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页警醒!1988年 | 3月8日
-
-
第2页
1985年,美国从日本输入货品的总值较之对日本输出货品的总值高出400亿美元。尽管国际努力谋求各国之间的贸易平衡,在1986年,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赤字仍然增长至580亿美元!
何以贸易的不平衡增长至这样的程度?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影响?后果何以是危险的?难题有永久的解决方法吗?《儆醒!》杂志的以下几篇文章会讨论这几个问题。
-
-
贸易战——对你有什么影响警醒!1988年 | 3月8日
-
-
贸易战——对你有什么影响
一位留驻日本的美国海外传道员在1985年11月收到母亲寄来的2,000美元,作为来年夏季回家度假的旅费。他当时若立刻把美元兑换,就可得到40万日元,那时的兑换率是一美元兑200日元。可是,他决定等到1986年7月购买机票时才加以兑换。但那时的兑换率已降至一美元兑160日元,使他那笔款项只值32万日元。他损失了8万日元(约值500美元),原因只是把那笔钱保留了多几个月。本来够他夫妇俩购买机票的钱,现在已变成欠缺甚多了。
受美元贬值影响的不仅是国际旅客而已。你若在最近购买从日本或西欧输入的任何货品,就有可能感到这样的烦恼。调查的结果显示,去年从外国输入的汽车、照相机、钟表,甚至酒类和乳酪,都涨价百分之10至20不等。例如,一具日本名贵照相机在1985年10月的售价是400美元,在1986年6月的售价是450美元,急升了百分之12.5。美国一位经济分析家说:“由于进一步兑换率波动的结果,物价的高涨可能比目前所见的更甚。”
消费者付出较高的物价只是事情的一面而已,日本和西德的工业正从这项经济转向受到很大压力。虽然同一照相机的价格在几个月之间在美国的通货方面从400元跃升至450元,在日本的通货方面却从9万8,000元降至7万8,000元。因此,据报日本最大的电器制造厂之一每次美元的兑换率下降一日元,公司的收入就损失3,000万美元。汽车、钢铁、纺织品和其他依靠出口的工业也受到类似的影响。
为了保持竞争力,据报有些工业巨人要大大削减货品价格和减少利润幅度。无法负担亏蚀的小公司就要破产。据东京的著名报章《每日新闻》报道,1985年10月至1986年8月之间在日本有292间公司倒闭。结果,日本工人在前年所得的工资是31年来加薪最少的——平均只增加百分之4.5。工业方面的失业率则达到百分之2.9,是1953年以来的最高失业率。据雇主联会主席所称,“失业率甚至可能增至百分之7-8。”
贸易不平衡的结果
可是美元为什么会降低呢?简单来说,这是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国际商业中进行贸易战的结果。有些国家能使输出的物品多于输入的,于是就有了贸易盈余。例如,加拿大一年的贸易盈余是186亿美元,日本输出的货物总值比1986年输入的货物多了827亿美元。
另一方面,有些像美国一样的国家输入的货品多于输出的。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这种情形对国家经济所造成的影响。贸易赤字的结果造成严重的失业难题和打击经济稳定。
鉴于世界经济大大有赖于美国经济的健全,五个主要工业国的经济部长和银行巨子遂在1985年9月开会讨论,同意贬低美元对世界各大通货的兑换率。贬值的目的是,由于美元偏低,美国输出的货品价格就较廉,从而可以在其他国家提高竞争能力。这样便会使美国增加出口贸易。在国内,对舶来货品的需求将会下降,因为它们的价格会较高。在理论上,这样行的结果将会减低美国的贸易赤字。
自实施这项计划以来,美元对马克、日元、法郎和其他主要通货的兑换率已下降了百分之20左右。但在贸易不平衡方面,潮流有逆转的倾向吗?美国商业部长鲍德里奇(Malcolm Baldridge)在1986年对日本的商业巨子和政府要员说:“尽管在兑换率方面作出调整,今年双方的贸易赤字并不会减少。”
不错,舶来品对美国消费者的吸引力依然如故。例如报告指出,日本汽车在1986年输入美国的数目并不少于1985年。既然汽车的价格已经增加,但输入的汽车数目没有减少,结果输入方面的美元总值就继续增加而非减少。美国贸易赤字总额于是从1985年的1,180亿美元跃升至1986年1,750亿美元的新记录。这项庞大的贸易赤字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与日本贸易而来的!
