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贸中心倒塌的一天警醒!2002年 | 1月8日
-
-
世贸中心倒塌的一天
2001年9月11日在美国纽约市、华盛顿以及宾夕法尼亚发生的事,叫世上千千万万人刻骨难忘。你听到或看到纽约世贸中心、华盛顿五角大楼遇袭时在哪里呢?
巍峨的大楼,巨量的财物,更甚的,是无数人的性命,转瞬间灰飞烟灭,一切一切叫人难以置信之余,也叫人不得不停下来,反思一下。
在我们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一场浩劫,怎样使人舍己忘私、见义勇为,把人性美好的部分发挥得淋漓尽致?细读这两篇文章,答案自有分晓。
劫后余生
纽约世贸中心遇袭后,地铁即时停止运作,于是成千上万人只好徒步离开曼哈顿下城区。不少经布鲁克林桥和曼哈顿桥离开灾场的人,都能清楚看到耶和华见证人世界总部的办公室和工厂大楼。当中一些人想也不想,就朝这些建筑物直走过去。
右图的雅丽莎(母亲是耶和华见证人)是最先到达的其中一个,当时浑身都是灰尘。a她说:“我坐火车上班途中,已看到世贸中心冒出浓烟,到了灾场,更发现遍地玻璃,而且热力逼人。街上的人正朝四面八方逃命,警察则在尽力疏散人群,简直像在打仗一样。
“我连忙躲进附近的一座大楼里去。接着,我听到第二架飞机撞向南楼后爆炸的声音。刹那间,浓烟密布,当时的景象实在非笔墨所能形容。有人叫我们赶快离开肇事现场,结果我坐渡船过了伊斯特河,来到布鲁克林。下了船,一抬头,‘守望台’几个大字就映入眼帘。这不就是妈妈信奉的宗教的总部办公大楼吗?我马上朝大楼走去。我知道那里的人一定会把我照顾得妥妥当当的。梳洗干净后,我就打电话给爸妈报平安了。”
万豪酒店位于两座世贸中心之间,而温德尔(右图)是酒店的门卫。他说:“第一次爆炸发生的时候,我正在大厅里当值。我看到许多碎片掉下来,街上还有个男子着了火,躺在地上。我马上把外套和衬衫撕破,跑过去,要弄熄他身上的火。一个路人也来帮上一把。那个男子的衣服全烧光了,身上只剩下鞋子和袜子。后来,消防员把他送院治疗。
“没多久,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布赖恩特·冈贝尔就打电话给我,叫我说说当时的情形。我有些家人住在维尔京群岛。他们在电视上听到我的声音,于是知道我平安没事。”
唐纳德体格魁梧,身高1.95米,是世界金融中心的职员。事发时,他在工作地点的31楼,清楚目睹两座世贸大楼和万豪酒店的情形。他说:“我吓得目瞪口呆。有人从北楼掉下来,有的则跳下来,我差不多要疯了。惊魂甫定,我就忙不迭离开工作地点,跑到街上去了。”
贾尼丝今年60来岁,女儿露斯和约妮则40多岁,三人本来下榻于世贸中心附近的一家酒店。露斯是注册护士。她说:“我们住在16楼。当时我正在洗澡,妈妈和妹妹却忽然喊我别洗了。原来他们看到碎片经过窗前掉下去,妈妈还亲眼看到一个人在窗前掠过,好像是给爆炸力从某个地方震出来似的。
“我马上穿回衣服,跟他们一起下楼。许多人都在尖叫。我们来到街上的时候,听到爆炸声,又看到了火花。警察叫我们赶快往南走,到巴特里公园去,因为那里有渡船去斯塔登岛。在一片慌乱中,我们跟妈妈失散了。妈妈有慢性哮喘,到处是浓烟灰尘,她怎能熬过去呢?我们花了半个小时找她,却一无所获。不过,妈妈又冷静又能干,当时我们倒也不大担心。
“最后,我们在别人引路之下,经布鲁克林桥去到河的另一边。看到‘守望台’几个大字的时候,我们才大大舒一口气!现在我们是真的安全了。
