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力罪行出了什么问题?警醒!2003年 | 7月8日
-
-
暴力罪行出了什么问题?
在快要天亮的一个早上,弗兰克和加布里埃拉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海滨漫步,观看红日东升。他们无法料到就要发生的事。几分钟之后,他们遭近距离枪击头部,当场丧生。凶徒行凶动机如何?复仇?还是因为嫉妒?两样都不是。枪手其实不认识死者,他只希望体验一下杀人的感觉而已,这一直是他的梦想。
“1996年4月28日星期天,马丁·布赖恩特为了逞一时之快,做出了一件轰动西方社会的事。他在塔斯马尼亚岛亚瑟港徘徊,见人就开枪,杀人令他产生美妙的感觉,犹如浑身充满力量。”(《道德沦亡》,腓力·阿特金森著)枪声过处,35人死于非命。
加拿大一个65岁的退休男子,清晨骑脚踏车出外。在路上,一部汽车从后撞倒他,司机认定这个男子已死,就继续驾驶,还把男子的脚踏车拖行了700米远。据初步研判,那是一桩意外事故,司机撞人后不顾而去;深入调查后,却发现肇事司机驾驶的汽车是偷来的。他路上兜风的时候,遇见骑脚踏车的男子,就以车撞向他。显而易见,以车撞人使他有“刺激好玩”的感觉。
另类罪行?
罪行在社会上存在多时,但提到前述的另类罪行,人们仍会仰天长叹,不禁要问一句:“简直没有道理可言!人怎会做出这样的事?”对于偷窃欺诈一类的罪行,许多人也许已经不当一回事,可是近来媒体大肆报道的那些另类罪行,却令人摸不着头脑,听见的人都会对自己说:“神经病!这是什么世界?”
这类罪行往往骇人听闻,犯案手法残酷,可以自成一类。前述案例反映出,犯案的人多向无辜者下手,受害人跟他们通常并不相识。更耐人寻味的是,他们的犯案动机并不明确。这类没有特定目标或理由的罪行,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1999年4月,美国科罗拉多州两个学生,在学校开枪射杀12个同学和一位教师,然后自尽。1982年,加利福尼亚州一个男子死亡,因为有人在他所吃的成药中混入了毒药士的宁。1993年,两岁小童詹姆斯跟母亲前往英国默西赛德郡购物商场,在一家肉店里,詹姆斯遭两个10岁男童拐走,他们把詹姆斯带往火车路轨上,用一条大棒打死他。
这些毫无道理的罪行有时也涉及恐怖主义,东京地下铁路毒气案即是一例。1995年,有教派成员在东京地下铁路施放毒气,导致12人死亡,数千人受伤,事件震动日本全国。令人忘不了的,还有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华盛顿五角大楼遇袭,大约三千人丧命。去年发生的印尼巴里岛爆炸案,也夺走近二百人的性命。
这些反常的暴力罪行,今天已屡见不鲜,没几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人们无论属于哪个社会阶层,都很难不受影响。
在有些案例中,做案的人会好像互相竞逐一样,一个想出了新点子,另一个就会力求想出更震撼的点子来。另一种情况却与偏见有关,而且越来越常见,手法也极度残酷,受害人唯一的“错”,只是他们的种族、宗教或文化背景与袭击他们的人不同而已。1994年,卢旺达约有八十万图西族人就因此遭到杀戮。
许多人会问:“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旧时是这样的吗?谁在幕后指使?像这样凶残的事会减少或终止吗?”以下两篇文章会解答有关问题。
[第20页的精选语句]
许多暴力罪行都无特定目标,也无明确动机
-
-
暴力罪行何以如此猖獗?警醒!2003年 | 7月8日
-
-
暴力罪行何以如此猖獗?
举凡罪行,都是令人发指的。但有一点叫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有些罪行根本没有明确动机,就连查案人员也茫然不解。人们对于这类骇人听闻的罪行,过往或会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但近年传媒威力巨大,有关罪行只要一经传媒报道,在数小时内,千千万万的人就可以得知一切。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没有任何大洲、国家和社区是能够远离暴力的。”
即使过去可算比较安全的地方,近年也发生较多无特定目标的暴力罪行。日本的暴力罪案一向较少,但在2001年6月,池田市有个男子拿着屠刀走进学校,见人就砍,15分钟内,他已杀了8个小童,另外砍伤15个。同类案例还有不少,据报,有些青少年为逞一时之快,专拣陌生人来杀。只要把这些案件归类,就可以发现,世界真的每况愈下。
就连在罪行已相当猖獗的国家,公众对某些反常的暴力行为仍难以接受。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遇袭后,人们的感觉正是这样。心理学家杰勒德·贝勒说:“事件令人觉得,世界已不再是我们熟悉的世界,我们失去了安全感。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实在难以预料。”
他们怎能做得出来?
