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大爆炸理论瑕瑜互见
    警醒!1996年 | 1月22日
    • 令人生畏的宇宙

      大爆炸理论瑕瑜互见

      奇迹日日有。每天早上,太阳核心的温度高达数百万度。氢在高温下转变为氦。X射线和伽马射线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力,从太阳的核心向着表层散射开去。假如太阳是能穿透的,这些射线几秒钟内就能透射到太阳的表面。然而,这些射线却给太阳的“绝缘体”——一个个排列精密的原子——折射了,渐渐失去能量。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过去。数千年后,从太阳表面散射开来的致死辐射,竟化为柔和的金光洒下——非但不再危害生命,反而使大地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

      奇迹也夜夜有。越过广阔无涯的银河,密密麻麻的恒星向我们眨眼。这些恒星色彩斑斓、大小不一、温度迥异、密度参差。有些恒星硕大无朋,如果有一颗碰巧落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我们的行星就会陷入这颗巨星的表层里。其他恒星有小如白矮星——比地球还要小,却像太阳一样重。有些恒星静悄悄地存在亿万年。其他的正在酝酿超新星,超新星的爆炸会把原来的巨星铲除;一刹那间,整个银河会照得通亮。

      上古的人讲论宇宙,形容为海兽、战神、龙、海龟、大象、莲花、梦神。到了所谓“理性时代”,微积分和牛顿定律的新兴“魔术”取代了众神的地位。现在,我们的时代已把远古的诗歌传说忘得一干二净。论到创世,今天生活在原子时代的儿童有自己的概念,不是古代的海兽,不是牛顿的“太阳系模型”,而是20世纪权势的象征——原子弹。他们心目中的“创造者”就是‘一场爆炸’。他们把宇宙火球称为大爆炸。

      大爆炸有理论

      论到创世,今天的流行看法是,宇宙在大约150亿到200亿年前并不存在,太空也不存在。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物质,只有一点极其密集的小点,这小点后来发生爆炸,变成今天的宇宙。爆炸的结果只是瞬息间的事,刚刚诞生的宇宙迅速膨胀扩张,速度远比光速快得多,在不及最初的万分之一秒就形成了。

      大爆炸发生的最初几分钟,核聚变在全宇宙发生,结果形成目前星际的氢、氦,以及至少部分的锂的浓度。过了30万年左右,这个宇宙火球的温度降到稍低于太阳表面的温度,让电子可以固定地绕着原子核运转,放出光子或发出光度。今天,原先的火焰已经大大冷却,不过热力仍然可以按宇宙中的微波频率来测量,这种热力叫作宇宙背景辐射,温度相当于开氏温标2.7度。a事实上,1964-65年间发现的宇宙背景辐射,令科学家大多相信,大爆炸的理论是有点根据的。这个理论声称可以解释宇宙为什么看来向各方膨胀,连遥远的星系也仿佛从我们飞驰而去,又彼此高速远离一样。

      大爆炸论既然能够解释许多事情,为什么会受到质疑呢?原因是,有很多事情是大爆炸论无法解释的。举个例: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主张,太阳和其他行星以大圆周(称为均轮)绕着地球运转,同时也以小圆周(称为本轮)运转。这个地心宇宙体系看来解释了各行星的运动。随后多个世纪,每逢天文学家新观察到一些现象,托勒密派宇宙学家总在这个体系上‘轮上加轮’,好“解释”天文学家新观察到的现象。可是,这绝不意味着这个地心宇宙学说确凿不移。归根究柢,这个学说需要澄清的地方不胜枚举,而其他学说,例如哥白尼的日心体系(主张地球绕日运转),却显浅易明地把事情解释得更清楚。难怪今天找不到一个托勒密派天文学家!

