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受万民恨恶’
    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被控以间谍罪名

      最大的打击在1918年5月7日来到,当时美国联邦政府发出逮捕状,将守望台圣经书社的社长J.F.卢述福和他几位最亲密的同工拘捕。

      前一天,在纽约布洛克林有两项控诉卢述福弟兄和他同工的诉状入禀法院。敌人认为,如果一项诉状未能达成预期的结果,便可以运用另一项诉状去提出指控。第一项诉状含有四条罪状,涉及的人数较多:两条罪状指控他们合谋违反1917年6月15日通过的间谍法;两条罪状指责他们试图执行他们的非法计划,或实际如此行。诉状指控他们合谋怂恿人不服从政府,拒绝在美国军队中服役,并且指责他们在国家从事战争之际合谋阻止人应征参与这种服役。诉状声称他们试图这样行,或曾实际这样行。诉状特别提及被告出版和分发《完成的奥秘》一书。第二项诉状指控被告将一张支票寄往欧洲(其实目的是要用来推广在德国的圣经教育工作),以致有损美国的利益。被告提堂时,法庭所聆讯的是含有四条罪状的第一项诉状。

      当时还有另一项诉状——控告C.J.伍德沃思和J.F.卢述福违反间谍法——在宾雪法尼亚州斯克兰顿的法庭待审。但据约翰·洛德·奥布赖恩在1918年5月20日所写的信透露,司法部的官员担心,当这宗案件由联邦地方法院的法官威特默审讯时,他不会同意让政府使用间谍法去禁制宗教人士的活动。官员们担心法官不会同意,由于这些人出于诚挚的宗教信念说了一些被别人视为反战争宣传的话,他们便违反了国家的法律。因此,司法部决定将斯克兰顿案暂时搁置,等到在布洛克林审讯的案件获得结果之后再算。政府也设法使来自佛蒙特州的哈兰·B·豪法官——约翰·洛德·奥布赖恩深知这个法官在上述各事上观点与他一致——在纽约东区的美国地方法院作主审。这宗案件在6月5日提堂,起诉人是以撒·R·伊兰和信奉天主教的查尔斯·J·巴克纳。在审讯期间,卢述福弟兄留意到天主教教士时常与巴克纳和伊兰商谈。

      在审讯期间,被告方面清楚表明,社方的主管人和书本的编辑者根本无意妨碍国家作战。他们提出证据表明,撰写这本书的计划——事实上大部分的写作——在美国宣战(1917年4月6日)之前便已完成了,出版这本书的合同也在他们被控违反的美国法律获国会批准(6月15日)之前即已签订。

      社方在准备供付印用的稿子和阅读校样之际,在1917年4月和6月加添了一些资料。控方在审讯期间刻意强调这些附加资料的内容。资料包括引自约翰·海恩斯·霍姆斯的一段话;这个教士曾坦率声称,战争违反了基督的教训。正如其中一名辩护律师指出,教士所说的这段话源自一本题名为《大战前夕对同胞的声明》的册子;审讯期间,这本册子仍然在美国公开出售。教士和这本册子的出版人均没有为此被控。圣经研究者只是提及这个教士的传道演讲内容而已,但控方却坚要圣经研究者为这位牧师所表达的见解负责。

      《完成的奥秘》这本书并没有告诉世人他们无权参与战争。然而,为了解释预言,这本书确曾引用1915年各期《守望台》的片段,指出教士们的立场如何首尾不一贯,因为他们一方面以基督的仆人自居,但却同时大力为作战的列国征募新兵。

      卢述福弟兄一获知政府不赞成书的内容,便立即打电报通知印刷商停止印制这本书。与此同时,社方派出代表向美国的陆军情报部查询,想知道他们不赞成的理由。社方获知由于当时大战正在进行,书里247-53页的内容被有关方面视为有问题,社方便立即吩咐弟兄们把书里的这部分切掉,然后才将书分发给大众人士。后来政府通知地方检察官,人若进一步分发这本书,便会违反间谍法(虽然政府不肯向社方表示,书在删改之后是否仍被视为非法),社方于是下令不再公开分发这本书。

      何以惩罚如此严厉?