没有任何单一的理由,能够解释各种反常的暴力行为是怎样发生的。有些罪行令人觉得难以理解,就是因为根本毫无道理可言。例如,人很难明白,一个人为什么会走到陌生人身旁,然后无端端把他刺死;又或者有人会驾车到一所屋子附近,跟着乱枪扫射。
有人声称,喜爱暴力是与生俱来的。有人则持不同意见,认为人性本恶不能解释反常的暴力行为。(参看附栏“天生嗜杀?”)
不少专家相信,那些毫无道理可言的暴力行为,是由许多复杂因素和环境配合促成的。美国联邦调查局学院提交的报告至今只能说:“杀人的事,不是理性冷静的人会做的。”政府机关未必都同意报告的用词,但许多人都同意话里暗含的意思。那些人做出这么反常的事,思想必然出了问题。只有在逻辑思维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做出匪夷所思的事。关于这些影响,就让我们看看专家怎样说。
家庭破裂
菲律宾国家调查局发言人,马里亚尼托·藩加尼万回应《警醒!》撰稿人的提问时,谈及严重罪行犯人的生活背景。他说:“他们有些来自破碎家庭;有些缺乏别人的关爱;有些因为社会道德沦亡,得不着指引,结果误入歧途。”许多对问题有研究的人指出,在凶悍的罪犯当中,大多数都跟家人的关系疏离,而且家中经常充满火药味。
美国国立暴力罪行研究中心的一个报告,列出一些因素,帮助我们确认,怎样的青少年可能会在校园里严重伤人。就家庭方面,报告列出的因素包括:亲子关系恶劣,经常吵闹;父母对儿女的难题一无所知;感情淡薄;父母没有约束儿女的行为;孩子有太多私人空间,使他们容易在父母面前隐瞒自己,过着阳奉阴违的生活。
家庭破碎,令许多儿童吃尽苦头。有些父母没时间关怀儿女,下一代得不到适当的家庭教育,长大后往往道德观念模糊。某些专家认为,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儿童,很难与人维系感情。他们心肠刚硬,容易伤害别人,而且通常没有悔意。
煽动仇恨的团体和教派
有些团体或教派煽动仇恨,特别容易成为某类罪行的导火线。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一个19岁黑人男子从购物商场步行回家途中,一颗子弹射进他的脑袋,就横尸于人行道旁。他遭到一个跟他同龄的男子射杀,凶手并无特定目标,只是随意向人开枪。他为什么这样做呢?据说,如果他能杀死一个黑人,就有资格加入一个白人至上的组织,并得到一个蜘蛛网的纹身作为奖励。
1995年东京地下铁路的神经毒气袭击案;圭亚那琼斯敦集体自杀案;69个太阳神殿教徒在瑞士、加拿大和法国死亡案,都涉及教派的唆使。上述例子说明,某些教派能够影响人的思想到什么地步。魅力十足的教派领袖拿出一些所谓好处作饵,就可以令别人做出“难以想象”的事。
媒体与暴力
五花八门的现代传播媒体,可能也是暴力行为的帮凶。证据显示,电视、电影、电子游戏和互联网,都不乏描绘暴力的内容,人要是经常接触这些内容,良心就会变得麻木,也获得犯罪的灵感。美国精神病学协会主席达尼埃尔·博伦斯坦医生说:“经过三十年以上的研究,至今有超过一千个案例反映出,有些儿童的暴戾行为,跟传媒渲染暴力有关。”博伦斯坦医生对美国参议院作证说:“我们深信,那些以暴力做题材的娱乐,公众要是不停地观赏,就必损害健康。”(参看附栏“医生论标榜暴力的电脑游戏”)
有些具体例子经常被人引用,以证明这是合理的推断。上篇文章提及的枪击案中,一对夫妇在海滩观看日出时遭无情射杀。控方提出的证据显示,凶手曾重复地观赏一部渲染暴力的电影,这令他对杀人产生兴奋的感觉。在一宗导致15人死亡的校园枪击案中,犯案的两个学生据说爱玩内容充满暴力的电子游戏,每天一玩就是多个小时;此外,他们也不停观赏那些美化暴力和杀戮的电影。
滥用药物
在美国,青少年犯谋杀罪的比率在八年间增加了两倍。当局归咎什么原因?帮会,特别是那些参与霹雳可卡因买卖的帮会。警方表示,最近在洛杉矶发生的五百多宗杀人案中,“百分之75是帮会做的”。
在美国联邦调查局学院发表的报告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在凶杀案中,很大部分的疑犯都是瘾君子或有吸毒前科。”有些人的思想受毒品影响,失控杀人。也有人因为争夺贩毒利益,互相厮杀。毒品能够叫人做出不少可怕的事,其威力显而易见。
杀人武器,唾手可得
上一篇文章提及的独行枪手,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连环开枪,打死35人,打伤19人。枪手持有的半自动武器,是军队所用的类型。许多人就说,大杀伤力武器唾手可得,也会导致暴力罪行增加。
一份报告显示,1995年日本只有32宗枪杀案,大多是帮会间的仇杀,但同年美国却有超过一万五千宗枪杀案发生。差别这样大,是什么原因?有人指出,日本枪杀案明显较低,是因为日本法例对拥有枪械管制较严。
无力应付难题
