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一体化——为何意义重大?警醒!2000年 | 4月22日
-
-
欧洲一体化——为何意义重大?
人们举杯庆祝。璀璨的烟火把夜空照亮得如同白昼。这是什么场合?是为了迎接千禧年的来临吗?不。有些人认为,跟日历上更改几个数目字比起来,这件事要重要得多。这也无可厚非。时间是1999年1月1日。欧洲联盟(以下简称欧盟)的新单一货币欧元这天正式面世。
欧洲人一直想统一欧洲,这次引进单一货币,许多人都视之为统一进程上历史性的一步。荷兰报章《电讯报》带着赞许的口吻,说推出欧元“令欧洲一体化锦上添花”。不错,在数十年的梦想、外交努力和一再延误后,统一的欧洲看来已指日可待。
话说回头,对于欧洲人因欧元面世而兴奋雀跃,欧洲以外的人也许感到莫名其妙。欧元面世也好,人们竭力统一欧洲也好,跟他们的日常生活看来没有丁点儿关系。不过,欧洲一旦统一起来,它就成了世上数一数二的经济体系,因此不管人在哪儿生活,都无法置身事外。
举个例,美国助理国务卿马克·格罗斯曼最近跟北美一群听众说:“我们的繁荣系于欧洲。”为什么?他举出的一个理由是,“在美国,欧洲人投资经营的商业机构达4000个,美国每12个工厂工人就有一个受雇于这类机构”。不但这样,据报欧元正式在金融市场流通后,一些跟欧洲相距遥遥千里的国家,进口货价钱以至房贷抵押利率都可能受到影响。
发展中国家也许会因而受惠。怎样受惠呢?一份研究指出:“欧元取代欧洲各国货币,将简化发展中国家跟欧盟国家的商贸关系。”此外,有些人预料欧洲的日资和美资公司也会得益。随着欧元流通,欧洲各国货币的汇率波动消失,在欧洲经商就变得更划算了。
如果你打算到欧洲旅游,就会同样感受到欧洲一体化的好处。没多久,你就可以用单一货币欧元,到欧盟各国购物或换取服务。一欧元约相当于一美元。给弄糊涂的旅客笨手笨脚地“舞弄”手中的荷兰盾、法郎、里拉、西德马克和小型计算机的日子将一去不返。
不过,欧洲迈向统一还有更吸引人的一面:和平有望。试想想,曾几何时欧洲仍战祸连连。从这个角度看来,欧洲步向统一教人多么诧异。这件事正引起举世关注。
许多人不禁猜想:世界终有一天会统一起来吗?这个前景的确引人入胜!欧洲逐步迈向统一,全世界也就会愈来愈团结吗?讨论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得老实地查看一下欧洲统一这回事。在迈向一体化的路上,还有些什么障碍是要清除的呢?
[第4页的附栏]
统一有望?
欧洲一体化不是个崭新的意念。不管在罗马帝国统治期间,还是在查理曼或后来拿破仑一世的时代,欧洲各国至若干程度是统一的。在上述时期,统一建基于武力和征战之上,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国家饱受战火摧残,战后就想到以合作的方式来获致团结。这些国家期望各国能互相合作,那么经济复苏有望之余,也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以下是促成欧洲目前局面具历史意义的各个步骤:
• 1948年数百位欧洲政治领袖云集荷兰海牙,一同宣誓:“我们彼此之间不再打仗。”
• 1950年德、法两国开始合作,以保障本国的煤钢工业。其他国家陆续加入,结果组成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煤钢共同体于1952年正式运作,联营国家包括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和西德。
• 1957年煤钢共同体六个成员国组成另外两个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 196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 1973年丹麦、爱尔兰和英国获准加入欧洲共同体。
• 1981年希腊加入欧洲共同体。
• 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洲共同体。
• 1990年东、西德合并后,前东德顺理成章地加入欧洲共同体,令共同体进一步扩大。
• 1993年欧洲共同体各成员国一心寻求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经多番努力后,改组成欧洲联盟(欧盟)。
• 2000年欧盟成员国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英国,共15个国家。
[第3页的图片]
欧元将取代许多欧洲货币
[第3页的图片鸣谢]
Euros and euro symbols on pages 3, 5-6, and 8: © European Monetary Institute
-
-
欧洲真的会统一起来吗?警醒!2000年 | 4月22日
-
-
欧洲真的会统一起来吗?