“总部的弟兄姊妹欢迎我们,让我们留宿之余,又提供衣服,因为我们什么也没有了。但妈妈究竟哪里去了?我们到医院去找她,花了一整晚,仍没有半点消息。第二天早上11点半左右,有人通知我们妈妈就在楼下的大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贾尼丝补充说:“匆匆离开酒店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个朋友。她年纪大,没赶上我们。我想回头帮她一把,但这样做实在太危险了。混乱之中,我就失去了女儿的踪影。我知道她们都是头脑清醒、处事冷静的人,露斯还是个经验丰富的护士,所以我也不大担心。
“我四处张望,眼见人人都需要帮忙,当中有些还是孩子和婴儿,于是我留了下来,心想能帮多少就帮多少。稍后,我又到病人分流区去。分流区是医护人员按照人们伤势的轻重分类和治疗的地方。我在那里给警察和消防员抹脸洗手;他们全都蓬头垢面、满身灰尘。我逗留到第二天凌晨3点,然后坐最后一班渡船到斯塔登岛去。我想,两个女儿可能到那里去了,但结果白走一趟。
“到了早上,我打算坐第一班渡船回曼哈顿去,但由于不是紧急救援人员,上不了船。后来,我看到曾给他帮忙的警察,于是叫道:‘约翰!我要回曼哈顿去。’他说:‘好的,你跟我来。’
“到了曼哈顿,我就往酒店去。我边走边想:也许还有机会把那个年纪大的朋友救出来吧。可是,酒店已变成一堆瓦砾!市中心一片死寂,毫无生气。我看到的,只有消防员和警察,尽是一副副又憔悴又悲伤的面孔。
“后来,我朝布鲁克林桥走去。我在桥上走着走着,看到‘守望台’这几个熟悉的大字。女儿可能就在那里呢。不出所料,我们终于在大厅见面,相拥而哭!
“可幸的是,虽然浓烟密布、灰尘处处,我的哮喘病却没有发作。我一直都在祷告,求耶和华让我能贡献自己,而不是拖累别人。”
“这里可不能降落啊!”
二十岁出头的蕾思儿跟《警醒!》撰稿员说:“我在曼哈顿下城区的街上走着,听到头上有飞机飞过。由于声音实在吵耳,我往上看了一看。真是难以置信!一架巨型的喷气式飞机明显地正愈飞愈低。我心里想:飞机干吗飞得又低又快呢?这里可不能降落啊!飞机大概是失控了。说时迟,那时快,一个女人就尖叫起来,说:‘飞机撞进北楼里去了!’北楼顿时出现巨大火球,中央的破洞清晰可见。
“太可怕了。我一生都没见过这么可怕的事情。这简直像做梦一样。我呆若木鸡,说不出话来。惊魂甫定,另一架飞机又撞向南楼,最后两座大楼都倒塌了。我快疯了。我真的受不了!”
“就算要游泳渡河,我也一定会游”
丹妮思,16岁,就读的学校在美国股票交易所旁边,即位于世贸中心以南三个路口的地方。事发时,她刚回到学校。丹妮思说:“刚过了早上9点。我心知不妙,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在学校的11楼上历史课,同学们看来都害怕得要死。老师叫我们稍安勿躁,我们却都只想回家去。
“稍后,第二架飞机撞向南楼,学校晃了一晃,但我们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突然,有人通过对讲机跟老师说:‘两架飞机先后撞进双子大楼里去了!’我心里想:‘留在学校里不是办法。这是恐怖袭击啊。下一个目标就是股票交易所了。’同学都匆匆离开学校。
“我们箭似的朝巴特里公园跑去。我转过身子,好看看当时的情形,原来南楼快要倒塌了。接着,我想起了骨牌效应——所有高楼大厦会一一倒下。我吃力地呼吸着,因为鼻子跟喉咙都给灰尘呛着。我朝伊斯特河跑去,心里想:‘就算要游泳渡河,我也一定会游。’我一边拼命地跑,一边向耶和华祷告,求他救救我。
“最后,我坐渡船到新泽西去了。妈妈在事发后五个多钟头才找着我,但至少我平安脱险了!”
“我这么就完了吗?”
乔舒亚今年28岁,来自新泽西的普林斯顿,事发时正在北楼的40楼授课。他回忆说:“突然,我感觉到好像有炸弹刚爆炸了。大楼开始摇晃,我心里想:‘不,这是地震。’我朝窗外望去,眼前一切简直不可想象——浓烟席卷大楼,碎片纷纷落下。我跟学生说:‘别收拾了。快逃!’