一听到发生骇人听闻的事,有些人可能说:“那人真是发神经!”但不是每个犯罪的人都有精神病的。许多罪犯其实都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专家指出,极端行为可能跟人的性格缺陷有关,包括:缺乏学习和社交能力;受过性侵犯;反社会倾向;憎恨某个群体,例如女性;犯过后没有悔意,以及操控别人的欲望。
无论他们的难题是哪一样,有些人因为应付不来,思想起了变化,就会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来。例如,一个看护很想别人注意她,这种欲望强烈到不正常的程度,结果她给幼童注射一种肌肉弛缓药,使他们停止呼吸。然后她把小孩逐个“救回”,这样,她就得到别人的注意,因而心满意足。很不幸,她无法帮助所有孩子恢复呼吸,最后她因谋杀获罪。
由此可见,暴力罪行的成因不一而足。但有一个更重要的成因,是绝对不能遗漏的。
圣经的答案
圣经使我们了解,今天的情况怎会变成这样,怎会有人做出这些极度非理性的事。圣经以准确报道之笔,描述今天常见的情形。例如,在提摩太后书3:3,4,我们读到,人会“没有亲情”,也“漫无自制,凶悍,不爱良善”以及“刚愎自用”。圣经的另一处则引述耶稣的话,说:“大多数人的爱都冷淡下来。”(马太福音24:12)
圣经说:“到了最后的日子,必有难以应付的非常时期。”(提摩太后书3:1)我们所见的事,证明我们正生活在这个制度的末期中。世界的情形和人们的态度,都越变越坏。问题会立即解决吗?圣经的答案是:“邪恶的人和冒名骗子必越来越坏”。(提摩太后书3:13)
这样说来,暴力罪行是否就永无终止之日呢?下一篇文章会探讨这个问题。
[第22页的附栏]
天生嗜杀?
有些人认为,人类生来就爱杀戮。赞同进化论的人主张,人类是由野兽进化而来的,难免也有野兽的残暴天性。这样的理论等于告诉我们:残暴的事会继续发生,终止无望。
可是,实情反映的,往往却是另一回事。上述那些理论,没有解释为什么在不同社会中,暴力罪行发生的频繁程度和方式,差异会如此明显。它们没有说明,为什么有些社会看来倾向把暴力当做闲事,而有些社会却甚少暴力事件发生,谋杀更是绝无仅有。对于有理论提出,我们的侵略倾向是天生的,是从灵长类动物遗传得来的;心理分析家埃里希·弗罗姆指出这种理论的漏洞。他说,虽然有些灵长类动物为求生存或自卫,会变得凶悍,但只有人类才会单纯为求刺激和快感而杀戮。
詹姆斯·艾伦·福克斯和杰克·莱温两位教授在他们合著的《杀之而后快——无心实有心》一书中有这样的陈述:“有些人特别喜爱动武,但这不等于他们没有选择。他们受到内在及外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觉得不杀不痛快,但人既有自由意志,他们还是可以选择是否这样做的。因此,人们必须为自己所做的决定负责。”
[第23页的附栏或图片]
医生论标榜暴力的电脑游戏
理查德·科尔伦医生是美国医学协会的前会长。有一次,他在美国费城一个医生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论及那些鼓吹暴力的电脑游戏。在某些游戏中,使对手受伤就可以得分,用枪击中身体得分多一点,要是击中头部得分更多。屏幕上,只见对手鲜血喷涌,脑浆四溅。
科尔伦医生指出,虽然法律禁止儿童驾驶和喝酒精饮品,年纪太轻的也不许吸烟,“可是,我们却让他们学习射击。事实上,儿童还未能控制自己的冲动。他们不够成熟,也欠缺适当的督导,难以安全地使用他们当作玩具的武器。……从一开始我们就必须让孩子知道,不管什么时候,使用暴力,后果严重”。
可悲的是,成人不但没有让儿童知道,使用暴力后果非轻,儿童更沦为暴力罪行的无辜受害者。据统计,美国每天有十个儿童遭枪杀。科尔伦医生说:“美国儿童遭枪杀的比率是全球之冠。”他有什么结论呢?“枪械暴力正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这是不争的事实。”
[第25页的附栏]
引致暴力罪行的因素
很多专家认为,以下因素能导致人在无明确目的之情况下犯罪:
家庭破裂
与仇恨团体及极端分子来往
加入危险教派
观看或参与含暴力成分的娱乐
活在暴力充斥的环境中
滥用药物
无力应付难题
杀人武器,唾手可得
患上某类型的精神病
[第24页的图片]
菲律宾的奎松市受到五次炸弹袭击,其中一次导致至少12人丧生,逾80人受伤
[鸣谢]
AP Photo/Aaron Favila 2000年12月30日
[第24页的图片]
在美国科罗拉多哥伦拜恩中学,两个学生杀死一位教师,12个同学,然后自尽轻生
[鸣谢]
AP Photo/Jefferson County Sheriff’s Department 1999年4月20日
[第24,25页 的图片]
在印度尼西亚巴里岛的一个夜总会里,一枚汽车炸弹爆炸,导致至少182人丧生,逾132人受伤
[鸣谢]
Maldonado Roberto/GAMMA 2002年10月12日
-
-
消灭罪行绝非空想警醒!2003年 | 7月8日
-
-
消灭罪行绝非空想
在现代社会,罪行仿佛是个挥之不去的噩梦。 这边厢,怀着好意的社会工作者、执法人员和协助感化罪犯的人员,在岗位上尽心尽力;那边厢,罪行却越来越猖獗。真有解决的办法吗?
