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碌工作——导致什么后果?警醒!1994年 | 2月8日
-
-
劳碌工作——导致什么后果?
《儆醒!》杂志驻日本通讯员报道
“‘精力饮品’正大受欢迎,市面上有200多种不同牌子的精力饮品销售,总销额每年达700万美元,”日本的大报章《每日新闻》报道说。由于这类饮品据称能为疲乏的工人立时增添精力,因此极受欢迎。该项报道继续说,“这件事足以表明,日本人不顾紧张、睡眠不足,或闷热的夏日气温,仍不断拼命工作。”
在太平洋的另一方,“差不多每八个美国人便有一个每周工作60小时或更长时间,”据美国劳工统计署透露。属于中层管理级的人认为,他们不得不付出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工作,以致工作有时变成了支配他们生活的因素。
在差不多每种文化中,刻苦耐劳、做事认真、工作勤恳的人均备受赞誉。甚至古代的一位圣经执笔者也说:“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我看这也是出于上帝的手。”(传道书2:24)以一般而言,世界各地的人仍然同意这种看法。不论人们是否把劳碌工作视为好事,许多人都夙兴夜寐,每周工作五天、六天,甚至七天。
可是,这一切劳碌成就了什么呢?诚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诸如日本和德国所经历的经济“奇迹”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艳羡不已。这两个国家在战败之后崛起成为举世触目的经济强国。可是,拼命工作对许多人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日本的生活水准虽然大大提高了,但正如《每日新闻》指出,许多日本人“仍然未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真正丰足”。更糟的是,在他们拼命追求所谓的丰足生活之际,许多人都毁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由于工作过劳、精神紧张而一命呜呼。类似地,美国的一项研究透露,在接受调查的三千名经理当中,有三分之一认为自己工作过劳、精疲力竭,对自己的工作也失去热心。
职业妇女也发出苦恼的信号。意大利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国的职业妇女平均每周比她们的配偶工作多30小时。除了要在办公室或工厂长时间工作外,她们回家之后还要料理家务。一位女工向《欧洲人》杂志承认说:“我差不多没有任何社交生活可言。我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我实在无法再忍受下去了。”
家庭生活又如何呢?“为了实现所谓的美国梦,我们不惜牺牲自我和家庭去追求金钱和权力,”纽约一位研究工作过劳问题的专家赫伯特·弗罗伊登贝格尔说。由于许多在海外工作的英国商人埋首于业务,有些妻子因而感到寂寞和郁郁不乐。然而,绝非惟独她们才有这种感觉。
请也考虑这种情形对日本的家庭产生什么影响。在该国的中年白领工人当中,晚上八时前回家的还不到半数。有些妻子已不再把丈夫视为真正的终身伴侣了;她们也不再渴望丈夫在家里多花点时间。一个电视广告把这些妻子的失望综括起来,说:“丈夫最好是身体健康,但却不留在家里。”
从以上的资料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劳碌工作有好处也有坏处。在这件事上人若走极端,就会产生难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劳碌工作成为一件真正的好事、乐事而非沉重的负累呢?
在另一方面,人若把工作放在一切之先,或不计代价地拼命工作,这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呢?让我们仔细看看劳碌工作的这些方面吧。
-
-
劳碌工作——会危害健康吗?警醒!1994年 | 2月8日
-
-
劳碌工作——会危害健康吗?
一位中年的保险推销员倒在自己的汽车上,呕吐大作,最后更不支跌倒。可是,他仍然紧握着手提箱——他工作的象征。他在公司的口号驱策下拼命工作;口号便是:“现在便是重大关头。你要作出百分之150的努力来。”在他晕倒的那个月,他驾车走了大约3000公里的路程。四天后,他便与世长辞了。
这类事件并非罕见。日本人所谓的“公司战士”正被“工作过劳而死”的噩梦所煎熬而心惊胆战。一位专门处理这类事件的律师估计,“日本每年至少有3万个工作过劳而死的人。”难怪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有超过百分之40的白领阶级担心自己可能会因工作过劳而死。
工作过劳与健康难题之间的关系虽然很难加以证实,但受害者的家人却对此毫无疑问。事实上,“工作过劳而死”这个名词便是受害者的遗族向有关方面索取赔偿时首创的。“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日本国立公众卫生院的铁之丞说,“这个名词的意思是,由于极度的工作压力使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情况恶化,结果造成脑溢血、心肌梗塞或急性心脏病,最后导致死亡或残障。”日本的卫生福利部(厚生省)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警告说,人若经常超时工作,就会睡眠不足,最后更损害自己的健康而患病。
虽然如此,正如烟民拒绝承认吸烟对人有害处,酒徒否认酗酒会带来祸害,同样,废寝忘餐的工作狂也不愿承认过长时间工作会造成危险。事实上,过劳而死并非惟一的祸害。
精疲力竭,抑郁沮丧
有些拼命工作的人最后为自己招致残障或死亡,另一些则弄得自己精疲力竭。“精疲力竭并没有精确的医学定义,”《幸福》杂志解释说,“但一般受人公认的征状包括疲倦、无精打采、旷工、健康恶化,甚至滥用麻醉剂和酒精。”有些受害者变得满怀敌意,另一些则变得粗心大意。然而,人是怎会沦为工作过劳的牺牲者呢?
