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我的王国不属于这个世界
    守望台2018年(研读版) | 6月
    • 耶稣站在本丢·彼拉多面前;耶稣拿着一枚交人头税的钱币;耶稣斥责彼得,因为他削掉马勒古的耳朵

      我的王国不属于这个世界

      我要给真理作见证,我是为这件事来到世上的。——约翰福音18:37

      唱诗15,74首

      你会怎样回答?

      • 耶稣怎样表明自己对于政治运动不感兴趣?

      • 耶稣在纳税的议题上有什么看法?

      • 基督徒对于暴力有什么看法?

      1,2.(甲)为什么世界变得分崩离析?(乙)本篇课文会讨论哪三个问题?

      一位南欧的姐妹回想过去,说:“我从小看到很多不公正的事,所以我完全不信任政府,而是支持被许多人视为偏激的思想。我还跟一个恐怖分子交往了很多年。”一位南非的弟兄以前也认为采取暴力行动是合理的,他说:“我认为自己的部族是最优秀的。我加入了一个政党,他们指使我们用长矛杀害其他政党的人,就算对方是我的族人也不例外。”另外,一位中欧的姐妹说:“我曾经对人有很深的偏见,只要对方是来自另一个国家或是跟我的宗教不同,我就很讨厌他们。”

      2 就像这三位弟兄姐妹以往的看法,今天越来越多人有这样不良的思想态度。例如,很多人以暴力的行动争取独立,政治上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在一些国家,仇视外国人的情况日趋恶化。如同圣经的预言指出,到了最后的日子,人与人之间“不愿意达成协议”的情形会很常见。(提摩太后书3:1,3)在这个分崩离析的世界里,基督徒怎样保持团结呢?我们可以从耶稣的榜样学到很多,他也曾面对政治动荡不安的情况。这篇课文会讨论三个问题:为什么耶稣拒绝参与任何独立运动?耶稣怎样表明上帝的仆人在政治上保持中立非常重要?耶稣怎样帮助我们看出,用暴力的手段来对抗别人是不对的?

      耶稣对独立运动的态度

      3,4.(甲)在耶稣的日子,许多犹太人在政治上有什么期待?(乙)犹太人的期望对耶稣的门徒有什么影响?

      3 耶稣向许多犹太人传道,这些人很希望能脱离罗马的统治。在1世纪,奋锐党也就是犹太民族主义的狂热分子,一心挑动民众反抗的情绪。许多奋锐党员跟从加利利人犹大,他是假弥赛亚,迷惑了许多人。犹太历史家约瑟夫斯谈到这个犹大时,说他“煽动同胞造反,指责同胞……同意纳税给罗马人,实在是懦夫的行为”。后来,罗马人处决了犹大。(使徒行传5:37)有些奋锐党员甚至以暴力手段来达到目的。

      4 其他犹太人虽然没有像狂热分子那样激进,但他们很期待弥赛亚能够成为政治领袖。犹太人期望弥赛亚来到时,能够使以色列国族脱离罗马的统治。(路加福音2:38;3:15)当时许多人相信弥赛亚会在地上建立王国,这样数百万分散各地的犹太人就能重回故土。施浸者约翰曾派门徒去问耶稣:“你就是‘那位要来的’吗?还是我们要期待另一位呢?”(马太福音11:2,3)约翰很可能想知道,是否还有另一位领袖会来实现犹太人的心愿。另外,有两个门徒在前往以马乌斯的路上碰到复活的耶稣,他们也以为弥赛亚会拯救以色列。(请读路加福音24:21)后来,使徒聚在一起时,有人也问复活的耶稣:“主啊,你要在这个时候为以色列复兴王国吗?”(使徒行传1:6)

      5.(甲)为什么加利利的民众希望耶稣做他们的王?(乙)耶稣怎样纠正他们的看法?