圣经指出, 社会快要经历重大的改变,却不是依靠人类政府的努力而达成的。人类统治者或许怀有崇高的理想,无奈他们全都能力有限, 根本就没有本领和资源去根除罪恶,也不能使社会长治久安。
圣经所说的改变是造物主定意要促成的。他创造了宇宙万物,人类做不到的事,他自然有权和有能力去达成。圣经说,造物主“贬低居高位的,使他们变得微不足道,又使地上的审判官有如虚象。”又说他“力量强大”。(以赛亚书40:23-26)上帝应许会带来什么改变呢?他的应许是我们真正的希望吗?
诗篇37:10透露上帝的应许:“还有片刻,恶人就不再存在;你到他的地方找他,也找不到了。”上帝定意铲除怙恶不悛,无可救药的恶人。但他不会消灭全人类。那些乐意改变自己,态度虚怀若谷、谦卑温和的人,诗篇执笔者向他们保证说:“要仰望耶和华,谨守他的道,他就抬举你,让你得着大地。恶人被剪除的时候,你必看见。”恶人被剪除以后,人就能“大享平安”,活在一个完全没有罪行的世界里。(诗篇37:11,34)
改变思想和性情
要彻底消灭罪行,单单铲除恶人、拯救好人是不够的。人所以犯罪,是因为思想和性情受到不良的薰染。上帝的管治无比优越,他所立的政府能提供实用的教育,使人喜爱正义。一如以赛亚书54:13所说:“你的儿女都要受耶和华教导,你的儿女必大享平安。”
这个教育安排必定成效卓著!一度凶暴如兽的人,性情也会大大改变。圣经以生动的笔触来形容这件事,“豺狼必留在绵羊羔身边,豹子必卧在山羊羔身旁。牛犊、壮狮、肥畜都能同群”。为什么呢?“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必遍满大地,就像水弥漫海洋一样。”(以赛亚书11:6,9)然而,你和家人不用等到将来才见得到这样的改变。以下就是原因。
现在就能得益
有些人现在就作出所需的改变,准备在一个没有罪行的世界里生活。他们不断培养新品格,因为生活在上帝新世界里的人,上帝都要求他们具备这些品格。(彼得后书3:13)为了培养新品格,他们把圣经原则应用在生活之上。请留意圣经怎样形容新品格:“要更新你们思想背后的动力,并且穿上新品格。这新品格是按照上帝的旨意创造的,体现真实的正义和忠贞。”(以弗所书4:23,24)
许多诚心正意的人现正培养美好的品格。歌罗西书3:12-14进一步描述这些品格,说:“你们既然是上帝所拣选的人,是圣洁蒙爱的,就要穿上怜恤之情、仁慈、谦卑、温和、坚忍。无论谁有理由对人不满,都要继续彼此包容,彼此甘心宽恕。耶和华怎样甘心宽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甘心宽恕人。除了这一切之外,还要穿上爱,因为爱能完美地维系团结。”
你希望得到帮助,好穿上基督徒的新品格吗?借着经常参加耶和华见证人在王国聚会所举行的聚会和出席大会,全球各地有几百万人得以培养新品格。哪怕是强暴的罪犯,也能学会培养和平的性情。a如果你也想从这个成效非凡的圣经教育计划得益,欢迎你联络本出版社。我们很乐意提出协助,让你在今天跟其他人一起作好准备,将来能够生活在上帝的新世界里,远离一切罪行。
[脚注]
[第26页的图片]
数百万人现正接受教育,以求生活在一个没有罪行的世界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