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什么才真正有价值?
    守望台1986年 | 12月15日
    • 什么才真正有价值?

      “他们当中有许多人过着空虚的生活,没有固定的职业,与别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恒久,只是循着孤独的轨道漫无目的地从一处迁往另一处——得不到任何人半点的关怀。原因是:他们极度富有。”——《纽约时报》,1984年5月15日刊。

      你深知人若要获得衣食住行、医疗服务和其他的生活必需品,金钱是不可或缺的。事实上,你很可能意识到在现代的社会里,缺少了金钱就很难过活。因为,正如圣经说,“钱能叫万事应心。”——传道书10:19。

      然而,上述报章的引句却刻画出富人的感情难题。显然,毕生致力于追求金钱和财物是很危险的事。可是,许多人仍然重蹈覆辙。有时,贪婪的野心会成为致命。我们不时闻说有些营营役役的男子在30或40岁便死于心脏病。这些人当中有些冒着健康,甚至生命,的危险去实现致富的野心。我们无须虔信宗教才会同意,这些人若把耶稣基督的话牢记在心,无疑会好得多:“人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好处呢?人还能用什么换回自己的生命呢?”——马太福音16:26,《新译》。

      什么才真正有价值?

      你深知我们受到引诱去追求的东西是无止境的。一座磁带录影机、一幢私人房屋、昂贵的运动设备——在有些国家中,这些是一般人所努力追求的东西。在其他的地方,目标也许是价值较为有限的东西。在某个国家里,一个年轻女子不惜出卖肉体以求获得金钱去购买较漂亮的衣服。

      我们也许意识到对人生怀有一种完全崇尚物质的看法是危险的事,但我们可以怎样保护自己呢?我们必须像有些人一样离群独居,隐遁山林吗?当考虑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事物之际,我们应当问问自己,什么终久会为我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呢?

      为了帮助我们寻得答案,让我们考虑一下一个男子的例子。多个世纪以来,这个男子一直深受人尊重而被视为模范。他是个犹太法学家,隶属于第一世纪一个以“贪爱钱财”著称的犹太教派。(路加福音16:14)他的名字叫保罗。他具有所需的教育程度和才干,使他能够大展鸿图,在社会上出人头地。

      可是,一次令他震惊的经历却使他意识到一些截然不同的东西才真正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事物。不论你现在是否与保罗怀有同一的看法,保罗所获得的结论是值得你沉思一下的。

      保罗断定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乃是成为耶稣的门徒而在上帝面前享有蒙嘉许的地位。这种关系如此深具价值,以致身为耶稣使徒之一的保罗能够抵受各种艰辛和逼迫。保罗像较早时期的著名人物摩西一般,后者“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希伯来书11:26;哥林多后书11:23-27。

      你也应当知道,虽然保罗成为基督的使徒之后失去了他在犹太社会里的显赫地位,他却从没有为此而后悔。成为虔诚的基督徒25年之后,保罗写道:“以前对我有利的事物,我已为了基督的缘故视为损失。其实在这件事上,由于深知对我主基督耶稣的认识具有莫大的价值,我也把万事当作损失。我为了他抛弃了万事,我把它们看作废物,好使我得着基督,并且与他结合为一。”(腓立比书3:7-9,《新世》)你无法不同意保罗确信他已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保罗的选择并不意味到他不再享有任何物质的东西。例如,请想想他的话:“我已经得了秘诀,无论在任何情况之下,或是饱足,或是饥饿,或是富裕,或是缺乏,都可以知足。”——腓立比书4:12,《新译》。

      不论你是否信奉基督教,你很可能看出保罗的结局多么美好。保罗选择了真正有价值的事物,这为他带来衷心的满足。这种满足是世上富有的男女也未能享有的。凭石油致富的百万富豪盖提(Jean Paul Getty)承认说:“金钱并不一定与快乐有任何关系。也许反倒与不快乐有关。”

      可是,一个人也许自称是基督徒,但仍然未能看出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在第一世纪便有这种情形,因为保罗论及一个同工说:“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提摩太后书4:10)当时底马本可以协助被囚的使徒,但他却放弃了这样的权利,反之他拣选了现今的制度向他提供的东西。

      保罗指出只着眼于物质的东西可以使基督徒陷入极度的危险中。他说:“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书6:9,10。

      因此,你大可以问问自己:金钱或财物应当在我的生活上担任怎样的角色?让我们进一步考查一下这件事,看看你可以怎样拥有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 你寄望于上帝抑或财富?
    守望台1986年 | 12月15日
    • 耶稣睿智地劝告说:“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马太福音6:20)这些“财宝”是什么?便是我们个人的善工记录,我们在上帝面前的富足。你也许会问,‘这需要我怎样行呢?’据圣经所提出的答案,这包括要“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提摩太前书6:18。