      即使如此,在1918年6月20日,陪审团裁决每个被告均犯了诉状所列出的罪名。次日,七位b被告每位被判四项20年的徒刑,刑期同时进行。在7月10日,第八位c被告被判四项10年的徒刑,刑期同时进行。这些判决有多严厉?1919年3月12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致检察总长的便条中承认,“刑期显然过重。”事实上,在萨拉热窝开枪刺杀奥匈帝国皇储的凶手——这宗行刺案触发了使列国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项事件——所受的惩罚也没有这么严厉。他被判处入狱20年——但不像圣经研究者一样,被判四项各20年的徒刑!

      究竟什么动机促使法官对圣经研究者判处这么严厉的徒刑呢?法官哈兰·B·豪宣告说:“在本法庭看来,被告大力提倡及在国内和盟国境内四处散播的宗教宣传,比一师德国军队构成更大的危险。……宣传宗教的人通常操有颇大的影响力;当事人若是衷诚的话,影响力就更大。这足以加重而非减轻他们所造成的损害。因此,本法庭认为,惟一的明智之举是将这些人判以重刑。”可是,值得注意的是,豪法官在判刑之前说,被告律师所作的陈述不但使政府的执法官员,同时令“全国各地的牧师教士”,均受到质疑和侮辱。

      社方立即就法庭所作的判决向美国巡回上诉法庭提出上诉,但豪法官却武断地不准被告在等待聆讯期间保释出外。d7月4日,在法庭尚未聆讯被告所作的最后保释申请之前,警方匆匆将前七位弟兄解往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联邦监狱里。后来,证据显示在这次充满偏见的审讯中,法庭在程序上所犯的错误共达130个之多。社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准备上诉聆讯所需的文件。与此同时,大战结束了。1919年2月19日,狱中的八位弟兄向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申请行政特赦。许多公民则致信新任命的检察长,促请政府释放这些弟兄。后来在1919年3月1日,豪法官答复检察长的查询,建议“立即减刑”。虽然这项提议会减短刑期,但却无异于证实被告有罪。在法庭采取这项行动之前,弟兄们的律师将一项法庭令状送达负责把案件向上诉法庭提出的政府律师。

      卢述福和他的同工被判刑之后九个月——当时大战已结束了——在1919年3月21日,上诉法庭准许八位被告保释出外。3月26日,他们每人缴交一万美元的保释金,便随即在布洛克林获得释放。1919年5月14日,美国纽约州的巡回上诉法庭裁决:“本案的被告并没有受到他们有权获得的不偏不倚的审讯;由于这缘故,本庭将原判推翻。”法院将案件发回重审。e可是,1920年5月5日,在被告奉召上法庭五次之后,政府律师在布洛克林的公开法庭里宣布撤回起诉。为什么呢?美国国家档案局所保存的资料透露,既然当时战争的狂热已经过去,司法部担心,若将案件向没有偏见的陪审员提出,政府便会败诉。美国律师L.W.罗斯在致检察长的信中宣称:“为了保持我们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我认为我们最好主动”宣布不再作进一步的起诉。

      同一天,法庭在1920年5月5日将控方在1918年5月对J.F.卢述福和他的四位同工提出的诉状也一并驳回。

  • ‘受万民恨恶’
    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第653页的图片]

      他们被判处的刑罚甚至比触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客所受的更重。从左至右:W.E.范安伯、J.F.卢述福、A.H.麦克米伦、R.J.马丁、F.H.罗比森、C.J.伍德沃思、G.H.费希尔、G.狄撤卡

  • ‘受万民恨恶’
    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克莱顿·J·伍德沃思。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