如果欧洲人渴望统一叫你难以置信,你只要试试在欧洲过境就行了。目前,人们可以在同属欧盟国家的地方自由进出,过境不大费时。这当然叫旅客高兴不已,但受惠的可不只他们。由于欧盟国家的公民现在可以随便在任何成员国里念书、工作或经商,欧盟境内较贫穷的地区经济已有所增长。
过境便利绝对是一大改变。但我们该这么快就下结论,说欧洲已统一起来,或在迈向一体化的路上已畅通无阻吗?事实刚相反,前头障碍重重,有些问题更叫人相当气馁。不过,让我们先细看到目前为止欧洲在统一路上迈出的一大步,这样,我们也许就能明白人们为何对欧洲统一寄望甚殷。
统一货币的过程
要维持边境的运作所费不菲。以前,欧盟15个成员国每年得花差不多120亿欧元来维持海关运作,现在边界开放,自然刺激了经济增长。试想想,欧盟3亿7000万人在欧盟各国自由进出,隶属单一的共同市场,这显然是股强大的经济潜力。事情怎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1992年2月,欧洲在统一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当时,多国首脑一同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即马城条约,为建立欧洲单一化市场、中央银行和单一货币奠下基础。但他们还得采取另一个重要步骤:取消货币汇率波动。毕竟,今天看来盈利丰厚的生意,明天就可能因汇率不同而变成另一回事。
这个有碍统一的路障可以怎样除去呢?成立经济及货币联盟和引进单一货币欧元,问题就得以解决了。如今,货币兑换费用可节省下来,汇价风险消失,商业的经营费用因而下降,跨国贸易增加,结果人们的就业机会、消费力也随之增加,人人都从中受惠。
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欧洲央行)在德国法兰克福成立,标志着货币联盟一事又迈前了重要一步。欧洲央行是家独立银行,在货币方面是有分参与的国家的至高权威。欧洲央行尽力控制给称为欧元区(由11个国家组成a)的各国的通胀情况,也会尝试稳定欧元、美元和日元之间的汇率,减少波动的情形。
因此,以货币来说,欧盟国家已逐步迈向统一了。不过,跟金钱有关的事却同时显示,欧洲各国同床异梦、谈不上什么团结。
自顾不暇
一些经济较弱的欧盟国家抱怨,较富强的成员国没向它们仗义疏财。欧盟各国都知道,较穷的伙伴的确需要额外的经济扶助,但富裕的国家却认为,它们有所保留倒是理据充分的。
且以德国为例。德国一向热中于促进欧洲统一,在经济上予以支持,但显然“此情不再”。单是统一东、西德,德国就曾每年花差不多一千亿美元,即国家财政预算的四分之一!这笔庞大开支令德国政府债台高筑、左支右绌,几经艰辛才得以符合经济及货币联盟所定的加盟资格。
其他国家也在敲门
2002年,欧元的纸币硬币将正式流通,取代目前欧洲各种货币。短期来说,支持实施单一货币制度的人期望,那些还没加入经济及货币联盟的欧盟国家能尽快克服障碍,好赶上欧元在年多后正式面世。如果英国、丹麦和瑞典愿意,英镑、丹麦克朗和瑞典克朗也会给欧元取而代之。
目前,欧洲还有六个国家在“敲欧盟的门”。这些国家是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匈牙利、波兰和斯洛文尼亚。另外五个国家,即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也在等候加入欧盟。让这些国家加盟的代价可不少。据估计,在2000年到2006年期间,欧盟得提供800亿欧元去协助来自东欧的10个新成员国。
可是,这些等着加入欧盟的国家从欧盟所得的援助,远不及它们为了符合加盟条件而需要筹集的资金那么多。例如,匈牙利需要花120亿欧元修建道路和铁路。仅是处理污水问题,捷克共和国就得斥资超过34亿欧元。至于波兰,则必须用30亿欧元以减少和改善硫磺气体排放的问题。话虽如此,申请加盟的国家仍觉得利多于弊,因为加盟成功好处多,跟其他欧盟国家的贸易有所增加就是其一。不过,它们还得稍候片刻。目前的舆论普遍认为,欧盟应该先解决自己的财务问题,才允许新成员加入。
仇恨、国家主义与失业
欧洲人谋求统一,欧洲里外的人都深深关注,一如他们关心种族冲突的问题,像巴尔干地区四分五裂,先有波斯尼亚战事,后有科索沃的冲突,就都引起了极大关注。可是,欧盟各国处理欧洲里外这类冲突时,常常意见不一。欧盟到底不是联邦国家,并没有共同的对外政策,因此成员国往往各自为政。显然,欧洲要成为“欧洲合众国”,国家主义是一大障碍。
此外,欧洲眼下还有个问题亟须解决:高失业率。在欧洲的劳工阶层里,平均每十个人就有一个失业,即超过一千六百万人在待业之中。许多国家人浮于事,尽管年轻人(差不多占欧盟人口四分之一)尽力找工作,却到处碰壁。难怪许多人认为,降低庞大的失业数字是欧洲要解决的头号问题!到目前为止,为改革劳动市场所付出的努力依然未见成绩。
不过,迈向统一的路上还有个更大的障碍。
以哪个国家为首?
