他那艘5.5米长的快艇“科曼埃克号(意思是‘轻舟’)”横渡梅尔维尔湾。在此之前,他从戈特霍布往上航行到乌佩纳维克地区,走了1200公里。不过,要横渡梅尔维尔湾却又是另一回事。梅尔维尔湾阔400公里,海面是一片茫茫的北极海域,年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冰封的。维尔纳成功地横渡海湾,不过海湾的冰块却弄坏了快艇的引擎。他在回程前做了点传道。

向图勒进发

那次旅程之后,维尔纳开始作出一项新计划。他跟阿尔内和卡琳商量,看看可不可以联手航行到图勒。阿尔内和卡琳也有一艘船,长7米,有四个铺位,最要紧的,是船上有先进的导航设备。旅程中,两艘船可以充当他们的住所,而且有两艘船一起航行,横渡梅尔维尔湾就不会那么危险。要向当地主要城镇的600名居民和那儿六个居留地的人作见证,他们就需要有更多人帮助。所以,他们邀请布、海伦、约恩、英厄这几位既富传道经验,又惯了在国内到处跑的服事者一道前往。这几个人中,有五个是会说格陵兰语的。

未动身前,他们先把圣经书刊运到目的地。两艘船也载有书刊和一些必需品,好像食物、食水、燃料、一部后备引擎、一艘救生橡皮艇。经过多个月的筹备之后,一行人在1994年8月5日齐集;两艘船都准备就绪,在伊卢利萨特镇的港口上客。远征北方之旅开始了。维尔纳、布、海伦坐较小的一艘船。布记述道:“你除了可以坐下或躺在你的铺位上,抓紧某样东西外,就什么都做不到了。”让我们接下来看看他们的航海日志。

“极目远望,海面风平浪静。眼前所见,尽是一片绚丽的景致:海是朦朦胧胧的,披着一层层厚厚的雾;蓝天下阳光灿烂;冰山的形状、色彩的变化都叫人叹为观止;一只棕色的海象在浮冰上享受阳光;海岸线上,只见黑色的山岭畔着一些小平原;景色变幻莫测,无穷无尽。

“旅程中最引人入胜的,当然是探访沿途经过的居留地。总有些人,通常是小孩子,会跑去码头看看究竟是什么人来了,好欢迎他们。我们分发了一些圣经书刊,而且把一盒介绍见证人组织的录像带借给当地人。很多人在我们离开前都看过那辑录像带。在乌佩纳维克的南部,有几个人在我们驶入港口前就坐船出来迎接我们。于是,那一整个晚上,我们请客人留在船上,解答他们所提出的圣经问题。”

到现在,经过700公里的旅程后,两艘船快要横渡梅尔维尔湾了。

重大挑战

“行程中的这一段,很多人都会觉得是最艰难的。我们要一口气横渡海湾,因为索维斯西维克(那里是我们传道地区的起头,也是我们避风的地方)的居留地仍然受着冰封。

“我们开始横渡海湾的旅程了。由于海湾上冰块很多,所以我们把船驶到离海湾远一点的外海。幸好,那里的海面很平静。开始的几小时没有什么事发生——我们在海上一里又一里的乘风破浪。到黄昏的时候,我们瞧见约克角,于是慢慢地转向北方,贴近陆地。现在又可见到冰块了——一眼望去,尽是经年累月积下来的、厚厚的、碎裂了的浮冰。有一段很长的旅程,我们沿着冰块行驶,有时沿着冰块间的狭窄水道小心翼翼地航行。然后,我们看到一片灰色的雾,浓浓厚厚,在斜阳映照下独有一番美感。还有波浪呢!雾、波浪、浮冰,三样东西同时出现;这些东西,时常单独出现一样就已经叫人大感头痛了。”

我们受到的欢迎

“接近皮图夫菲克的时候,海面较为平静。大自然热烈的欢迎我们:太阳高高的挂在蔚蓝的天空上;在我们面前的,是阔阔的、亮光闪闪的峡湾,湾面浮满着冰山;向前方远远望去,隐约可见邓达斯(图勒的旧址)富特色的岩石的轮廓。”再往北走100公里,几位旅客就会到达他们的目的地了。