      弗雷德·霍伊尔教授把今天主张大爆炸论的人比做托勒密派的宇宙学家。主张大爆炸论的人设法使人相信这个理论,就好像托勒密派宇宙学家面对新观察到的现象时,竭力确立他们的谬论一样。霍伊尔教授在《宇宙蕴含智慧》写道:“研究家设法掩饰大爆炸论矛盾的地方,方法是令这个学说更趋复杂烦琐。”霍伊尔指出,托勒密派不断在地心宇宙体系上附加无益的本轮,只是自圆其说,目的是挽救托勒密的学说。然后霍伊尔继续说:“既然这样,我敢说,目前大爆炸论快要完蛋了。正如上文提过,一个学说一旦跟连串事实发现有所抵触,经验表明,这个学说结果很少能够确立起来。”——第186页。

      《新科学家》杂志在1990年12月22/29日刊表达类似的意见,说:“测试托勒密学说的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大爆炸论的宇宙模型上。”杂志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在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方面真正有进展呢?……我们必须正视一些我们向来重视的假说,忠实地衡量一下那些纯属猜测的见解。”新观察到的现象源源不绝。

      大爆炸论有疑义

      大爆炸论所面对的主要挑战,是观察家用校正了视力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去测量地球跟其他星系的距离。新观察到的现象令理论家大感诧异!

      天文学家温迪·弗里曼和几位同工最近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测量地球跟处女座星系的距离。弗里曼测量所得的结果透露,宇宙正迅速膨胀,因此比他们以往所想的,宇宙其实年轻得多。事实上,《科学美国人》杂志去年六月报道,这个新观察到的现象“显示,宇宙不过存在了八十亿年左右”。八十亿年听来好像很久,其实只是时下天文学家估计宇宙存在年日的一半长度罢了。这个新观察到的现象引起了一个难题,正如报道继续指出,“其他新观察到的现象显示,有些恒星已经存在了至少140亿年”。如果弗里曼所提供的数字准确,那么,大爆炸发生以前,这些年老的恒星早已存在了!

      另一个与大爆炸论有关的难题是,有越来越多证据支持宇宙中的“气泡”。这些“气泡”的大小是一亿光年左右,“气泡”外有星系,内是真空。在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玛格丽特·盖勒、约翰·许劳和他们的同事新观察到有一个星系像万里长城一样。从北半球上空观看,这个星系的直径延伸5亿光年左右。有一批天文学家,人称为‘七武士’的,新观察到宇宙中有另一个星系聚合物,他们把这个聚合物称为‘大引力场’,从南半球上空观看,这个聚合物位于长蛇座和人马座附近。天文学家马克·波斯特曼和托德·劳尔相信,在猎户座以外必然有更大的引力场,要不然,成千上万的星系,包括我们的银河,绝不会朝着猎户座以外流去,恍如木筏在“太空河流”上飘流一样。

      这些星系和引力都是无定向的。可是,据宇宙学家说,大爆炸遗下的背景辐射显示,大爆炸的气浪相当稳定。既然这样,稳定的开始怎么会形成后来复杂的巨大结构呢?《科学美国人》承认:“最新观察到长城般的星系和引力场确是令人大惑不解。在宇宙存在的150亿年间,怎么能够有这许多结构形成。”弗里曼和其他人企图把宇宙存在的时间缩短,徒令这个难题更加恶化罢了。

      “欠缺了一些基本原理”

      盖勒绘制成千上万星团的图表,这些星团有一簇簇的,有纠结在一起的,也有像气泡似的。这些星团的三维图表使科学家对宇宙的概念焕然一新。玛格丽特·盖勒把她的疑惑显露无遗。单是引力本身看来已经无法解释她的‘长城’结构。她承认说:“即使我们想尽办法去理解这个结构,我认为我们总欠缺了一些基本原理。”

      盖勒进一步表达心里的疑虑说:“我们显然无法从大爆炸了解到宇宙的巨大结构。”根据目前的天体图去了解宇宙的结构简直异想天开——情形仿佛按照美国罗得岛的地图去绘画世界地图一样。盖勒补充说:“终有一天,我们可能发现自己因为用错方法而理解错误,那时,我们可能奇怪为什么自己没有早想起来。”

      现在至为重要的问题是:究竟什么促成大爆炸?最有权威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安德烈·林德,他是提倡大爆炸学说膨胀论的先驱,这个理论广受大众接纳。林德坦白承认,大爆炸学说并不能解答这个基本问题。他说:“更基本的问题是:究竟有没有大爆炸发生。人可能会问,大爆炸发生以前怎样?当时太空既不存在,也没有时间,那么,物质怎么能够无中生有?……揭开这个宇宙起源之谜,解释这个起初密集小点的始末——一切从哪里来?从什么时候开始?——仍然是现代宇宙学要克服的顽敌。”