“我们沿着楼梯往下走。楼梯浓烟弥漫,自动喷水系统已经开始运作。虽然这样,我还是蛮镇定的,只是不断祷告,求耶和华让我们找对了楼梯,好避开着火的地方。
“我边跑边想:‘我这么就完了吗?’我不断向耶和华祷告,心里感到异常平静。我的心从没有像那刻一样平静过。那一刻,我一生都忘不了。
“我们终于离开了大楼,来到街上,警察正在疏散人群。我抬头一望,两座大楼好像给切开了一样,真叫人难以想象。
“接下来,我听到一种可怕的声音,好像成千上万的人突然都在屏住气,叫人毛骨悚然。那一刻的纽约恍如死城。没多久,有人尖叫起来。南楼倒下来了!卷起的浓烟灰尘朝我们直涌过来,就像电影里的特殊效果一样,但这可不是拍电影啊。乌云追上了我们,叫我们快呼吸不了。
“好不容易才上了曼哈顿桥。我回头一看,北楼上面的巨型天线正跟大楼一起塌下去了。我在桥上走着走着,不断求耶和华让我能到伯特利(耶和华见证人的世界总部)去。一生当中,我从没有因为看见伯特利而这么高兴过。每天,数以千计的人都经过那里,看到工厂外墙上写着‘要天天阅读上帝的话语圣经’这些大字。现在我也看到了。我心里想:‘快到了,快到了。一直走就行了。’
“回想这些事,我就看出做事必须懂得分轻重缓急。生命中最宝贵的,一定要放在第一位。”
“有人从大楼跳下来了”
杰西卡(22岁)刚从市中心的地铁站走出来,就看到以下的情形。她说:“我抬头一望,看到烟灰、碎片和各种各样的金属纷纷掉下来。有些人在排队打电话,因为上班上学都要迟了,急得快要发疯。我马上祈祷,求耶和华让我能保持冷静。第二次爆炸随即发生。钢条、玻璃从天而降,有人大叫:‘又一架飞机撞进大楼里去了!’
“我往上看,简直触目惊心——大楼较高层的地方正不断冒出浓烟,烈焰冲天,有些人抵受不住,纵身跳下来了。一男一女本来扶着窗边,但最后仍得放手,往下直堕。当日情景,叫人不忍卒睹,直到现在,还是历历在目。
“最后,我上了布鲁克林桥,把不舒服的鞋子脱掉,跑到河的另一边去。我走进守望台的办公大楼,有人马上过来给我安慰,我这才渐渐冷静下来。
“当天晚上,我在家里阅读《警醒!》2001年8月22日刊的文章,题目是‘如何应付创伤后压力症’。我可真要念念这样的文章呢!”
一场浩劫,叫不少人浑然忘我、舍己助人。接着的文章会说说这件事。
[脚注]
a 《警醒!》撰稿员访问了许多生还者,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尽录。他们的一字一句,都使文章内容更详实丰富,《警醒!》谨此鸣谢。
[第8,9页的图解或图片]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严重倒塌
1 北楼世贸中心第一座
2 南楼世贸中心第二座
3 万豪酒店世贸中心第三座
7 世贸中心第七座
严重损毁
4 世贸中心第四座
5 世贸中心第五座
L 自由广场一号
D 德国银行自由街130号
6 美国海关大楼世贸中心第六座
N S 贯通南北的行人天桥
部分损毁
2 F 世界金融中心第二座
3 F 世界金融中心第三座
W 温特花园
[鸣谢]
As of October 4, 2001 3D Map of Lower Manhattan by Urban Data Solutions, Inc.