在日本和美国所发生的情形,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同样发生。贸易战影响到我们所有人。贸易战是什么所促成的?有方法应付吗?有永久的解决方法吗?
[第3页的图片]
在美国通货方面,何以一具日本名贵照相机的价格在几个月内从400美元升至450美元?
-
-
难题由什么促成?警醒!1988年 | 3月8日
-
-
难题由什么促成?
“各国已卷入了地理政治学游戏的漩涡中,”《纽约时报》在去年初报道说。美国由于贸易赤字继续攀升,不得不让美元进一步降低对日元和马克的兑换率。因此《时报》的报道继续说:“各国正企图迫使对方在内政方面作出改变……以期使贸易获致较佳的平衡。”
何以美元贬值未能在国际贸易关系上达致预期的改善呢?美国的庞大贸易赤字继续增高是由什么因素促成的?何以像日本和西德等国家尽管通货升值,但在对美的贸易方面盈余仍继续增加呢?
这些问题正是全世界的著名经济学家竭力寻求答案的。无论如何,解决世界贸易的难题显然并非仅凭调整美元的价值就能一蹴而成的。目前,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责难和反责难已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达到爆炸程度。
日益尖锐的贸易摩擦
例如,美国有许多人认为,虽然美国已开放市场给外国货品输入,但其他国家——日本以及在较低程度上,西德和其他国家——却没有投桃报李。他们声称,那些国家使用不公平的贸易策略去提高输出数量和减低输入以保护自己的市场。结果,他们认为,这导致美国有更多人失业和生计受损,于是在美国和贸易伙伴国之间促成了相当程度的摩擦,甚至仇视。
此外也有人抱怨说,日本厂家给予工人的工资远较美国的为低,因此可以用廉价在海外市场上从事竞争。另一方面,外国公司若要打入日本的市场,就必须应付当地的传统及私人贸易习惯、复杂的配给方法和关税制度、品质标准、语言障碍、日本人的好恶之感以及对外国货品不愿接受的态度等。有些外国商人声称,这一切都对他们十分不利。
美国商业部长鲍德里奇便曾表示过这种不满,他在东京对一群日本商业巨子说:“日本若不断增加输出,但在输入方面却缓慢或停滞下来,就不能继续与贸易伙伴共处了。差不多从任何角度看来,日本在世界经济上均拥有很大力量,但却没有负起与力量俱来的责任。”
反责难
另一方面,日本商人却指出他们的美国贸易伙伴表现急功近利的精神。虽然日本商人甘愿跟从一种长远的观点,美国商人却要立刻获利以满足股东的期望。例如,在1970年,美国和日本的多家公司共同作了一项费用昂贵的研究,希望找出方法去使用激光播放唱片和影片。不久之后,美国公司为了缺乏结果而退出研究。可是,日本公司却锲而不舍,终于成为亿万美元的雷射唱片贸易的一股主要力量。
据日本人声称,贸易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日本社会以节俭为主,美国社会则以消费为主。日本人在积蓄方面平均比美国人高出四倍,总额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百分之30。
通常,日本人认为竞争的优势不在乎生产成本较低而在乎较高的生产力和较佳的经营方法。一位美国观察家指出,“例如,美国五大钢铁厂的工人生产力比同类工作的日本人低了差不多三分之一。这意味到即使两国的工资同等,在真正的自由市场上,美国人仍然不能与日本人竞争。美国在汽车制造业方面也追不上日本。”
对于日本不愿输入外国货品的指责,许多日本人认为此说并非属实。他们声称日本人一向都欢迎外国制造而适合日本人品味的货物。例如,一家美国玩具厂曾重新设计所出产的洋娃娃,使其身材较为适中,两腿较短,眼睛呈深棕色。结果这种货品的销路达数百万之巨。同样,美国一家汽水公司在日本占了百分之60的汽水市场,方法是出品较甜的汽水——投合日本人的喜好。采纳这种市场策略的外国公司均获得颇大成功。