      《发现》杂志最近登载的一篇文章指出,“合理的宇宙学家不会认定大爆炸论是最终的结论。”

      现在,我们就到户外看看,欣赏星光熠熠的夜空,揣摩一下繁星密布的奥秘。

      [脚注]

      a 开尔文温标是热力学的温度单位,测量单位跟摄氏温标一样,只是开氏温标以绝对零度开始,就是0 K——等于摄氏-273.16度。水在273.16K凝固,在373.16K沸腾。

      [第5页的附栏]

      光年——量度宇宙的码尺

      宇宙浩瀚,如果要加以量度的话,以公里计算,就仿佛拿千分尺来量度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之间的距离。但有一个较方便的量度单位——光年,这是指光在一年所走的距离,相当于9万4600亿公里。在宇宙中,光行走的速度最快,只需1.3秒就能抵达月球,大约8分钟就能到达太阳。光年真的不可思议!

  • 神秘莫测、美不胜收
    警醒!1996年 | 1月22日
    • 令人生畏的宇宙

      神秘莫测、美不胜收

      每年这个时候,夜空星火烂漫,有如宝石生辉,光彩夺目。高挂头上的,是昂首阔步、威风凛凛的猎户座。在一月的星夜,从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到南非的开普敦,人只要仰着头就瞧得见猎户座。你最近有细心眺望天空的宝库,观察一下知名的星宿,例如猎户座吗?天文学家不久之前才观察过,他们是利用刚修理好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来观察的。

      “猎户”腰带上的三颗亮星,垂挂着他的“宝剑”。在宝剑中央有颗模糊的恒星,其实不是颗恒星,而是有名的猎户座大星云。人即使用小型望远镜,也看得见这团引人注目的星云。可是,令内行的天文学家着迷的,却不是这团星云若隐若现的亮光。

      让皮埃尔·卡约在《天文学》杂志报告说:“在我们的银河这边,猎户座大星云是恒星诞生的又大又活跃的地区,所以天文学家都纷纷钻研猎户座大星云,包括其中的许多年轻恒星。”这团大星云俨然是个星际‘产房’!天文学家用哈勃望远镜拍摄猎户座大星云的照片,摄得细微的现象,是他们以往从未观察到的。他们看见的,不单是恒星和发光的气体,而是卡约所称的“模糊的卵形物,这些模糊的卵形斑点发出橙黄色的亮光,就像人的午餐碎屑偶然散落在照片上一样”。科学家相信这些模糊的光斑绝不是暗室造成的瑕疵,而是“原行星的平面,是科学家首次从1500光年距离所见的太阳系孕育时期”。这时刻正有恒星,甚至整个太阳系,在猎户座大星云里诞生吗?很多天文学家都信有其事。

      从诞生到灭亡

      “猎户”拿着弓迈步向前,仿佛要跟金牛座的“公牛”对抗。人用小型望远镜就能够看见,在公牛的南面角尖附近,隐约有一片亮光。这就是蟹状星云。用大型的望远镜观察,这团星云恍如在爆炸,像第9页图片所见一样。假说猎户座大星云是个星际‘育婴室’,那么,毗邻的蟹状星云就是个星际‘墓地’。恒星遭遇意想不到的‘横死’,就‘埋葬’在这里。

      这场天空灾难可能就是中国天文学家所记录的现象。1054年7月4日,中国天文学家观察到金牛座有颗星突然出现,于是他们把这颗恒星称为“客星”。据说,这颗恒星星光煌煌,日间也看得见,这现象持续了整整23天。天文学家罗伯特·伯纳姆指出:“几周来,这颗恒星星光灿烂,所发的光芒足有4亿个太阳一同照耀的亮度。”天文学家把这个星际自杀奇观称为超新星的诞生。甚至今天,差不多一千年之后,这场爆炸的火光每天以大约8000万公里的速度飞越太空。

      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向这方面观察。据《天文学》杂志说,天文学家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深入观察蟹状星云,他们“在蟹状星云新观察到的细微现象,是以前没有料到的”。天文学家保罗·斯科恩说,新观察到的现象“足以叫支持大爆炸论的天文学家煞费思量好一段日子”。

      天文学家(例如哈佛的罗伯特·基尔纳)认为,了解像蟹状星云一类的超新星遗迹十分重要,这些遗迹可以用来测量地球跟其他星系的距离。这是目前科学家深入钻研的范畴。上述提过,地球跟其他星系究竟距离多远,科学家的意见莫衷一是。这件事最近引发了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模型有关的热烈辩论。