归根结底,欧洲要达至统一,主权问题才是最大障碍。欧盟各国必须在放弃国家主权的程度上达至共识。欧盟的目标是要建立超级大国般的统治形式。《世界报》说,各成员国没认清这点,引进欧元就只是“刹那的光辉”而已。可是,一些成员国却认为,要放弃主权的想法实在难以接受。举个例,欧盟国家一个领袖曾说,他的国家“注定是当领导的,而不是仰人鼻息”。
可想而知,较小的成员国害怕较大的国家终有一天操纵大局,对可能危害它们国家利益的决定拒诸门外。例如,较小的国家会想,欧盟各机关总部设于哪些国家由谁来决定。这样的决定绝非小事,因为哪个国家设有机关,该国的就业市场就会蓬勃起来。
这种种令人气馁的路障:贫富悬殊、战争、失业和国家主义,难免会叫人对欧洲统一感到失望。话虽如此,事情发展至此已殊不简单,前头还有多大进展仍有待分晓。尝试统一欧洲的人所烦恼的问题,大体上跟世上所有政府面对的没两样。
一个能解决种族斗争、大量失业、贫穷和战争等难题的政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吗?一个和衷共济、万众一心的社会只是空中楼阁吗?下一篇文章提出的答案也许叫你出乎意外。
[脚注]
a 这11个国家是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基于不同理由,丹麦、英国、希腊和瑞典还没加入。
[第6页的附栏]
欧元行将面世!
在2002年之前,欧盟各国本国的硬币钞票仍然通用,但非现金交易于去年已开始以欧元结算。对银行来说,要顺利通过这个货币转换过程是一大考验。不过,欧元跟各成员国货币的兑换率已固定在特定的价位上,现在证券交易所已采用欧元报价,不少商店和商业机构也都以本土货币和欧元标示商品价钱。
推出欧元涉及的调整可谓翻天覆地。用惯了的西德马克、法郎、里拉将变成明日黄花,这对年长一辈来说,就好像改朝换代一样。现金出纳机和自动柜员机都得重新改装。为了使过渡期尽量顺畅,官方更举办宣传活动,好通知大众欧元何时面世、怎样使用。
尽管要处理的问题还不少,欧元行将面世是不争的事。事实上,印刷厂和铸造厂早已动工印制欧元,工作更繁重得很。即使国家小如荷兰,人口不过1500万左右,铸造厂和印刷厂也得不停地工作三年,以期在2002年1月1日前铸造好28亿个硬币、印制好3亿8000万张钞票。这些钞票要是一张张叠起来,差不多有20公里那么高呢!
[第7页的附栏]
“致命一击”?
1999年年初,欧盟的行政组织欧洲委员会被控诈骗、贪污和徇私舞弊等罪而严重受挫。有关当局成立了委员会就指控进行调查。经过为期六周的调查后,调查委员会发现诈骗罪名成立,欧洲委员会也有管理欠善的情况,却找不着证据证明成员曾贪污渎职。
调查报告发表后,欧洲委员会的成员于1999年3月集体辞职。这样的事史无前例,对欧盟来说,更无疑是个重大打击。《时代》杂志把事件称为“致命一击”。事件对欧洲一体化有何影响仍有待时间证明。
[第5页的图片]
欧洲过境手续已大大简化
[第7页的图片]
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在德国法兰克福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