日本有些人甚至认为美国蓄意夸大贸易的赤字以掩饰自己的措施失当。他们指出,既然日本的人口只及美国的半数,日本人所消耗的美国货自然不及美国人消耗日本货那么多。此外,他们认为引证的数字许多时发生误导作用,因为其中并不包括美国在日本拥有或控制的公司所出品的货物或提供的服务在内。一家顾问公司报称,在日本有3000间这样的商业机构,其中为首的300间于1984年在日本售出了价值440亿美元的货品。
美国在海外发展商业以图从廉价劳工得益也使贸易不平衡更加恶化。结果有越来越多美国牌子的电视机、电脑、汽车和其他产品是在日本、墨西哥、台湾……等地制造的,它们在美国市场上销售。日本人声称,此种转变不但使美国失业率增加,而且增大了“输入货品”的数字。
因此双方面都看来有合法的理由抱怨对方或为自己的行动辩护。可是,虽然这样的责难和反责难继续下去,但是贸易战或贸易的不平衡却丝毫没有减轻的迹象。也许各国所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病征。贸易关系紧张的真正原因却埋藏在较深之处。
真正原因何在?
假定商品从美国的一州运去另一州,或从日本的一县运去另一县。这样行会导致贸易战或经济危机吗?不会。因为消费者只要商品价廉物美,就不管它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国际贸易又有什么因素使之成为不同呢?
“经济的国家主义,”日本的著名报章《朝日新闻》这样指称。每个国家所最关心的不是世界的经济健康而是自己的福利。驻东京的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局首长评论说:“日本人根深蒂固地认为本国出品的品质最佳。”美国人、德国人、英国人和任何国家的人也可以这么说。各国的分裂绝非仅限于在某一方面而已。
其实,这个制度久已受战争、暴力、国家主义、自私野心所分裂而病入膏肓,毫无希望。贸易灾祸和美元贬值只是表面的病征而已。有任何人能除去这个世界的可怕障碍,使世界不但在经济上,同时在生活各方面都恢复健康吗?
[第7页的图片]
日本工人的较高生产力可能有助于促成美国与日本贸易的赤字增加吗?
-
-
有永久的解决方法吗?警醒!1988年 | 3月8日
-
-
有永久的解决方法吗?
各国的总理和总统已讨论过这个问题。商界首脑和银行巨子也曾试图补偏救弊。大机构的主管人员已尽力而为。但现今的国际贸易情况如何呢?
美都华盛顿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克(James Baker)说:“虽然有些预测认为在1987年[贸易的]不平衡会减轻,但这种逆差很可能会在1988年再度增加而停留在从政治和经济上说来均无法接受的水平上。”
南韩汉城的新闻报道:“在南韩,歧异分子和学生当中的反美情绪高涨,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美国的保护主义者采取行动去抵制南韩产品……美国正企图牺牲南韩去减少它的贸易赤字。”
关于欧洲,我们读到以下的报道:“世界最大的贸易集团,欧洲共同体(EC)的12个国家,……声称日本许多公司正企图向欧洲增加输出以弥补在美国的贸易损失。……[EC成员国]担心增加输入的结果会使更多人失业,他们正计划以新的措施抵制日本。”
显然,即使世界的政治领袖和经济首长尽力而为,他们的主张并没有多大成效。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继续恶化,彼此责难正达到爆炸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