      在西方的一月,在北半球的夜空,在金牛座以外的仙女座,一道柔和的亮光依然清楚可见。这道光是从仙女星系发出来的,是肉眼可见最远的星光。相比之下,猎户座和金牛座的奇景近在咫尺——距离地球不过几千光年。现在,我们凝望距离地球约200万光年的大旋涡星系。这个星系跟我们的星系——我们的银河十分相似,不过却大得多,直径延伸约18万光年。每逢你望着仙女座的柔和星光,眼中所见的可能是200万年前的亮光!

      近年来,玛格丽特·盖勒和其他同工展开宏图大计,尝试绘制地球四周星系的三维空间天体图,结果令大爆炸论大受质疑。星图绘制员发现,星系并不是平均分布宇宙各方的,而是“像织锦图案般”织在延伸亿万光年的画面上。颇受各界重视的《科学》周刊最近报道:“这块‘织锦’怎样从新生宇宙中几乎稳定不变的物质织出来,是目前宇宙哲学上一个亟需解答的问题。”

      我们从这个一月的夜空开始,很快看见的不单是令人赞叹不已的美景,还有随之而来跟宇宙起源有关的连串问题和奥秘。宇宙怎样诞生?宇宙怎样发展到今天的复杂阶段?极目所见的天空奇景要变成怎样?谁可以告诉我们?我们走着瞧。

      [第8页的附栏]

      天文学家怎么知道有多远?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仙女星系距离地球200万光年。他们告诉我们的,不过是凭猜测得出来的约略估计罢了。人还未想出一个好办法,能够直接测量这样惊人的距离。最接近地球的恒星,距离地球200光年左右,能用星球的视差直接测量,所牵涉到的只是简单的三角几何。可是,这种测量法只对近距离的恒星适用。这些恒星跟地球相距很近,所以地球绕着太阳运行的时候,这些恒星看起来就稍微移动了。大多数的恒星,包括所有星系,都离地球很远。这样,天文学家就只能猜测了。既然近距离的恒星,例如猎户座中的红超巨星参宿四(估计跟地球相隔300光年到逾1000光年不等),所知的距离也是猜测得来的,那么,天文学家对遥远的星系(有些比参宿四距离还要远一百万倍)跟地球的距离意见纷纭,我们绝不感到意外。

      [第8页的附栏]

      超新星、脉冲星、黑洞

      蟹状星云的中心藏着宇宙间最奇特的物体。据科学家说,这是一个死去的恒星的细小遗体,压缩到难以置信的密度,在‘坟墓’里每秒钟旋转30次,一面发出无线电波。1968年,科学家首次在地球探测到这种电波。死去的恒星称为脉冲星,是超新星的旋转遗体。由于压缩力十分巨大,以至原来恒星原子里的电子和质子给挤压在一起,这就产生了中子。科学家说,脉冲星一度是个超巨星的巨大核心,例如猎户座的参宿四或参宿七的核心。恒星一旦发生爆炸,表层散射到外太空去,只余下萎缩了的核心——一团白热的火炭,核火早已经熄灭。

      请想象一下,一个像太阳两倍那么大的恒星,竟给挤压到直径不及15到20公里!也请想象地球给挤压到120米的大小。可是,这个物体的16立方厘米竟重达160亿公吨。

      即使是这样的描述,也说不尽压缩的情况。我们如果把地球压缩到弹子那么小,地球的引力场就会越来越强,最后连光也逃不出来。到时,细小的地球就会看来消失在所谓的黑洞里。虽然天文学家大多相信有黑洞存在,但是他们仍然未能确切地加以证实,而且今天黑洞也不像他们几年前所想的那么频常出现。

      [第10页的附栏]

      那些色彩都是真实的吗?