      5 由于人们对于弥赛亚有这样的期望,难怪加利利的民众会希望耶稣做他们的王。他们认为耶稣是最适合做领袖的人选,因为他的演说十分出色,他还能医治病人并提供人所需的食物。耶稣喂饱大约5000位男子后,察觉到群众的想法,圣经说:“耶稣知道他们要来拉住他,叫他作王,就再次独自退到山上去了。”(约翰福音6:10-15)事情过后的隔天,群众的热情可能消退了一些,耶稣在加利利海的另一边向群众解释,他的工作是为以色列国族带来属灵方面的益处,而不是物质方面的,所以耶稣对群众说:“你们不要为了必坏的食物工作,倒要为了那长存而带来永生的食物工作。”(约翰福音6:25-27)

      耶稣站在本丢·彼拉多面前

      6.耶稣怎样清楚表明自己不会在地上追求政治权力?(见课文开头的图片)

      6 耶稣在牺牲生命前不久,知道有些门徒期望他在耶路撒冷建立王国,所以他用了银元的比喻来纠正门徒的想法。耶稣就是比喻中的“贵族”,会到远方一段很长的时间。(路加福音19:11-13,15)在另一个场合里,耶稣表明自己在罗马的统治下保持中立。本丢·彼拉多问耶稣:“你是犹太人的王吗?”(约翰福音18:33)他这样问很可能是因为担心耶稣会使政局动荡。耶稣回答说:“我的王国不属于这个世界。”(约翰福音18:36)耶稣不参与政治,因为他的王国会在天上建立。他告诉彼拉多自己来到地上是“要给真理作见证”。(请读约翰福音18:37)

      一个家庭看到电视上政治运动的报道感到焦虑不安,但他们研读圣经预言后内心就平静下来

      你会专注于世上的难题还是上帝的王国呢?(见第7段)

      7.为什么在思想上保持中立并不容易?

      7 我们要是像耶稣一样,清楚耶和华交托的工作是什么,就不会支持独立运动,连在心里也不会。不过,要这样做并不容易。一位探访会众的弟兄说:“在我们的地区里,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偏激,民族意识盛行,许多人都认为独立运动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还好弟兄都专注于传讲王国的好消息,所以能维系基督徒的团结。弟兄姐妹都等候上帝解决难题和不公的事。”

      耶稣怎样面对政治议题

      8.1世纪的犹太人有什么重担?

      8 不公的事往往是政治对立的导火线。在耶稣的时代,征税是一个热门的政治议题。先前提到加利利人犹大反叛的行动,其实跟户口登记有关,这个登记安排是为了确保人民缴税给罗马政府。在耶稣的日子,人民需要缴纳不同的税,例如货物、土地和房屋税。收税人贪腐的行为也加重了民众的负担。收税人可以出价购买征收的权力,并且从收取的税项中赚取利润。耶利哥的税务长撒该会那么富有,就是因为他敲诈民众。(路加福音19:2,8)当时很多收税人可能都像撒该一样谋取不当的利益。

      耶稣拿着一枚交人头税的钱币,回答法利赛派试探性的提问

      9,10.(甲)耶稣的敌人怎样利用政治议题来陷害耶稣?(乙)我们从耶稣的回答学到什么?(见课文开头的图片)

      9 耶稣的敌人想利用征税的议题来陷害耶稣。当时受罗马统治的人民需要缴纳一银元的“人头税”。(请读马太福音22:16-18)犹太人对人头税很反感,因为缴纳人头税就是承认自己臣服于罗马的统治。“希律的党徒”想通过纳税的问题找出耶稣的把柄,因为要是耶稣拒绝缴纳,他们就可以指控耶稣反叛政府。另外,他们认为要是耶稣表明纳税是必要的,一些跟随耶稣的人就可能不再支持他。

      10 耶稣很谨慎,在征税议题上保持中立,他说:“凯撒之物要还给凯撒,上帝之物要还给上帝。”(马太福音22:21)耶稣当然清楚当时收税人贪腐的行为,但是他不想让人模糊焦点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就是上帝的王国才能真正解决难题。耶稣为门徒立下榜样,即使某个政治理念看来很有道理,基督徒也不该参与政治议题,反而会等候上帝的王国,相信上帝会主持公道。基督徒会保持中立,对于不公正的事不会表达个人意见,也不会加以批评。(马太福音6:33)

      11.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别人消除偏见?

      11 许多耶和华见证人曾经有很强烈的政治观点,不过他们都成功地调整了自己的看法。一位英国的姐妹说:“我在大学时修了社会学的课,结果我变得很偏激。我很想为黑人同胞争取权利,因为我们经历了许多不公的事。虽然我常常讲赢别人,但也没有因此变得更快乐。当时我还没有看出,人需要从心里消除造成种族偏见的想法。我学习圣经后,才了解到改变想法该从自己做起。一位白人姐妹很有耐心,她帮助我渐渐调整观点。现在,我在手语会众做先驱,也继续学习怎样帮助各种各样的人。”

      “把剑收回原处”

      12.耶稣提醒门徒要提防什么“酵”?