他们很想即时开始做逐户传道。其中两位传道员探访第一家门口就碰了一鼻子灰。“这里的人拒绝我们,就像在丹麦一样。”他们说,“不过,大多数人都很热情地欢迎我们。这里的人很爱沉思,而且都有丰富的阅历。有人说听闻过我们,我们终于来了,令他们很是高兴。我们也碰到一些很友善的人,好像那些到过北极的海豹猎人和土著。这些土著安于现状,生活简朴,而且总有点信不过现代的文明。”

接着的几天,人人都遇到很好的经验。到处的人都很喜欢接受圣经书刊。有几个家庭,见证人一去到探访就开始跟他们研读圣经。英厄忆述一个对真理感兴趣的户主说:“房子只有一个房间,窗明几净,挺舒服的。我们一连三天探访这所房子里的男子,他性情温和,我们都很喜欢他。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海豹猎人,屋外放着一艘爱斯基摩划子。他捕获过不少北极熊、海象,当然,也少不了海豹。我们最后一次探访他的时候跟他一块儿祷告,他眼里满是泪水。现在,我们惟有把所有事情都交在耶和华手上了,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回来吧。”

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是图勒的常客。英厄报道说:“我跟海伦碰到几个由加拿大来的爱斯基摩人。有一件事很有趣,就是他们跟格陵兰人也是沟通得来的;看来北极地区居民说的语言都是相差无几的。虽然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有他们的一套书写语言,可是他们也看得懂我们带来的格陵兰语刊物。这些刊物也许会为他们打开叫人兴奋的机会。”

他们也坐船探访了离这里五六十公里的居留地。“前往凯凯赫塔克这个居留地的时候,我们紧紧的贴着海岸线航行,希望可以见到那些捕猎独角鲸的人。果然不出我们所料,我们瞧见一块突出的岩石上有一个营地,营地有些帐篷和爱斯基摩划子,住了大约三四家人,人人身披动物毛衣。营地的男人轮流拿着捕鲸叉,坐在岩石上,守候他们日思夜想的独角鲸。他们已经白等了多天,所以瞧见我们走近也不大高兴,生怕我们吓跑那些鲸鱼!他们只顾着做自己的事,就像不问世事似的。营地的女人接受了一些书刊,不过,那时并不是深入谈话的时候。我们终于在晚上11点到达凯凯赫塔克,完成在这个居留地的最后一个探访的时候,已是凌晨两点了!”

“最后,我们到了肖拉帕卢克,即是格陵兰最北面的居留地。这个地方位于一个沙滩,在一些由青草盖着的岩石下面,四下却是荒芜一片的。”见证人的传道工作已经实际到了世上最远的地方,至少,他们在极北之处已经做到了这点。

旅程结束

这些见证人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他们逐家逐户、逐个帐篷做传道,分发书刊,收集杂志的订阅,播放录像带,同无数的格陵兰人交谈,主持圣经研究。现在是回程的时候了。“当晚我们坐上橡皮艇,划离莫里乌萨克这个居留地。当时有些人沿着海滩向我们道别,手里挥动着他们接受了的书刊或册子。”

过了不久,见证人在海岸一个杳无人迹的地方,竟看见一个人在一块岩石上向他们招手,简直令他们大吃一惊——这里竟也有人!“不用说,我们连忙驶近岸边去看看他。原来他是个来自德国柏林的青年,坐着自己的爱斯基摩划子沿着岸边航行,已走了一个月。他还在德国的时候,耶和华见证人常常探访他,他也有见证人的不少书刊。我们花了几个钟头跟他在一块儿;对于连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也会遇到见证人,他真是打从心里的佩服我们。”

旅程开始的时候,由于索维斯西维克仍受冰封,所以他们绕过了那里。在回程的时候,这些周游传道的服事者受到那里的人热烈欢迎。有些人曾在去年接受过书刊,而且还把书刊看过,他们都对灵粮十分渴求。