      人用小型望远镜观察天空,往往因为探测不到有名的星系或星云而大失所望。他们在星云的照片里看到的缤纷色彩往哪里去了?天文学家兼科学作家蒂莫西·费里斯指出:“即使用世上最大的望远镜,人的肉眼也不能直接看到星系的色彩。因为星光非常微弱,无法刺激视网膜上接收颜色的感光细胞。”这点促使有些人作出结论:天文学照片所见的精美色彩都是捏造出来的,只是在冲洗过程中弄了手脚罢了。这个看法却大错特错。费里斯写道:“那些色彩都是真实的。照片是天文学家尽了最大努力精确地拍摄出来的。”

      费里斯在《星系》一书解释,拍摄遥远物体的照片,例如星系或星云,“要把望远镜瞄准星系定时曝光,有时感光板曝光几小时,待星光慢慢渗入感光乳剂中。这其间,一个驱动器会抵消地球的运转,使望远镜能够继续瞄准星系,这个时候,天文学家(有时是自动导星系统)会纠正极微小的差距。”

  • ‘欠缺了’什么?
    警醒!1996年 | 1月22日
    • 令人生畏的宇宙

      ‘欠缺了’什么?

      在清朗无云的黑夜,我们观赏过星光灿烂的夜色,踏足户内,但觉寒意迫人、眼目昏眩。刚才广阔无垠的夜空、绚丽夺目的星云依旧萦绕脑际,另一方面却又满腹疑团。为什么会有宇宙?宇宙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这些问题很多人都尝试解答。

      科学作家丹尼斯·奥弗比研究宇宙学已经五年,曾出席在环球各地举行的科学会议,也曾参观各地的研究中心。有一次,他跟举世知名的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交谈。他描述这次交谈说:“最后,我想从霍金那里知道:我们死后到什么地方去。这也是我一向想从霍金那里知道的事。”

      这句话虽然含有讽刺成分,却把我们这时代的思潮显露无遗。问题不在于星系本身,也不在于研究星系的宇宙学家所提出的理论怎样林林总总,怎样意见纷纭、莫衷一是。今天,人仍然渴望解答几千年来一直令人大惑不解的基本问题:我们为什么生在世上?有上帝存在吗?我们死后到什么地方去?我们可以从哪里寻得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从恒星那里得知答案吗?

      另一个科学作家约翰·博斯劳指出,人不再热中于宗教以后,科学家(例如宇宙学家)自然成了“世俗时期的完美教士。今天科学家,不是宗教领袖,晋身成为把宇宙奥秘逐步启露出来的人,但不是靠着神灵显现,而是借着某些方程式,只有‘受膏的科学家’才能明白”。可是,科学家真的能够把宇宙的一切奥秘启露出来吗?他们真的能够解答几千年来一直令人大惑不解的基本问题吗?

      宇宙学家向我们启露了什么?他们大多信奉大爆炸的“神学”理论,尽管宇宙学家一直对这个理论的细节含糊其词,这个“神学”理论已经成了我们时代的流行宗教。博斯劳指出:“根据新观察到而互相抵触的现象看来,就创世起源所作的各种研究显示,大爆炸论似乎有点过度简单了。到了90年代初期,大爆炸模型……已经越来越难解答大多数的基本问题了。”博斯劳补充说:“不少理论家甚至表示这个理论可能无法渡过20世纪90年代。”

      这些现代宇宙学家所猜测的结果也许正确,也许不正确——正如猎户座星云若隐若现的星光,可能是行星合起来反射出来的,也可能不是一样。但无可置疑的是,没有人能够肯定。尽管理论层出不穷,忠实的观察家却同意玛格丽特·盖勒的敏锐观察:无论怎样巧言堆砌,目前科学界对宇宙的了解总欠缺了一些基本原理。

      “欠缺”实事求是的精神

      科学家(包括宇宙学家)大多支持进化论。他们不接纳创世蕴含智慧和目的,认为这个言论不惬意。一提到上帝,他们就生厌。他们甚至不愿考虑这样的异端。诗篇10:4以轻蔑的口吻谈论这些高傲的人,说:“[他]不追究;他一切所想的都以为没有上帝。”他自创的神祇是‘机会’。随着人积聚更多知识,事实证明‘机会’和‘碰巧’的可能性不大,于是科学家渐渐转而探讨创世所含的智慧和设计——这个他们一度弃若敝屣的观念。请考虑以下的例子:

      天体物理学家弗雷德·霍伊尔在《宇宙蕴含智慧》第189页写道:“宇宙学研究证实欠缺了一个成分。宇宙的起源,就像要化解魔术方一样,需要智慧。”