      12 在耶稣的时代,宗教常常和政治有关联。《生活在基督时代的巴勒斯坦》(英语)提到,犹太人有许多教派,宗教的分歧或多或少与政治理念有关。然而,耶稣嘱咐门徒:“要谨慎,当心法利赛派的酵和希律的酵。”(马可福音8:15)经文谈到的希律,很可能是指希律的党徒。法利赛派则是在政治上支持犹太人的独立运动。根据马太福音的记载,耶稣也提醒门徒要提防撒都该派。撒都该派的政治立场是维持现状,因为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在罗马统治下享有一些政治权力。所以,耶稣明确地警告门徒要提防这些人的酵,就是他们的教义或他们所提倡的事。(马太福音16:6,12)值得留意的是,在群众想要拥护耶稣作王之后不久,耶稣就提醒门徒不要受到人的看法影响。

      耶稣斥责彼得,因为他用剑削掉马勒古的耳朵

      13,14.(甲)为什么说政治和宗教会导致暴力和不公的事?(乙)为什么暴力手段不能解决不公的事?(见课文开头的图片)

      13 当宗教和政治关系紧密时,很容易引发暴力行动。耶稣教导门徒必须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因此祭司长和法利赛派计划要杀害耶稣。他们将耶稣当作政治和宗教的对手,担心耶稣会危害他们的地位。他们说:“要是由着他这样,人人都会信从他,罗马人就会来夺取我们的圣地,除灭我们的民族了。”(约翰福音11:48)因此,大祭司该亚法就策划要杀害耶稣。(约翰福音11:49-53;18:14)

      14 该亚法派士兵乘夜捉拿耶稣。耶稣知道他们的计谋,所以和使徒吃最后的晚餐后,要他们准备一些剑。使徒后来从那两把剑学到重要的教训。(路加福音22:36-38)当晚,彼得用剑攻击了一个来捉拿耶稣的暴徒。彼得会被激怒,也许是因为他们在夜里来捉拿耶稣是非常不公的事。(约翰福音18:10)耶稣却告诉彼得:“把剑收回原处!凡拿剑的,都会死在剑下。”(马太福音26:52,53)耶稣的话是多么重要的提醒,这个提醒也跟耶稣先前祷告的内容一致,就是门徒必须不属于世界。(请读约翰福音17:16)只有上帝才有权打击不公正的事。

      15,16.(甲)上帝的话语怎样帮助基督徒避开纷争?(乙)耶和华从这个世界看到哪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

      15 就像使徒一样,先前提到住在南欧的姐妹也学到宝贵的教训。姐妹说:“我看到暴力的行动并没有伸张正义,那些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人往往都赔上自己的性命,有些人就算活着也承受极大的痛苦。我很高兴从圣经学到,只有上帝才能为这个世界带来真正的公正,这也是过去25年来,我一直向人传讲的信息。”南非的那位弟兄不再拿起长矛,而是拿起“圣灵的剑”,不论邻居是哪一族的人,弟兄都告诉他们圣经里的和平信息。(以弗所书6:17)另外,中欧的那位姐妹受浸成为耶和华见证人之后,嫁给了一位弟兄,这个弟兄正是来自姐妹以往仇视的种族。这三位弟兄姐妹改变了自己,因为他们很希望像基督一样。

      16 我们调整自己的想法非常重要!圣经将世人比喻作翻腾的海,不能平静。(以赛亚书17:12;57:20,21;启示录13:1)今天世人被政治议题弄得毫无安宁,四分五裂,许多人甚至作出缺乏理性的暴力行为,而我们却能享有和平与团结。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耶和华一定很高兴他的子民仍然团结合一。(请读西番雅书3:17)

      17.(甲)有哪三个促进基督徒团结的方法?(乙)下篇课文会讨论什么?