以一般而言,工作过劳而精疲力竭的人并非精神失调或感情受挫的人。反之,有这毛病的人时常是一些深深关注自己的工作的人。他们也许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挣扎求存,或是艰苦奋斗,力求爬上高位。他们长时间辛勤工作,废寝忘餐,务求能够稳操胜券。可是,他们全心全意的努力和不停的耕耘一旦未能带来预期的满足和酬报,他们便大失所望而感到精疲力尽,终于沦为工作过劳的牺牲者。
这导致什么后果呢?有人在东京设立了一项电话服务,称为生命线;这项电话服务是专为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而设的。他们现在正从一些心灰意冷的中年或较年长的白领阶级收到越来越多的电话。令人惊讶的是,1986年在日本自杀的2万5000多人当中,有百分之40是40余岁和50余岁的人,其中有百分之70是男性。精神科教授稻村博嗟叹说:“这是由于中年的挣钱养家者患上抑郁症的人数正与日俱增的缘故。”
在另一方面,有些人则患上所谓的恐惧假期症。病征如何?这些人由于在假日无事可做而感到烦躁不安。这些人深受工作狂热所驱策,以致在放假时感到良心不安。他失去内心的安宁,终日在房子里踱来踱去,像一头困在笼中的兽一般。一到星期一,他便急不及待地赶回办公室去;这样他才感到舒服。
现在有一种独特的抑郁病正驱使许多中年工人向医生求助,这种抑郁病称为恐惧回家综合征。精疲力竭的工人在工余爱在咖啡室和酒吧留连,最后甚至干脆不回家。何以他们会害怕回家呢?虽然配偶的冷漠可能是个因素,但正如关谷透医生指出,“许多人其实由于工作过劳而无法适应工作环境以外的世界;在许多事例上,他们甚至无法适应自己的家人。”事实上,这位医生设立了一项“晚间医院制度”去帮助这类病人。
扼杀家庭生活
然而,拼命工作的人未必是受害最深的人。反之,“与工作狂一起生活的人时常遇到的难题更大,”《企业家》杂志评论说。配偶的生活可能变成一场噩梦。废寝忘餐地工作的人“已找到他们一生的最爱”,澳大利亚悉尼的《公报》周刊说,“配偶要退居次位时常并非易事。”这样的婚姻会有什么遭遇呢?
且以拉里为例。他是个美国人,受聘于美国的一间日本公司。他不计酬劳地为公司超时工作,结果使工厂的生产量增加了百分之234。这有为他带来成功和快乐吗?“他简直疯了!”他妻子在法庭与他离婚时愤然说。
更不幸的一个事例是,一位日本籍的商行主管每天早上五时上班,晚上九时后才回家。后来他的妻子开始酗酒。一天,这位男子因妻子纵酒而跟她发生争执,结果在气愤之下把妻子勒死。后来法官判他犯了杀人罪,并说:“由于过度沉迷于工作,你跟本没有留意到妻子的寂寞,也没有尽力使她享有人生乐趣。”
诚然,勒死自己配偶是个极端的结局,但工作过劳的确可以在其他方面把家庭生活扼杀。倘若丈夫星期天留在家里,他也许只是懒洋洋地在电视机前坐着,观看自己喜欢的体育节目,整个下午都在打瞌睡。这些丈夫并不意识到自己与生活的其他方面如何脱节。由于沉迷于工作,他们忽略了生活上一件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家庭。既然无视与家人沟通的需要,他们正为自己退休后的寂寞生活铺路。
年华老去,意兴阑珊
《工作》一书在序言里提出警告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工作、自尊和社会地位之间的连系如此牢固,以致有些人在退休之后发觉,要适应一种脱离以往工作角色的生活,是极之困难的事。”那些以工作为生活重心的人必须问问自己这个问题:‘一旦失去工作,我还剩下什么呢?’请记住,人一旦退休,他的生活便可能要集中于家庭和社区之上了。
人若忽略了与家人和邻人的沟通,一旦退休,便不知要与别人谈什么才好。“他们以往埋首工作,对其他事情一概不理。现在他们不得不自食其果了,岂不是吗?”日本一位在帮助中年夫妇方面有丰富经验的顾问说,“他们的生活缺乏了人性的层面。他们认为自己既挣钱养家,其他一切事就自然不应有问题了。然而,他们退休时发觉,看来事事都不如理想。”
男子认为自己为了家人的好处付出了三四十载的辛劳,但最后却可能只是为人作嫁。一个早作夜息、作工养家活口的人,经过多年的劳碌工作之后,现在却被家人视为“工业废物”或“潮湿的落叶”,这是多么可悲。日本人用“潮湿的落叶”一词来描述退休后的丈夫;他们无所事事,终日只是与妻子一起消磨时间。他们就像潮湿的落叶黏在扫帚上,挥之不去,令人生厌。
考虑过以上的危险之后,我们自然会问,我们怎样才能使劳碌工作成为一件真正的好事呢?世上有一种工作能够为人带来真正的满足吗?下一篇文章会讨论这些问题。
[第6页的附栏]
适时的警告
“假若你的丈夫食欲不振、失眠、拒绝谈话,他就正在发出警告讯号了。要劝他设法从工作以外的活动寻得乐趣,并且鼓励他与公司以外的人交往。”——关谷透医生,东京关谷神经病院。
“我喜欢用很长的时间工作,但假若你这样做便会失去你的丈夫或家人,就本末倒置了。孤单单的一个人点数自己的金钱,有什么乐趣可言呢。”——玛丽·凯·阿什,玛丽·凯化妆品公司的主席。
[第5页的图片]
工作过劳时常会导致严重难题
[第7页的图片]
家主废寝忘餐地工作,时常把那些本应与他们最亲密的人的生活毁了
-