[图片]
左上图:南楼先倒下来
上图:有些人跑去耶和华见证人的总部寻求庇护
右图:在灾场,几百个消防员和救援人员不眠不休地工作
[鸣谢]
AP Photo/Jerry Torrens
Andrea Booher/FEMA News Photo
[第3页的图片鸣谢]
AP Photo/Marty Lederhandler
[第4页的图片鸣谢]
AP Photo/Suzanne Plunkett
-
-
舍己忘私无分彼此警醒!2002年 | 1月8日
-
-
舍己忘私无分彼此
灾难发生后,美国本土以及其他国家的人纷纷来到灾场,当义务工作人员。汤姆(上图)是其中一个。他今年29岁,是加拿大渥太华的消防员。汤姆跟《警醒!》撰稿员说:“我在电视上看到新闻,心里很想给纽约的同袍打气,于是在星期五开车到纽约来。星期六,我到灾场去看看能不能帮上点忙,结果被安排担任善后工作,也就是用桶子把瓦砾搬走。
“我们拿着铲子,小心翼翼地翻开瓦砾,看看能不能找着半点蛛丝马迹,好辨认已死消防员的身份。我找到用来开门锁的工具,以及连接水管的东西。工作进度缓慢,叫人苦不堪言。50个义务工作人员两小时内所清除的瓦砾,大约只相当于一辆垃圾车的容量。
“9月17日星期一,我们终于找着一些消防员的尸体。事发时,他们冲进大楼里救人,结果英勇殉职。尸体给找着的一刻,所有救援人员都停止工作,把保护帽、头盔等摘下,肃然站立,借此向殉职的同袍表示尊重。当日情景,我终生难忘。
“灾场满目疮痍,到处颓垣断壁,让我感悟到生命多么脆弱。这件事也教我反复思量人生、工作和家庭。当消防员不错是要冒险的,但能够救死扶伤,也实在很有意义。”
见证人伸出援手
灾难发生后头两天,大约有七十人向耶和华见证人的世界总部寻求庇护。有些人下榻的酒店被事件波及,住不下去,行李也没有了。总部除了向他们提供食宿、衣物,还安排经验丰富的基督徒长老跟他们谈谈,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对这些人来说,后者大概比其他一切都来得重要。
此外,耶和华见证人也把有用的紧急工具和物资送去灾场,供搜索队和救援人员使用,又把消防员从消防局送到救援区去。里卡多(右上图)是见证人,今年39岁,职业是清洁工人。他跟另外几百人合力清理灾场,日复一日地运走以吨计的瓦砾。他说:“这里的情形叫人很难受,对那些在寻找失踪同袍的消防员来说就更是这样。我看到他们救出了一个仍活着的消防员,但也看到另一个消防员被掉下来的人压死了。许多消防员都在默默地哭,我也按捺不住,哭了。那一天,实在没有人比他们更勇敢的了。”
“时间和不能预见的遭遇”
几千人在这场灾难中死去。当中至少有14个是耶和华见证人,事发时刚巧在大楼里或灾场附近。65岁的乔伊斯·卡明斯原籍特立尼达,当日要看牙医(世贸中心附近),约见时间大约就是事发时间。乔伊斯看来是给浓烟呛着,被急急送到医院去,但到底还是活不成。许多人都像她一样,给“时间和不能预见的遭遇”左右,而无辜丧命。(传道书9:11)不少人都知道,乔伊斯生前十分热心传道。
卡尔文·道森(请参阅附栏)在南楼84楼一家经纪公司工作,北楼遇袭后的情形,他在办公室里看得一清二楚。他的老板当时不在公司,所以打电话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卡尔文的老板说:“他告诉我他看到些什么。卡尔文说:‘有些人在往下跳!’我叫他尽快离开公司,其他职员也一样。”但卡尔文到底还是逃不了。他的老板说:“卡尔文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为人虔诚又善良,在我们当中,有信仰的也好,没信仰的也好,人人都欣赏他。”
詹姆斯·阿马托(上一页右下图)是另一个遇害的见证人。他是纽约消防局的辖区指挥官,膝下有四个儿女。认识詹姆斯的人都说,他救人时往往奋不顾身,“就算建筑物火光熊熊,人人都急着逃命,他仍旧会走进火场里去”。詹姆斯虽然已英勇殉职,却被晋升为消防大队长。