      17 我们从本篇课文学到三个促进基督徒团结的方法:(1)我们相信上帝的王国会纠正所有不公的事;(2)我们不会在政治议题上支持任何一方;(3)我们不会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然而,有时基督徒的团结可能会因偏见而受到破坏,下篇课文会谈谈今天的基督徒可以怎样像1世纪的基督徒一样,成功应付偏见的问题。

  • 像耶和华与耶稣那样团结合一
    守望台2018年(研读版) | 6月
    • 一个善良的撒马利亚人靠近一个受伤的犹太人;耶稣在井边对一个撒马利亚妇人说话;彼得到哥尼流的家

      像耶和华与耶稣那样团结合一

      我祈求使他们全都合一,正如父亲你跟我联合。——约翰福音17:20,21

      唱诗24,99首

      你会怎样回答?

      • 耶稣的早期门徒克服了什么偏见?

      • 1世纪有什么例子证明,人可以克服偏见而团结一致?

      • 我们可以怎样促进上帝子民的团结?

      1,2.(甲)耶稣最后一次与使徒祷告时祈求什么?(乙)为什么耶稣关心使徒能不能团结?

      耶稣在和使徒吃最后的晚餐时,很关心他们能不能保持团结。耶稣与他们一起祷告,说他希望门徒都合一,就像他跟父亲合一。(请读约翰福音17:20,21)门徒团结一致能清楚证明,耶稣是受耶和华差遣来到地上的。爱心是真基督徒的标志,门徒有这种特质就能保持团结。(约翰福音13:34,35)

      2 耶稣强调团结十分重要。他留意到使徒之间缺乏团结的精神,例如在最后的晚餐时,使徒又开始争论“他们哪一个算最大”。(路加福音22:24-27;马可福音9:33,34)另外,雅各和约翰曾请求耶稣让他们在王国里有显要的地位。(马可福音10:35-40)

      3.(甲)有哪些原因可能造成门徒不团结?(乙)本篇课文会讨论哪些问题?

      3 不过,门徒之所以不团结,除了因为他们想要高人一等,还有其他理由。当时的社会因敌意和偏见四分五裂,基督徒必须避免这种精神。在本篇课文中,我们会讨论以下问题:耶稣怎样面对偏见?他怎样帮助门徒学会公正待人和保持团结?耶稣教的道理怎样使我们团结一致?

      耶稣和门徒面对的偏见

      4.耶稣受到什么歧视?

      4 耶稣曾受人歧视。例如,腓力告诉拿但业他找到弥赛亚时,拿但业说:“拿撒勒能出什么好东西吗?”(约翰福音1:46)拿但业应该知道,根据弥迦书5:2的预言,弥赛亚是在伯利恒诞生的,而且他可能认为拿撒勒只是普通的地方,不可能是弥赛亚的家乡。另外,许多犹地亚人觉得加利利人不如他们,所以一些有地位的犹地亚人知道耶稣是加利利人就瞧不起他。(约翰福音7:52)还有一些犹太人故意说耶稣是撒马利亚人,想借此羞辱他。(约翰福音8:48)撒马利亚人与犹太人在种族和宗教方面截然不同,所以犹地亚人和加利利人都不尊重他们,也不与他们来往。(约翰福音4:9)

      5.耶稣的门徒受到什么歧视?

      5 犹太领袖非常轻视耶稣的门徒,法利赛派说这些跟随耶稣的人是“被咒诅的”。(约翰福音7:47-49)事实上,他们把没上过拉比学府或不守他们传统的人视为普通人,而且很鄙视这些人。(使徒行传4:13)耶稣和门徒受人歧视主要是与宗教、社会、种族的差异有关。门徒也受到这种想法影响,所以对人有偏见。如果他们想要团结,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想法。

      6.请举例说明人怎样受到偏见影响。

      6 今天,世上充满偏见。我们可能被人歧视,但我们自己也可能对人有偏见。一位澳大利亚(澳洲)的先驱姐妹说:“我以前很关注原住民长久以来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所以我非常讨厌白人。我曾经被欺负,这让我更恨白人。”一位加拿大弟兄曾对说不同语言的人有偏见,他坦承:“我觉得说法语的人比较优秀,后来我变得越来越敌视说英语的人。”

      7.耶稣怎样面对偏见?