      今日在环球各地,几百万耶和华见证人能够忠实地作证:与别人分享属灵和物质的东西——特别是借着传道、教人和使人成为基督门徒的活动去帮助人认识王国的希望——乃是耶和华所嘉许和为人带来真正满足的善工。甚至死亡也不能夺去在天上积聚财宝所带来的奖赏。何以故呢?耶稣应许说:“我就是复活和生命。对我怀具信心的人,即使死了,也必再活过来。”——约翰福音11:25,《新世》。

      现今便可以享有的无价之宝

      保罗论及我们应当倚靠“上帝”之后,他继续指出‘上帝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提摩太前书6:17)除了每日的生活必需品之外,至高者仁爱地赐给他所喜悦的人一些无价之宝。这些无价之宝是什么?

      请留意箴言3:13-18所说的话:“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为有福。因为得智慧胜过得银子,其利益强如精金。比珍珠宝贵,你一切所喜爱的,都不足与比较。[它]右手有长寿,左手有富贵。……[它]与持守[它]的作生命树,持定[它]的俱各有福。”因此“智慧”是价值远超乎世上一切财宝的一项无价之宝。

      智慧的意思是以正确的方式应用知识。它意味到有能力成功地运用知识和了解去解决难题,避免或防止危险发生,达到某些目标或帮助别人如此行。你岂不同意今日我们亟需要这种智慧以求成功地应付生活上的种种考验而与上帝保持良好关系吗?

      在描述智慧时,箴言3:13-18也强调快乐。快乐岂不是人人都渴求的财宝之一吗?敬虔的智慧会为我们带来这种快乐,因为真正的快乐唯独来自快乐的源头——耶和华上帝。经验证明除非我们服从至高者和顺服他的灵所发挥的作用,否则便无法获致真正的快乐。圣经所应许的快乐有赖于我们与天父保持适当的关系而在他面前持有蒙嘉许的地位。(马太福音5:3-10)因此,借着把我们从研读圣经所学得的知识应用出来,我们会表现“来自上头的智慧”。这种智慧会为我们带来借世上一切财富也无法获致的快乐。

      请也回想一下箴言3:16所说的话:“[它]右手有长寿。”这是指具有保护作用的右手而言。这手可以在艰难的时候随时予人帮助和保护。今日有许多人生活放荡、耽于性不道德、滥用麻醉剂等。你很可能读过爱滋病(后天免疫性缺乏症)与此类恶习有关。从你所观察到的事态看来,惯行这些恶事的人真正快乐吗?抑或他们为自己和别人带来许多忧伤和痛苦,甚至死亡?

      与此刚相反,把上帝的道的明智劝告应用出来会好像在我们的“右手”一般随时保护我们免受这些危险所伤害。因此,智慧可以使我们长寿,保护我们不致踏上导致横死的歧途。这样,敬虔的智慧无疑会使我们目前的生活更为快乐。

      现今便行事明智

      我们周遭的一切证据显示我们正生活在这个事物制度的“末期”中。(提摩太后书3:1-5)因此我们务要小心提防向世界的精神屈膝。这是至为重要的事。这种精神引起人的自私欲望而极力强调物质的东西。据圣经的记载透露,忠心的约伯所受到的指控之一是:他事奉上帝仅是为了自私的缘故,纯粹为了物质利益才如此行。(约伯记1:9-11)别人有理由对我们提出这样的指控吗?

      我们若能够说没有,我们也许正成功地抵抗今日的物质主义精神。然而,物质主义是我们所要面对而又最不易察觉的危险之一。耶稣基督说:“今世的忧虑和财富的迷惑把道挤住。”(马太福音13:22,《新译》)显然,我们必须时刻提防“财富的迷惑”,因为这些财富并没有真正的价值。

      我们必须提醒自己,物质东西的价值仅是相对的。上帝的道说:“富足人的财物,是他的坚城,在他心想,犹如高墙。”(箴言18:11)的确,财富所能提供的安全纯粹是幻想,仅是骗人的而已。物质东西本身并非坏事。不对的乃是把一生集中在追求物质东西——而非赢得上帝的嘉许——之上。被人视为历史上最睿智的教师之一的耶稣很率直地指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加福音12:15。

      因此,让我们一生追求一条使我们“在上帝面前富足”的途径。(路加福音12:21)没有任何东西比在造物主面前持有蒙嘉许的地位更为宝贵。努力保持这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我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摩太前书6:19。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