回程的时候,他们用了14个小时横渡梅尔维尔湾。“我们看到一次日落。在这儿,日落会持续数小时,色彩常变,迷人极了。日落后立刻就是日出,一样会持续很长的时间。正当东北方的天空,夕阳像扇子般的红霞仍未消失,太阳已在南方崭露头角了。此情此境,简直难以形容,就是相片也不能尽收美景。”一行人整夜都没有睡。

“抵达库尔洛尔苏阿克的时候,我们都累透了。不过,大家都很高兴和满足。我们终于成功地完成这次旅程了!旅程余下的部分,我们在沿岸的城镇和居留地也找到不少对真理有兴趣的人。这个问题,人们问了又问:‘你们为什么不留下一些人跟我们一起呢?你们这么快就要走,真舍不得你们啊!’”

在科尔苏特,一个家庭很友善,他们邀请五位访者跟他们一起吃饭。“这家人原本想我们在那里留宿。不过,因为在那个地方,在离岸40公里处抛锚泊船会好一点,所以我们只好婉拒,把船驶开了。后来我们听说在第二天大清早,一个大冰山崩裂了,震起的波浪掀翻了14艘小艇,位置就在我们昨晚那里!”

一行人终于抵达伊卢利萨特,完成了远征图勒的旅程。差不多在他们抵达的时候,另外两位传道员已经启程前往格陵兰东岸的偏远地区。在这两个行程里,传道员总共分发了1200本书,2199本册子,4224本杂志,而且也得到152个杂志订阅。现时,传道员主要是用电话和书信同为数不少的感兴趣人士联络。

虽然耶和华见证人要付出不少时间、精力、金钱,可是他们却十分喜乐地执行他们的主的吩咐,要“直到地上最远的地方,做我的见证人”。——使徒行传1:8。

[第28页的附栏]

格陵兰的东岸

差不多在那一组见证人抵达图勒的同一时间,见证人夫妇维戈和索尼娅前往另一个没有人传过道的地区——格陵兰东岸的尔特托克科托奥米伊特(斯科斯比松)。要到这个地方,他们就要先到冰岛,乘飞机返回格陵兰沿岸的康斯特布尔角,再转乘直升机。

两位以格陵兰语为母语的先驱忆述:“这是第一趟有耶和华见证人到这里来。虽然这里与世隔绝,可是人们都比我们想象的见闻丰富。况且,他们也很喜欢学习新的东西。他们都是说故事的能手,很爱对我们说他们猎海豹和其他在野外的经验。”他们对传道工作有什么反应呢?

“我们做逐户传道的时候碰见J,他是个宗教教理导师。他说:‘谢谢你们也探访我。’我们向他展示我们的书刊,教他可以怎样运用它们。第二天他走来找我们,想学习有关耶和华这个名字的事。我们运用他的格陵兰语圣经的脚注向他解释。我们走了之后,他打了一个电话给我们在努乌克的朋友,表示对我们探访的谢意。我们一定要继续帮助这个男子。

“我们也遇见O,他是一个教师,对耶和华见证人有些认识。他让我们用两个钟头向他班上14岁到16岁的学生说话。我们于是播放见证人的录像带给他们看,并且回答他们的问题。《青年人所提出的问题——有实效的答案》a和其他书刊都受欢迎得很。后来我们遇到班上的三个女孩。她们有很多疑问,其中一个最对我们有兴趣。她问道:‘一个人可以怎样成为见证人呢?跟你们一样,一定是挺好的。爸爸也是跟你们志同道合的。’我们答应会写信给她。

“我们在其中一个居留地碰到另一位宗教教理导师M,而且跟他作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讨论。他向我们保证,出外打猎的人一回来就会收到我们留下的书刊。如此这般,他就做了我们在这个偏远地方的‘传道员’了。”

虽然这次旅程的路程迂回,过程也很艰苦,可是两位先驱都同样感到,他们付出的努力已得到丰盛的回报。

[脚注]

a 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