乔治·迪帕斯奎尔也是消防员,入行七年。他的太太叫梅利莎,还有个两岁大的女儿叫乔治亚·罗斯。乔治·迪帕斯奎尔是斯塔登岛一群会众的长老。南楼倒塌时,他在10楼救人,同样不幸送命。
两座世贸大楼坍塌时,几百个消防员、警察和紧急救援人员都在奋力救人,结果葬身灾场。说他们英勇无惧,绝非言过其实。纽约市长鲁道夫·朱利亚尼后来对一群被升职的消防员说:“处境这么艰险,你们仍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叫我们深深感动。……纽约市消防员的英勇表现,实在堪作楷模。”
圣经予人安慰
惨剧发生后几天,美国全国约九十万个耶和华见证人作了特别安排,向人传讲圣经信息,以安慰受创的心灵。出于爱人的心,他们都渴望安慰伤心哀痛的人。(马太福音22:39)见证人传道时,也尽力告诉人苦难重重的人类惟一的真正希望。——彼得后书3:13。
耶和华见证人很体恤别人。他们很想让人看看圣经,从中得到安慰,就像耶稣一样,叫人心里舒畅。耶稣说:“你们所有辛苦劳碌、担子沉重的人啊,到我这里来吧,我要叫你们安舒。你们要负起我的轭,向我学习,因为我性情温和,心里谦卑。这样,你们的生命就会得享安舒。我的轭是容易负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11:28-30。
耶和华见证人在曼哈顿有多群会众,若干长老获准进入灾场,跟救援人员谈谈,安慰他们,结果十分理想。有些长老说:“他们看到经文的时候,都双眼发红、热泪盈眶。”一些救援人员在码头的船上休息。“他们都垂着头,很沮丧的样子。眼前一切委实叫他们难过极了。我们坐下来,给他们看一些经文。有些人表示感激,说我们来得正好,自己正需要别人来安慰一下。”
惨剧发生后,许多人都想找些东西来读读,因此见证人免费地分发了几千份册子,当中包括《痛失亲者》《世界终有一天没有战争吗?》以及《上帝真的关心我们吗?》。此外,有两期《警醒!》杂志的封面文章也特别惹人注意。一期是“恐怖主义换新装”(2001年5月22日刊),另一期是“如何应付创伤后压力症”(2001年8月22日刊)。见证人分发刊物时,也向不少人实际谈及圣经提出的复活希望。(约翰福音5:28,29;使徒行传24:15)可能有多达几百万人听到这个令人安慰的信息。
发人深省
像纽约市发生的一类惨剧实在发人深省。我们正过着怎样的生活?在追求些什么呢?只是为自己而活吗?还是愿意贡献自己、造福他人?先知弥迦说:“耶和华对你有什么要求呢?无非是要你行公正,爱仁慈,谦逊地与你的上帝同行。”(弥迦书6:8)人要是真的谦逊,就会看看上帝的话语,好知道死去的人有什么希望,以及上帝很快会怎样使地球焕然一新,像乐园一样。如果你想进一步认识圣经的应许,请联络你家附近的耶和华见证人。——以赛亚书65:17,21-25;启示录21:1-4。
[第11页的附栏或图片]
塔蒂亚娜的祷告
事发后,卡尔文·道森的遗孀莉娜跟七岁大的女儿塔蒂亚娜说,爸爸不会回来了。几天后,女儿作了一个祷告。当时,莉娜刚祈完祷,女儿问道:“妈妈,我也祷告,行吗?”莉娜说好。于是塔蒂亚娜说:“我们在天上的父亲耶和华,感谢您给我们面前的食物,又让我们活着。求您的灵跟妈妈和我同在,让我们坚强,也求您的灵跟爸爸同在,让他回来的时候健健康康。但愿他回来跟我们见面的时候又健康又快乐。通过耶稣的名,……噢!别忘了让妈妈坚强。阿们。”
莉娜以为塔蒂亚娜可能不大明白爸爸已经死了,于是问道:“宝贝儿,你说得真好,但爸爸是不会回来的了,你知道吗?”塔蒂亚娜顿时一脸错愕,说:“他不会回来?”莉娜说:“对。我还以为跟你说清楚了,爸爸是不会回来的了。”塔蒂亚娜说:“可是,你常常跟我说,爸爸会在新世界的时候回来。那不是真的吗?”莉娜这才明白女儿的意思,说:“对不起,宝贝儿,我弄错了。我以为你说爸爸明天就回来。”莉娜后来说:“她把新世界看得那么真实,我真的很感动、很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