      “我越观察宇宙,越研究宇宙结构的细节,就越发现更多证据证明,宇宙一定在某种意义上预先知道我们人类会来临。”——《宇宙翻天覆地》第250页,戴森著。

      “宇宙有什么特征,是我们一类的生物存在不可或缺的呢?宇宙具备这些特征只是碰巧罢了,还是另有深奥的原因呢?……可能早有全盘计划,确保宇宙按人类特定的需要而设计吗?”——《宇宙间种种巧合》第十四页4,约翰·格里宾和马丁·里斯合著。

      弗雷德·霍伊尔在《宇宙蕴含智慧》第220页评论这些特征说:“这样的特征似乎遍布自然世界的所有结构,仿佛一根线把多个巧合贯串在一起。可是生命所倚赖的奇妙巧合这么多,看来实在需要有个解释。”

      “不单是人适应宇宙,宇宙也适应人。请想象一下,宇宙某种基本的无限恒量要是有分毫差距,一切会变成怎样?人类绝对无法在这样的宇宙中生存。这就是人类学原理的重心。根据这个原理,世界的整体运作机制和设计,都源于一个孕育生命的首因。”——《人类宇宙哲学原理》第七页,约翰·巴罗和弗兰克·蒂普勒合著。

      上帝、设计与物理恒量

      生命如果要在宇宙孕育,所需的一些基本物理恒量是什么?《奥林奇县新闻报》1995年1月8日刊的报告列出几种物理恒量。这份报章强调这些恒量怎样精巧和谐,说:“宇宙中很多基本物理恒量的量值,例如电荷、光速、自然界各种基本力量的比率等,都精确得令人惊叹不已,精确的程度甚至到小数点后120位。孕育生命的宇宙得以发展,完全有赖于这些精确事物。这里一毫微秒、那里一埃(光谱线波长单位)——只是一线之差,就足以叫宇宙变成死寂荒芜了。”

      这份报告的撰写人接着提到科学家通常避而不谈的一件事:“在宇宙的发展过程中,可能有股神秘莫测的势力,这个假说看来较为合理。宇宙也许是有智慧的设计者的杰作,他把宇宙安排得细致周详,为我们的来临铺路。”

      天文学兼宇宙学教授乔治·格林斯坦在《共生的宇宙》中举出一长串物理恒量。在这长串物理恒量中,有些恒量的安排非常精密,稍微差错,原子、恒星、宇宙通通不能存在。附框就罗列了原子、恒星和宇宙之间关系微妙的地方。原子、恒星、宇宙必须一一俱备,生命才能孕育。这一切相当复杂,也许不是所有读者都能明白的。但是,受过这方面训练的天体物理学家都承认这些和许多别的事实。

      这一长串巧合的事逐一罗列出来,竟然越来越多,格林斯坦不禁惊讶万分。他说:“竟然有那么多巧合的事!我越研究就越确信这样的‘巧合’很难凭机遇发生。这个信念越来越强,另一样东西也越发增长。甚至在今天,我也难以用言词表达这样‘东西’是什么。这是一种强烈的反感,有时几乎连身体也感觉得到。老实说,我觉得浑身不自在。……我们有可能突然无意中找着科学证据,证实有个至高的个体存在吗?这位上帝曾经介入,为了我们的益处而巧妙地造成这个世界吗?”

      格林斯坦对这个想法既恶心,又惊慌,于是连忙改口,重申科学宗教的正统主张,宣称:“上帝不是解答的办法。”这个理由绝不充分——他只是觉得相信上帝存在不对他的胃口,想起来恶心罢了!

      人的自然需要

      我们不是要贬低诚恳的科学家(包括宇宙学家)所作的努力。耶和华见证人特别赏识他们观察到的许多与创世有关的现象,显示出真上帝耶和华的能力、智慧、爱心。罗马书1:20宣告:“自从创造世界以来,上帝那些看不见的特质,就是他的永恒力量和神性,都是清楚可见的,从他所造的东西就可以明白,所以他们实在不能辩解。”

      科学家所作的研究、所费的劳苦,是人对自然需要的回应。这种自然需要跟衣食住行的需要一样不可或缺。这种需要就是:渴望知道未来怎样和人生有什么目的。上帝“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上帝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道书3:11。

      这个消息不一定令人沮丧。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永不会无所不知,学无可学的:“我就看明上帝一切的作为,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做的事;任凭他费多少力寻查,都查不出来,就是智慧人虽想知道,也是查不出来。”——传道书8:17。

      有些科学家提出异议,认为举出上帝作为难题的“解决办法”,只会扼杀人作进一步的钻研罢了。可是,人要是承认上帝为天地的创造者,就会有更多令人惊叹的事物、引人入胜的奥秘去探求,恍如获准进入一个饶有兴味的旅程一样,一面学习,一面有目不暇给的新发现!