      7 现在,许多人的偏见已经根深蒂固,就像耶稣日子的人那样。耶稣怎样面对偏见呢?第一,耶稣对人不偏心。不论是富翁或贫民,法利赛派或撒马利亚人,甚至是收税人和罪人,耶稣都一视同仁,向他们传道。第二,耶稣言传身教,帮助门徒看出不该怀疑别人或对人有偏见。

      以爱和谦卑战胜偏见

      8.什么重要原则帮助基督徒维系团结?请解释。

      8 耶稣教导门徒的一项重要原则能帮助我们维系团结,这项原则就是:“你们全都是弟兄。”(请读马太福音23:8,9)当然,我们是亚当的后代,所以都是“弟兄”。(使徒行传17:26)另外,耶稣说门徒把耶和华视为天父,所以他们都是兄弟姐妹。(马太福音12:50)不仅如此,每个基督徒都是属灵大家庭的一分子,因为爱和信心而团结一致。因此,使徒常常在信中将基督徒称为弟兄姐妹。(罗马书1:13;彼得前书2:17;约翰一书3:13)a

      9,10.(甲)为什么犹太人没有理由因自己的种族而骄傲?(乙)耶稣怎样帮助人战胜种族偏见?(见课文开头的图片)

      9 耶稣清楚说明我们该将彼此视为弟兄姐妹,接着他强调谦卑的重要性。(请读马太福音23:11,12)使徒曾因为骄傲而不够团结。人对自己的种族感到骄傲,也会产生问题。许多犹太人因为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后代而骄傲,但他们有理由这样认为吗?施浸者约翰告诉他们:“上帝有能力从这些石头中为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路加福音3:8)

      一个善良的撒马利亚人靠近一个受伤的犹太人

      10 耶稣谴责人有种族优越感,所以当一个抄经士问谁是他要爱的人时,耶稣说了一个比喻。他说有一个犹太人在旅途中被强盗打个半死,他的同胞路过,却对这个不幸的人视而不见,后来一个撒马利亚人看到他,动了怜悯的心,用心照顾他。耶稣说完比喻后,要抄经士向那个撒马利亚人学习。(路加福音10:25-37)耶稣的话显示,犹太人可以从撒马利亚人身上学到怎样爱人如己。

      11.(甲)为什么门徒不该对外族人有偏见?(乙)耶稣怎样帮助他们明白这点?

      11 耶稣在返回天上前,吩咐门徒要在“全犹地亚、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见证。(使徒行传1:8)他们要完成这项工作,就必须战胜自己的骄傲和偏见。为了帮助他们准备好执行这项大规模的工作,耶稣要门徒留意外族人的美好特质。例如,他称赞一个外族军官显出信心。(马太福音8:5-10)另外,耶稣在家乡拿撒勒时,告诉人耶和华怎样帮助外族人,例如耶和华帮助了撒勒法的腓尼基寡妇和患了麻风的叙利亚人乃缦。(路加福音4:25-27)耶稣不只向一个撒马利亚妇人传道,也在撒马利亚的城里待了两天,因为那里的人想了解耶稣传讲的信息。(约翰福音4:21-24,40)

      1世纪的基督徒克服偏见

      耶稣在井边对一个撒马利亚妇人说话

      12,13.(甲)使徒对于耶稣教导一个撒马利亚妇人有什么反应?(见课文开头的图片)(乙)我们怎么知道雅各和约翰还没有学会公正待人?

      12 对使徒来说,要放下偏见并不容易。他们看到耶稣愿意教导一个撒马利亚妇人,就觉得奇怪。(约翰福音4:9,27)当时的犹太宗教领袖不会在公开场合对一个妇人说话,更别说是对一个名声不佳的撒马利亚妇人了。使徒劝耶稣吃点东西,不过耶稣的回应显示他全神贯注于跟人谈论真理,所以吃东西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上帝要耶稣向人传道,当然也包括这个撒马利亚妇人。对耶稣来说,传道工作就像他的食物一样。(约翰福音4:31-34)

      13 不过,雅各和约翰却还没有学会公正待人。他们与耶稣途经撒马利亚时,要在当地找一个过夜的地方。那里的人不愿接待他们,雅各和约翰就生气地说要降火消灭整个村庄,但耶稣斥责他们。(路加福音9:51-56)如果那个不欢迎外人的村庄在他们的家乡加利利,他们大概就不会那么生气了,看来他们敌视别人是因为偏见的缘故。后来,约翰在撒马利亚的传道活动有很好的成果,他可能因此觉得当初不该那么冲动和鲁莽。(使徒行传8:14,25)

      14.弟兄如何解决因语言引起的问题?