      谁能拒绝以赛亚书40:26的邀请?‘你们向上举目看。’这几页的篇幅确使我们向上举目看。我们所见的,是宇宙学家一直规避的‘欠缺了’的原理。多个世纪以来一直萦绕人们脑际的问题,我们也找到了基本的答案。

      书中指南

      答案自古已有,只是一般人大多像耶稣日子的宗教家一样,闭眼不看,掩耳不听,硬着心肠,原因是,这些答案跟他们的人为理论、生活方式大不相同。(马太福音13:14,15)耶和华告诉我们宇宙从哪里来,地球怎样开始,谁会住在其中。他也告诉我们,世上的居民要把地球加以开垦,同时仁爱地照顾地上的动植物。上帝也告诉我们人死后有什么遭遇,怎样活过来,以及必须怎样做才能永远活下去。

      你如果对受灵示的上帝话语圣经感兴趣,不妨读读以下的经文:创世记1:1,26-28;2:15;箴言12:10;马太福音10:29;以赛亚书11:6-9;45:18;创世记3:19;诗篇146:4;传道书9:5;使徒行传24:15;约翰福音5:28,29;17:3;诗篇37:10,11;启示录21:3-5。

      何不拨出一两个晚上,跟家人、邻居或朋友一起在家读读这些经文?你可以放心,那一定是个富于教益、生动有趣的讨论!

      你认为宇宙的奥秘引人入胜、宇宙的奇观扣人心弦吗?何不认识一下创造宇宙的那位呢?无生命的天空不会对人类的好奇心感兴趣。但是,无生命的天空的创造者耶和华上帝也是我们的创造者;他关心那些想认识他和一切创造物的谦卑人。现在有呼吁向全球的人发出:“‘来吧!’谁听见都要说:‘来吧!’谁渴了都要来;谁愿意,都要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启示录22:17。

      耶和华发出的这项邀请多么暖人心窝!宇宙绝不是起源于无思想、无目的的大爆炸。正相反,宇宙是由全智的上帝怀着目的创造的,他从起初就以你为念。他具备无限的能力,而且总是小心支配,好源源不绝地供应给他的仆人。(以赛亚书40:28-31)寻求他的人所享的幸福,会像硕大无朋的宇宙一样,无穷无尽!

      “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篇19:1。

      [第13页的附栏]

      孕育生命所必需的一些物理恒量

      电子和质子的电荷必须既相等,也相反。中子必须稍微重过质子。太阳的温度跟叶绿素的吸收功能配合,才能产生光合作用。强力要是弱了一点,太阳就无法用核反应来产生能,要是强了一点,用来产生能的燃料就会极不稳定。在红巨星的核心,要不是核中心有两种不同的明显共振,那么除了氦就没有别的元素可以形成了。空间要是少于三度,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就无法互相连接起来。反过来说,空间要是多过三度,行星就不能稳定地绕着太阳运转。——《共生的宇宙》第256-7页。

      [第14页的附栏]

      有人见过我探测不到的物体吗?

      仙女星系,像所有大旋涡星系一样,在外太空壮观地运转,仿佛一股飓风。天文学家可以根据光谱来估计很多星系运转的速率,就这样,他们发现了一种令他们大惑不解的情况。运转的速率看来不可思议!所有旋涡星系看来运转得太快了。情形看来好像星系中肉眼可见的恒星都通通陷入一大团黑暗物质的光环里,但即使用望远镜也看不到这团黑暗物质。天文学家詹姆斯·卡莱承认:“我们并不知道这团黑暗物质的形态。”宇宙学家估计有百分之90的宇宙物体是他们探测不到的,也是他们无法解释的。宇宙学家热中于找出这些物体,要知道他们是大量中微子的形态,还是一些未知却超量的物质。

      你如果发现这些探测不到的物体,记得立刻通知本地的天文学家才好!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