      14 公元33年五旬节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不公平的事。在分配膳食给需要的寡妇时,说希腊语的寡妇被忽略了。(使徒行传6:1)语言上的差异可能是造成问题的一个原因。使徒很快调整,他们委任一些符合资格的弟兄去处理这件事,这些弟兄都有希腊语名字,这可能让那些被冒犯的寡妇比较容易接受。

      彼得到哥尼流的家

      15.彼得怎样学会待人不偏心?(见课文开头的图片)

      15 在公元36年,门徒开始向不同国族的人传道。使徒彼得原本按照传统,只跟犹太人来往,但在上帝表示基督徒不该待人偏心后,彼得就向罗马军官哥尼流作见证。(请读使徒行传10:28,34,35)彼得也开始与非犹太裔的基督徒愉快地用餐和来往。但几年后,彼得在安提阿时,却不愿意与非犹太裔的基督徒吃饭。(加拉太书2:11-14)保罗为这件事责备彼得,彼得显然接受了劝告,所以彼得在写第一封信给小亚细亚的犹太裔和非犹太裔基督徒时,提到爱整个 弟兄团体十分重要。(彼得前书1:1;2:17)

      16.早期的基督徒赢得什么好名声?

      16 使徒确实从耶稣的榜样学到要爱“各样的人”。(约翰福音12:32;提摩太前书4:10)虽然这需要时间,但他们终究改变了对人的看法。早期的基督徒赢得彼此相爱的好名声。2世纪的作家德尔图良引述一些不是基督徒的人对基督徒的看法,说:“他们相亲相爱……甚至愿意为彼此牺牲生命。”早期的基督徒穿上“新品格”,所以以上帝的观点看人,将所有人视为平等。(歌罗西书3:10,11)

      17.请举例说明如何根除心中的偏见。

      17 今天,我们可能也需要时间才能根除心中的偏见。一位法国姐妹谈到这场内心的交战,说:“耶和华已经教我什么是爱、什么是分享、什么是爱各种人,但我还是要不断克服对人的偏见,这真的很不容易,所以我一直为这件事祷告。”一位西班牙的姐妹也经历一番奋斗,她说:“有时我必须克服仇视某个种族的感觉,而大致上我都能做到,但我知道自己还是要不断努力才行。我很开心耶和华让我属于一个团结的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诚实地自我检讨,想想自己是不是像两位姐妹一样,需要克服内心的偏见。

      培养爱心能消除偏见

      18,19.(甲)为什么我们应该接纳所有人?(乙)我们怎样做就是接纳所有人?

      18 要记得,以往我们都是“外人”,与上帝疏远。(以弗所书2:12)但耶和华用“爱的绳子”使我们亲近他。(何西阿书11:4;约翰福音6:44)基督也接纳我们,让我们成为上帝大家庭的一分子。(请读罗马书15:7)虽然我们不完美,但耶和华与耶稣都乐意接纳我们,所以我们也不该排斥别人。

      三个不同种族的耶和华见证人

      耶和华的仆人寻求“从上头来的智慧”,因爱而团结一致(见第19段)

      19 随着这个邪恶世界的尾声逼近,社会上分裂、偏见、敌对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加拉太书5:19-21;提摩太后书3:13)不过,身为耶和华的仆人,我们寻求“从上头来的智慧”,这种智慧能使我们不偏心,还能促进和睦。(雅各书3:17,18)我们努力与其他国家的人建立友谊,接纳不同的文化,甚至学习新语言,都让我们很开心。我们这样做,平安就会多如河水,义行就会浩如海浪。(以赛亚书48:17,18)

      20.我们让爱改变自己的内心和思想,就会产生什么结果?

      20 本文提过的澳大利亚姐妹谈到,学习圣经对她的影响很大,她说:“正确知识的水闸打开了,改变了我的内心和思想,让我所有的偏见和仇恨消失得无影无踪。”前面提到的加拿大弟兄说:“我看出种族偏见往往是由无知造成的,而且一个人会有什么特质跟他在哪里出生无关。”后来这位弟兄还娶了一个说英语的姐妹!他们的改变证明,基督徒的爱一定能战胜偏见。这种爱使我们团结一致,将我们紧紧地系在一起。(歌罗西书3:14)

      a “弟兄”一词有时包括会众的女性成员。保罗写信给在罗马的“弟兄”,这显然包括姐妹,因为保罗提到她们的名字。(罗马书16:3,6,12)《守望台》一直以来将信从基督的人称为“弟兄姐妹”。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